热点|专家建议缩短学制,更早当上“打工人”?你同意么?
Hi~新朋友,记得点蓝字关注我们哟
昨日,新浪财经2020年会暨第13届金麒麟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期间,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学术专家副主委周天勇在演讲中表示:未来一段时间看能否延长义务教育的时间,同时为了使整个经济有新的劳动力进来,小学到研究生的教育应当缩短两年。
▲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学术专家副主委周天勇在新浪金麒麟论坛的演讲
于是,一则#专家建议小学到研究生缩短两年的话题冲上了热搜。
话题一出,大家纷纷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人表示支持,还列出了几点看法。
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对,看法如下:
在众多留言当中,网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是:缩短学制是为了什么?有没有可行性?会不会加大学习压力呢?
现行学制有何“不好”?
早在2017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碧拟提交提案,建议义务教育加高中阶段学制应减少两年,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也减少两年。现行学制不仅对个人的人生规划有影响,对经济成本和社会资源都有深远的影响:
过长学制,
首先对个人人生规划有影响。
一般小孩7岁读小学,义务教育九年、高中三年、本科四年,大学毕业就23岁了。如果继续读研究生、硕士、博士各3年,博士毕业已经29岁。无论男女,近30岁才开始工作,家庭、育儿的事情又接踵而至,事业开始阶段,却无法投入全副精力。
教育时间成本太高,
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成本提高。
六年研究生,基本每年的净支出5万左右,六年下来就是30万元。一些城市家庭的学生还能应付,但对一些农村家庭学生来说是上不起的。石碧还特别解释,每年5万元支出算上了研究生的补助、收入等,否则花费更大。
过长的学校教育时间,
加大了社会的老龄化压力。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能早点让学生毕业、就业,就增加了劳动者的数量,进而缓解了老龄化压力。
缩短学制可行么?
针对于缩短学制的可操作性,石碧曾在2017年两会期间认为是“当然可行”。很多初中和高中的学校为了应试,都是三年的课程用两年学完,最后一年集中复习应试。既然客观事实都是如此了,何不干脆初、高中各砍掉一年?研究生阶段有六年时间,课程安排得也不紧,一些学生到最后都厌学了,在很多国家硕士、博士都是三四年就可以读完的。
在2018年两会期间,四川民政厅副厅长张力也曾提出缩短学制的建议: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2年,这样对社会和对个人都有好处的。
张力认为,如今,我们的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大多数学校高三几乎都是安排复习应对高考。大学毕业时间晚,导致了年轻人就业晚,这对年轻人在社会上竞争和生存是很不利的。
学制设置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关于缩短学制的话题由来已久,学制之所以能引起全民关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
一些专家学者也表示:现行的学制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时间过长带来的弊病也是相当明显的。但改变学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涉及到千家万户普通群众的利益,涉及到教材、教育以及学生质量等诸多问题,显然不是想改变就能够改变。
学制是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础,推行改革一定要慎之又慎。毕竟能够取得博士学位的学子是少数,而绝大度多数本科毕业生毕业时正是22、23岁左右,进入劳动力市场正当其时。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我们既要考虑增加劳动力数量,更应该抓紧提升劳动力质量,提升教育质量。劳动力素质高不高,学历、教育是一方面,职业教育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二者应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再则,从目前的现实条件来看,实施“缩短学制”为时过早,学制设置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一个弊病,又增加一个弊病,不为了解决就业、应对老老龄化等问题,而首先要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从来都不是“教育实验”的“牺牲品”。
教育更重要的是终身教育
对于缩短学制,这似乎是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但其核心不能只是“解决就业”和“应对老龄化”等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要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其落脚点均是一样的,都是要保证学生的权益。
很多人认为学校像是一个教育工厂,学生毕业后就是一个很好的“劳动者”。这是不对的!教育不光是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终身教育,让人成为更好的自己。学校教育最重要的首先是育人,培养学生人格健全,价值观不出问题;其二,把基础性的知识学好,为以后的再教育打好底子;其三,培养学习能力,有了学习能力,就能终身学习。
改革有风险,教育需谨慎。学制关乎到整个民族的教育,牵扯了方方面面的利益。是否要改?如何改?怎么改?必须要衡量好利与弊的关系,根据调研的依据、数据做出科学判断和设计以及不偏离地执行。
对于缩短学制,您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本文编辑:冬雪
内容来源:中国青年网、东方网、《成都商报》
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湖畔问教”及“东钱湖教育论坛”立场,仅做参考、交流之目的。
- END -
阅读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
智库|朱永新:为什么我们培养了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但是教育还是要变化?
▲
袁振国:学习方式变革的思考
▲
凯文·凯利|智能眼镜,会像智能手机一样,再次颠覆我们的学习方式吗?
知行合一,欢迎转发
· 风起东钱湖 ·
凝聚智慧 启迪未来
让教育不再独行
湖畔问教
凝聚智慧,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