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度最佳纪录片《棒!少年》,你相信吗?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用“体育”改变一生

东钱湖教育论坛 湖畔问教 2022-03-28

Hi~新朋友,记得点蓝字关注我们哟

湖畔导读

最近,一部名为《棒!少年》的纪录片在朋友圈刷屏。这部以体育为题材的影片,不仅斩获第十四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大奖,更被众多网友极力推荐为“2020年最值得带孩子去看的电影”,是年度纪录片的黑马之作。


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奥委会副主席李玲蔚也曾在“2020首届东钱湖教育论坛”说道:“是体育改变了我的人生。不但改变了过去几十年的人生,更影响我未来的人生,甚至影响我的下一代,感谢体育改变了我。”


“湖畔问教”,与您分享这部影片,体育,不仅给困境中的孩子带来希望,也是每一个孩子成长中的光。

《棒!少年》这部以体育为题材的影片,讲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国家棒球队队长退役后创办的爱心棒球基地,通过打棒球“叫板命运”的故事。

基地里的每个孩子背后,都有不堪回首的成长经历和原生家庭的悲痛。他们之中有的父亲重病,被母亲遗弃;有的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有的只能辗转在亲戚家生活,但不幸的是亲戚也相继过世……


导演许慧晶,用一年半的时间记录了这些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记录了这群特殊的孩子的棒球生涯,记录他们在一起捣蛋、敏感、脆弱,同时也记录了他们因为棒球这项体育运动,而变得坚韧,顽强成长。

这部影片,令人感触颇多。正如一位影评人所说:“它更关乎于生存处境与人生选择,球场之外远比球场之内更精彩。”



“学打棒球先做人”


这部纪录片,最令人印象深刻,也是改变最大的是“游侠”马虎。家庭的不幸,让他从便小失去了爱和保护,“刺头”、“脾气暴躁”、“桀骜不驯”,是他初到基地时的“标签”。


而在强棒天使队赴美参加2018年PONY世界大赛输的很惨后,他却是那个能承担起安慰队友,递上汉堡抹掉眼泪的“懂事”少年。

“学打棒球先做人”在央视新闻《相对论》节目中,爱心棒球基地创始人孙岭峰说“马虎从加入棒球队开始,就一直在‘拔刺’,是棒球让他发生了改变。”


球场之外,改变孩子们思想与行为的是球队、是爱心基地、也是体育。棒球作为一项团体运动,带给队员们更多的是团队的伙伴和支持。一群性格迥异的少年,在爱心棒球基地不仅学到棒球技能和知识,还学到了体育中的拼博,合作,勇气以及做人的道理。 


一项体育运动,还能改变什么?


影片中有一段教练训练三个孩子为一组齐步走,但马虎这组却因为他的不配合导致另外两个队员屡次失败,马虎因此被罚。教练的训练和惩罚,培养的正是少年们的团队默契和团队精神。


一个能“赢”的团队,必定也是经历过许多包容、许多信任、许多逆境的团队。团队里有教练、有队友、有陪练,因此队员之间不可避免会有失望、质疑、懊恼等等状况,所以团队的每一位成员之间只有相互包容、配合,齐心合作才可能达到高水平的竞技状态。

教练的用心引导和马虎在影片中的表现,让我们不难看出:一项体育运动,不仅仅是给孩子们带来正向积极的人生、生活、成长经历,体育教育更是可以重新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



体育是一个充满梦想和传奇的平台


体育作为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更因此体现出体育运动与体育精神在人的成长中起到巨大作用。


回到《棒!少年》的另一个片段,教练对着一群早知愁滋味的孩子们说:

“你们来到基地,不是因为身体条件,而是因为贫困条件”。


“你们要好好打棒球,将来你们可以进国家队、省队。只要取得前三名,高中还有免试上大学的机会。无论如何,你们都会有一个好的归宿!”

也许棒球并不是他们最爱的、热爱的,但至少对于基地里这些输在人生起跑线的“底层少年”来说,棒球让他们看到了“逆天改命”的希望,是他们打开人生新窗口的最大可能性。体育运动和体育精神让孩子们心中有了光。


孙岭峰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中说:“体育是一个充满梦想和传奇的平台,它创造了无数个神话。如果不是去练棒球,我可能也成了流氓。”


体育能够改变人的,不光是身体,还有精神、灵魂。



体育的力量——“叫板命运”


透过《棒!少年》这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得上是2020年中国体育“最佳营销事件”的影片,不少网友也把视角拉到了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基础教育建设当中。


希望前不久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中介绍的“十三五”期间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关情况,能够不断完善、巩固和拓展,更希望未来我们国家可以不断推进体育教育基础建设,让更多像马虎一样的孩子们敢于“叫板命运”。

影片全程没有向观众展示棒球小子们任何一场胜利的比赛,这是体育的常态,同时,反应的是人生的常态。就像影片里孩子们每一次的挥棒和跑垒,虽然看不见结果,但仍然全力以赴。


体育让孩子们能收获的最大力量,就是在拼尽全力之后,仍能抬头挺胸地面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也是体育的最大魅力。


本文编辑:冬雪

内容来源:中国青年网、东方网、《成都商报》

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湖畔问教”及“东钱湖教育论坛”立场,仅做参考、交流之目的。

- END -

阅读推荐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潘建伟 | 量子力学为教育带来颠覆性启示

全球教育观察|加拿大小学作业:没有审美的参与,思考是不完整的

全球教育观察|日本的体育教育“强大”在哪?


知行合一,欢迎转发



· 风起东钱湖 ·

 凝聚智慧   启迪未来 

 让教育不再独行 


湖畔问教


凝聚智慧,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