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沪说 | 阅读上海的10条公交线路(之一):85年的24路电车

布城马丁 天袁地访 2023-12-04

点击上方,关注行走的上海人文地理:“天袁地访”

沪说·第140期

想起十多年前去罗马,问旅店老板去梵蒂冈坐地铁的事情。他扬了扬眉毛,“坐什么地铁啊,在地铁里面你什么都看不见。”后来我们果真像他推荐的一样坐着公交车一路饱览罗马各个时期的历史古建来到了台伯河西侧的梵蒂冈。

上海今天有近二十条地铁线路,运行里程、车站数、运载量都是世界top2,与北京忽上忽下,但阅读上海,地铁好像确实少了一些什么。几年前,写过坐816路去看东平路华灯初上前的静谧和雅致,后来816路没有了。很多人怀念,在闵行渡口附近的交通枢纽上还有一面墙纪念816路的若干年短暂历史,和这座城市的感情,是肯定离不开公交车的。

不过,这个系列的公交车不一定是我坐过的,也有我听过的,看过的,想要做的。但从哪儿开始就不太容易了。

今年五月中旬,淮海路瑞金路口。蓝色的疑似为24路电车

最近在重读金宇澄的小说《繁花》,这本10年前问世的茅盾文学奖得主还原了60年代和90年代两个上海时空。当然,比起90年代的嘈杂、世俗甚至是市侩,60年代的空间更有一点魔幻色彩,而串起那个时代几位主人公命运的是一部24路电车。

(图源:图溯上海公众号)

笔者倒是从未坐过24路电车,只是好奇中带着几分访古求知的心。

今天的24路,在上海滩绝对也算是一条“长途”线了,从普陀区最繁华的长寿路商圈到复兴东路外滩,中间穿越静安黄浦和老南市区,不仅是阅尽繁华,也是经历了上海曾经的三大城市空间,公共租界、法租界和老县城。

因为市政建设,24路曾经多次延长,缩线或者改道,这在改革开放后的上海简直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今天的24路,终点站一头在常德路长寿新村,一头在复兴东路外滩附近的豆市街。

(图源:上海巴士百科 维基)

上行即从复兴东路出发,沿复兴东路向西至复兴中路然后至瑞金路北折,经石门一路,西折南京西路,再由南京西路至陕西北路北折。下行则从长寿新村出发后,行至陕西北路一路向南至建国西路陕西南路口东折,至西藏南路北折至复兴东路,再沿复兴东路向东。

1938年,正值孤岛时期的上海因为战乱而涌入了大量难民,因此即使是在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之际,上海孤岛内部依然有着畸形繁荣。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24路也是那个时候开始运行的。它的起讫站为大自鸣钟和老西门外的法租界安纳金路(东台路),正好是将孤岛南北联络起来了。

(图源:图溯上海公众号)

不过据早年坐过24路的老上海回忆,24路最初是分段运营,公共租界有英商公司运营,到福煦路租界界路换法商公司的车,从老西门回程的时候也在分界线换车。后来顾客抱怨换车太麻烦,就改成到界路换司机和售票员。后来,租界被日本人占领,孤岛和外围没有区别。但分段售票一直到1949年解放才正式取消。

话说在1987-1988年,因市政建设需要,24路曾经短期分为南北段行驶。也算是限时体验了一把民国的24路。

解放后,24路保持原名,但在南市地区延长运行线路,一度曾经延长为绕原上海城墙一圈。在当时曾有一句俗谚,你有24路,我有11路。意指有几个钱的可以坐车,而没钱的就只能靠双腿走路,两条腿11路。可没想到,后来环城部分的线路,在1962年从24路里脱离了开去,设了一条新线路,就叫11路,这下这句玩笑话倒落在了实处。

1958年,24路通车到了苏州河边的小沙渡(今天的苏州河西康路桥)“三湾一弄”的核心地带,等于把这条黄金线路通到了工人群众的大本营,24路是他们通往“上只角”的交通动脉。24路曾经为了工人群众延长运营时间,甚至还有夜宵线,后来单独出来成为304路。

这条景点的24路电车将原来的十六铺码头,老城隍庙,文庙,老西门商圈,淮海路商圈,南京西路商圈和大自鸣钟商圈联系到了一起,也难怪会有很多人提到24路。

回忆1945年时父亲坐24路被扒窃:

《守岁喜见孔明灯》--沈晓阳

譬如追忆丰子恺先生的文字,

比如陆寿钧文集中提到的抓扒手:

怀念大自鸣钟 --胡展奋

那年那月-我的建国路“情结”--陈镇江

不一而足。

如今,上海的无轨电车少之又少,只剩下8条线。

说起24路,前顶马主唱陆晨曾给那首著名的上海童谣填过新词,

落雨咯

打烊咯

小巴辣子开会咯

廿四路电车打弯咯...

近期更新

地访 | 细数梅陇新中心的15、30、60分钟生活圈

交通、产业、配套……梅陇新中心值得期待的一个项目,来了!

沪说 | 苏州河年轻了,我们却老了 (上)

沪说 | 苏州河年轻了,我们却老了(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