仑伐替尼甲状腺癌、肾癌、肝癌临床数据(疗效)究竟如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医诺国际 Author 瑾言66
笑对人生 照亮黑暗
仑伐替尼,又翻译为乐伐替尼(Lenvatinib),研发代号E7080,是日本卫材(Eisai)公司研发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1‒3(VEGFR 1-3)、成纤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1-4(FGFR 1-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RET 和 KIT 的口服多靶点抑制剂
2015年,美国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仑伐替尼用于治疗侵袭性、
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
2016年, 美国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仑伐替尼与诺华 mTOR 抑制剂依维莫司在既往至少用一种 VEGF 靶向药物(如诺华帕唑帕尼、拜耳 索拉菲尼、辉瑞舒尼替尼、罗氏贝伐单抗)治疗过的患者中合并用于肾细胞癌治疗。
2018年3月,仑伐替尼在日本获批用于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的一线治疗。
2018年9月,仑伐替尼在中国获批用于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的一线治疗。
该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 III 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 lenvatinib(LEN)治疗放射性碘 131 抵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 (RR-DTC) 的疗效。
研究中 RR-DTC 患者以 2:1 的比例被随机分成两个组(分组前以年龄≤65 岁和>65 岁、地域、既往接受过 VEGFR 靶向治疗为基础进行分层),治疗组予 LEN,对照组予安慰剂,两组均使用 24mg/ 天,28 天为一周期。一旦对照组患者疾病进展,可立即使用 LEN 治疗。
研究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次要终点包括总缓解率(ORR,即 CR+PR)、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
研患者究共纳入 392 例(51% 为男性,平均年龄 63.0 岁),最终结果显示,治疗组的 PFS 明显高于对照组(18.3 个月 vs 3.6 个月),风险比为 0.21,其中,既往未接受过 VEGFR 靶向治疗的患者(195 例)比接受过(66 例)的 PFS 更长(18.7 个月 vs15.1 个月)。
另外,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和中位暴露时间分别为 1.5%(4 例)、63.2%(165 例)和 13.8 个月;而对照组分别为 0、1.5%(2 例)和 3.9 个月。治疗组的中位响应时间为 2 个月。
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使用 LEN 治疗的 5 个最常见不良反应分别为:高血压(68%)、腹泻(59%)、食欲下降(50%)、体重减轻(46%)和恶心(41%)。其中≥3 级的为高血压(42%)、蛋白尿(10%)、体重减轻(10%)、腹泻(8%)和食欲下降(5%)。78.5% 的患者因为不良反应减少了使用剂量,14.2% 的患者停止了 LEN 治疗。
研究表明,Lenvatinib 能显著改善放射性碘 131 抵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 PFS,且其不良反应在可控制范围内。
101名既往至少用一种 VEGF 靶向药物治疗过的肾细胞癌患者入组本临床,随机分配至仑伐替尼+依维莫司组(18mg仑伐替尼+5mg依维莫司,每天一次,N=51)和依维莫司组(10mg依维莫司,每天一次,N=50)。
101名患者中,72%是男性,中位平均年龄为60岁,31%的患者≥65岁,96%是白人,95%的患者出现了转移,5%的患者出现了不可切除的肿瘤进展。所有患者的ECOG评分为0(54%)和1(46%)。
试验结果显示,两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4.6个月 VS 5.5个月。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25.5个月 VS 15.4个月。两组的客观反应率(ORR)为37%VS 6%,其中联合组有1例(2%)完全缓解(CR),18例(35%)部分缓解(PR),单药组0例完全缓解,3例(6%)部分缓解。
芝加哥当地时间 2017 年 6 月 4 日,在美国肿瘤学会(ASCO)年会,首次公布了仑伐替尼一线治疗 uHCC 随机、开放、非劣效 III 期临床试验(REFLECT)的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 954 例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 uHCC 患者(≥ 1 个可测量靶病灶,巴塞罗那分期 B 或 C,Child-Pugh A,ECOG PS ≤ 1),随机分入仑伐替尼组(478 例,体重 ≥ 60 kg:12 mg qd;体重<60 kg:8 mg qd)或索拉非尼组(476 例,400 mg bid)。
在 OS 方面,仑伐替尼非劣效于索拉非尼,中位 OS 分别为 13.6 个月和 12.3 个月,而亚组分析表明在亚太人群中一线仑伐替尼治疗 OS 获益优于索拉非尼治疗。作为 uHCC 的一线治疗方案,仑伐替尼和索拉非尼的 PFS、TTP 和 ORR 在统计学和临床上均有显著差异,仑伐替尼组中位 PFS 是索拉非尼组的两倍(7.4 个月 vs. 3.7 个月,p< 0.00001),ORR 接近索拉非尼的三倍(24.1% vs. 9.2%,p< 0.00001),中位 TTP (中位疾病进展时间)是索拉非尼的两倍多(8.9 个月 vs. 3.7 个月,p< 0.00001)。
安全性方面,二组发生治疗相关副反应(TEAEs)的患者数目相似,多数仑伐替尼 TEAEs 是高血压(42%)、腹泻(39%)、食欲减退(34%)、体重下降(31%)和疲劳(30%),同以往报道的仑伐替尼副反应事件相似。
仑伐替尼和索拉非尼组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分别为 5.7 和 3.7 个月,二组分别有 13% 和 9% 患者因治疗副反应而停止治疗,分别有 33% 和 39% 的患者接受了二线治疗。
在中国大陆 +台湾+香港(CTH)人群中,共288 名受试者被随机分配接受仑伐替尼(144 名受试者)或索拉非尼(144 名受试者)治疗。在中国大陆人群中,共213 名受试者被随机分配接受仑伐替尼(112 名受试者)或索拉非尼(101 名受试者)治疗。
CTH 人群仑伐替尼和索拉非尼组的中位OS 分别为15.0 和10.2 个月(HR = 0.73, 95%CI 0.55-0.96)。在CTH 人群中,与索拉非尼组相比,仑伐替尼组能显著延长OS(P=0.02620)。中国大陆人群仑伐替尼和索拉非尼组的中位OS 分别为14.7 和10.5 个月(HR = 0.82,95% CI 0.59-1.14)。
根据mRECIST 评价的独立影像学评估,与CTH 人群中的索拉非尼相比,仑伐替尼治疗显著延长了PFS( 中位数为8.4 vs 3.6 个月,HR=0.47,95%CI 为0.35-0.64,P<0.00001),中国大陆人群(中位数为9.2 vs 3.6 个月,HR = 0.52,95%CI 0.37-0.73,P = 0.00012)。
与CTH 人群中的索拉非尼相比,仑伐替尼治疗显著延长了TTP(中位数为9.2 vs3.6 个月,HR = 0.45,95%CI 0.33-0.62,P<0.00001)和中国大陆人群(中位数为9.2vs 3.7 个月,HR = 0.51,95%CI 0.35-0.73,P= 0.00016)。
在CTH 人群中,仑伐替尼的ORR(CR+PR)明显高于索拉非尼组(43.8%vs 13.2%,P<0.00001,包括7 名仑伐替尼受试者[4.9%]达到CR 和2 名索拉非尼受试者[1.4%]达到CR); 和中国大陆人群(44.6%vs15.8%,P=0.00001,包括7 名仑伐替尼受试者[6.3%]达到CR 和2 名 索拉非尼受试者[2.0 %]达到CR)。
安全性方面,仑伐替尼组与索拉非尼组均与此前的报道结果一致,应用仑伐替尼安全可控,患者耐受性与依从性均较好。
【重要提示】本公号【全球好药资讯】所有文章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谨遵医嘱!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全球新药资讯,如果你想加入正能量战友群,请添加暖暖(17858967718);如果你是健健康康的,可以将这篇文章分享出去,让更多无助迷茫的病友,找到可以互助交流的导师和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