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对付风寒感冒的拔罐疗法
已经到了处暑节气,逐渐告别了夏日的闷热,空气里多了一丝凉意。在季节交替的时候,温度变化大,现在是早晚都要穿厚一点的衣服,而中午却可以穿着短袖。若是早晚不注意及时添衣,就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寒邪束于肌表,而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出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身困、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相信大家已经都知道,这是什么病了,就是我们很常见的感冒。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所致的一种外感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上面已经介绍过了,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更高。感冒在中医中分为外感风寒、风热、风湿和体虚四种,在秋冬季节,最常见的就是外感风寒而致的感冒,其主要表现为,恶寒重,微发热,头痛,四肢酸楚,无汗,流清涕,咳嗽,痰稀色白等。对此,可以采用拔罐的方法来治疗。
操作方法
*穴位图片来自紫图图书出品《图解黄帝内经》
拔罐部位主要在背部肌肉丰厚处,为两侧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分布处。先以凡士林作为润滑剂涂抹要拔罐的范围,将罐拔上后,走5分钟,以局部皮肤发红为度,最好使走罐的皮肤发紫为度。如果对走罐难以耐受,则可以不走罐,而将罐留在拔罐部位3~5分钟,使皮肤发红即可。走罐或留罐后,盖上棉被保温,微微汗出可帮助恢复。
视频操作演示
为了让大家对操作的方法更加清楚,我们录制了具体的操作手法视频,视频时长1分37秒,建议在wifi环境下播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770pyhlnl&width=500&height=375&auto=0
人体卫气不固,腠理不密,外感邪气从鼻或从皮毛入内,侵袭肺脏,肺气失于宣肃,外则膀胱经络受阻,出现感冒症状。选择在足太阳膀胱经来治疗,是因为足太阳经主表,其背部膀胱经络走行上分布着五脏六腑的背俞穴等多个穴位,沿膀胱经络走罐可调和营卫、解表散寒,病邪随拔罐而外泄,邪去而正安。
上面介绍的,是对于风寒感冒的治疗方法,不过有时寒邪较重,或者应用以上方法但效果不明显者,可以用下面我整理的方法:
这个是我曾经在上学期间,我的室友感受了风寒,有个学长在给他治疗时,除了针刺,还让他在背部膀胱经两侧涂抹生姜汁,之后再拔罐,以助祛除寒邪,采用后效果很好。由此,我去查阅资料,此法,在拔罐治疗感冒上,也是有应用的。生姜可解表散寒,同时,姜汁是一种很好的透皮剂,使姜汁渗透入里,可增强治疗效果。
此外,还有用生姜作为介质,采用刮痧法治疗风寒感冒的经验,也分享给大家:
经验分享
背部刮痧加生姜外敷治疗外感风寒感冒。嘱患者取去枕俯卧位,充分暴露肩背部,用75%酒精消毒皮肤和刮具。用棉签蘸刮痧油涂于背部皮肤,用刮板拉匀。先刮督脉,再刮膀胱经,最后刮整个腰背部。刮时刮拭面尽量拉长,刮板与皮肤呈45°,力量均匀,由轻到重,以患者耐受为宜。由上而下,由内向外,依次顺刮。每处刮8~10次,以刮拭部位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紫红色痧点、痧斑为度。刮痧完毕,用纱布清洁皮肤,用棉签蘸取姜泥中的姜汁涂搽刮痧部位,将姜蓉制成小锥体敷于大椎、肺俞、脾俞等穴,然后用保鲜膜覆盖患者整个颈肩腰背部,盖上大浴巾,冬天加盖棉被保暖,15~20分钟后除去保鲜膜,清理姜汁姜蓉,用纱布清洁皮肤。皮肤敏感者若有烫伤感,应立即结束治疗。
足太阳膀胱经为六经之首,主一身之表,固护于外,五脏六腑之经气皆输注于此。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为阳脉之海,对人体阳气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并行于脊背。背部刮痧,通过反复刮拭,机械刺激患者背部督脉、膀胱经乃至整个颈肩腰背部,令受刮部位的皮肤发红充血,腠理得以开泄风寒之邪,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呈现于表,从而达到祛风散邪、宣肺解肌、解表退热、通窍解鼻塞的目的。
注意:保持室温在22~26度,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避免风扇直吹刮拭部位;正确掌握刮痧的方法和补泻手法,形体瘦弱之虚证者用补法,刮拭按压力小,速度慢;形壮实证者用泻法,刮拭按压力大,速度快;治疗部位有疼痛、灼热感属正常现象,若有烫伤感应立即结束治疗;治疗后30分钟内禁洗凉水澡;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瘀斑未消退之前,不宜在原处再进行刮痧,再次刮痧的时间以皮肤上痧退为准。
*选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年12月,潘丽英。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创刊以来始终遵循“以质量取胜”这一朴素真理,坚持“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刊理念,树立精品意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既定目标奋力前行。
相关文章链接
文章◎夏风 漫画◎8岁 编辑◎云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