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敢担当、有作为!北京20中这样培养“中国脊梁”

陈恒华 海教思维 2019-05-04

点击上方蓝字即可关注“海教思维”


教育应创造条件,

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人生理想,

并具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去实现梦想追求。

基于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教育理念,

在被誉为“海淀北部教育明珠”的北京20中,

多年来,积极探索实践“脊梁教育”,

以五彩缤纷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

培育敢于担当和有社会责任的未来栋梁。



▲陈恒华(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校长) 


培育“做中国脊梁”的核心价值观


青少年在成长中所形成的对世界的理解、人际交往的标准、对未来生活的态度、养成的行为习惯,来自于今天的生活感悟,所以给予学生什么样的学校生活,就是对学生进行什么样的学校教育。


教育即生活。二十中倡导用五彩缤纷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成长为综合素质全面、个性凸显、学有专长,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敢于担当社会和国家责任的未来栋梁。


我们把“中国脊梁”的优秀品质加以概括总结,认为她集中体现在“民族精神、科学素养、人文气质、健康体魄”四大方面,其核心是敢担当、有作为。我们围绕这四个方面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正是在“脊梁文化”的影响下,二十中人不畏困难,勇担责任,有所作为,把一所起点低、底子薄的学校建设成为市级示范学校。这种价值观通过“勤奋、求实、向上”的校训精神代代传承,通过“优质、和谐、创新”的学校发展目标激励着每一个二十中人,勇担使命,奋发有为。这种价值观是学校的巨大精神财富,成为了实现学校未来发展目标的动力源泉。



课程要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对学生而言,学习就是生活。学生是在今天真实的生活体验中获得了对未来生活的理解,从而学会学习,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学会安排未来的生活。学生今天的生活感受、生活状态、生活环境决定了未来生活的动力、奋斗的目标。学校教育应努力让每个孩子拥有一个五彩斑斓、健康充实的青春时代,只有这样,每个孩子才可能积极地面对未来的挑战,才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必然要求学校必须有一套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来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二十中在多年的实践中,探索建设了“符合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核心素养”的“3L5F”五彩课程。


特色|“3L5F”课程体系


3L(3 Levels)是指三个层级的课程平台,包括共同基础类课程、拓展应用类课程和创新发展类课程。共同基础类课程是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共同基础类课程群,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包括国家必修和必选课程;拓展应用类课程是满足学生兴趣需要的拓展应用类课程群,包括面向不同学生群体开设的各类选修课程、活动课程、社团课程等;创新发展类课程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创新发展类课程群,有面向突出特长学生开设的项目课程、实践应用课程、专题研究课程等。

5F(5 Fields)包括品德与修为领域、人文与社会领域、科学与技术领域、身心与健康领域、艺术与审美领域。3L的每个层级都包含了五大领域,三个层级之间既有知识、技能的前后衔接,又有各自不同的培养定位,既保证了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又适应了不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体现了多元化的选择取向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渐进式培养过程。


这些课程,一是通过必修+选课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


二是通过建设一整套主题课程,让学生在理想信念、健全人格和行为养成方面都得到较好地发展,从而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念和理想目标。如:高一志愿服务儿童社会福利院、祭扫李大钊烈士陵园、汶川心灵之旅等,高二参观革命圣地西柏坡、参加农业劳动实践,高三考察长城文化等等。



三是大力提高学生的科技和信息素养,如通过电子技术、遥感化学与环境、气象观测等几十门科技选修课,提升学生现代科技素养。


四是通过“必修+选修”和“社团+实践”模式来普及和提高艺术素质。学校开设了声乐、器乐、动漫等七大门类,共22门艺术选修课程,还成立了“三团两社”,即管乐团、合唱团、舞蹈团、书画社、戏剧社,形成了普及和提高相互促进的课程体系。


五是通过“课堂+活动”和“训练+比赛”的课程结构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开设了篮球、足球、跆拳道、国标舞等选修课程。通过定期召开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篮球足球联赛等广泛参与的体育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六是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指导学生解决成长中所遇到的普遍性的问题,增强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打造“敢担当、有作为”的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长久生命力、核心竞争力、发展推动力之所在,是一所优秀学校的生命根基。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人格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积极打造担当文化,建立了以 “做中国脊梁”为主题的德育体系。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人格教育为重点,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法制教育为底线,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品质和创新能力,努力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科学素养、人文气质、健康体魄”的人。


树立追求卓越的思想文化。每天的一分钟小论坛介绍身边的道德楷模、学生榜样;组织学习《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开展“青春榜样进校园”;评选各种标兵,学习身边榜样,召开五四表彰大会。学生会、团委会按照组织规定定期召开代表大会,让学生大胆参与学校管理,树立主人翁意识。


培育张扬个性的兴趣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育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如模联社、跳格子爱心社团、话剧社等,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展现了学生个人才能,锻炼了领导力,增强了学生自信。


树立服务大众的管理文化。开展值周育人活动,每个班负责一周的校园环境的打扫、文明礼仪岗、食堂秩序管理、校风的维护等。学生既是服务者,又是管理者。设立“向日葵爱心资助水站”。 



幸福的教育要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我们的教学改革既要考虑效率,更应关注教学方式的选择与育人目标的价值取向是否一致。惟有这样,教育才不会在多元化、快节奏的时代变革中迷失方向。当前我们的教学从“教会学生”到“教学生会学”,从讲授知识到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从夯实“双基”到培育核心素养,一系列的新理念使教与学都生动起来,学习活动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幸福的教育是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如果摧毁当下的幸福,而只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这个逻辑是荒谬的”。幸福的教育必然是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灵动的生命个体,教育过程中是给予每一个生命充分的理解和关怀,而不是把孩子当作生产线上的一个产品。



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教育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个性化,促进学校办出特色。还要积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用“指挥棒”来引导教育改革走向一条科学的、良性竞争的发展道路。我们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人才选拔和评价机制,围绕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水平和能力、合作沟通能力、艺术素养和健康素质等方面的内容,建立起德智体美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努力增加课程的选择性,支持学生兴趣爱好,允许并鼓励学生走自己的路。为此,我们积极实践发展性评价、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多向成才。




图片由北京20中提供

编辑:海教思维




推荐阅读

吴颖惠:真正的阅读是发自内心的选择

董红军:学校教育如何从“批量加工”转为“适合的教育”?

教师如何读书才最有效 | 名家•校长话阅读

师道仁心 | 守在学生成长的起点上,静待花开

高淑英:优势教育,就是把潜能变为优势能力

师道仁心 | 班主任,应该是那种能等待、善观望、会搀扶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