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哪吒归来,拯救这个夏天!

关不羽 冰川思享号 2020-08-21

关不羽

专栏作家。人称“两脚书橱”,其实是个胖子。人生理想码字,平生所误贪吃。

专栏文章:

《化蜜糖为毒药,长租公寓爆仓是必然的!

《丑闻曝光前,新城控股惊现资金大逃亡,真相是什么?

《英美知识产权风云录:强者的王冠与弱者的武器》

《复仇的神话与真相:从三百多年前的一起杀人事件说起》



《魔童降世》,哪吒归来,点燃了暑期档的大屏幕。截至发稿,上映才四天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综合票房已达8.02亿元。



有评论说,哪吒是逆天改命,中国动画也要逆天改命。这一评论用心虽好,确实对中国动画发展历程缺乏了解吧。中国动画诞生时是光彩熠熠的“灵丸”,而不是灰头土脸的“魔丸”。虽然经蒙尘,也难掩辉煌。



01

曾经辉煌


中国第一部动画诞生于1926年,比世界第一部动画片的诞生只晚了20年。中国动画不仅起步早,而且起点高。


40年代由万氏兄弟制作的《铁扇公主》,是亚洲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收获了很多国际赞誉。


1950年到1966年,是中国动画片的黄金时代。《大闹天宫》《小鲤鱼跳龙门》《骄傲的将军》《渔童》《孔雀公主》等佳作频出,蜚声海外。今天60后、70后应该对这些作品耳熟能详。


1977年到1985年,中国动画片进入复苏的白银时代。白银时代的第一个高潮是1979年的《哪吒闹海》,这是中国第一部宽银幕长篇动画。场面宏大绚丽、人物精美、情节紧凑紧张。1983年的《天书奇谭》则是白银时代的收官力作,取材于较为冷僻的古典小说《平妖记》,没有西游、封神等大IP加持,却也是风靡一时。


此外,还有《三个和尚》、《阿凡提》系列、《黑猫警长》系列,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


▲《葫芦兄弟》(图/图虫创意)


1985年到1994年,中国动画从大荧幕走向了电视屏幕,《葫芦兄弟》无疑是这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代中国动画,有着共同的制作机制。以上海美影厂为代表的国家制作,保证了中国动画的高超质量。


十年磨一刃的精工细作,木偶、剪纸、泥塑、水墨画等各种艺术技法的应用,让中国动画更具艺术品位。黄金时代的《牧笛》与白银时代的《鹿铃》采用的水墨技法,让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优雅之美。《葫芦兄弟》的剪纸风格,则体现了了中国民间艺术生动活泼的情趣。《九色鹿》让敦煌壁画在大银幕上活了起来,绚烂华丽、风格独特。这些作品都有超越时代的艺术价值。


老一代中国动画人,创造的不仅是供孩子们娱乐的影视作品,也是优质的艺术经典。他们的贡献应该永远被纪念。



02

沉寂与曲折


1993年后,随着进口动画片进入中国,国产动画片进入了低谷。葫芦兄弟见证了“美影厂”制作的最后兴衰。至今还有很多声音,把中国动画的衰落归咎于进口动画片抢占了市场,这多少有些片面。


“美影厂”制作固然可以保证精品迭出,但是这一机制的固有缺陷也很明显。美影厂力求精工细作,对大荧幕动画和动画艺术短片的制作是很有利的,但是电视普及的时代更需要长篇系列作品。虽然都是动画作品,但是两种产品的定位、制作方式有着天壤之别。


而国营厂的决策迟钝、投资不足,导致了难以适应电视时代的工业化制作要求。《葫芦兄弟》制作了十三集,与海外成熟的电视动画工业相比,产量上无法比肩。当时给人的印象就是,国产动画虽好,翻来覆去就是那几部,难免单调乏味。


从这个角度讲,《圣斗士星矢》们抢走的不是《葫芦兄弟》的观众,而是填补了“小兄弟们”留下的电视屏幕空白。


这一局面下,唯一的出路是动画制作工业化、产业化。可是长期以来,中国动画片市场唯一的买家是电视台,经济模式单一,而国营制作机构本身就缺乏运营盈利的能力。供需双方,都没有推进工业化、产业化的足够尝试。至于动画制作者,他们囿于体制,无法从版权中获得合理的利益分享。十年前就传出过“葫芦娃之父”胡进庆先生的孙女和厂方对动画手稿的版权之争。在种种体制限制下,“美影厂”制作走向了终结。


从2000年开始,政府发展动画产业的产业政策刺激。由于政府提供的财政补贴重数量而不重质量,制作方扎堆上马长篇巨制,却罔顾了质量。故事老套、人设粗糙,情节缺乏新意,据说胡庆进就曾批评过一些作品“大打出手、缺乏内涵”。一段时间内,“国产动画”甚至成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客观地说,粗制滥造的恶劣风气至今还有残余的影响,而“国产动画量产垃圾”的刻板印象影响更大。


▲《三国演义》是中日两国合作制作的动画片,由北京辉煌动画、央视动画与日本未来行星株式会社联手打造。(图/网络)


唯一可称收获的是,中国动画的工业化算是迈出了脚步。发展至今,大量“日本动画”已经和“中国制造”合体,日方出题材和创意,中方出工业化制作。


更为关键的变化是出现于营销渠道,网络平台的迅猛发展很快为国产动画提供了更为市场化的播出渠道。当电视台不再是唯一买家时,中国动画受到的限制无疑放松了不少。而且,动画产业进入互联网圈子后,吸引投资的能力也有明显改善。


不过,可能是“量产时代”的粗糙风气在动画连续剧领域的影响较大,电影大屏幕上的中国动画重现辉煌的迹象更为明显。



03

哪吒归来


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为现象级事件,票房口碑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2016年的《大鱼海棠》也获得了不错的评价,2017年《大护法》的成功又展现了中国动画的内涵魅力,画风另类、情节迷离的异色风格引人深思。


经历了相对平淡的2018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来袭,瞬间爆燃。首日票房达1.37亿元,在猫眼9.7、豆瓣8.8的评分也证明了观众的认可。票房与口碑双获丰收,很可能超越《大圣归来》的成绩——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的新标杆呼之欲出。



哪吒是中国动画史的经典形象,1979年的《哪吒闹海》是一代经典,集满了美影厂时代动画大制作的要素——神话题材、场面宏大、冲突激烈。


世纪之交的量产时代,1999年出品了长达100集的《封神榜传奇》,哪吒也是主角之一。这部“巨作”比较粗糙,其中哪吒以青少年形象出现,造型被吐槽为“圣斗士”的翻版。


2003年的《哪吒传奇》也长达了52集,比起《封神榜传奇》更为成功,尽管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但也算诚意之作。


2016年,又一部哪吒题材的动画电影上映,那就是《我是哪吒》。这部作品的人物造型基本上是《哪吒闹海》的风格延续,但是剧本情节让人大跌眼镜。故事的主线居然是龙宫的宫斗阴谋,甚至还有诬陷哪吒杀死龙女的诡异情节。龙王的脑壳得进多少吨水,才能信一个胖娃娃杀害龙女?过于保守的人物造型与太“创新”的剧本,导致这部作品难以成功。


《哪吒之魔童降世》放映之前,黑眼圈、鲨鱼齿的“魔丸”哪吒很让人捏把汗。《哪吒闹海》里年画娃娃的可爱造型太深入人心了,而且经过了一代人童年回忆的《哪吒传奇》强化,“丑化”成这样的妖怪型“不良儿童”,风险不小。


▲《哪吒之魔童降世》(图/网络)


但是,事实证明,没有问题。丑、魔的形象紧扣情节,反衬出了哪吒真实一面的可爱,反差设定并不突兀。李靖的严父形象也丰富立体,更多了深邃的父爱。“与不公的命运抗争”的主题挖掘发面更是出彩,没有说教,也没有用力过猛,而是在剧中所有主要人物的身上都渲染着主题,从而营造了自然而深厚的悲剧色彩。


虽然是一部亲子向的动画电影,但是丰富的意蕴对成年人而言也是极有感召力的。而“无厘头”的喜剧风格,也可圈可点,一口川普的太乙真人担当了搞笑主力,滑稽却不猥琐。特效、美工等技术问题对今天的中国动画而言都不成什么问题,《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这方面没有令观众失望。


这部作品的诞生说明中国动画不缺创意,而缺诚意;不缺好故事,而缺打磨剧本的耐心;不缺技术,而缺值得用技术表达的主题。而最重要的,是要有完善的市场机制保护中国动画的发展!拔苗助长只会走更多的弯路,而机制僵化则会导致这个优秀产业的萎靡不振。


相应的是,中国动画人一定要戒除浮躁,要相信天道酬勤,悉心制作的优秀产品会在市场获得丰厚的回报。《魔童降世》两年磨剧本、三年制作,仅哪吒造型设计了一百多版。如此郑重创作的作品,值得一个票房冠军!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冰川精华


复仇的神话与真相


川菜不等于麻辣菜


鲍里斯·约翰逊的首相位子能坐几天?


熊培云“寻美记”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