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女孩离奇死亡,再次暴露了货拉拉的“原罪”!
一个23岁的女孩,刚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租了一间房子,原本就要开启新生活。但谁也没能想到,就在她叫了货拉拉搬家的过程中,离奇死亡。
2月21日晚间,针对网友爆料的“23岁女生在货拉拉车上跳窗身亡”,货拉拉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对这一事件表示悲痛和遗憾。货拉拉已于2月11日于家属就善后事宜展开第一次商谈,但并未达成一致。
目前,警方还在持续调查中。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公开报道呈现出的信息。
媒体报道称,2021年2月6日晚9点,湖南长沙年仅23岁的车女士从货拉拉副驾驶“自己跳窗”,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在本次行程中,司机曾三次偏航。
注意,这里的“自己跳窗”,是司机单方面的表述,已经去世的女孩,不可能与其对质了。
女孩搬家的路程,不足10公里,正常情况下也就20分钟的车程。而且,家属反映,“当天晚上9点14分,(车女士)还在跟家人聊天,9点24分左右还在跟同事聊工作,9点半司机报警。”
这也就是说,“不正常”的状态是在短短六分钟内发生的。
女孩的叔叔则反映,事发后,家属曾按照司机的行车轨迹自驾行驶,“最后发现司机绕道而行三次偏航的地点都是很偏僻的角落。”
为什么偏航?为什么又都是偏僻的角落?
另外,家属还质疑,警方说司机的笔录里说女孩自己选择跳窗,“为什么跳窗是后脑勺着地呢?”
这些已经透露出来的细节,其实给外界留下了更多的疑问:
一个人搬家,是选了多大的面包车?面包车副驾的窗户,能做出“跳”的动作吗?如果说,是推开车门跳下去,还可以理解,从窗户上跳出去,难度是不是大了点?
如果司机说的是真的,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女孩选择如此高难度的跳窗动作?是司机锁住了车门吗?司机如果锁住了车门,为什么不连车窗也一并锁了?
女孩受到了怎样的惊吓,产生了怎样的恐惧?存不存在一种可能,她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摔”到了外面,以至于后脑勺着地死亡?
一切的一切,都指向了这辆小货车驾驶室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据悉,货拉拉工作人员表示车内无任何录音录像设备、货拉拉App也没有录音录像功能。
调查到了这里,就尴尬了,本该“有录音有真相”的事情,戛然而止,断了线索。一切只能等警方进一步调查,才能解开事实真相。
02货拉拉的业务模式及其漏洞
出了这样的事情,很多人喜欢拿货拉拉和滴滴比较。滴滴是载人,货拉拉是拉货,两种业务看似可以类比,实则有很多不同之处。
现在,网约车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隐私和安全保护机制。比如,对用户手机号码进行打码,司机也只是知道你从一个点到达另一个点,哪怕你到达的就是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司机也不可能知道你住哪个房间哪个单元,甚至哪栋楼。
但是从事搬家业务的货车就不一样了。只要你选了搬运服务,司机就可以清晰知道你的具体住址,甚至还可以顺便看一眼你的房间。在这样的透明状态下,用户担心被报复的心理恐惧,可以说是呈几何倍的增长。
事实上,在现实中,很多用户鉴于司机明确知晓自己的住址以及一些个人信息,一般遇到纠纷也是选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忍再忍。这在客观上,又助长了对方的侥幸心理,使其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如何破除这个恶性循环,是摆在货拉拉们面前的一道坎。
在这方面,以货拉拉为代表的搬家业务,目前和网约车是无法相比的。网约车不仅早就上线了“一键报警”功能,更是有着全程录音、行程分享、紧急联系人等功能和措施。
坦白说,如今的网约车,无论是从违法犯罪案件的数量和占比看,还是从设备、措施、要求来看,都已经比传统的出租车更安全。但是,货拉拉呢?
这个问号有点大。以前,舆论场缺乏对此提问的声音,如今出了死亡事件,这背后的安全问题,就不得不去重视。
03货拉拉的“原罪”
事实上,类似的安全事件,并非没有发生过。
2018年8月,货拉拉也曾上过一次热搜。当时,杭州女孩小王,遭遇货拉拉司机性骚扰,吓得有家不敢回,在酒店住了20多天。
好在,女孩录了音,并被媒体曝光,录音证据显示,司机大吼:“我就是这么有胆!我调戏了就是调戏了”。事后,深圳依时货拉拉科技有限公司,不得不登门向小王一家人当面道歉,涉事司机也被永久封号。
同样是在2018年8月,北京市民闫女士使用货拉拉搬家,搬家师傅迟到并且多次找不到地方且态度恶劣。订单结束后,闫女士给了两星评级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当天下午就接到了多个骚扰辱骂电话,甚至还有人威胁要上门来殴打她。
不仅仅是人身安全,在货拉拉爆出的问题中,还不乏司机私自议价,甚至是开出天价的事件。
2020年5月,媒体报道,有网友在北京通过货拉拉平台预约搬家,1.2公里的直线距离被收取5400元搬家费。货拉拉对此发布声明,称涉事司机行为严重违反平台规则,已被平台封号并清退,且终身不可再加入平台。
当时,同样被司机套路过的杭州女孩陈小姐,还曾通过媒体给大家普及了防套路经验:要和司机事先讲好价;搬家过程中不要任由司机加价;司机碎碎念喊累时,不要太心软……
正是货拉拉存在的这个原生BUG,使得许多用户不敢主张合法权益,成为弱势一方。试问,如果货拉拉的司机有所忌惮,还敢这么态度恶劣、漫天要价吗?
但问题是,货拉拉业务模式上的bug,只能靠用户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勉强应付吗?平台本身,是不是应该多一些“挺身而出”,尽一尽自己的责任?
这次,货拉拉又表示,将继续全力配合警方工作,对于在该事件中平台应当承担的责任,货拉拉绝不会有一丝逃避。但更好的应对方式,绝不是“发生一起,配合一起”,而是从源头上完善安全设置。
可以说,在规范化经营、保护用户合法权益方面,货拉拉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冰川思想库】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转载。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bingchuanxiaobian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