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你为什么爱生气!

李愚 冰川思享号 2021-07-02
▲当日事发现场被撞碎的大理石(图/网络)
任何服务型平台,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都是必须忍受,即“骂不还口”。但却鲜少有企业,在员工受到委屈后,给予员工一个合理的情绪宣泄渠道,或者一定的经济补偿。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李愚


滴滴司机凌晨两点撞死乘客的新闻,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3月14日凌晨2点左右,福州一名滴滴快车司机高某某接到一名男乘客和一名女乘客后,男乘客认为司机夜里打电话影响家人休息,司机认为自己到达订单起点后联系乘客无过错,双方因此发生口角。


滴滴司机将乘客驱逐下车后,男乘客将手里的水瓶砸向司机的车。司机情绪失控,驾车冲撞男乘客,连续撞击三次。最终,男乘客不幸死亡。


▲当日事发现场(图/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毫无疑问,无论乘客做错了什么,司机开车撞人并最终将人撞死,都应遭到谴责,他必定会得到法律的严惩。


不过,社交媒体上还有不少声音“同情”司机。


比如在腾讯新闻客户端相关新闻底下,有一则热门评论写道,“都是为了生活,司机二三点了,还拉客也不易”。


也有人对男乘客拿水瓶砸车的行为提出批评。


无论是从这起事故,还是网络上的讨论,我们都可以清晰看到:一股戾气在蔓延。



01

被戾气裹挟的个体


一言不合就爆粗、动手,甚至做出极端行为,是戾气最直观的表现。


可怕的是,戾气不同程度地在很多人身上存在着。


比如媒体时不时就有关于“怒路症”的报道。


做社会新闻的记者朋友说,这几年,“怒路症”引发的争执行为很常见,不极端一点,连读者都没兴趣点开了。


还有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东海航空机上纠纷事件。


机长与乘务长发生争执,在飞行过程中相互殴打,机长将乘务长手打骨折,乘务长把机长门牙敲掉半颗。


但冲突的缘由非常小,仅仅因为机长上厕所,有乘客在外面等,机长认为不安全,骂了乘务长一句。


明明不是什么大事,可人一旦被戾气裹挟,在激愤情绪驱使下,就很可能会做出极端举动。


▲警方案情通报


人的戾气怎么来的?


戾气可能来自具象的、突发的事件,比如开车时遇到不守规矩的司机,比如滴滴司机遇到不可理喻的乘客,比如外卖小哥无故遭到顾客的差评。


戾气也可能是抽象、长久的,它没有指向某种特定的人或事,而是在长期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中累积起来的一种“受害者情绪”“被剥夺感”。


极端行为的发生,往往是因为戾气积攒到了一定程度,把别处受到的气,以及刚刚受的气,一股脑宣泄出来。


在滴滴司机撞乘客的这起悲剧里,打牌到深夜的乘客,可能有些疲倦和暴躁,于是在跟滴滴司机起口角后,把水瓶砸向车子。


深夜仍在跑单的滴滴司机,可能已经精神高度紧绷地工作了好几个小时,或者之前在某个乘客那里受了气,情绪一直没有纾解过来。于是,在司机拿水瓶砸车后,他的情绪瞬时崩溃,因此做出极端举动。


▲当事人张某当晚送医抢救画面(图/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以前有作家说,“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而今或许应该换个问法:中国人,你为什么那么爱生气?


呼吁个体在面对冲突时冷静,以及不要什么负面情绪都藏着掖着,是必要的。却又是不够的,因为戾气的产生,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个体的原因。



02

如何化解戾气


事故发生后,滴滴第一时间发布声明,谴责了司机,“对于这起不幸事件,我们感到万分悲痛和震惊,强烈谴责施暴者的恶劣行为……目前该司机已被警方控制,必将受到法律严惩。”

应该说,近年来滴滴在如何提升乘客的舒适性和安全感,做了很多努力。


但滴滴做得还不够。因为乘车的舒适和安全,并不只是单方面以各种规则以及惩戒措施要求司机就可以保证的。


司机可能会遇到无理取闹的乘客。这是否意味着,司机无论在什么情形下都只能忍受?


任何服务型平台,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都是必须忍受,即“骂不还口”。


但却鲜少有企业,在员工受到委屈后,给予员工一个合理的情绪宣泄渠道,或者一定的经济补偿。好像是身为服务人员,就只能白白受气。


这样是危险的。因为难免会有人,有情绪绷不住的时候,这时就有可能酿成悲剧性事件。


反倒是现在很多公交集团会给司机设立“委屈奖”。司机虽然在乘客那里受了气,但司机忍下来了,单位这个大家庭会给予司机抚慰与奖励。


▲2019年12月,湖北武汉一商场,发怒的外卖小哥刺伤店员(图/网络


当员工的戾气有合理的宣泄、转移渠道时,戾气才有可能慢慢化解掉。


在一个手机互联网时代,滴滴、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愈发严密地榫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生活越来越高效、也越来越“数字化”。


但这往往是以牺牲无数普通员工的权益为代价的,他们的工作是以秒为单位的。诚如那篇刷屏的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所揭示的。


外卖骑手、滴滴司机都困在系统里。


▲外卖骑手在骑手社区讲述自己发生车祸(图/网络)


他们反而是这个系统里,最弱势的一方。


去年底,一名饿了么员工猝死,饿了么一开始告知其家属称,员工与平台并无任何关系,他只是外包人员,出于人道主义愿意为家属提供2000元。


今年初,有一名饿了么骑手因工资被扣5000元,多次讨要未果而选择自焚轻生。


这些事件指向的,都是人在系统里的“崩溃”。


差别仅在于,有的人崩溃后伤害自己,而有的人崩溃后情绪转化为戾气,伤害了别人。


虽然极端事件是极少数,但崩溃却常常发生,戾气也是普遍存在的。

这提醒的是:


对于滴滴等从事服务业的平台企业,必须高度关注系统高压下,员工的精神健康与心理建设。


比如设立员工心理健康热线,给予员工畅通的反馈渠道,为员工设立“委屈奖”,而最根本的,还是要让系统中的个体在公平正义的环境下,更体面更有尊严地工作。


这个“系统”,不仅仅是企业,也是机构,是制度,是整个社会。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冰川思想库】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转载。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bingchuanxiaobian




冰川精华


为什么你们只关心女辅警漂不漂亮?


余华教中高考作文,文学已死?


张文荣的“神医宇宙”崩塌了


56岁“抛夫弃女”闯天涯的苏阿姨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