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长吃剩饭,不是教育是自虐!

刘远举 冰川思享号 2021-09-12

校长吃掉剩饭,就相当于主动把自己放在了一个相当低的位置。这种自我放低,自我虐待,就会产生一种道德压力。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刘远举


近日,湖南永州郡祁学校校长,站在垃圾桶边当众吃光学生剩饭剩菜,引发舆论争议。

有人说,教育学生不浪费粮食很好,有人说,这是摆拍作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校长否认摆拍,表示这是身教重于言传,效果很明显,学生就是自己孩子,吃学生剩饭很正常。

 

当然相信校长的真诚,但是,正是因为真诚,反而需要层层厘清,呈现出潜藏着的,那远比是否作秀,更值得讨论的问题。



01


首先是浪费的概念。何为浪费?


在一个生产力发达,丰饶富裕,多姿多态的社会中,每一种物品,都有很多基本功能之外的用处。修一栋房子,然后炸掉,显然是浪费,但如果是为了拍电影,那就不是浪费。

 

同样的,食物的用处,其实也是多态的,即便没有被吃下肚子,也不能简单的一概冠以浪费二字,而应该多方面去审视是否做到了“物尽其用”四个字。


粮食可以吃,也可以酿酒;蛋糕用来吃,但也可以抹在脸上;萝卜不吃掉,雕花放在宴会上,也不能说是浪费。

 

现代人都懂得糖分、淀粉摄入应该有度,很多时候,过于不过,的确就在最后那几口之间。当然可以吃到肚子里去,但多摄入热量,吃撑并不健康。


所以,不吃最后那几口,并不算是有意在浪费,而是为了减少过度热量,不吃撑。点餐、打饭的时候,的确应该先度量好,但没把握好分量,也是常态。

 

把握不好,无法把握造成的“浪费”,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

 

做工程时,会多备物料,最后完工,这些物料回收成本高,不值得,就会被抛弃;制造业中,厂家向客户供货,都会多制造一些,用来替换不合格产品。


客户只会按订购数付款,厂家手上就会多出来一些产品,按照合同都应该销毁,厂家不能拿出来售卖;服装品牌,当季的产品下架后,会进入奥特莱斯这类打折店,再往后,就会销毁。因为品牌为了保护自己的形象,是不会允许折扣一直打下去的。

 

某种程度上,生活中最后的几口饭是否浪费,或许也是难以避免的,因为人毕竟不能精确的知道自己吃到哪一口会饱。


这不是浪费,而是冗余。这就像把粮食拿去酿酒;把西红柿拿去砸人;把蛋糕抹在脸上;把萝卜雕花一样;备料抛弃;衣服销毁;产品销毁;都算物尽其用。

 

▲图/图虫创意


这些道理看起来复杂,但其实只用直觉就可以了。


记得80年代的一本作文范文书上,有篇小学生作文,内容是作者打烂了一个碗,奶奶语重心长地教育他:“要爱惜东西,你是工人阶级的后代,更应该珍惜物品。”

 

于是,这名小学生羞愧的低下了头。这篇作文后面,老师点评是这样的:现在改革开放了,大家都富裕了,没有哪个奶奶会因为孙子打烂了一个碗,就这样去教育他的,写作应该真实。

 

节约粮食应该,但大国盛世,繁荣昌盛,百姓也应当是盛世模样。


既然有精美绝伦的盛宴款待四海宾客;有弥漫香醇的佳酿供人一醉;有纷繁复杂的美味佳肴,少年人觉得饱了,少吃那么几口,也不必太过在意。

 

孩子有剩饭,说一次,说两次,说三次,循循善诱、潜移默化,教他们懂得一针一线都来之不易,应当物尽其用就好了。



02


人生漫长,这些小事,该如何教育?

 

群里有师友说,校长的这个行为不算作秀,是湖南乡下长辈人惯常的教育作法。对逆子和败家子,一些父母就以受虐的方式让儿子受道德的谴责。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一位家族爷爷,他儿子儿媳是教师,对他言语上不敬。他一气之下,大正月故意出去乞讨。他家并不穷,他就是恶心儿子儿媳,利用熟人社会,形成一种巨大的道德压力。

 

校长吃剩饭这样的教育方式,一般来说,和校长同代的人,处于同样的道德环境,有同样的道德认同,才容易感受到,进而产生羞耻感、内疚,最重要的,感受到压力,并服从。学生和校长是两代人了,这种方式,会差一些。

 

但这个场景是如此之直白、强烈,学生还是能感受到的。画面中,校长在吃剩饭,学生在旁边尴尬、紧张地看着。实际上,不但学生感受到了,吃剩饭与“自虐”的微妙关系,这个点全社会都接收到了,因此,这个画面,才成为热点。

 

这时的剩饭,有两个“身份”:一是即将进垃圾桶之物;二是他人吃剩之物。吃掉剩饭,就相当于主动把自己放在了一个相当低的位置。这种自我放低,自我虐待,就会产生一种道德压力。

 

当这个场景至于公众面前的时候,就会产生强大的压迫力。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压迫式的方式,和现在社会中常谈论的PUA有类似的原理。

 

我并不全盘反对这种公开的、道德压迫式的教育方式,但是,手段、代价,还是要与目的适应。

 

行政上有比例原则,是指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不利影响应被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尺度之内,二者有适当的比例。人们不得因为轻罪而受重罚,因为小事而受大责。行政如此,教育也是如此。

 

图/图虫创意


比如孩子沉迷游戏,家长、老师采取这种自我伤害的压迫式、绑架式办法,也算无奈之举。


但为了几口剩饭没有吃完,是否有必要把孩子置于一个如此尴尬、狼狈的境地,施加道德压力,并借助公开的实施,进一步加以集体压力,其实,这未必没有可商榷之处。

 

有类似的例子。一个成年人,上班迟到,不是什么大事,扣钱就好,50、100,最多HR警告,乃至辞退。


但无论如何,责任是明确的,他自己承担,HR不会扣他同事的奖金。但如果一个小学生迟到,可能会影响流动红旗、影响班级评比,这就会形成明显的集体压力。那么,一个小学生应该比一个成年人承受更大的压力吗?

 

集体压迫,道德压迫式的方式方法,源于中国传统,但有些东西应该改变。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理念、教育的方式方法,应该向着专业、科学的方向发展。这才是我们从“校长吃剩饭”事件中,真正应该重视的东西。


为防失联,请点下关注↓↓↓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weiyingjie1974




冰川精华


查寝的张美玉


阿里性侵案,算什么反转?


这一届家长,太不让人省心了!


扒下女乘客衣服时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