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不能成为“中小悲”
特约撰稿丨张明扬
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已涉深水区。深水区摸不到石头,这儿有1.2亿家中小微企业。
2022年11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联合蚂蚁集团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以小“建”大:中小实体企业数实融合新趋势观察》(下称“报告”)。
这是国内首份调研中小企业数实融合实践的报告,有变化,有趋势,有愿景,也有问题。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在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中,中小微实体企业不会被遗忘,也没有被遗忘。
01
近几个月,数实融合的曝光率空前之高。
在11月9日至11日召开的2022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阿里CEO张勇表态“阿里巴巴会始终扎根实体经济”;
京东CEO徐雷将京东定位为“兼具实体企业基因和属性、数字技术和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放言“让数字技术有效赋能千行百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战略方向”。
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也谈到了数实融合,他更关注的是数字化创新对中小微实体企业的作用,“用数字技术助力商业连接,可以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创造更大价值,为经济复苏注入动力”。
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与数实融合是一个大趋势,这甚至可以说是朝野共识了。360创始人周鸿祎前几天在乌镇峰会上就说过:“未来所有的产业都要用数字化重塑一遍。”
但在数实融合的大趋势背后,却是中小实的进退失据。
“相比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却严重不足”,报告引用了两处数据,“2019年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在1.2亿左右,其中接入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O2O(Online to Offline)平台的数量占比不及10%,而拥有智能设备的中小实体企业数量还要再减半”,“89%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的探索阶段”。
即使抛去小微也不会让数据更好看多少。中国中小企业超过4000万家,数字化转型比例仅25%,远低于欧洲的46%和美国的54%。
也许会有人问,数实融合有大型实体企业集体参与还不够么,为什么不能落下“中小实”?
图/报告制图
姑且把这称之为“抓大放小论”。
“抓大放小论”至少存在两个严重问题。其一,此论严重低估了中小微企业之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有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90%以上,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就业。
没有“毛细血管”参与的数实融合,充其量也就是一尊巨大而无生气的苍白木偶。
其二,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小微实体企业正身处逆境艰难求存,这其中有疫情的原因,有国际经济环境的原因,有经济大周期的原因,但不可忽视的是,数字化转型的遇阻同样是原因之一。
如果在这一轮的中国经济数实融合中,“中小实”被抛下,他们将在中长期面临更难以走出的经营困境转型困境,疫情总会过去,经济周期总会转换,但数字化转型一旦错过可能就是“恍如隔世”了。
也因此,报告明确指出:数实融合不能落下“中小实”。
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叙事,不是抓大放小,是不抛弃不放弃,是一个都不能少。
02
都说“船小好掉头”,但“中小实”数字化转型为何不温不火,也就是所谓的“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
痛点和难点具有相当大的共性,上述那份报告说到三点:投入意愿低,很多中小实还没发现数字化改造如何能帮助企业赚钱;技术水平和人才储备不足;数字生态不健全,第三方服务商不懂行业、行业实体企业不懂数字化技术的现象非常普遍。
找到了问题,如何破局?
这里先重点谈谈“技术水平和人才储备不足”。
破局之策也在报告中。在报告总结的中小实数实融合的九大变化中,有一点是:技术人才从“大厂”回流到“工厂”。
根据报告,这一新动态有两条“支流”:
一是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人才开始跳槽到工厂,甚至矿山,试图用科技改变老旧的行业,寻找前沿科技新的应用场景和落地商用的机会;
二是互联网企业加速和制造业的数实融合合作,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们越来越多到制造业一线去,将工位搬到工厂。
这两年,蚂蚁集团高级技术专家矮闻和团队经常去的地方是汽车厂、电池厂、建筑工地……他自嘲“不太像搞互联网的,倒像是搞制造业的”。
矮闻想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为搬家运货的个体司机解决银行贷款的“信用”问题。
他们找到奇瑞的商用车公司,希望用蚂蚁链解决可信数据的问题,“蚂蚁链把车辆、行车、电池状态的数据,都自动加密上链,而且不可篡改。银行看数据,就能知道这些车是不是真的,公司是不是在良好运营,以此为依据为这些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2021年初,矮闻团队一头扎在了主机厂,“只要车厂做测试,我们就跑过去,整个礼拜跟在车里”。最终,通过奇瑞这个行业龙头,他们帮很多跑车“夫妻档”和小微物流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
如报告所说:“互联网技术人才和互联网企业流向的工厂,很多都是大工厂,但其上下游生态链上遍布中小企业乃至小微企业。这些大工厂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将起到溢出效应,拉动和倒逼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数字化程度的提高。”
对于缺乏技术与人才的问题,还有一条解决路径:低代码开发。
低代码开发指的是通过写很少或几乎不需要写代码就可以快速开发应用,并可以快速配置和部署的一种技术和工具。
报告调研团队在广州曾走访了几家中小创业公司,他们为客户量身定制微信、支付宝、钉钉等各平台上的小程序,有的还提供小程序的代运营服务。据了解,这样的中小企业仅在广州就有超过2000家。
对于服务行业的中小企业而言,低代码开发最直接的好处是 “肉眼可见”的降本增效。他们最熟悉的低代码开发产品,无疑是小程序。支付宝数据显示,迄今为止,支付宝上线小程序超过300万个,其中生活服务类小程序每天服务近7亿人次,大大降低了小微商家应用数字化工具的门槛。
▲传统项目开发和低代码云开发对比(图/网络)
蚂蚁集团高级产品专家光脉告诉我们,小程序刚上线时,开发一个中小规模的支付宝小程序,大约需要3~5人的开发团队,开发时间约为2~3周。而现在,“大约1~2周就能开发出来。”
而对于制造行业的中小实而言,低代码开发还意味着系统性降低了数字化的门槛。报告调研团队在西安一家小型制造业企业调研时就发现,几位90后普通工人才在线学了几个月低代码开发,就成了企业的技术骨干。
在中小实数字化转型的难点痛点中,坦白说,无论是“技术水平与人才储备”,还是“数字生态不健全”,都是相对容易解决的,因为很大程度上可以诉诸于外界的帮助,也就是所谓的“活水”,政府、互联网平台企业、第三方数字化服务商、低代码开发者都是重要推动力。
最难解决的痛点是报告说的第一点:投入意愿低。毕竟,你自己不愿意转型,别人想帮也帮不了。
03
报告中还提到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中小实体企业“数据意识”开始觉醒。
数据显示,超过40%的中小企业在数字化内部管理和数字化营销方面做过尝试。
报告发布方在调研中就发现,餐饮业中的点餐员和收银员普遍在下降,在杭州武林夜市,一家做羊肉的小餐馆甚至把收银区改造成了一个电子烟专柜,而一家300-500平方米的中型餐厅,如今5-6个人就可以管理。
但不得不说,这种“觉醒”依然是很初步的,尚未成为一种“集体意识”。更重要的是,对于很多中小实而言,你说他们短视也好,格局小也好,但人家确实还没发现数字化转型有何真实效益。
大部分中小实仍徘徊歧路,进退两难。
或许,真正的“觉醒”需要一些激励,一些榜样的力量,需要远方的光芒,让他们顺着光找到自己的方向。
“光”其实离他们并不远。报告的“九大变化”中就有两束微光。
一束光为“县域产业集群迎来数字化转型新浪潮”。中国有很多产业集群发达的经济强县,他们正实现从“产业之城”到“数字之城”的转身。
图/报告制图
福建晋江有个东石镇,有“中国伞都”之誉,号称“全球三把伞,一把东石造”。东石制伞从业人员有5万多人,年产各类成品伞近6亿把,2021年营业收入高达125亿元。
东石制伞业曾主打外贸订单,但疫情冲击下海外订单急剧萎缩,急需开拓国内市场。相比模式相对稳定的外贸,内销节奏更快,转型阵痛本在所难免。
但在各类数字化工具的帮助下,东石制伞业无缝切换回到了内需赛道,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在线上实现信息交互传递,采购商在线下采购之前,就经在线上做好功课,缩短了采购和决策时间。
东石一些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制伞厂,目前需求比较急的订单5天就可以完成生产,而在传统的外贸模式中,5天只能完成一个环节。
据统计,2022年,中国已形成近 3000 个数字化产业带,覆盖163 个城市。报告指出:“以中小企业为主力军,数字化产业带正形成全面稳定的产业覆盖,渗透到我国几乎所有的制造业领域,构成了数字化进程的产业基础底座”。
还有一束光(榜样)来自“微型跨国企业”,“过去三年,全球跨境贸易主体呈现轻量化的新趋势,一批‘微型跨国企业’因此崛起。跨国企业轻量化与数字技术渗入国际贸易各环节直接相关”。
根据蚂蚁集团旗下跨境支付平台万里汇(WorldFirst)的最新数据:2022年1-7月,中国中小型跨境电商卖家通过全球远航服务,去海外平台开店的申请量,同比增长了720%;用万里汇的中小跨境电商企业,出口交易额同比增长达26%。
所谓“微型跨国企业”,他们员工数最少两人,最多不过数百人,2021年,平均每个微型跨国企业出海经营3.5个海外市场,2022年这一数据已增至6.5个。
深圳诺方舟电子可能是2022年增长势头最猛的“微型跨国企业”。他们把自主品牌的“中国智造”网络测试仪、寻线仪等垂直小品类,从天猫、京东上的第一名,做到了亚马逊、速卖通上的第一名,明日“隐形冠军”正横空出世。
“微型跨国企业”的崛起背后是一整套中国数字跨境服务和解决方案。相比此前得自己找攻略、交学费去学如何在一个个的海外电商平台开店,现在他们通过万里汇一键开店免费服务,海外开店周期从一个月缩短到一周左右。
可见,要想如愿成为一家“微型跨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必要条件。
“县域产业集群”与“微型跨国企业”,一内一外,双循环兼修,为中小实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最具示范效应的成功实践。
04
数字化转型与数实融合是大趋势,未来已来,是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交互跌宕的题中应有之意;是时代潮水,无论是实体还是平台企业,都将是这股潮水里的亲历者和受益者。
但数实融合绝不应是一场人为推动的短期激进运动,而应是基于中小实真实需求的渐进变革。数实融合的进度、深度和广度,前提还是得实体经济能活下来,活得好,这个1没有,后面有几个0都没用。
特别在疫情之中,很多中小实都喊出“活下去”的口号,此刻谈数字化或许是过于奢侈了,毕竟,数字化无论门槛多低,都需要新增投入。
对于那些数字化转型可以对企业经营立竿见影的中小实,“应转尽转”;对于暂时看不到收益的,不妨再等一等,等待疫情的影响彻底过去,等待恢复元气,等待“数据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等待政府和互联网大厂的更多投入,等待如报告所说,“天生数字化”的中小实千山万水滔滔不绝……
我们还是应该相信企业的自发演进,相信市场的自发秩序。
同样,互联网平台企业帮助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也不是公益事业,运用市场思维、商业逻辑、技术力量才有可能有动力、有持续、有规模,才可能“长期主义”。
而互联网平台企业也正意识到,消费互联网的历史使命已告一个段落,下一个星辰大海,下一张船票,是产业互联网,是中小实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即市场化,数字化即人类的自我进化。
总有一天,实体与平台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边界都将变得模糊,方向都将变得一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未来已来,但我们不急。
我们听得到: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
▼
不知道每天有哪些社会热点新闻?
在网上找不到思想交流的对象?
想和冰川思想库的专业撰稿人讨论?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
立即加入冰川读者交流群!
(以前加过冰川交流群的请勿重复添加)
*题图为晋江纺织业智能化生产线,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商务微信:guyun2009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