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理工科的人少了,慌什么慌

刘远举 冰川思享号 2023-04-03
文科理科,更像是一个双螺旋结构,相互扶持,没有理科,缺乏技术创新,社会的生产力很难提高;但缺乏文科,社会的发展会失去方向,社会为了发展而发展。



冰川思想库特约研究员丨刘远举


近日,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指出,近年来,我国理工科学生出现比例下降,引发热议。


图/图虫创意


在顾祥林看来,当前,支撑我国实现科技引领的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体系尚有不足,我国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其原因主要是:高等教育存在数理基础不牢、交叉基础不实的问题;对学生解决未知问题能力的培养存在模式滞后,手段不全的不足。我国理工科学生比例下降,存在学生对“热门”专业趋之若鹜、而“冷门”专业则门可罗雀的学科结构性问题。


对此,顾祥林建议,仍需强化我国STEM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注: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v)、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缩写。)一是丰富学科专业内涵、强化数理基础训练、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内涵;三是以兴趣驱动助学生成才,以理想情怀促终身发展。


理工科学生比例下降怎么办?如何破解上述难题?不过在我看来,在解决问题之前,先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到底是不是一个问题。



01


第一个原因,中国的理工科比例本来就比其他国家高很多。


在上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有这样一个共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学生选专业,都偏重理工科。而且,文科本来就很少,像经济学、社会学这样的学科,根本就没有。


这个现象是受苏联的影响。1947年,中国文科生比例为47.6%,新中国成立后,理工科比例上升,达到了70%左右,一直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渐降低,到了2019年,理科生比例为47.8%


图/网络


文理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从全球看,中国理工科人才数量大,比例高。

在过去20年里,中国还培养了6000万工程师,是全世界拥有工程师最多的国家,仅工程师数量就接近法国总人口了。


2014年的时候,科技部公布过一组统计数据,当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7512万人,比上年增长5.7%。其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3170万人,比上年增长7.7%。


根据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2016》,2013年美国科学家工程师总量为2110万人。也就是说,中国本科及以上学历科技人力资源相当于美国的科学家工程师,投入研发活动的人力规模都已经成为全球最高的国家。


从文理科比例看,中国理工科占比高于美国、德国、英国的39%-40%,高于法国的35%所以,中国理工科学生比例下降,本身未必就是一个问题,而是回归常态。



02


第二个原因,扩招。


学好数理化,需要的是抽象思维,这是人类智能的顶级组成部分。实际上,的确没有那么多人适合学物理、化学、数学。


能学好理工科的,更容易考上大学。有人收集39所“985工程”大学在山东省招生投档分数线等数据,来计算不同选考科目的重点大学上线机会。发现达到投档线的人,71.95%都选了物理。这就是说,能学好理工科的,往往都能上好大学。



图/网络


反过来说,考不上好大学的,往往是学不好理工科的。以前考大学的比例不高,能上大学的都是人群中的前10%,随着大学的扩招,更多的人能上大学了,上大学的人变为了人群的前30%、40%。


毋庸讳言,原本学不好理工科人,也可以参加高考了,自然就会有更多的人选择避开物理、化学。到了研究生阶段,为了上研究生,很多人为了避免考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会避开经济学、金融,选择更“文”的文科。


所以,理科比例下降,这是扩招带来的一个必然现象。


现在,公务员已经成为大学生期望的重要出路之一,但公务员毕竟属于社会管理领域,更多的需要文科生,理工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只能考“三不限”的岗位。这也会降低学生选择理工科的意愿。


有人抱怨说,体制内外如果一直冰火两重天,那么文科生比例将会进一步提升。但这个是改变不了的现实,也不该改变,因为公务员毕竟不需要进工厂拧螺丝,他们需要懂边际成本、沉没成本、公地悲剧、能区分权利与权力,才能更好地制定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管理社会。


如果一定要穷究,问题也不是公务员为何偏爱文科生,而是公务员竟然成为了就业乃至专业分科的导向。



03


第三个原因,文科的旗舰型岗位,给年轻人选择专业造成了误导。


有人把顾祥林的这个提问,拿到了知乎上,参加讨论的人很多,有人说:有人说各大银行平均薪资55w-60w。国内几个制造业企业能给得了这个薪资?比亚迪的d3级总工一年也就是50-60w。你爬到总工水准,也就是金融业的平均线而已。爬到d2的总工的难度几乎相当于院士,一年90w-110w,而且,总工是没有其他灰色收入的。


图/网络


这个话既不对,也对。


说它不对,是因为受到了文科“旗舰岗位”的误导。所谓旗舰岗位,就是一个领域中最耀眼的岗位,是舆论放大镜与聚光灯下的岗位,但这对行业来说其实是少数。比如,学金融,能进入各大银行、投行的是同辈人中顶尖的佼佼者。


你以为学金融都能进银行,其实大多在做中介、做文员。但这个误导还是会让很多人认为,绝大多数理科生终其一生就是在一项技术中扎根,升迁的概率远远低于文科类同期毕业的学生。这就会降低年轻人学理工科的意愿。


说这句话对,是因为理工科给人的感觉,的确工资较低。但这也是符合规律的。



04


这就是第四个原因:经济发展的必然。


制造业的效率提升,最终依靠的是机器,机器是依靠钱去买的。在经济学的经济增长公式中,机器会被分解为两个因素:资本和技术。


这就进入下一环逻辑。


一方面,发明技术的人,技术的专利权所有人,是可以靠专利获得巨大的报酬的。但另一方面,现代化大生产之下,爱迪生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大多数时候,人是依靠合作,在企业、在研究机构中才能发明出东西。


而且,技术研发有风险,这个风险又是资本承担的,往往资本是技术专利的所有人。换言之,制造业的大规模生产效率提升,最终的驱动因素其实是资本。创新的利润大多归了企业,归了承担风险的资本,工程师只占一小部分。所以,工资自然会较低。


图/图虫创意


而第三产业,更多的是人的活动,直接由人的活动产生,自然人会得到更高的报酬。而且,我们所看到的高薪的文科,其实是文科的顶层。这些岗位的活动,直接由人产生,与人的行为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的是中介,中介在谈房价的时候,上下一个点,就是几万元,再抽成个50%,就显得赚钱容易。


不要以为这是不对的。欧美能取得创新上的成就,正是一直尊重了这个规律,而不是出于直觉要去改变这个规律。这违反人的朴素直觉,但却符合经济学的道理,而经济学的道理其实是人性的必然,是不可撼动的。


文科理科,更像是一个双螺旋结构,相互扶持,没有理科,缺乏技术创新,社会的生产力很难提高;但缺乏文科,社会的发展会失去方向,社会为了发展而发展。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三体》中的这句话,是一个很好的总结。而这句话出自帕斯卡的: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To the time to life, rather than to life in time) 是说要让活着的每时每刻都要精彩,而不是让生命虚度,随着时光衰老。


言之,不以人为目标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而人文学科,则能保障发展的目标,保障人为目标。毕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


小编再给大家带来高原的一抹红甘肃花牛苹果原产地直发绵沙细腻 味美多汁。

点击小程序,立即购买


不知道每天有哪些社会热点新闻?

在网上找不到思想交流的对象?

想和冰川思想库的专业撰稿人讨论?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

立即加入冰川读者交流群!

(以前加过冰川交流群的请勿重复添加)


*题图来源于图虫创意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商务微信:lhellohm


冰川精华


剑指省会,这座城市急了


硅谷银行崩盘,先别急着预测全球金融危机


上海楼市的“小阳春”能持续多久


酒店进大学招洗碗工,1158万毕业生不可能都当白领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