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精神病学的12大错误「专家观点 」
本文作者:Payne博士是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女性情绪障碍中心主任,是精神病学副教授,妇产科副教授。
虽然这些错误可能是是善意的结果,但它们可能会对母亲和婴儿产生不利的影响。
01
停用所有精神病药物
虽然有些患者可以在怀孕期间停药,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是如此。有情绪障碍的女性在孕期停止药物治疗后复发率非常高:重度抑郁的女性复发率高达70%,双相情感障碍的女性复发率高达85%或更高。因此,停止用药实际上是将患者暴露于精神疾病中。
02
低估怀孕期间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
怀孕期间的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郁症,会对暴露的婴儿产生多种负面结果,其中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的活动能力下降,皮质醇水平升高,反射不良以及整体健康状况较差和较高的子痫前期和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
关于产后抑郁症对暴露婴儿的负面影响也有大量的文献,包括:智商较低、语言发展较慢、多动症发病率较高、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因此,在怀孕和/或产后期间母亲的精神疾病可能会对暴露儿童造成不良后果和负面影响。
03
精神疾病治疗不足
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女性在怀孕期间继续服药,但剂量低于恢复健康所需的剂量,或者相反,继续服药,但在疾病复发时不增加或改变剂量。在这种情况下,该女性和她的孩子都会受到药物和精神疾病的双重威胁。更好的方法是进行有效治疗,否则为什么要首先用药呢?
04
从一种新药换为老药
一般而言,围产期精神科医生会建议使用我们更了解的旧药,而不是知之甚少的新药物。这条经验法则也适用于怀孕前的治疗计划。一旦女性怀孕,婴儿已经接触到新的药物,并且有再次发生疾病的风险以及接触第二种药物的风险。因此,如果你打算换药,一定要在怀孕前进行更改。
05
在母乳喂养期间换用另一种较少进入母乳药物
这种做法实际上也增加了婴儿暴露于药物的次数:怀孕期间使用的药物(注意子宫内的暴露要远远大于母乳喂养时的暴露),母乳喂养时使用的药物,以及潜在的精神疾病复发。如果在当前的精神病药物治疗中病情复发了,则应进行换药,而不是限制母乳喂养期间的暴露。
06
当女性快到40岁或40岁出头时,试图在怀孕前更换药物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患唐氏综合症等基因畸形的风险会逐年增加。本着对患者进行整体治疗的原则,花时间改变药物治疗方案,冒复发的风险,花时间寻找有帮助的药物治疗方案,可能没有意义。
07
换用B类药物
B类药物结合了有可靠动物数据但没有人类数据的药物,以及对动物有副作用但对人类没有风险的药物。许多B类药物根本没有人类数据,因此并不比那些有人类安全和风险数据的药物更好。
08
突然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突然停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会引发戒断症状,包括血压和心率的不稳定变化,甚至会导致癫痫发作,这些对患者、婴儿或怀孕都是不利的。在怀孕期间逐渐减少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常规使用,这是一种更合理的方法,有利于母亲和婴儿的健康。
09
不解决物质滥用的问题
重要的是要解决这些已知的导致不利妊娠结局的风险因素,并强调这些物质如果在怀孕期间继续使用,会有非常明显的风险,而大多数(但不是所有)精神病药物则不会。
10
拒绝给精神病孕妇服用抗精神病药
这种做法的良好意图是不让发育中的婴儿接触精神药物,但是他们忽视了一点,那就是暴露于精神疾病和不健康且不可预测的母亲行为的真正风险。此外,对于内科疾病,我们在怀孕期间很少拒绝治疗,精神疾病也不应例外。
11
避免使用锂盐
最近的数据显示,暴露于锂盐的婴儿出现Ebstein异常的风险实际上小于1%,而孕期停用锂盐后,双相I型障碍复发的风险大约是85%到100%。因此,对于锂反应良好且有严重双相情感障碍病史的患者,应该考虑在妊娠期将锂作为一种可能的治疗选择。
12
在没有避孕计划或孕期药物管理的育龄女性中使用丙戊酸或卡马西平
如果要在可能怀孕的女性中使用丙戊酸或卡马西平,重要的是,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妊娠期间不应服用这些药物。应讨论避孕的选择,并鼓励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避孕。
1. Cohen LS, Altshuler LL, Harlow BL, et al. Relapse of major depression during pregnancy in women who maintain or discontinue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JAMA. 2006;295(5):499-507.
2. Viguera AC, Nonacs R, Cohen LS, Tondo L, Murray A, Baldessarini RJ. Risk of recurrence of bipolar disorder in pregnant and nonpregnant women after discontinuing lithium maintenance. Am J Psychiatry. 2000;157(2):179-184.
3. Viguera AC, Whitfield T, Baldessarini RJ, et al. Risk of recurrence in women with bipolar disorder during pregnancy: prospective study of mood stabilizer discontinuation. Am J Psychiatry. 2007;164(12):1817-1824; quiz 1923.
4. Li D, Liu L, Odouli R. Presenc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during early pregnancy and the risk of preterm deliver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Hum Reprod. 2009;24(1):146-153.
5. Ashman SB, Dawson G, Panagiotides H, Yamada E, Wilkinson CW. Stress hormone levels of children of depressed mothers. Dev Psychopathol. 2002;14(2):333-349.
6. Diego MA, Field T, Hernandez-Reif M, Cullen C, Schanberg S, Kuhn C. Prepartum, postpartum, and chronic depression effects on newborns. Psychiatry. 2004;67(1):63-80.
7. Essex MJ, Klein MH, Cho E, Kalin NH. Maternal stress beginning in infancy may sensitize children to later stress exposure: effects on cortisol and behavior. Biol Psychiatry. 2002;52(8):776-784.
8. Halligan SL, Herbert J, Goodyer IM, Murray L. Exposure to postnatal depression predicts elevated cortisol in adolescent offspring. Biol Psychiatry. 2004;55(4):376-381.
9. Orr ST, Blazer DG, James SA, Reiter JP.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indicators of maternal health status during pregnancy. Journal of women's health (2002). 2007;16(4):535-542.
10. Field T, Diego M, Hernandez-Reif M. Prenatal depression effects and interventions: a review. Infant behavior & development. 2010;33(4):409-418.
11. Grace SL, Evindar A, Stewart DE. The effect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on child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a review and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Arch WomensMent Health. 2003;6(4):263-274.
12. Patorno E, Huybrechts KF, Bateman BT, et al. Lithium Use in Pregnancy and the Risk of Cardiac Malformations. N Engl J Med. 2017;376(23):2245-2254.
(可上下滑动查看)
【精神科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专栏】 Part 1: 原因,重要性,以及避免策略
【精神科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专栏】Part 2: 最大限度地减少DDIs不良后果的策略
大话精神编译,转载请联系编辑部。
投稿请联系微信:dahuajingshen
或邮箱:dahuajingshen@126.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大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