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会传染吗?
导读:
长期以来,微生物一直是传染病的重点,但现在人们关注的是心理传染病的传播,如集体歇斯底里和共发精神病。
精神病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传染病,但它可以迅速传播,尤其是在某些条件下。 尽管有大量的文献记载,但我们对这一现象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不足。 社交媒体、人工智能和其他形式的互动技术的兴起,可能会让我们对心理传染的理解发生范式转变。
黑死病、疟疾流行、新冠肺炎大流行——微生物一直是传染病世界中的恶魔。然而,随着我们对细菌理论理解的加深,我们发现了另一种形式的污染,似乎像瘴气一样在空气中无声无息地传播:心理传染病。
大规模歇斯底里、情绪传染和道德恐慌等传染性精神症状的案例屡见不鲜。然而,随着互联网使用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再加上(自相矛盾的)社会孤立感的加剧,心理传染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危险呢?
精神病会传染吗?
精神病本身并不像病毒或细菌那样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传染性。它不会通过身体接触或体液传播。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一群人可能会表现出类似的精神症状,有时甚至是生理症状,这通常被称为心理传染。
心理传染通常在身体或社会隔离的紧密群体中传播,如家庭、邪教、宗教组织和教育机构。这些情况通常涉及暂时或长期的极度压力和焦虑状态,传染往往是自发的,不需要刻意的努力或强迫。恐慌效应(对惰性刺激的负面反应)也可能是一个诱因。
此外,由于神经解剖学的原因,心理传染似乎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集体癔症
集体癔症是一种众所周知并被广泛研究的心理现象,它涉及心理症状(有时也包括运动症状)在人群中的传播,通常没有公认的病因基础。塞勒姆女巫审判、中世纪的舞蹈症以及最近在TikTok 上爆发的图雷特综合症等事件都是大规模癔症发挥重要作用的显著例子。
这种现象背后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但已经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理论。
一种广受好评的癔症传播假说认为,镜像神经元系统(MNS)抑制部分的功能障碍可能起了重要作用。女性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活性高于男性,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女性群体的集体癔症发病率更高。
其他理论也支持心理因素的作用,如焦虑和压力、文化影响,以及最近数字媒体在传播有关新冠肺炎疫苗的错误信息和道德恐慌方面的作用,这恰如其分地称为数字大规模歇斯底里症。
共发精神病
这是指有亲密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产生共同的妄想。在这种情况下,主要诱导者会将自己的妄想强加给其他人(次要诱导者或被诱导者)。包括双人妄想症、三人妄想症、家庭妄想症或多人妄想症。
研究发现了一些常见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包括长期的情感关系、社会隔离、某些人格障碍、紧张的生活事件以及继发性精神障碍。诱发者通常年龄较大,为女性,患有某种涉及妄想的精神障碍。
研究人员越来越担心,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可能会在有精神病倾向的人中传播妄想,从而有效地充当主要诱导者。
情绪传染
几个世纪以来,已有文献记载了情绪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趋势。有趣的是,情绪唤醒可以激活自主神经系统,并影响观察者的身体和情感状态。这表明,情绪传染的广泛传播可能会导致广大人群的生理反应,类似于传染病。
历史上对这一主题的研究主要涉及面部模仿,以及大脑识别和复制面部线索的能力。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研究表明,情绪传染可以在没有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传播。研究发现,声调和文字能引起观察者的显著情绪反应。
情绪传染理论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成为热门话题。塞浦路斯大学2023年的一项研究说明了社交媒体等网络社区如何成为传播观点和情绪的重要来源,并最终影响了许多人的疫苗接种决策过程。这可能是由于社交媒体覆盖面广、审查制度较低,以及社交媒体算法固有的同质性——吸引同类个体的倾向,也就是说你看哪些内容越多,就会给你推送更多的同类内容。
公共卫生的新领域
虽然精神病本身不会直接传染,但心理症状和行为在群体中的传播--通常是在压力或孤立的情况下--表明了心理传染的深远影响。在我们这个充满社交媒体算法、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虚拟现实和深度伪造技术、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却又不断孤立的数字世界中,了解这些现象对于识别、管理和减轻其影响至关重要。
欢迎加入病友群
微信扫码或长按识别
响应病友多年呼吁,大话精神编辑部在半年前搭建了患者交流群和家属交流群,半年来,已经有数千病友入群,每个群每天多达数千条信息分享。
面对青少年的抑郁、焦虑及辍学等问题,家属群的父母们分享交流,彼此借鉴经验,为了孩子一起在努力。
我们非常欣慰能为病友交流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同时也欢迎更多病友加入我们的大家庭。请长按二维码扫码入群。欢迎转发推荐,让更多病友受益
精彩
推荐
大话精神专业分站《大话双相》、《大话抑郁》、《大话焦虑》、《大话少年》上线了,欢迎关注!
告别抑郁药物:抗抑郁药戒断症状的发生率探究——大话精神
聪明药丸背后——益智药安全吗?——大话少年
长按二维码,关注大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