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遨:解颐短语(21-25)
田遨《解颐短语五十四则》
田 遨 1918年-2016年,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前清进士。解放前做过机关职员、银行雇员、报纸编辑记者,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后随军南下,在《解放日报》担任国际版主编。1960年调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编剧。离休后专心写作,出版著作有:长篇《杨度外传》、中篇《宝船与神灯》、《鹊华秋色》、《钟馗新传》、诗文集《红雨轩十二种》等。上海诗词学会顾问。
二十一
想象总要适度,适度自可升沉。
有人身藏藕孔,有人明月前身。
适度是分寸感,也就是读者的认可度。“白发三千丈”,必须有“缘愁似个长”来说明,愁长三千丈,似一江春水都说得通。藕孔,明月,想象以美为基础。
二十二
诗能引起联想,因此可生旁解。
诗能超越时空,有时神游天外。
孔子与子夏论诗,能超出诗的原意别作旁解。春秋战国流行赋诗以隐语,寓言,托讽处理交际事宜,便从此始。这开拓了解诗的门径。别有寄托,诗无达诂,都由此出。东坡所谓“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其意在此。钟惺说“诗为活物”,亦存此意。“山雨欲来风满楼”,“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人们常常离开诗的原意另作旁解的例子。
朱光潜说:“诗的境界在刹那中见终古,在微尘中见大千。”正是诗能超越时空之意。
这里附带谈到赵瓯北驳东坡云:“作诗必此诗,才是真诗人。”与东坡持论相反。其实,两人着眼点不同,东坡是指诗的意境要宽,要有广喻性,瓯北是指赋得某某应确切,不要空泛。看来是字面上打架,却各说各的话。
二十三
诗人例有童心,大家都见率真。
一任直抒胸臆,一任流水行云。
李贽倡“童心”说,龚定庵倡“尊情”反伪,求真,诗更应如此。大诗人都有率真的一面。清名家诗遣词更见工稳,但率真诗少。
二十四
双声叠韵五音,可论也可不论。
妙用节奏韵脚,似听松籁鸣琴。
诗有节奏,如呼吸脉搏的节奏一样。格律是节奏的规范化,格律不是束缚,而是更自觉,更精密,更完善的音律美。而且,善用音律可强化某种情绪的描绘力度。
两字声母相同为双声,韵母相同为叠韵。如杜诗“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朔漠”叠韵,“黄昏”双声,“黄”胡光切,“昏”胡温切。又如“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萧条”叠韵,“荏苒”双声,“荏”日饮切,“苒”日掩切。《贞一斋诗说》:“叠韵如两玉相和,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取其宛转。”道出了叠韵,双声的艺术效果。词牌《满江红》限入声韵,取其拗折,李白七古中有“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句,四个入声字对四个平声字,是有意安排的。韩愈听琴诗:“喁喁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战场。”形容儿女用委婉的仄声,形容勇士用嘹亮的平声。活生生地画出两种面貌,两种气质,加强了声调美。韵脚要稳,要响,沈德潜说:“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马雅可夫斯基说,他总把重要的字摆在韵脚上。
二十五
减字运用成语,姑娘益见娇美。
加字运用成句,有时拖泥带水。
杜甫“大江东流去”,苏轼减一字用到词里成为“大江东去”的名句。李白“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用到词里成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也是名句。这是在前人成句上减字的成功之例。加字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后者如杜甫诗有:“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张元幹化为词句“从来天意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次句句式别扭。几年前有人在报纸上评价张词,不知张是用杜诗,误将“老易”倒置,竟擅改为“易老”。这是笑话。但也说明张加字用杜诗,确是失败的一例。
化用前人句之例甚多,姑举一例:易顺鼎有“万山如墨一灯红”,实自老杜《春雨》诗“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化来。杜诗浑融,自然,易句强烈,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