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逸明评诗小札(11-1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小楼听雨诗刊」
 




杨逸明   1948年8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当过工人、教师、干部。中华诗词学会第二届、第三届副会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上海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海诗词》主编。已出版诗词选集有《飞瀑集》、《新风集》、《古韵新风》《路石集》等。




题观鹭台壁

廖觅竹


观鹭台空向晚晴,好山不待我题名。

石阑干畔横秋露,玉砌楼中上月明。

鸟下林塘行径没,灯悬古寺水云生。

十年裘马风尘外,犹报季鹰归未成。


杨逸明点评:

这是一首风景旅游的七律。山光水色,月色灯影,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一丘一壑也风流。”一连串的动词:“横”“上”“下”“没”“悬”“生”……将观鹭台上的所见所闻写的淋漓尽致,摇曳生辉。风景写毕,开始抒怀,寄托自己的感慨:原来作者已经“风尘十年”在外,至今“季鹰未归”。旅游诗既要有诗味,又要有画意。要使景点的内涵更加丰腴,更加富有感情色彩和思想色彩。古人云:“诗有寄托固妙,亦须读者知其所寄托之意,而后觉其诗之佳。”这首诗用的是熟典,辛弃疾句:“季鹰归未?”应该是耳熟能详的故事。这里引用,就不觉得隔。读者自然也会随着作者的思绪,一起进入诗的意境之中,产生共鸣。



故人

夏婉墨


故人江上来,烹鱼以为餐。

小镇初过雨,老屋花气寒。

语我同窗事,一一富且安。

芳醪尽三盏,青箸亦未闲。

偶及君姓字,新妇淑并嫣。

檐滴惊脍落,相忘已多年。


杨逸明点评:

同窗老友久别重逢,自然有很多知心话好谈。这也是写诗的一个好题材。读这首五言古风中的句子:“故人江上来,烹鱼以为餐。小镇初过雨,老屋花气寒。语我同窗事,一一富且安。芳醪尽三盏,青箸亦未闲。”使人自然而然想起了杜甫的五言古风《赠卫八处士》中的句子:“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重视友人情谊,不惜笔墨描述会见的场景和情感,古今诗人如出一辙。古人云:“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实际上,真重感情之人,只要将眼前交往场景絮絮说出娓娓道来,就是好诗。



谒平江杜拾遗墓

姚泉名


汨罗江外日初曛,万古丘原野老坟。

樟柏荫浓鸣鸟暗,祠堂春早落花勤。

洞庭秋雨千行泪,世路扁舟一片云。

身后荣名莫怜晚,人间毕竟重斯文。


杨逸明点评:

据说唐大历五年(770年)秋冬之际,杜甫在漂泊到湖南汩罗江畔的平江县,患疾死于寓所。千年以前屈原行吟投江之处就离此不远。所以唐人有诗云:“故教工部死,来伴大夫魂。”平江建有一座杜墓,作者到此凭吊,自然是充满景仰之情。颔联不禁使人想起杜甫凭吊丞相祠堂的句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似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颈联概括了杜甫暮年在湖南一带水上漂泊的境况,非常悲凉。尾联似是在安慰生不逢辰的杜甫,虽然荣誉和声名来的太迟太晚,但是毕竟人间还算是重视斯文的啊!悲愤不平的情绪溢于言表。整首诗一联一层意,层层递进,章法精到,语言稳健,风格沉郁。


(选自作家出版社《诗歌点亮生活——中国诗歌网优秀作品选》)

作者:杨逸明  编辑:章雪芳

审核:刘鲁宁

戳它会是什么样.......

小楼周刊(107)

每周试玉(101):嘉宾【唐定坤   晋风  龚霖】

【小楼听雨】2018年(7-9)月专辑目录

杨逸明评诗小札(1-2)

杨逸明评诗小札(3-4)

杨逸明评诗小札(5-6)

杨逸明评诗小札(7-8)

杨逸明评诗小札(9-10)

长按二维码关注,留言或转发


点击“阅读原文”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今日头条】【搜狐网】【凤凰新闻网】【UC网】【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等平台同步刊出。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并查收!!!小编由于精力有限,不再一一转发。作品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需要刊用和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小窗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