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慢是美好的

希文 糯米的世界
2024-08-23

最近的日子又过得慢了些,慢得不自觉地忆起了往事。极大可能也是自己的岁数上来了,或是原本用来读书的时间,因为疫情耽搁,变得有点漫长,当然,也包括孩子长大了。


(图:漫步云谷)


糯米长大了,转眼到了升小学的年龄,和朋友聚会时关于「幼升小」和「择校」的话题,在“双减”、“摇号”等各种政策影响下的教育大环境里变得有点奇怪,话题间感受到的普遍的焦虑感比起糯米刚出生那几年要多很多。再时不时夹杂着“要求减负的家长被驱赶”、“小孩跳楼”的新闻,有种很难描述的心情。确实从来没想过自己会生活在一个教育环境如此复杂的时代。虽然自己的童年或许也有些遗憾,但比起现在,竟觉得自己小时候幸福很多。


什么是教育?孩子应该如何被对待?这个我深切地爱着的小孩,应该怎么长大才能让她对周遭的所有充满热情,勇往直前?罗曼·罗兰不是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个时代的孩子,面对的生活的真相是什么样的呢?她热爱吗?


延伸阅读:面对“空心病”,心理咨询师为何感到无力?


人是环境的产物,当下的环境在制造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创造什么样的环境来塑造什么样的人?于一个家长,一个半只脚踏进教育领域的工作者,这是几个值得我一直警醒的问题。

蜂群衰竭失调的故事与抗药性葡萄球菌的故事内容基本相同,因为它们都是关于单一作物种植的危害的寓言故事。每当我们试图重新排列自然系统或工厂的流水线时,不管是通过增加一个地方所饲养的猪的数量还是增加所种植的杏树的数量,最终都是以牺牲环境的复原能力为代价换得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问题不在于这个脆弱的系统是不是会瓦解,而在于这个系统什么时候以怎样的形式被瓦解。
伍迪 · 塔什,《慢是美好的:货币与自然相处的奥秘》

(图:付出和收获)


翻了翻以前的文章和照片,不由得感慨,“天啊,这孩子长得也太快了”。那些开始只是聚会拍照吃火锅的妈妈群的朋友,其中的一些成了仿佛已经认识了一辈子的战友。迈入育儿的第5年,我们已不再被算做新手。但成长总是未知的,每快到下一个阶段,我们又得聚到一起讨论讨论策略,互相提醒和支持,时代发展得太快了,快到跟不上步伐,甚至开始质疑跟上所谓步伐是否是对的决定。


延伸阅读:如果考试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那把教育也看得太轻了


疫情前因为项目合作的关系,有幸走近三联这篇文章后半部分提到的「百年职校」,有幸和百年的校长、老师、志愿者和学生对话、观摩课堂和校园生活。项目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对同伴说:“想不到,我最向往的教育,竟然在一所开放给贫困家庭的公益职业学校里看到了”。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前两天在AMI6-12的同学群里,有位老师说:“我目前从自己孩子身上感受到,蒙氏环境浸泡的孩子,真不一定是学霸,但确实很平和,友善。懂得尊重环境,规则意识比较强,同时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也是深有同感。相比起魔都的高效高速育儿风,糯米的成长方式算是慢的了吧,可能算很慢很慢了。没有各种班,尽是居家生活和户外。回头看看,糯米在学术上不算拔尖,但很爱去上学,也尝试学以致用,欣赏学校的同学和老师,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向往。生活上,也很为她感到骄傲,和我一起做过很多手工、家务、美食、很多关于正在发生的事情和冲突的对话;用脚步丈量大地,走过数不清的小路,越过田野,掉进过泥坑;经历过很多成功和失败,竭尽全力的享受所有在一起的时间;有哭有笑有困惑,对每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充满好奇尽心尽力,实践言行合一,说到就要努力做到。


(图:漂亮的手工做好后要送给喜欢的人)


慢,确实是美好的。让她看到我,也让我看到她。


过去的经历都在成为这个孩子宝贵的回忆,美好的品质正逐渐在这个5岁小孩身上展现。而我,几乎有幸捕捉住了所有她呈现给我的细节,这些细节在很多时候反而教会了我很多人生的道理。美好的慢,让我学会欣赏,我发自内心的欣赏糯米,她很真实,比我真实很多。


慢,也让我看到我自己认可以及所想要的教育是什么,去慎重的考虑下一步,该怎么走才是最合适的?才能守护住这些属于她自己的东西?这些宝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竟然,要上小学了。


学龄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以前,只是看看新闻,从转发的育儿博主的文章里见识见识,没想到,我马上就要有第一手的经历了。这种兴奋中带着些莫名的恐惧和坚定并行的情绪,很微妙。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


基调,肯定还是慢。除了认可慢,可能也是因为自己快不起来。起码在教育这件事上,根深蒂固的认为就是慢的,「用生命影响生命」是在读书时期就被刻在脑子里的教育观,挥之不去,就一股脑的认为这就是教育的真理。但如何逆流去实现在魔都的学龄期的「慢」,可能还是需要我俩去大量的摸索和实践了。


(图:放学后属于她自己的时间和记录)


糯米身上正在展现第二发展阶段的孩子特征的蛛丝马迹,让我知道,马上,我就不是纸上谈兵了。

我们不是说要为(孩子)准备一所学校;我们希望为生活准备一个环境,在那里孩子们可以发展自己的生活。
​玛利亚 · 蒙特梭利,《儿童创造性发展》

(图:6-12教具_Nienhuis_毕达哥拉斯/勾股定理


上周,有幸在玉兰蒙小观察一个几何的示范,关于勾股定理和射影定理。两个高年级的孩子在和老师经历了十几分钟轻松愉悦的讨论和教具的示范后被赋予了一个挑战,大概意思是让他们在知道了三角形上勾、股和弦的关系后,推导得出AD和BD是多少。老师离开了,两个孩子兴奋地拿出自己的本子,一边琢磨着教具,一边又画又算,聚精会神。过了一段时间,我在他们的本子上看到了自己推算出来的满满一纸的公式。


(图:投影定理,来自网络)


其中一个孩子开心的跑到老师身边,拍了拍老师的肩膀,“我发现了!”,老师正在为另一群孩子做示范,她平静地说,“好的,我一会过来”。听到老师的回复,那个发现公式的孩子满足的走开,收起笔记本,去找他的伙伴。他们聊了一会,其中一个人走到另一个教具架前,找来找去找到了一本厚厚的书,折返,两人一起坐在桌前,打开,埋头仔细研究。我往前凑了看,他们在折纸,好像是在折一匹马。

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教孩子,也不是要在教室/家里提供一天的学习,而是要为孩子的最佳发展创造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孩子自由、自主且科学的成长。


(视频:AMS_蒙特梭利小学教育)


我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蒙小教室里这一团那一团簇拥在一起的孩子。同一时间,他们平行在学习、探索和实操不同领域的东西,自由地交谈,又要确保一天的流程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师生和同伴之间都有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像一个动态社会的缩小版。这些孩子忙碌的小背影,满足了我对于教育的很多期待,也帮我具象化了小学的孩子可以这么快乐又自知。或许学业因为疫情耽搁也是件好事,给了我更充裕的时间去更了解针对蒙特梭利6-12岁的宇宙教育到底是什么,特别是刨去那些丰富到爆炸的上千个示范工作背后,这个教育的本质的理念是什么,为什么孩子的内驱力这么重要,要以什么样的视角和底线去创造和维护一个自由且能运作的为小学生预备的环境。等到我自己真正可以开学的时候,我求知和实践的状态,应该和疫情前相比会很不一样吧!


(图:糯米和她的好朋友们)


慢,是美好的。

或许它不立竿见影,但确实很可持续,

于糯米,于我,于我们俩和生活中其他人的关系,都很可持续。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糯米的世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