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科学》2021年4期目录及摘要

语言科学 语言科学 2022-04-24
《语言科学》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刊物,2002年创刊。本刊为双月刊,每逢单月1日出刊,科学出版社出版。《语言科学》目前已为ESCI数据库索引(2016)、《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08-2009、2010-2011)、《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2011)、清华同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
2012年,《语言科学》杂志入选《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第一批入选名单》,成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资助的第一批学术期刊。



《语言科学》2021年20卷第4期目录


337 黄晓雪 /汉语方言用于动词前的与格标记

 

348 吕嵩崧 /广西部分汉语方言“队”、壮语to:i的多功能模式及其语义演变 


364 胡靓1 石毓智2/ 构式“给+VP”的语法功能 

 

373 莫莉 / “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构式压制和惯性压制 


383   钟华 /全面求异,深入求同* ——基于副词“都”个案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402 王如利/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之研究* 

 

411 杨欢 洪波 * * /从泰语形容词看重叠:主观性的凸显与客观性的衰减 


423  鲁曼 马瑜 周雪姣 向鹏辉/土家语名物化标记i功能扩展研究


436 王振 /基于清代《西番译语》(川五)的尔苏语历史音变考察 

《语言科学》2021年20卷4期摘要


汉语方言用于动词前的与格标记 


黄晓雪 

内容摘要】 介宾状语式给予类双及物结构不只见于北方方言,不少南方方言同样存在这种格式,其与格标记由受益者标记演变而来。北方方言的受益者标记多源于“给”义动词,南方方言则多源于伴随介词。由于受益者标记的来源有类型上的差异,与格标记也相应地呈现出类型上的差异。介宾状语式的双及物结构是汉语自身产生出来的,其在西北方言的高频使用是受SOV型非汉语的影响所致。 




广西部分汉语方言“队”、壮语to:i的多功能模式及其语义演变


吕嵩崧

内容摘要】 广西部分汉语方言的“队”和壮语toi6具有平行的多功能模式。文章认为,汉语方言的“队”经历了集体编制单位→集合量词,集体编制单位→“伙伴,同伴”义名词→复数标记的语法化过程;壮语toi6是汉语老借词“队”,借入时把汉语方言“队”的多个义项随同带入,并进一步发生了语义演变。 




构式“给+VP”的语法功能 


胡靓1 石毓智2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当代口语例证的大量调查,探讨新兴的谓语动词标记“给”的语法功能。目前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观点分歧很大,但大都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我们的分析表明,“给VP”的核心功能是标记动作行为矢量方向的改变,要求谓语动词所关涉的受事名词必须出现在谓语动词之前,所涉及的句型包括被动句、处置式、受事主语、话题结构等,但是这个谓语标记“给”不是任何特定句型的语法标记,而是这些句型的共同语法标记。从历时的角度看,这种语法标记的产生与汉语受事名词大量前置的发展趋势有关。 





 “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的构式压制和惯性压制

莫莉

内容摘要】 动宾结构本质上是以凸显焦点信息为功能的信息结构。动宾结构是一个原型范畴,范畴内“动词+核心论元宾语”是原型构式,当动作的其他侧面成为显著度最高、信息价值最大的信息内容时,在焦点凸显和语言经济性原则的共同驱使下,“动词+核心论元宾语”作为原型构式会对词项产生构式压制。“及物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是角色侧重误配的结果,“不及物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是角色数量误配的结果。“动词+非核心论元宾语”构式也存在惯性压制的现象,惯性压制使并列的动名结构中前项对后项有顺势压制的作用,使后项就势获得前项的句法、语义特征,形成一种类似于轭式搭配的表达式。  


 



  全面求异,深入求同* ——基于副词“都”个案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钟 华

内容摘要】 基于汉语语法研究的经典案例——副词“都”的个案研究,文章梳理了语法个案研究的三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两种基本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求同思维)的实施途径。在提出问题阶段,要尽可能全面地找出相关论题三个方面的“不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对形成“不一致”的深层原因,对与之相关的上位范畴、基础理论等问题进行追问,这是深入、全面地“提出问题”,并找到突破方向的主要途径。在分析问题阶段,对所提问题,需要区别对待,即排除“假”问题,区分核心问题、边缘问题,确定目标问题及其研究顺序。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同中求异——“求异思维”。而在“解决问题”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异中求同——“求同思维”,寻找一致性。在列举了常见的“求同”途径后,文章还补充并强调了,需要关注“顶层设计”,即深入到相关论题的上位范畴及其基础理论中去寻找一致性。另外,文章还简要分析了词“都”研究的主要失误和成因。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之研究* 
王如利 

内容摘要】 论文主要通过梳理和讨论前人对汉语外来词的术语使用、创制范式、规范问题、词源考证及其对汉语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已有研究显示“汉语外来词”这一术语在实际使用中已经占据绝对优势,学者应尊重语言使用事实,以避免术语混乱;汉语语言和书写系统本身的特点和封闭性使其具有先天的意译倾向,对已经创制的音译词也具有强大的改造功能;对于当代汉语外来词的规范问题,应灵活掌握前人提出的原则并有创造性补充;外来词的词源考证有助于了解中外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也可为现在和将来的国际交往及外来词创制提供有益的借鉴;外来词的引进不仅扩大了汉语词汇的数量,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对汉语的语义、构词和语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泰语形容词看重叠:主观性的凸显与客观性的衰减


杨欢  洪波 * * 

内容摘要】 客观世界各维度的量在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名词表示事物,事物有数量和几何量;动词表示动作或变化,动作或变化有时间量;性质形容词表示属性,属性有程度量。充当基式的性质形容词受程度副词修饰表示量的高低,形容词重叠式通常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同一个形容词重叠式的量却时而加重,时而轻微,既有研究经常解释为量的变化。现从泰语形容词入手,分别考察了基式和重叠式的主观性和客观性表达序列,发现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意义除了有性质与状态的对立,还有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对立。重叠是一个主观化过程,目的是满足语言主观性的表达需求。形容词重叠式所谓的量的变化是主观性凸显、客观性衰减的主观化的结果。主观化是重叠一种跨词类、跨语言的普遍特征。 






 土家语名物化标记i功能扩展研究 


鲁曼 马瑜 周雪姣 向鹏辉

内容摘要】 文章基于类型学视野详细描写和说明土家语名物化标记“i”的用法,并对基于名物化的相关结构进行分析和解释。文章指出,名物化标记“i”的作用域不仅涉及到词汇层面,还涉及到小句层面。由“i”所构成的名物化成分不仅具有指涉功能,在句子中充当各种核心论元,还能用来标记关系从句、补语从句、目的从句、方式从句,或者用来对事态表示肯定等非指涉性功能。



 

 基于清代《西番译语》(川五)的尔苏语历史音变考察 


王 振

内容摘要】 《西番译语》(川五)记录了清代前期的尔苏语,学界关注较少。文章建立了文献记录的尔苏语与现代尔苏语、原始尔苏语之间的对应关系,总结出尔苏语历史音变的规律,包括:*r的卷舌化和边音化、Ts的腭化和T的去腭化、的形成、*变读为边音或擦音,以及*T>P/_u和*m>/_u,深化了对尔苏语历史语音的认识。  

本文来源:《语言科学》杂志官网,更多详情,欢迎点击阅读原文阅读。


1. 相关阅读
《语言科学》2020年5期目录及摘要
《语言科学》2020年6期目录及摘要
《语言科学》2021年1期目录及摘要
《语言科学》2021年2期目录及摘要
《语言科学》2021年3期目录及摘要

2.公益讲座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六)
第三届社会语言学高端论坛(7.17-18)
7月1-7日语言文学讲座/会议/论坛(第57期)
第17届语言智能教学国际会议
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李佩讲堂系列讲座

3.项目申报
(1)讲座回看||2021年度国社科活页新变化专项解读
(2)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书填写+立项案例
(3)第七届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线上研讨会邀请

4.方法工具
(1)互动赠书||带你玩转翻译技术
(2)王华树博士团队带你走进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技术
(3)雷蕾教授《基于Python的语料库数据处理》重磅上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