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illiam Croft/D. Alan Cruse:认知语言学

分享 语言科学 2022-12-22
威廉•克罗夫特(William Croft)



D. 艾伦•克鲁斯(D. Alan Cruse)


《认知语言学》

一本不可多得的认知语言学入门书

也是认知语言学的必读书目


译者




邵军航


内容简介

《认知语言学》是长销多年的语言学经典著作,详细阐述了语言与大脑认知加工之间的关系。作者首先解释了概念结构和语言表征的认知过程,进而探讨了词汇语义的认知路向及句法表征,并强调认知语法和构式语法之间的密切关系。本书结构清晰、观点独到、论述新颖、易读性强,既可用作认知语言学教材,也可为语言学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前言(节选)

本书所概述的是认知语言学基本原则和方法,尤其是它们在语义和句法问题上的应用。本书可以作为认知语言学课程的教材,供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以用作了解语言研究认知法的入门读物,供语言学者和相邻学科研究者使用。辅以认知语言学文献中的个案研究,我们也可以将本书第一和第二部分用作认知语义学教材;我们也可以将第三部分用作构式语法课程的导读,然后再对构式语法理论研究以及对具体构式进行分析的文献进行研读。

本书在共同探讨的基础上,由两位作者完成。克罗夫特(Croft)负责第一至三章和第九至十二章的写作,而克鲁斯(Cruse)负责第四至八章的编写。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肯定可以发现,两位作者的行文特点和写作风格明显不同。另外,克鲁斯还写了第三章中的§3.2.1一节,克罗夫特写了第八章的§8.2一节。尽管两位作者各有分工,各章独立写就,本书却有着一以贯之的认知语言学视角。除了少数细枝末节的问题,我们的观点都是相同的。因此,小分歧的存在并不影响本书内容的整体性。

……

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目录

图表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引论: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第一部分  语言分析的认知方法

第二章  框架、域、空间:概念结构的组织

第三章  概念化和识解操作

第四章  范畴、概念与意义

第二部分  词汇语义分析的认知路向

第五章  多义关系:对意义边界的识解

第六章  意义关系的动态识解I:上下义关系和部整关系

第七章  意义关系的动态识解II:反义关系和互补关系

第八章  隐喻

第三部分  语法分析的认知路向

第九章  从习语到构式语法

第十章  构式语法概述

第十一章  基于使用的模式

第十二章  结语:认知语言学及展望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本文来源: 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

1.相关阅读
跨语言视角下的汉语假设句研究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语言类型学视域下的领属范畴研究
起始年龄和语言学能与二语学习成效的关系研究
语言迁移和概念性迁移:理论与实证
李葆嘉教授等——幼儿语言的成长:常用词汇语义系统建构
鲜活的语言:语言人类学导论
杨亦鸣教授导读《人类语言的大脑之源》
胡壮麟教授导读《汉英认知辞格当代隐喻学一体化研究》
范晓教授:语言与言语问题研究
语言如何延缓衰老
一个小问题:语言学为什么重要?

2.工具方法
一次搞懂十大文献综述是什么体验?
文科生的编程自白
王华树博士团队带你走进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技术
语言科学研究的利器——R
文献综述如何催生论文、专著和项目
Journey into Journals——国际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
语言跨学科研究方法
SSCI发了还能再翻译发C刊吗?
30+家CSSCI期刊的投稿声明
科研必备学术搜索引擎集锦

3.学术会议

第二届当代语言学新视野国际研讨会

第四届中国社会语言学高端(国际)论坛

第十三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第六届中国语用学专题论坛

第十九届国际城市语言学会年会

中国语言学话语体系建设与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

“中国语言学研究的新视野”学术论坛

第七届全国生态语言学研讨会

2022年语言文学学术会议集锦

2022年第17届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2022年度“当代语言学理论及国际汉语教育博士生学术论坛”

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论坛

清华大学第六届语言学博士论坛

2022首届语言教材研究与评估大会

2022年社科大语言学青年学子学术论坛


4.学术讲座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系列讲座

东南大学人文社科系列讲座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系列学术讲座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大家谈系列讲座

小句复合体理论系列学术讲座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系列讲座

【系列讲座】中欧国际文学节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第五届国际语言学术研讨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