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秀萍║旷世奇才-苏轼
旷世奇才-苏轼
靳秀萍
公元1057年,北宋文坛宗主欧阳修作为礼部科举考试主考官正在批阅考生答卷,一篇见解独到深刻、笔力遒劲、文风朴实,隐隐传递出一种大家风范的试卷令他眼前一亮。在看不见名字和无法辨认笔迹的情况下,他暗自思忖:也许只有自己的学生曾巩才会写出这样的文章来。但是,为避嫌只能忍痛割爱,将它判为第二名。发榜日子到了,令欧阳修没想到的是,这位考生竟是一位二十二岁的青年才俊,更没想到,他就是那个日后影响了中国文坛千年的旷世奇才—苏轼。
苏轼曾创造了北宋科举考试的最高分,拥有了"全民偶像”的殊荣,他是一个全能型的文坛领袖,他更是一位文化巨人,是雅文化和俗文华的宗师,同时也是思想和精神领域的宗师。
我们敬仰苏轼,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文,更是因为他身处逆境时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苏轼的高贵,更源于他在苦难中对理想的坚守。
公元一零七九年的七月二十八日,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昏暗的一天。
正值盛年的他遭受了人生的暴风骤雨,只因为他太耀眼,他令周围的笔墨黯然失色,所以就要加上莫须有的罪名来排挤他。说他的诗有讥讽新法、指责皇帝、谩骂朝廷之意,“乌台诗案”后,他被刑讯逼供和长途押解。当我读到“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知道侮辱、摧残、殴打的对象竟然是千古奇才苏东坡时,我想,整个民族都会义愤填膺。这些小人,真应该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架。
在这次劫难中,苏轼终于活着逃了出来,惊魂未定的他在荒凉的贬谪地黄州,居无所、食无粮,为了活下去,他亲自耕种、盖房子,房屋落成时适遇大雪,他因此将房内四壁均画上雪,命名为“雪堂”。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由此而来。东坡居士的名字凝聚了他达观的态度和豁达的心胸。在苦闷彷徨中,他和山野村夫交朋友,他努力忘掉那段梦靥般的地狱生活。寂寥时,数繁星点点,看花开花落。
黄州不仅成为苏轼仕途生涯的重大转折点,而且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黄州生活的四年零四个月中,空前的政治失意和人生打击,他开始思考和探索。在黄州,他的政治主张、生活态度,以及艺术创作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融入了一首首的诗词文赋中。在黄州,他从容对待生活的困窘,以达观面对凄风苦雨。四年的谪居生活,他渐渐远离了忧伤愤懑,变得豁达乐观。在黄州,他创作出了千古名篇前后《赤壁赋》,这两篇赋,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已抵达生命的极限。
可是,命运总喜欢和人开玩笑。正当他打算常住黄州时,十七个月的时间,他由一个黄州种地的农夫瞬间又变成了一个三品大员。赏识苏轼的高太后去世,哲宗继位,新党人物对旧党人物的报复愈发激烈,哲宗极力打压旧党势力,绍圣元年(1094),朝廷以苏轼起草制诰“讥刺先朝”的罪名,撤掉其翰林侍读学士(皇帝老师)等职务官衔,先贬到英州(广东英德),接着,一个月内连续三次降官,最后贬到当时还属不毛之地的瘴疠之乡岭南惠州。
在落后闭塞的荒蛮惠州,苏轼却创作出了160多首诗词和300多篇文章。“日啖荔枝300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正出自于此阶段。他每天乐观地从骨头缝里剔吃羊肉,怡然自得。正如他在《定风波》里所写的那样:“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可是,想置他于死地的新党们哪里肯誓罢甘休,他贬官贬得一次比一次远。他,须有一颗怎样的心智才会面对如此的大起大落?
六十二岁被贬到天之涯海之角的海南儋州,投荒万里,苏轼成为宋代被贬海南的唯一高官,在给朋友的信中,苏轼做好了客死他乡的准备:“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昨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
迟暮之年的他还能活着回来吗?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在荒蛮之地儋州,苏轼又一次完成了他人生的蜕变。
不仅仅是强大的精神毅力,还源于他对生活最朴实的热爱,在困厄中总能帮助自己度过难关。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晴空丽日,他都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对理想的坚守。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同伴狼狈不堪,他却置之度外。“一蓑烟雨任平生”,他用“坦然归去”的豁达来面对生活的暴风骤雨。“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把这四年的贬谪当做一种旅游,这就是哲人的胸襟,也是他的可敬可爱之处。
对于苏东坡而言,劫难不仅让他真正成熟起来,更令他的艺术才情有了一次质的飞跃。于苏轼而言,他是不幸的;就时代而言,他催生出瑰丽的中华文化。
在他的诗词中,有“人生几度凄凉”的落寂,有“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傲;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世事无常的慨叹;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豪迈,还有“不思量,自难忘”的缠绵。他的诗词闪耀着哲理的光芒。在诗词的王国里,苏轼的才华如一股潺潺流淌的清泉,时时有灵感的火花迸发。他在“万斛泉源,不择地而皆出”中肆意挥洒着,成为中华文化史上一座遥不可及的丰碑。
在词的王国中,苏轼超越了自己人生的困境,进入了广阔的天地,也标志着宋词超出了原来的婉约词境,一拓天地,进入了更宽的天地之间。“以诗入词,以文入词”,苏东坡把词抬到了和诗文一样的位置。
不仅仅是词,苏轼在散文上也是成就斐然。大气磅礴、洋洋洒洒,文如其人,他在黄州的散文,或清新脱俗,或典雅深刻,或闲适,充满了无尽的奇趣。
作为雅文学的宗师,他诗词文赋样样精通。书法,居“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他开辟了两宋文人画的先河。《黄州黄石诗帖》成为书法中的精品,被称为古今第三大行书,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颜真卿的《祭奠稿》,苏东坡的琴艺也很高。在思想层面,他兼收并蓄,自成一家。
他还是是俗文化的宗师 ,拼死吃河豚的典故就是从他那里来的,他从朋友那里骗取拯救瘟疫中百姓的药方。他是美食家,困居黄州的日子里,他把上流阶层不屑于吃的猪肉,经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东坡肉”,还将经验写入《猪肉颂》中。
苏轼的一生,影响着千百年的中华文化,启迪和鼓舞着在逆境中挣扎的人们。每每走近,他那精彩绝伦的生命,一次次震撼着我。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苏轼对自己一生的精彩总结。他的一生正是在这条贬谪路上,洒脱地行走,完成了由落寞仕人到文化巨人的转变,从而成就了旷世奇才——苏轼。
他是个忧国忧民的政治家。
他是个本性难改的乐天派。
他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他是诗人,是散文家,是画家,还是书法家。
他还是酿酒工人,是厨师,是美食家。
他是采药师,是农民,是泥瓦匠,是环保专家。
是月下漫步者,是老顽童。
是我尤为崇敬的男神!
美图转自美篇“猪懒懒”美篇号29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