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不种族歧视,但我反对外国人定居中国”

米利暗 大雨 凤凰WEEKLY 2020-09-04
身为媒体人,了解网络热点与舆论走向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之一。
然而,再职业的冲浪选手,也敌不过这几天的风浪太猛太野。
为谁而战?AO3是什么?黑人干了啥?又关华夏男儿什么事?
这周的每一天,我们都是“地铁老爷爷看手机.jpg”本g。
好在,梳理完整个事情的脉络也并不难,一切的源头,都来自一份司法部的官方文件。
2月27日,司法部公布了《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的征求意见稿。正是这份文件,引起了巨大舆论争议。
仔细读完条款以后,我心头产生一个疑惑,这些年轻人,莫不是只看了热搜就忙着表态(yan)了?
是谁导演这场戏?在这荒诞角色里
不得不说,年轻人至少有一点好——想象力极为丰富。
看看这剧本:
你就是汉皇膝下最受宠的公主。
男主角也不会缺席:
刹那间,路上杀出一群健壮黑奴准备抢婚,勇猛的华夏男儿横刀立马,拯救国家和公主的命运于危难之中。
最后结局当然很美满,公主与骑士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
还有一个专家名字被反复提到,他的恶不输当代秦桧,气得我们的男女主怒发冲冠。
然而这篇文章已被证实为谣言
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又变成了穿越剧:
什么凤冠霞帔都来了:
画面倒是好看,配上“三尺白绫坠下高楼”的后续设定还有几分凄美。可惜已经有知情人士指出,配图中并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凤冠霞帔,而且,你们可能不了解,三尺白绫真挺贵的……
怎么说,我记得贞节牌坊是封建王朝才有的特色产品啊?
但是看看这些憨批网友的表现,真是有不少人,专门对着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去其精华,取其糟粕”,甘当封建守灵人。
满屏的“小女X氏,拜见李大人”。小女凤凰周刊周氏,觉得这些行为很不合氏
如果说韩国“姐姐来了”事件带给女生们的是勇敢说不,女性联盟互相给予力量。而网友的“姐姐替你们去”就真的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是拿了金陵十三钗的剧本?
“中国男孩来了”就更糟糕了,纯属自作多情,披着保护外壳,以爱之名,强婚强配意味十足。
在这些语境里,女孩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女孩意味着专属于中国男孩的财产和资源,而不是拥有独立意志,婚恋自由的个人。
说穿了,他们最在意的,是中国女孩的婚配权,肥水不流外人田。当聊起外女配中男,忠贞与牺牲”什么的,不存在的。
好了,剧本就欣赏到这里。闹成这样,相信所有人心中都有一个疑问,这个外国人永居条例,莫非真有什么夭寿条款?
永居条例,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不得不承认,这个条例能引起广泛的争议,是因为其中的条款让大家联想起了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包括婚嫁难题、优待外国人等等。
但是,混乱的情绪释放无益于解决问题,无论是“十里红妆”还是“三尺白绫”都只是在自己的想象中塑造一个莫须有的敌人,放出的箭矢永远达不到问题的靶心。
事实上,把这个条例上升到“卖国”高度的大部分网友,恐怕都没分清永居和国籍的区别。永居资格指的是指外国人可以住到中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外国人就变成你的同胞,变成了中国人。不是的,外国人也有自己的祖国。
永居资格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对中国有重大贡献的永居第二类:国家所急需的永居第三类:人才类的永居
第四类:投资性永居第五类:家庭永居
而重大贡献、国家急需和投资类永居,此前已有不少例子。
几年前,北控主帅马布里、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伯纳德·费林加和库尔特·维特里希都拿到了“中国绿卡”。
当时的社交网络上欢迎声一片,“我们欢迎所有有才华的人来到我们的国家……很荣幸有你成为我们的一分子。”另一名在北京的网友在评论中表示,马布里为北京带来了前所未有荣誉,并说这是北京回报他的最好方式。
的确,网友并不反对引进优秀人才,大家的焦虑主要集中在“人才性的永居”和“家庭永居”这两类里。有一种很朴素的担心是,如果外国人永居变得很容易,岂不是有失公平?
我们自己的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城乡之间还存在着不少差异,而此前的“留学生学伴”、“外国人报警出警速度远快于国人”等新闻,更是构成了抵触情绪的基础。
反感,抗拒,这都是人之常情。
但是在高呼反对之前,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两个条款,要想留在中国,必须满足这么几个条件。
这个申请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必须得是博士研究生,并且从国际知名高校毕业。
或者就是掌握着核心技术:
或者就是拿着超高薪:
而这个薪资水准,具体标准还要再由当地政府决定:
按照2018年广东省社保局的数据,广东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321元每月,满足居留最低年限两年、连续工作四年的外国人,至少要有月薪49926元的水平才够格申请。
月入五万,这个标准放在哪个国家都可以算是高端人才了。
而关于“家庭永居”,大家的担忧是会不会过于宽松,也许会有很多一人拖着全家,或者娶了一个中国老婆,就轻松拿到永居的情况。
其实,早在1980年出台的《国籍法》中,就有针对和中国人结婚来定居的具体规定:
第七条  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愿意遵守中国宪法和法律,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经申请批准加入中国国籍:一、中国人的近亲属;二、定居在中国的。三、有其它正当理由。
这里的“直接入籍”,远比现在永居的具体条款写的宽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入籍执行得非常严格,根据六普的人口数据,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共有1448个,相比当时在中国居住的外国人口总数,可以说是万里挑一了。
其实,无论是相比欧美国家还是邻国日本,中国版本的“绿卡”,都算规定非常严格了。以日本为例,基本没有对财产的限制,只要“品行善良”、“拥有独立营生的资产和技能”,在日本有10年以上的连续在留即可申请。
现在的条例当然也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很多细节问题,比如家庭永居里,如何处理外国一夫多妻制的漏洞,此前已存在的重大贡献和国家急需,都需要更加细致的说明,需要逐年更新。这也正是征求意见稿的本意。
我们讨厌不公,但并不是说就应该一刀切地“Say NO”。
我们反对超国民待遇,但并不是说就不欢迎所有的外国人。
事实上,这次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正是一种民主、法制进步的表现,可惜的是,被不少人的“借题发挥”,带得情绪完全跑偏,变成了无名激愤,乃至互相攻击。
我说要嫁华夏男儿,你却说我讲究排场趁火打劫;
我说问题细节需要探讨,你又说直接黄掉拉倒。
在无知的情况下跟风,以情绪代替事实树敌,是多么的幼稚。
只怕会白白浪费掉原本的讨论机会,让真正应该被讨论的事件失焦。
说起黑人,真的要黑人问号脸了
说回来,年轻人愿意参与并讨论公共事务,这种勇气与行动力都值得肯定。
但是网络上却流传着各种各样关于“以后满大街都是有色人种该怎么办”的讨论,让人哭笑不得。
中年人真的想一声长叹。什么时候“有色人种”的定义变了?再重视美白养颜,我们也还是黄皮肤啊。
有的人甚至还搬出了1865年美国对“有色人种”的歧视性定义,以表明中国人完全可以昂首挺胸说自己“不是有色人种”:
这样公然宣布支持1865年美国种族隔离、种族歧视的行为既不尊重他人,也不尊重自己。
曾经我们接受的教育是这样的,
这种对别人的历史伤痛视而不见,掩耳盗铃想象自己站在歧视链的顶端睥睨天下的做法,只能表现出自己的无知且缺乏最基本的同理心。
因为大一统的文化观和历史,过去的中国人很少接触黑人,因而也就对种族歧视的问题不甚敏感。
如果真的爱国,爱自己的民族,大家最应该牢记的是小学课本里的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学课本里的这句话相信你也不曾忘记:“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孩子们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曾经,我们发出的声音是这样的——

但随着经济条件的提升,怎么某些观念反而倒退回去了?
希望九斤老太随口的抱怨,不会变成一句真实的诅咒。
期待在未来,可以有更多的成年人式理性发言,少一点低幼中二和自我演绎,多一点兼容并包和文化自信。
退一步说,其实外国友人来多点真没啥,毕竟也是实实在在能为中国人民做贡献的。



在公众号后台输入彩蛋,会有一个小彩蛋

作者丨米利暗 成大雨
编辑丨花生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