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回个国,怎么就成了“万里投毒”?
关于疫情,我们有一个好消息,也有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经历了漫长的“全民抗疫”,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迎来了转机,截止发稿,已经有15个省市区实现确认病例的清零。
坏消息是,在中国以外的许多地区,疫情仍在肆虐,欧洲和北美的疫情,都进入了相当严峻的阶段。
回国,还是不回国,这是摆在众多留学生和海外华人面前的艰难选择题。
“回国添乱”的“害群之马”
在这波回国潮中,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1号:隐瞒行程的郑州男
2020年3月11日12时40分,郑州市确诊1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病例打破了本市连续19天“零确诊”的纪录,该病例也是郑州市首例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
这位境外输入者就是这两天人尽皆知的郭某鹏。从3月1日起,郭某鹏进行了一场穿越世界的奇妙旅行:
3月1日,从北京飞往阿联酋阿布扎比;
3月2日,从阿布扎比飞往意大利米兰;
3月3日,从米兰飞往法国巴黎;
3月4日,从巴黎飞回米兰;
3月6日,从米兰飞回阿布扎比,从阿布扎比飞回北京;
3月7日,从北京乘火车返回郑州;
3月8日,乘坐郑州地铁1号线转5号线上班,原路线下班;
3月9日,同前日路线上、下班,下班后去药店买药;
3月10日,警方向郭某鹏核实出境情况,后者否认;
3月11日,郭某鹏确诊。
在这趟跨越半个地球的行程中,郭某鹏做了六趟飞机、一趟火车、四趟地铁,不仅未作申报,面对警方的问询还坚决否认。
消息爆出之后,郭某鹏被网友称为“郑州毒王”。根据最新的消息,郭某鹏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已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2号:海归的“矿泉水姐”
主动申报、隔离了的人里,也有一些对隔离政策不满的。一名海外归国的姑娘,就在隔离点与维持秩序的人员发生了言语上的争执。
在网传的视频中,可以看到争执主要是围绕饮水问题展开的。姑娘对工作人员说,已经三天没喝水了,要求喝矿泉水。工作人员答复有电水壶,可以烧开水,姑娘坚持水里有杂质,要喝矿泉水。
她还说了一句触动网友G点的话:隔离区也要保障人权。
3号:隔离期外出的“跑步姐”
有人要喝矿泉水,还有人要跑步。
在北京,一位拥有澳洲国籍的海外华人回国后,在规定的14天居家隔离期内不戴口罩外出跑步,社区工作者对跑步女子进行劝阻,该女子反而大喊“救命”,称工作人员骚扰她。
事后,有人发现该女子为德国企业拜耳的高管,随后拜耳证实了这一点,并表示已经开除员工。北京市公安局则依据出入境管理法,注销了其居留许可,并要求限期离境。
关于海外归国的负面新闻还有很多,这里不能尽述。阻挠防疫工作、隐瞒个人信息的个别不合作者应当受到谴责,这自然没什么好说的,值得警惕的是,现在的网络语言已经出现了危险的倾向,那就是把对个案的批评,上升到对海外归国人员的群体污名化。
有人把海外归国者称为“难民”。
根据《联合国难民公约》,难民是指因种种原因“置身在原籍国领域外不愿或不能返回原籍国或受该国保护的人”。
回来的这些人,是我们的同胞,不是什么“难民”。
在社交媒体上,有人提到海外华人曾经在疫情初期做过贡献,有人评论:
这里面提到的小提琴家、生物公司员工、隐瞒回国前已确诊的事实的,其实是三个完全不同的人。
至于“矿泉水女”,在那条短视频出现之后,又有人说,她不仅要喝矿泉水,还点名要喝农夫山泉;再然后,变成了点名要喝依云水。
其实,她只是想把自己网购的矿泉水搬上来。但是在网传信息中,被脸谱化的留学生和海归们,一步步变得越发可恶与不可理喻。
再者,这些只是个案,但跟身份一重合,最终矛头就指向了全体海外华人。
输入病例不断,国内迟迟不能恢复正常工作生活,国人本就在焦灼情绪中。另一方面,一些输入人员又无理取闹,要求特权。以至于一些网友愤怒之下,直接针对所有回国人员,要求他们“别回来”、“滚出去”。
还有人觉得海外留学、工作就等于背叛祖国,背叛中华民族血统。
即使是情绪稳定又冷静的讨论,也直接遭遇了“国骂”。
在海外归国人群中,的确出现了一些“害群之马”。这种害群之马,在疫情进展的各个阶段、各个地方都有。海外有隐瞒症状飞回国内的华人,国内也有通过“关系”逃避封控措施的坑爹公子,说到底,他们就是一些差劲的人罢了,只能代表他们自己。
前些日子,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发布会上口出“中国病毒”,招致大量批评。这种说法违背了国际上对疫情起源地“非罪化”的原则。
过去,以疫情起源地(有时候并非真正的疫情源头)命名大型传染病是一种常见的做法,比如“西班牙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但是病毒的产生、变异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病毒起源于某地,只是一个概率事件,并不意味着这是当地人民的错。
因此,国际卫生组织制定了一套传染病命名规范。目的就是防止对特定地域、人群的污名化。
我们批评污名化,就是因为它会让无辜的人受歧视。“中国病毒”是一种污名化,“万里投毒”也是。
理论上,拒绝所有海外华人入境,是最“安全”的。在疫情早期,就有人做过类似的事情了,不过那个时候他们针对的是湖北人。
海外华人有多惨?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这场战疫,中国打上半场,外国打下半场,海外华人打全场。”上半场,为国内疫情操心;下半场,被国内舆论“拒收”;全程还要面对国内外的压力。
疫情初始,为了支援国内,不少海外华人抢购当地防疫物资,寄回国内。等到疫情在海外蔓延,国内不少人却开始口诛笔伐欧洲人不戴口罩、产能不足。
他们似乎完全忘记了,一个月前,全世界的防疫物资都在涌向中国。而不少国家不提倡戴口罩也正是担心出现挤兑,难以保证医护人员的防护。
据海关总署2月25日发布的消息,疫情爆发一个月以来,全国海关共验放防控物资20.2亿件,价值65.3亿元。其中捐赠物资2.81亿件,包括口罩1.84亿只、防护服509万件、护目镜130万副。
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全世界驰援中国的物资。
在德国从事物流工作的一位网友,在朋友@HeyToby 上传的视频中称,从疫情爆发开始,经过他手捐往国内的口罩有十多万只,但他自己却一只口罩都没买上。
国内人口诛笔伐收获一个个10W+,却给海外华人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毕竟当初抢购当地防疫物资寄给同胞的是他们,现在嘲笑当地人没有口罩戴的,也是当初受益的同胞们。
一位在英国工作的华人朋友说起,他的邻居是在急诊科工作的护士。这位护士十分困扰,为什么医院从2月初开始,怎样都无法采购到医用口罩。现在医院防疫物资不足,仅有的几只口罩只能留给有需要的病人。
华人朋友心中了然,他知道为什么。从一月底开始,他就在朋友圈看到大量华人采购成吨的医疗物资寄回国内,还有人称“从NHS的订货中抢到了20万只口罩”,获得朋友圈掌声无数。
当时疫情刚刚在国内爆发,全部的力量都在支援国内。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当轮到英国医护人员面临防护不到位的风险时,国内不少个人乃至自媒体,却冷嘲热讽,隔岸观火。
面对邻居的疑惑,他只能保持沉默。
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国内的不理解,还有异国人的目光。
从最开始的“武汉肺炎”,到后来的“中国病毒”,从疫情爆发最开始,中国面孔似乎就跟病毒画上了等号。
再加上不少国人处于自我防范的目的,从疫情爆出开始就佩戴口罩,不少人因此对中国面孔和带口罩的人抱有偏见。
在CGTN的一段采访中,布鲁金斯学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成博士坦言:在华盛顿地区,健康却戴口罩,会有些“政治不正确”的味道。
在这样的压力下,不少华人出门不敢佩戴口罩,却因此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也十分担忧。
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在疫情下愈发明显,外国人的淡定和中国人的恐慌,不断撕扯着海外华人。
疫情发展至今,不少国家也开始了停工、停学。
谁能想到,时隔一个月,海外华人就从积极组织捐赠口罩寄回国内的香饽饽,变成了“家乡建设你不在,万里投毒你最快”的过街老鼠。
但实际上,回国与否,有的时候并不是自己能决定的。
一方面,很多人因为签证到期、工作结束,本来就要回国;
另一方面,留学生很多都处于尚未独立的年纪,不得不听命于国内的父母。自己再多的思虑,也抵抗不过父母强制的“关爱”,不少留学生在这样的拉扯下情绪崩溃。
朋友圈里一位家长说,加拿大的很多学校要求留学生离开学校,住校的学生们一时间难以找到住处,只能回国。不少人甚至连高价机票都抢不到。
“他们很多人本身也是不想回来增加祖国的麻烦的。”
但当在外的游子们真的面临困境,最终选择回来的时候,希望迎接他们的不是扑面而来的“别回来”、“滚出去”。
再怎么说,一个中国人想回到中国,天经地义。
他们不是敌人,而是家人。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这句话,我们已经讲了很久,许多人现在却在做着相反的事情:指责那些从海外归来的同胞“投毒”——他们大多数甚至并不是病毒携带者。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因为一匹坏马的存在,就指责整个马群。
我们一直在说“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但是,只要还有同胞处在冬天,我们便不能关起门来说,属于我们的春天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