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客从何处来?心理咨询师的市场定位与获客渠道分析!
拉康心理
在被问及为何会选择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时?
很多人都会提及“情怀”二字。
然而,只有活下来的才配谈情怀。
那些张口闭口就谈及情怀的不甚有经验的从业者,显然还被生活蹂躏的不够彻底。
而那些面对初入行的从业者大谈情怀的专家,不过是在享受幸存后的喜悦。
要么蠢,要么坏。
心理咨询师不靠情怀而活。
来访者也不会根据你情怀的大小决定是否找你咨询。
所以绝大多数初学者面对的首要议题即是:活下来!
能否活下来,不仅与咨询水平相关,更与你的市场定位紧密相连。
关键词:大龄、单身、女青年的情绪困扰
2017年,一位名为咪蒙的新媒体创业者刷爆了网络,粉丝上千万、每篇推文阅读量100万+,以此带来的是单篇软文收费50万,月入广告费400万。
对于一众新媒体创业者而言,咪蒙绝对是佼佼者。
有网友使用大数据工具对咪蒙的粉丝群体进行了分析。
结果惊讶的发现,咪蒙的粉丝多为年轻女性,其推文则主要围绕男女两性话题展开。
目标定位十分清晰。
对于心理咨询行业而言,这个市场的分布情况又是如何呢?
我们来看一组《2016年中国心理咨询师生存现状报告》与《2016年心理咨询行业调查报告》中的数据。
在针对5000位付费来访者的基本信息调查中,结果显示女性来访者占74%,年龄25-35岁的占61.11%,单身占51.2%。
于是我们发现:大龄、单身女青年的情绪困扰, 是目前心理咨询行业最硬的市场需求。
与咪蒙的市场定位惊人一致。
工作、情感、婚姻、生育以及家庭压力的多重挤压,导致大龄单身女青年的心理压力远超其他性别及年龄段的群体。
自然会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
巨大到如咪蒙般只要敖点味道上佳的鸡汤,就足够撑起一个市场。
口碑、口碑、口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对于初入行的心理咨询师而言,从什么渠道去获取个案同样是个十分头痛的问题。
多数咨询师能想到的无非是以下几种途径。
挂靠某个咨询机构,通过机构安排个案并与机构分成,分成比例五五开或四六开不等。
或通过5·25心理咨询网、壹心理、简单心理等网络平台进行免费或付费的推广。
然而实际效果如何呢?
2016年,壹心理针对1477名心理咨询师的调查显示,他人推荐占咨询师个案来源的比例达到53.1%。
而线上心理咨询平台的个案比例仅占21.9%。
他人推荐,尤其是同行转介,才是私人执业咨询师的生存之本。
而他人推荐或同行转介所倚重的,恰恰是口碑。
对于初入行的咨询师而言,如何获客的困惑,即可转化为如何营造个人口碑以提升他人转介的问题。
性别、年龄、从业经验、专业程度,都是影响咨询师个人口碑的重要因素。
性别是先天的,从业经验可随着年龄的变化不断增长。
而如何提高专业程度,来树立个人口碑就成为重中之重。
学历层次、专业背景、培训经历、督导时长、资格认证等都是体现个人专业性的重要因素。
该从那几点努力,取决于个人的选择。
而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咨询师不断的将自己的专业性广而告之,包括但不仅限于你的朋友圈、同行群体。
以塑造大众对你专业性的认同。
正如文章:《心理咨询师成功之道:如何做好一个人的公司!》中提到的那样:“我的成功完全得益于我提前一年就跟所有的人广而告之我要个人执业。”
广而告之,让大家都知道你,让知道你的人都认同你的专业性,这就是口碑塑造的过程。
培训,不仅仅是为了烧钱!
参加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认识大牛?
为了提升姿势水平?
其实除去技能的学习和提升外,参加培训更重要的作用即是可以认识更多的同行。
以此获得同行转介的潜在机会。
在《2016年中国心理咨询师生存现状报告》中,82.9%的咨询师是通过培训了认识同行,建立行业关系的。
这些同行会在你的个人口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转化为获客的重要来源。
就目前来说,培训似乎既是技能提升个人专业技能,又能拓展获客渠道的重要手段。
这大概也是国内各类心理咨询类培训方兴未艾的重要原因。
因为它满足的不仅仅是咨询师的知识需求,还满足了咨询师的社交需求。
至于如何从各类纷繁复杂的各类培训中挑选真正有“价值”的项目,这是我们下一篇文章中会讨论的内容。
欢迎转发!
·
·
·
·
·
·
·
·
·
·
算了,我知道你们只会收藏!
本期活动:中国心理咨询师大众点评
参与方式:点击上方超链接或长按二维码,为你熟识的心理咨询师打分,评分结果每月定期公布。
往期文章: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