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浅析:中国旅游养老主现状及改进方向

2018-03-05 旅游产业开发平台 旅发网


随着老年人对于养老观念的转变,社会经济发展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逐渐成为丰富“银发族”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旅游+养老”,被看成是旅游市场中最具潜力的增长点之一。养老与旅游都是当前火热的朝阳产业,两者相结合,未来发展一片光明。


中国旅游养老市场现状


旅游养老需求强烈、市场广阔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人口规模大、速度快、高峰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旅游养老需求强烈、市场广阔。现代老年人追求更高层次的旅游休闲活动,旅游养老意愿凸显。


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收入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人们的消费能力日益提升,休闲旅游将成为城市型社会的一种重要消费模式,为我国旅游养老市场提供了更巨大的空间。


消费能力可观,产业蓄势待发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退休金及储蓄的支撑、子女经济独立家庭负担减轻...这些因素都促成了老年人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相应的旅游消费能力也就越强。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慧旅游与养老产业将会深度融合,旅游养老资源将会在智慧平台作用下得以重组整合,一些新型的旅游养老组织方式、旅游产品、旅游业态将不断涌现,旅游养老供给将会更加丰富。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近年来,旅游+养老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


从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到2017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四年间陆续出台了政策,大力支持旅游养老行业。


中国旅游养老主要类型


除了传统的跟团短期出游,目前国内有三种养老旅游类型最具有代表性。


候鸟型



顾名思义,老年旅游者如候鸟一样,在相应时段选择短期移居到不同的地域,这被业界普遍认为是养老旅游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自然环境、交通便捷度、生活水平及医疗条件成为这类养老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重要参考指标。


现今,冬季避寒,自然会去海南、厦门等温暖地带;夏季避暑,大连、青岛等北方滨海地区则成为首选。此外,随着候鸟旅游线路的丰富,海岛游也成为了候鸟旅游的大热,东南亚等国家尤其适合老年人“慢游”。综合来看,这一旅游类型的特点就是季节性强,需要较为频繁地转移。


乡村型



随着乡村游的走红,乡村配套设施的完善,这一方式也越来越适合老年人。郊区乡间清新的空气和幽静的山林、田野,能够满足很多老年旅游者亲近自然、崇尚养生的生活追求,是山水养生、森林养眼的高品质养老旅游目的地。


乡村型养老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选择这种形式的老年人多数会与村中农户签订一个较长的居住协议,在国内的崇明岛和浙江天目山都有此类旅游项目。


立体型



立体式养生养老是集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于一体,将运动、医疗、宗教、文化等养生方式相结合的立体式养生理念,是养生养老综合体的表现。


此类型的代表人物当属著名的旅游达人,两位已年过花甲的老人——张广柱和老伴王钟津,老两口以自助游的形式,用了四年时间,游览了40多个国家。花甲背包客的故事激励了更多的银发族勇敢出发,携手一同去看广阔的大千世界。


住房型



以养老和地产结合的居家式养老模式。居家式养老往往以养老住宅、养老别墅等地产大盘的形式出现,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周边居多,但大部分仍停留在概念层面,均只是“养老住宅的提供者”,还没有成为“养老服务的供给者”。


中国旅游养老改进方向


旅游养老方兴未艾,前景广阔的同时也会面临一定的问题与挑战,未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推进旅游养老服务制度改革



1、健康——完善医保异地结算制度


截至9月25日,全国已开通了7226家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基本覆盖了各地承担跨省异地就医任务比较重的医疗机构,全国88%的三级定点医院已联接入网。这一政策的普及和完善,将对养老旅游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老年人在旅途中的身体健康予以保障。


2、用地——形成专项土地保障机制


旅游养老既具有公益性质又具有商业性质,在发展过程中,仍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4年4月23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指导意见》,营利性养老服务设施用地,应当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供应,原则上以租赁方式为主。意味着建设性养老用地有了国家规范,也标志着养老地产享受国家优惠政策。


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专门用于旅游养老发展的国有土地划拨、出让及其配套政策,保障旅游养老发展的集体土地征收或专项使用政策,旅游养老发展土地规划或指标安排政策以及土地出让金减免或分期支付政策等。



3、资金——创新资金发展保障机制


创新旅游养老产业的融资方式,既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也要加大社会资本的引入力度,才能激活旅游养老市场。


一是全面实施公办民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养老服务改革;


二是设立旅游养老产业投资基金,对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服务网络以及养生养老健康产业链等重点项目提供支持;


三是采取股权投资基金、上市融资、公益创投、PPP等模式,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兴建养老设施和提供养老服务。要吸引社会资源和调动民间资本投入养老旅游业,给予开发商工商、税收扶持及优惠。按照“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的形式开展经营活动,使社会福利民营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并加强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以及一些企业与个人参与旅游养老开发的力度。

丰富旅游养老要素供给



针对老年旅游市场特点,注重老年休养需求与旅游服务的融合。


一是传统老年观光、休闲产品与高端老年养生健康度假产品的结合,如开发温泉疗养型养老旅游产品、农家乐休闲体验养老产品、休闲农庄、园艺疗养与养老养生产品、医疗保健旅游产品、亲情化的居家/旅游养老产品等;


二是老年服务产品的规范化,如结合老年需求制定老年旅行服务规范标准,酒店要制定实施老年客房服务和餐饮服务管理标准,景区要完善老年服务设施规范等;


三是老年养生度假产品的分时化,借鉴引入酒店分时度假体系,可以开发老年分时度假产品,满足“候鸟式”“旅居式”养老需求,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务于老年人的分时多点度假网络。



“旅游+养老”已经成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种高品质的休闲养老方式,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需求。在老年人口规模壮大、出游率不断攀升及老年人收入稳定提高背景下,我国老年人旅游需求越来越旺盛,并将呈现加速释放的态势,旅游+养老未来前景一片大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自网络公开信息,由旅发网整理编辑,仅为传达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旅发网平台处理。



火热预订《全域旅游孵化器》。绿维新书《全域旅游孵化器》开启预售!


《全域旅游孵化器》特惠预售:林峰博士签名套装,3千元大奖!


二维码抢购:





精彩推荐

游最美丽的村,蹲最干净的坑

想要在2018独占鳌头?景区必须进行以下3方面的升级!

景区夜景拼颜值,俗气的路灯该换了!

借鉴:提升游客体验感的日本经验

三月该有的容颜!

一周旅游投融资资讯速递

最后4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申报辅导

舌尖上的中国:古街美食记忆一座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