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仙林大学城,我如何拼凑出完整的青春

2016-10-29 粢饭团 南京有个号


 城事  

/  /  /


许多学子的南京印象,是从仙林开始的。地图上,仙林大学城不过方寸,却承载了几代学子厚重的青春。


那些年,你是否也曾渴望,变成文苑路上一株不知名的植物,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迎来送往每一个黎明与黄昏。




文苑路1号是南师大,又叫国立中央大学皇家师范学院。荒蛮的1999,许多学校在市内的校区已经饱和,不少学校向郊区扩张。于是那一届的南师大学生,成了仙林最早的拓荒者。


那时的校区背山而建,群山环绕的大农场,零星建筑的校园,就是那届学生寂寞忧伤的青春了。


那些年拓荒者们从随园赶到仙林,种下了细细的香樟树苗。多年以后,更年轻的学子们走在通往敬文图书馆的香樟树影里,已经难以窥见当年那个灰白孤单的南师。



敬文图书馆三楼东,满架子的小说,初见时的那种满足和急迫至今清晰如昨。后来,又发掘了人更少的七楼东,找个靠窗的座位,冬日里的暖阳,夏日里的暴雨,敬文的记忆在此间变得具象。



傍晚五点半,校园广播台的歌声在空旷的校园回荡。在落满余晖的的校园里静静听完一支歌,心绪被拉得像那条林荫道一般长。



在很多男生的口中,南京师范大学还叫南京吃饭大学,老司机闻此会心一笑。落霞坡的草地绿了一轮黄了一轮,跟你擦肩而过的看不尽的姑娘们是否还曾遇见过?



从南师出来,穿过文澜路,紧挨着的是南京财经大学。和南师的书生白区别开,南财的房子都是大红顶。



每到考试季,南财的图书馆总会登上头条,你一定也曾全副武装站在“春运”的寒风里瑟瑟发抖,心里却又怔怔想着读书顶个球用。



那时候回北苑的路总是那么漫长,学校不准骑车,每天靠着两条腿翻山越岭,在那些尚还幼嫩的林荫间,心事变得荒凉。


歌舞升平的大活礼堂,那里的夜晚总有不灭的灯火,每年4月的十佳歌手,当时是跟谁一起看的?



跟南财一墙之隔的是南京森林警察学院,那些年南财和南森的恩恩怨怨也是一时讲不完的。



一入警门深似海,从此青春是路人。南森人的青春是在无休止的集队中度过的,大雨把整座城市颠倒大概是南森学子心中最美的画面。


周一到周五不许随意出门,学校的围墙见证了学生们对于自由的向往。走出校门的南森学生在人群里也有很高的辨识度,标配的板寸头自带森林狼的独特气质。



你是否也曾拖着警体课后快残废的双腿,走在那每年才开一周的樱花树下,感叹这所学校的可恨与可爱呢?



南邮与南财隔了一条学海路。南邮的大门内侧,有一栋圆楼和方楼,预示着天圆地方,寓意规矩。正如典型的理工科学校,南邮的规矩从建筑就透流露出来了,走的是蓝灰相间低调朴实的工厂风,教学楼和宿舍楼好像是反复复制粘贴而成,从高处看,就是一块块芯片的即视感。



你以为南邮的汉子每天都在勤勤恳恳敲代码,踏踏实实设计动态显示电路。你不知道更多的南邮学子踏上的是漫漫魔兽dota路,步步皆辛苦。


南邮学生的舌尖记忆是奢侈的,食堂的菜很贵,吃得好些就要边吃边计算生活费够不够维持这个月的生存。有时还有意外的惊喜,比如汤里的头发菜叶上的小虫。很多时候,宁愿去教育超市买个三明治配酸奶。



住在仙林的南邮汉子找不到女朋友是可耻的事,毕竟有南师南财通达那么大的后宫。那年3月普罗旺斯花海里的她,现在又在哪里呢?




在逼近镇江郊区的仙林大学城的最东边,别名九乡河文理职业技术学校的,是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南大的学生习惯了鼓楼校区的历史气韵,初到仙林觉得那些灰红色的建筑活似一个个巨大的集装箱,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成为别人眼中仙林最高大上的大学。


南大的学生总是散发着一些特别的气质,文青的自由懒散、学术的内敛木讷、以及那点小资和安逸。


 

杜厦图书馆是南大仙林人心中最美的地方,大概很多人心里都有过住在图书馆的至高理想,那些年在书里轻轻用铅笔做的标注,现在又被那个人正巧看到了呢。每晚闭馆时从图书馆出来,能远远地看见地铁的一截,亮着暖黄的灯光,就像暗夜旅途中看到的乡野人家。



春风沉醉的晚上,很多人在操场跑步,坐在大草坪上看一场露天电影,空气里都是青春的味道。还有每晚都亮着灯的篮球场,当初一起打夜场篮球的哥们好像也很久没见过了。


四食堂的鸡蛋饼和瓦罐汤,六食堂的铁板饭和小炒,在离开以后那些加班的夜晚,那些味觉记忆变得尤为浓烈。



图书馆五楼的天台,后山的野草野花,九乡河的鱼,仙林在记忆里处处流落阳光。



2010年以前,还没有开往经天路的2号线。最早的一批仙林学子,去市区必坐的一部公交是70路,常年人满为患。70路终点站是丹凤街。仙林孩子最常去的是新街口,在鸡鸣寺下车,然后再转3路。后来,一个个高校纷至沓来,陆续有别的大学入驻……仙林真正从一个农村变成了大学城。



70路再也不够用。于是开通了熊戴林口中南京美女最集中的97路,依旧人山人海。记忆里回仙林的记忆,不是在火车站等97路,就是在丹凤街等70路,每一趟都几乎要挤掉鞋。



再后来,地铁2号线开了。70路也改道了。仙林学子们更多地铁出行。对于那些离开多年的仙林人,再回去总要纠结是仙林中心下还是学则路下。地铁呼啸前行,带走了几代仙林学子的青春。



曾经的仙林大学城还没有东城汇、奥莱城、爱尚街区等。最早的时候,很多小商贩在南师大南区旁边一个洼地上建了个小市场,当年人气很旺盛,学生美其名“万人坑”,简称“大坑”。那里有各种衣服、小饰品、手机维修,更多的是各种廉价的美食。




那些年大坑的上空总是弥漫着烧烤的浓烟,3块钱8个的章鱼小丸子,4块钱10根的里脊肉串,论斤卖的打口碟和大盘鸡,只能是老仙林人口里的传说了。


那时候周末过得很简单,去大坑吃点凉皮和鸡排,称一斤绿豆饼,挑几盘DVD,再去苏果逛一逛,几天都不用出门。




09年的时候,大坑消失了。一部分小吃搬到了苏果的二楼湾,一部分去了爱尚街区,零落的商家就如老仙林人破碎的记忆,再也拼不完整。再后来,金鹰奥莱城、东城汇开了,各种大牌服装、KTV、影城让大学城的夜晚更加灯火辉煌。幸福和便捷属于现在的孩子,老仙林人拥有的是怀旧和记忆。


旧约说,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仙林大学城,我如何拼凑出完整的青春?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直接点击,阅读更多

江宁大学城  | 方便面测评  | 石象路  | 贴秋膘

马台街  | 徽京  | 玄武湖 | 狮子桥  | 石鼓路 

南审   | CPU | 长乐路 |  随园  | 城东

  地铁  | 陶谷新村 | 吃货 | 雨花码农 |  视频




关注南京人的生活 | 陪你吃逛吃逛

都在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