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傅拥军访故事馆


“我开始想了,事实上就已经开始做了”


——记访问宜兰小城故事馆

傅拥军


年末去了一趟台湾,其中小城宜兰的行程是早已规划好的。那里的台湾故事馆马上就要开馆,第一个展览是黄春明的《三卷底片》和阮义忠老师的《有名人物无名氏》。从阮老师的微头条上得知,这个展览正在布展,于是打定主意,先去看看。


从台北去宜兰很方便,火车和国光号大巴都可以抵达,为了节省时间,我打了一辆出租车,穿过雪山隧道,一个钟头便到了宜兰。


宜兰不大,但绝对是台湾最特别的小城,感觉好像被农田包围着。



远远就看到几幅巨大的黑白照片立在一排房子上面,正是阮老师的作品。这就是台湾故事馆了。


阮老师正在展厅里调整照片高低,见我到访,特别开心。他说我是台湾故事馆第一个到访的大陆摄影人。他带着我参观整个故事馆,并向我介绍了这次展览的缘由和设计。听后受益匪浅。


 黄春明的三卷底片作品和他的‘’有名人物無名氏‘’,分成楼上楼下两单元。台湾故事馆的一期展厅虽然空间不是特别大,但处处体现“阮家设计”,就连窗帘都是精心打印的作品。



 “这个馆虽小,但只要办好每一档展览,就有很大的意义、很深远的影响。”阮老师说。虽然我没能看到完全布展完毕的台湾故事馆,但已经感受到了那种特别的气场,相信一定会很成功的。阮老师告诉我,他已经规划好了一整年的展览及讲座交流活动,接下来还会有很多台湾著名文化名人在台湾故事馆做展览,比如蒋勋,他也会在这里举办摄影展,真的好期待哦。


阮老师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带着地图,深入台湾乡村,拍下了数十万张黑白底片,他的这些照片成了台湾独一无二的民间生活史。最近一年时间里阮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暗房,他正在放大那些从未放大过的照片。有太多的照片令人惊喜,他每天更新着微头条,吸引了很多粉丝来留言。这些照片以后都会在台湾故事馆展出。



在我眼里,阮老师是个行动派。一件一件事情刚刚听他说起,等下次见到就已经做成了。晚上在他的新居阳台上,面向太平洋上的龟山岛,一边喝着红酒一边聊天,特别开心和受用。阮老师说:“我开始想了,事实上就已经在做了。”



这句话,我回到了杭州,还记得清清楚楚,今天与大家分享。


这里,我也向大家诚意推荐,如果去台湾,可以去宜兰阮义忠台湾故事馆看看,真的很好。




傅拥军是本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推荐委员会成员,

也负责获奖作品的策展工作。

我们准备了几个小问题,

和他聊聊摄影,以及对人文精神的解读。






您曾说过“当下的中国比小说更精彩,多拍将来才不后悔”。您认为有哪些特殊的历史或社会成因造成了这样“精彩的当下”?作为摄影师,应该如何从中挖掘题材?


这个成因其实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而且它也一直在变。接下来的人工智能也许会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摄影师应该比常人更敏感,有触动才能找到自己的题材,没触动就算了。

 

您很年轻时就踏上了社会,从小就对人情冷暖有深刻的认知。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否是拍摄出好作品的必要条件?


有点小用,但最终还是靠学习。多读书可以让自己不掉队、不糊涂。我年轻的时候没有好好读书,现在挺后悔的。错过了身心最能吸收新东西的时候。

 

很多摄影师在选材上会积极关注社会问题,但作品常常流于表面,缺乏深度。您怎么看待这个现状,对摄影师们有何建议?


如果自己都觉得流于表面,为什么不去里面看看。看到有人下乡在老乡家门口拍几张,就号称拍人文,实在有点搞笑。


您所理解的人文精神是什么样的?

 不需要说出来,自己能够轻轻感受到的东西。


您对此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的作品有什么期待?

特别想看到新人新作或老人新作。




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持续征稿中

征集时间:2018 年 1 月 1 日 —— 4 月 30 日 24 时(北京时间)

投稿邮箱:juanijong@163.com


具体参赛要求请点击我查看

或者拉至最下方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赛事官网





【赛事详情】

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征稿启事

第二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推荐委员会成立

往届回顾 | 如果你不知道拍什么,看这篇

【评委访谈】

阮义忠:我希望对象会觉得被我拍到是幸运的

布莱恩·坎贝尔:我对第二届人文奖的期待很高

【获奖者访谈】

冯君蓝:现代人绚丽的表相下,是精神与灵性的废墟

春运路上的苦难与浪漫


感谢人文奖支持媒体(及自媒体公号):新浪图片 看见 大众摄影 头图会 数码影像 头条图片 色影无忌 谷雨计划 图虫 快拍快拍网 摄影之友 影像视觉 中摄协影像中文网 理想国 亚朵



戳“阅读原文”,进入赛事官网查看具体参赛要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