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编寄语丨陈晔——管理研究的几点反思

转自南开管理评论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 2023-02-02

主编寄语丨陈晔——管理研究的几点反思

南开管理评论 



主编简介


陈晔,《南开管理评论》专业主编,现任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旅游与服务学院副院长。


我国工商管理学界近年来有不少关于学术研究的争鸣,聚焦于“管理研究的本土化”“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和“管理哲学研究”等等。这些讨论对于管理研究发挥出理论应有之价值、树立明确导向和形成共识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学术期刊角度对当前我国的管理研究提出几点反思,供管理研究者们思考共勉。

方法范式固化

工商管理诸多研究领域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研究方法和工具。近年来国内管理学界涌现的研究方法研修班和研讨会起到了积极作用。以案例研究方法为例,早在2005年北京大学召开了“第一届中国管理案例研讨会”,当时入选会议交流的案例研究论文仅有7篇,会议交流较多集中在案例研究方法层面的讨论。今天关于管理案例的研讨会和研修班已经非常普遍,案例研究方法技术层面有了很大提高,但研究的新发现、新理论依然缺乏。同样的情况也常常出现于结构方程模型、实验法、统计模型等方法的应用,很多研究的方法是规范和严谨的,但视野相对局限、过度量化实证、模型泛化和实践指导不足等问题比较普遍。我们观察,理论创新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既有的“方法范式”越来越固化研究者思维和科学探索精神,追求方法的精确而忽视对问题本身的深入探讨是学术研究的“南辕北辙”,此种情形亟待扭转。


质性方法和描述能力

当前管理学研究方法以实证和量化为主流,有不少论文采用了复杂的量化分析或模型,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实际上管理学的国际顶尖期刊和学术成果不乏质性和描述性方法的应用,如营销学顶尖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早在1998年发表的论文“消费者和他们的品牌:消费者行为中的关系理论”,是采用了生命叙事方法对三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进行持续跟踪式的深度访谈,描述他们的品牌消费行为并总结出品牌故事,进而构建了品牌关系理论。该论文已有近六千次被引,为后续品牌关系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样,日本一桥大学的楠木建教授的著作《战略就是讲故事》更是以故事逻辑阐述了企业战略理论和核心竞争力,该书获得日本2011年经管图书大奖。管理学研究可以采用描述和叙事等方法传达高水平理论思想,不必唯数据、唯模型。当学术期刊面对晦涩的术语、复杂的模型、难懂的语言甚至充斥着很多语法错误的论文投稿时,警醒我们对研究方法和学术作品表达方式的反思。


实践导向与管理启示

从研究的规范性来讲,管理学术期刊普遍要求论文要写一部分“管理启示”。然而,现实情况是研究者常常忽略管理启示的重要性。德鲁克曾经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成就是以管理结果而不是学术奖励来衡量的。很多管理学论文的管理启示并没有紧密结合研究结论,或者结论与管理启示两张皮,所谈及的管理问题与结论关系不大甚至毫无关系,变成了“管理畅想”;或者“过度演绎”研究结论的价值,放大理论对管理实践的作用。这些问题实际上大大削弱了研究的价值。一项研究需要在开始阶段就要考虑其管理启示和应用价值,这是管理学术研究的起始点,也是落脚点,学者不应当只会构建理论“空中楼阁”。《南开管理评论》甚至倡导鼓励作者将研究的管理启示单独成文并在期刊公众号等平台上发布,更充分地释放研究的理论价值。


学科交叉融合

未来的商业环境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如何更好应对不确定环境本身就是管理学术研究的重要使命。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不确定性因素的产生会更快更频繁,其影响也更大更深远。管理学研究所假设的“惯常环境”可能变得不再惯常,信息流、数字化、液态型组织和模块化平台等议题受到普遍关注也预示着管理学研究需要突破现有的诸多稳定性前提。而当前备受关注的“社会计算”也表明,现有的诸多理论难以应对复杂动态的现代化网络社会对管理和控制方面的挑战。管理学研究未来可能不仅仅要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开展交叉研究,甚至也需要探索与理科、工科、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打破管理学的现有边界,可能会出现新的研究范式和理论的根本性突破。


相关阅读


主编寄语丨白长虹——商学教育的反思

主编寄语丨白长虹——商学教育创新的五个方向

主编寄语丨白长虹——商学教育的嬗变

主编寄语 | 白长虹——开展幸福产业交叉研究

主编寄语 | 白长虹——面向实践的研究:调查、案例与“管理地图”



更多内容扫码观看,让营销更有力量!






让营销更有力量!



品位营销

高雅有品位的营销科学思想、理论前沿动态和精彩案例的分享平台,我们坚持营销的科学性与高品位,拒绝营销的大忽悠与低俗化,推动营销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免责声明】

1、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本公众平台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和平台共同所有,转载文章其版权归原作者和来源媒体平台所有;

2、本公众平台转载内容包括视频、文章和广告等,仅以信息传播和分享为目的,供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参考之用,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 、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处理;

3、本平台对转载和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加入学会,共襄盛举!

图文编辑:CMAU  审校:张希贤


欢迎转发到工作群和朋友圈,


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和思考!


上万用户都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