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观点 | 复旦蒋青云:三个关键词,概括所处领域的变化和趋势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销售与市场 Author 销售与市场



专家观点 | 复旦蒋青云:三个关键词,概括所处领域的变化和趋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追求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要陶醉于所谓“新消费、新品牌”的具体形态,而要看到背后的顾客及其需求的变化。



这个“双11”,你被“种草”又“拔草”了么?有没有进到直播间购物?是不是一个“尾款人”……


如今中国商业的变换日新月异,甚至可以移步换景。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当你开始关注变化的本质,而不是变化的结果,你就会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那股规律波。


解读未来商业,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蒋青云教授接受《销售与市场》杂志的专访。用3个关键词来概括所处领域未来的变化和趋势,即:数字化、快速迭代和不忘初心。


今天,我们跟随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蒋青云教授探一探“未来商业”以及企业哪些核心能力可以应对未来。


#Q1


未来已来,结合您所研究的领域,您认为未来可能会出现哪些新的商业机会和场景?企业需要具备哪些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未来脱颖而出?

我所从事的是营销渠道研究,大家关注的是“全渠道策略”如何演进和推进的问题。全渠道的本质是基于消费者旅程来设计和管理全触点、全流程和全场景的营销渠道。这方面已经有大量的商业机会和场景出现。比如以“种草”为主的小红书,“种草和拔草”相结合的“抖音电商”等,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将信息传播和销售服务结合起来的新的营销场景出现。


企业需要的核心能力,其实主要是三点:一是顾客洞察能力;二是产业洞察能力;三是价值创新能力。

#Q2


过去十年或者几十年里,让您印象最深刻的行业变迁是什么?

我觉得是餐饮业。过去几十年由计划经济主导几乎完全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这个行业无论是产业组织还是商业模式,无论是营销水平还是技术基础,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应该说,我们的餐饮业在全球也是领先的。

我多年前曾经担任过上海一家餐饮机构的咨询负责人,在当时探索早餐连锁经营的可能,研究的结果是即使技术可能支持,但只要加盟店向自己独特的利益低头(比如加盟前的特色餐饮是不是在加盟后放弃),就不可能发展出有竞争力的连锁餐饮店。但这些问题在今天互联网集聚需求、打破时空壁垒(比如送餐到家)的能力面前,已经不是问题。这是典型的产业组织变革的现象。

餐饮业的商业模式,除了传统的单体特色小店和新兴的连锁餐饮机构之外,中国还产生了大量依赖互联网形成的独特商业模式,比如依托便利店、快餐店的工厂化便当(包括料理包)供应商模式,门店和网上送餐相结合的O2O餐饮企业(如西贝),以及将餐饮和零售相结合的新零售模式(比如盒马鲜生),等等。

就营销方面而言,我国餐饮业对自己目标客群的研究能力及其营销策略也越来越精准。简而言之,大众化餐饮企业在规模经济的追求方面,借助资本和互联网得以实现;精品化的餐饮企业在追求经营特色(菜系、文化、服务等)方面,也在大浪淘沙般的竞争之后得以确立;一些新创网红餐饮店,懂得利用社交网络和顾客求新求变的心理,在品牌和营销上也做得有声有色……

此外,我国餐饮业在产品开发(比如融合菜、到家菜)、定价策略(如团购定价、折扣定价)、服务渠道(如线上线下结合)、顾客沟通(如社交网络种草、评论网站推荐)、门店装潢、服务流程(如网上订餐、在线点菜和支付等),以及人员服务(如海底捞员工服务创新)等涉及服务营销的7P方面,都有着明显的进步。

这些其实背后主要是两大推动力量:一是市场竞争;二是技术进步(主要是互联网技术)。


#Q3


就您观察和接触到的中国企业,它们目前最关注和最焦虑的问题是什么?您有没有中肯的建议?

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担忧,这主要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所引起的;二是数字化转型,近年来,很多企业请我们去讲课,内容基本都是围绕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营销的,这主要是因为顾客及其需求改变了,竞争者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出现了。

我的建议是提高“三商”:一是充分提高企业对于信息、数据和知识的收集、整合和分析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企业“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二是学会从顾客角度思考企业存在的价值,全面提升自己的顾客体验,这是企业高“情商”(Emotion Quotient,EQ)的表现;三是修炼自己在VUCA时代动态适应环境和改变自身的能力,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突显自己的“逆商”(Adversity Quotient,AQ)。

#Q4


如果将所处领域未来的变化和趋势,概括为3~5个关键词,您会选择哪几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

数字化是生存方式,否则自己不复存在;快速迭代是成长模式,体现了对外部变化的动态适应能力;不忘初心是心智模式,要时刻记住自己为什么而存在,时时反思自己的价值,在数字化和动态迭代过程中,为社会为顾客创造价值。


#Q5


除了上述问题,您最想传递给当下中国企业的观点是什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就是说,在追求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要陶醉于所谓“新消费、新品牌”的具体形态,而要看到背后的顾客及其需求的变化。企业真正要做到的是为顾客创造了怎样的价值,以及如何通过市场营销传递给顾客感知价值,而不仅仅是赚钱。


选自公众号“销售与市场”


【教授简介】  蒋青云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营销渠道,组织间营销,市场营销理论,中国企业营销战略。


蒋青云教授更多观点:

只要当红主播助阵,国货就能躺赢?

数字营销中的智商、逆商和情商

中国市场营销学:如何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更多内容扫码观看,让营销更有力量!






让营销更有力量!



品位营销

高雅有品位的营销科学思想、理论前沿动态和精彩案例的分享平台,我们坚持营销的科学性与高品位,拒绝营销的大忽悠与低俗化,推动营销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免责声明】

1、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本公众平台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和平台共同所有,转载文章其版权归原作者和来源媒体平台所有;

2、本公众平台转载内容包括视频、文章和广告等,仅以信息传播和分享为目的,供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参考之用,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 、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处理;

3、本平台对转载和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加入学会,共襄盛举!

图文编辑:CMAU  审校:张希贤


欢迎转发到工作群和朋友圈,


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和思考!


上万用户都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