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东“凹凸寡妇”声音行?还是不行?TANNOY AUTOGRAPH小考

springson 古典音乐相对论 2022-06-29

2018年的一个神秘家访拖到了今天。主人叫老沈。

 

这次家访,其实蓄谋已久,因去拜访著名作家格非先生而起。


没错格非是个大烧。


于是我和古强,精心准备了一些唱片,期待和先生有一次来自灵魂深处的学习交流,不仅仅是从器材,而且从音乐与文化。图为,我和大师(右)的合影。这个家访,本周末,或者下周末推出,注意收看。



格非先生是著名的作家,也是清华中文系的教授,可见我们压力有多大。比山还大。

 

古强大约准备了20张唱片


因为和格非先生一起听的时间,约定是2个小时,然后吃饭,所以,我们必须精选,10张,按每张10分钟左右,中间再交流一下,差不多就是2个小时。最后的10张唱片有专题,此处不展开,贴一张代表性的唱片


作家/清华教授/发烧友/格非的ALTEC,2018年鸣放过的10张发烧唱片流出。。。。。。


 


因此,我们去了今天的主角,化名为老沈的家里。


之所以用沈这个姓,真的是很邪门,因为很多大烧,都姓沈,比如“硬总”,比如“布鲁斯”,比如上海还有一个低调的大烧,用“大花瓶-伊丝特珑”也是沈姓。

 

好了,我们看一下图吧,就是这个喇叭。


我(左)的身高是175CM。右图为古老师,笔名tube2a3,他体重190多斤,之前260斤,减肥成功。我是高度的参照,他是宽度的参照。



这个喇叭叫做TANNOY AUTOGRAPH,原产地在英国。


下面来一段TANNOY AUTOGRAPH科普


自著名发烧ID Dragon的博客,这是他在8年前,来我家试听后写下的,凭我对他的了解,和我自己的认知,资料是准确的。

 

Tannoy Autograph其实是英国Tannoy于 1954年加入 Hi-Fi市场的第一件制品,采用号角式同轴单元设计,是当年的旗舰级产品。 Autograph的原设计师,就是 Tannoy的始创人 Guy R. Fountain, 1926年于南伦敦West Norwood创立 Tannoy的前身公司 Tulsemere Manufacturing Company。于 50年代,Fountain先生希望能制作出一对能发挥出15 吋同轴单元最大潜能的扬声器,由此生产了Autograph。


下图为先生亲自在抓生产,好像是GRF。




Autograph自1954年推出以来,一直生产至 1974年,期间备受世界各地音响迷赞赏,被视为高级喇叭中的极品,可说是升上了「神」,更有音响迷把它誉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扬声器之一。


这个喇叭的箱体和单元在早年可以分开出售,也可以合并出售。


以下下是单元沿革,缺少了银头和黑头,我想说的是,图里的,我都亲自把玩过



图片来自立体声杂志1975年。


在日本的STEREOSOUND杂志里,这个喇叭,因五味康祐先生青睐,而为日本发烧界津津乐道。目前更是把老先生的故居,改造为TANNOY AUTOGRAPH博物馆。我们烧友,也许可以去日本预约听一下。


AUTOGRAPH贯穿了日本发烧历史


熟悉STEREOSOUND的烧友,一定知道,这个喇叭几乎贯穿了整个日本的发烧历史。每年几乎都有各种专题,家访会提及。比如在200期的时候,有这么一张图。


以下图片为200期周年刊,对先生的介绍。右下角,可以看到AUTOGRAPH的身影。



TANNOY AUTOGRAPH,国内圈子很多人叫“凹凸寡妇”。这一看就是男性喜欢的名字,不要想入非非。以下我们就简称“寡妇”。看看日本大大在200期庆典特刊立体声杂志是如何介绍它的。这么多年重新提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喇叭。



但是,因为天朗在1974年停产了这个喇叭,似乎在公司经营上也有一次转折,1974年后的寡妇,如果是官方授权的,全部在日本由TEAC公司生产。准确地说,是1976年开始投入大规模生产的。


而我自己的寡妇,却生产于1974年,因此可以推测是当时特别订制的,依据TANNOY的原型,在板材使用上,确实和后来1976年的有很大不同,声音也是,会更加轻快,干脆一些。我把他叫做日英混血版。


日本人对寡妇是真爱,举个例子,这个是立体声的一个专题报道,说这位先生的。40年如一日啊。

 


而英国原厂箱体的寡妇,售价是很贵的,关键买不到。非常有趣的是,某一年我在EBAY看到南美一个教堂曾经出售过一对。本来想入手,后来没了。


中国国内原版寡妇有多少?极少!


过了很久,才知道,是北京烧友“胶片”拍下。我不认识胶片,但是身边朋友很多知道他。

 

曾经一度想从他手里买下,可是,当我有足够的闲钱的时候,问名线老板,说已经卖了。


后来,偶然的机会,我在淘宝看到了一位朋友展示图,看到了,一问,原来就是胶片这对,已经在重庆了。

 

我问,可以买吗,他说,本地烧友排队的可能已经到上海了。后来,这位烧友,成为我朋友圈的朋友,偶然间,看到他举办过试听会,就是这个。


所以几乎是一个传说了。这一对,是我自己有最确切消息知道的国内唯一一对原厂寡妇。可惜,我无缘听过。


这位网友偶尔在朋友圈互动,我给他命名的就是AUTOGRAPH,哈哈。这张图,他在朋友圈晒过,我存了好几年了。



再来张特写吧,看看银头监听的原装寡妇,我认为,这是终极寡妇。



而老沈这款呢?也是有历史的,我采访了广西发烧界巨头,“小李”。小李是当地的文化名人,自称是古强的徒弟,尤其是在唱片文化上,按小李在当地的名望,称古强为师傅,真的是很不容易的。

 

小李、庄园、白云,这些复刻寡妇的先驱


大约是在2005-06年的时候,庄园兄和我在MSN上是好友,复刻出了第一个寡妇。


开声后,在胆艺轩有过介绍,不过,年代太久远,我找不到图了。小李为人低调,没有拿出来显摆,不过当时的声音,古强听了以后说,不太成功,取了个难听的名字,叫“抽粪机”,大概是因为体积大,声音糟糕吧。

 

此后,大约2012年代后,小李和山东白云大师一起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复刻。后面一位大师一直也是我心目中传说的存在,并不认识。肯定是同好无疑。

 

这次复刻,非常厉害,也应该是小李被师傅羞辱后,雪耻的复刻。不仅有小李失败的教训,更有白云和山东著名国产喇叭生产机构,金琅的参与。


复刻TANNOY的箱体,日本也有传统,有图为证,这个是1975年的STEREO SOUND杂志。


 

赋格设计师老余,是认可金琅的专业性的,起码,比家具厂进行复刻靠谱。毕竟喇叭的木工活,和家具的木工活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据介绍,这次复刻,采用的是芬兰桦木板。本次复刻团购的超过20人,这20人在哪里?欢迎在下面留言,谈谈使用感受。


图片来自这次团购烧友在论坛上的展示。感受一下这个木板。颜色完全仿照那个南美原版的颜色。

 


老沈,是潜伏在北京发烧圈的一位低调的烧友


他不仅收藏唱片,也收藏老的电影拷贝。对音乐的要求,极高,可以说只买古强认可的版本,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古典音乐发烧友,他几乎不听现代小曲,爵士什么的。


国内玩老天朗的,一般都是从兰开斯特玩起的,因为相对来说,体积不算太大,而价格也稳定在4万左右,当然,我自己收藏的一对三角,价格就不便宜了,当年从英国空运回来。哈哈。

 

兰开斯特拥有老天朗迷人的气质,对前端搭配机器敏感。



老沈并没有参与小李和白云大师组织的团购。但是他的房子大,一直拥有一颗玩比兰开斯特更大的箱子的心的。有一天激动地说,我找了一个“山东寡妇”。


一问才知道,是当时团购的一位古大师的朋友,叫Simon的,买来以后,因为客观条件,不允许,一直没有玩,放在山东的仓库。于是,寡妇就转让了。

 

山东寡妇+赋格订制=音乐厅的感受


好了,江湖八卦就打住了。下面进入正题,这对山东寡妇究竟声音行还是不行呢?


到这里我必须提醒一下了,我们所讨论的天朗都是1974年前的,如果您是80年的天朗,不好意思,具有本质的区别,除了名字一样。

 

应该说,这个我相对比较有发言权,刚才提到虽然没有听到过英国版的原厂声音(youtube上其实是听过的,哈哈),但是,我有如下两个参考标准


1,  自己的系统。我拥有日本奈良大土豪,订制的日英混血版。我认为,脑放启动,会无限接近于原厂。我给他换上了RED MONITOR红头。玩了快10多年了。也用过金和HPD。


2,  听过两次原厂的GRF,超过半天。GRF虽然比寡妇略小,但是,也是背负号角设计,不一样的是前端的号角,考虑到体积省略了。来感受一下GRF



 

讨论声音行不行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老沈的前端器材吧,功放几乎和我现在的系统是一样的。



1,电子分音前级。

北京赋格订制的“余音F22”,这是一台电子管分音前级,简单介绍如下,余师傅于2018年正式研发成功,接受预定,研发前后经过了10年。应该接受订制生产了


电分采取1千HZ的分频点,这也是天朗钢磁单元,纸盆低频单元和中高号角单元的分频点。


2,  后级1

电分后,就弃用了分频器,直接进入两路后级,老沈采用了赋格“余音F2A”,这个是订制产品,F2A西门子的老管已经无法保证批量。


因为F2A拥有更好的“推力”,更好的低频瞬态响应,更好的控制力,所以,用来驱动纸盆。如图。型号叫做“余音A23”(F2A)




3,  后级2

另外一路,由“余音A23(300B)”驱动。这个型号的300B我一直使用多年,8年前,其原型机,就在我的地下室,震惊过上海滩的大烧,小白了,硬总了这些巨头。


当时是用二嫂的旗舰音源,300B,来驱动兰开斯特的。


音色健康,声音线条饱满,不是传统300B的那种柔美。曾经和AIRTIGHT进行过现场PK


参见文章:电子分音探讨(1):硬总的炮和硬总的蛋


我个人认为,是完全胜出的,尽管仅仅使用的是曙光300B。



4,  音源

是LINN AKURATE SACD。这是莲生产过的唯一一台支持多声道的纯SACD机器。声音健康,拥有莲的一切优点,比更高级的SACD,在信息量上会有所缺憾。当年的售价,也是100万日元级别的。


德国自由射手小都曾经说过,播放SACD是可以和LINN CD12媲美的。所以,算是入门级的顶级音源。这个音源和格非采取的音源马兰士CD7也有相近的档次,主要看二手市场的价格。


5,  其他

老沈拉了专线,高丘的架子。


和其他家访不一样,这一次,你没有发现超级贵的器材。赋格余音系列产品,功放每台在2.53万,而电分,应该还没有最终定价,也不会超过这个数字。如果感兴趣,后台可以给我留言,我可以帮忙联系赋格,进行订制生产,没有现货的,订制周期根据您的要求看。


但是,出来的声音是不错的。我后面会详细展开。先看一下总体图。声音风格就类似这样。哈哈。开个玩笑,老沈要求打马赛克的,实际上声音完成度非常高,是一种音乐厅的感受。




寡妇大戏,演出开始


12月的北京,相当冷了,我们第一天,没有进行鸣放,机开了一个晚上,进行预热。


第二天早晨,早饭后,10点正式开始。老沈平时不住这边,所以,就是周末去调整一下,这套系统,其实是没有煲开的,因为喇叭是11月买进,然后把自己的兰开斯特里的金单元,安装进去。这个也是赋格的老余操办的,安装从白天进行到深夜3点,我一直没睡,等着他们3点开声发来回馈。


当时得到的答复是非常正面的,因为古强,老鲁和老沈,都没有听过寡妇,开声后的震撼可想而知,很多人都会说,和兰开斯特相比,太全面了。

 

这也是我的认知。2010年,我也是很偶然遇到,被震撼到的,尽管兰开斯特当时已经觉得非常完美了,但是,在巨型号角发出真实的声音时,毅然决然,纳入寡妇,不过我的兰开斯特依然也没休。

 

当时开声后,我的感觉是,场地的吸音太多了,经得老沈同意,把侧面巨型沙发搬走,把喇叭后面的一大排LP搬走。把皇帝位的巨型沙发向后移动了1米。这样就获得了良好的升压,良好的声场,良好的细节。



但是,现场在右侧有一个巨型的柜子,高过了寡妇,所以,左右声道略不平衡。但是,没有办法了,好在影响不算大,如果拿走会有更好的表现。

 

认真听了一曲马勒后,我准备把他放弃的TACO喇叭脚垫(此前用在兰开斯特),垫在了SACD下,进一步提高源头的刚性。因为寡妇的能量非常大,这个房间,几乎所有东西都在震动。

 

这也是一个问题。以下为玄学,不信的人可以忽略。


其实一个系统调整完毕后,最好在大升压下,鸣放一段时间,这样房间里的很多物体,经过震动后,会达到一个平衡,从而取得良好的共鸣。尤其是这种巨型喇叭,如果你的房间没有经过声学处理,像蜜蜂大佬那样的,需要进行相应调整。而老沈显然调整还不够。

 

寡妇的摆位是经过老余亲自测量的。这个和我经验中的摆位吻合。但是,如果能更向前一点,比如半米,我觉得远离后面的窗户,在高频上会获得更好的效果。每一个发烧男人背后,都有一个母老虎,如果你不是娶得花瓶那样的喇叭的话。

 

一切妥当后,我又进行了马勒的和钢琴的测试。总感觉,低频的能量还弱一些。老沈一直误导我,说电分是老余调整好的,不要动了。我还是不死心,因为觉得,现场这样的声音如果提高,唯一能动的就是电分前级的平衡了。以下为测试的钢琴唱片。


 

于是斗胆,过去尝试一下。


我倒!低频的旋钮少了两格,于是我打到最大,声音平衡了。我仔细研究了一下电分的刻度,现在的声音,和我自己系统驱动日英混血寡妇的刻度,是一样的。由此可以推断,这个山东寡妇的总体频响,应该是接近日英混血的,有比较好的完成度。

 

随后,就没什么可以调整的了,只有耐心鸣放。先后听了20多张唱片,最后选了10张,带到格非大师家。这个有介绍。


作家/清华教授/发烧友/格非的ALTEC,2018年鸣放过的10张发烧唱片流出。。。。。。

 

上午的时间已经差不多了,中饭后,继续。因为熟悉了这个系统,我觉得一方面整套系统,缺煲练,声音相对缺乏一点点轻快,可能也和安装有一定的关系。

 

我分析了部分原因,后来也怀疑和板材有关系,现场,我敲打了一下“芬兰桦木板”,我感觉板子稍微厚了一些,这个比原厂的GRF是有明显的共振区别的,原厂的GRF,木板比较清脆,回响会多一些,类似这样的声音,“砰砰砰”,而山东寡妇是“当当当”,瓷实了一点。

 

这个区别,在最终的声音表现上,实际上无伤大雅,但是如果追求一点,建议再选择一些其他板材,多生产几个,然后定型。

 

实际上,在日本,原厂的AUTOGRAPH和TEAC复刻的,价格上区别很大。日本有位朋友,是现场比较过的,说得神乎其神,说有一定的差距,我觉得这种差距,应该从音乐表现角度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粉丝来说,这个差距必须用几十万来弥补。


“凹凸寡妇”之大结局 


为什么原厂的箱体会成为追逐的对象呢?我猜想,当时英国寡妇的研发团队,应该是在设计图定行后,采取了当时市场上,多种木板来测试的,类似生产乐器那样。然后,确定听感和表现最优的,所以,这也代表了当时的声音审美。

 

这类比较依赖箱体的古董喇叭,“原装箱体”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因为代表着当时出场时候,“调声”的认可,单元和材料的匹配吧。

 

我稍微概括一下山东寡妇的声音:


1,  它拥有原厂箱体(以GRF为参考)的平衡度


2,  它的还原度上,体现出了原厂让MONITOR系列喇叭,借助箱体还原音乐厅现场的基音和泛音的标准,所以,没有如现代箱体一样,华丽的细节。但是有着非常真是的“基音”


3,  以钢琴为例,看总体的平衡,可以清晰感受到真实的琴声,厚重,有穿透力,同时不失透明


4,  以女高音,看中频和中频上段,应该说,这个是寡妇的优势,而山东寡妇,还原的非常到位。细腻,声线向真度极高,而且保留着天朗单元的“熏银”的音色


5,  以大提琴看中频的下端和低频,应该说,采取电分后,这个频段非常顺滑,自然,琴体的共鸣到位,但略微有点紧张,松弛度有待改善


6,  低频和极低频,管风琴为例,这个基本是过关的,同样,也和箱体有关,或者和空间有关,在极低频的部分,解析力弱一些,这个部分,应该还是和箱体的共鸣有极大关系。厚木板,会稍微闷一点点。


7,  全面性,尤其以马勒千人这样的编制,由于喇叭驱动到位,能量感,形体感,还有多声部的合唱到位。很多人和我说,不爱听千人,我一般都说,升级系统吧,小喇叭,能播100-200人规模,只有寡妇这样的大体积的号角,和少数平板比如屏风,才能胜任1000人。

 

到这里,该结束今天的讨论了。我想说的是,山东寡妇,总体完成度是高的,小李给我发来他的视频,也基本可以做一个参考佐证。


TANNOY AUTOGRAPH(凹凸寡妇)毫无疑问在重播古典音乐上,至今依然是一座无法翻越的高峰。


尽管,它没有现代非常高科技材料喇叭的惊人瞬态、细节,定位,但是,以强调还原乐器基音的真实度,还有背负号角发声方式带来的音乐厅式的鸣放,自成一派,屹立不倒。


向老头致个敬,顺便点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