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评价的难点、对策与走向

叶继元 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 2021-09-20

叶继元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

学术评价是一个世界难题,对学术评价的反思和展望亦是讨论与研究的热点,下面主要从《旧金山宣言》《莱顿宣言》与“全评价”分析框架的对比谈谈近年来国内外学术评价的难点、对策与走向。

01

近年学术评价概况


国内

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第19条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和激励机制。之后学术评价研究的领域有了很大拓展,包括学术期刊( 核心期刊/来源期刊) 和学术评价、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研究、学术评价理论分析、学术评价管理、高校学术评价问题与对策、评价指标研究、学术规范研究等。2018年,管理部门发布多个文件均与评价相关(如表1所示),说明各管理部门接收了学界的意见,更合理地评价、掌握和分配各种科研资源。


国外

国外学术评价长期以同行评议为主,但自《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与人文学科引文索引》(A&HCI)以及Scopus数据库等检索工具问世以来,世界各国有关引文数据评价与同行评价的争论一直延续至今。

近年欧美各国都在尝试研究质量评价:意大利曾大力利用文献计量法,但后因受到学界反对而放弃;法国曾利用专家法,但后因工作量太大而终止,继而改用“独立、便于操作、程序简单,并具有科学合理性及透明度”的方法;德国科学委员会则以同行评议为主,文献计量数据提供给专家参考,其评价目的是找出研究不足,寻找发展方向;英国2014年对全国154个大学的研究质量进行评价(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 REF),以国际同行评价为主,其评价目的是配置科研经费和资源。


02

《旧金山宣言》《莱顿宣言》与“全评价”分析框架


《旧金山宣言》

2012年12月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年会期间,一些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出版者提出反思科研评价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旧金山宣言”,呼吁科学界停止使用期刊影响因子等期刊计量指标用于评价单个研究论文或学者个体的贡献,或者是作为聘用、晋升、资助等方面的依据。2013年5月,78个科学组织的155位科学家签署了宣言。2015年3月,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声明支持该宣言。《科学》杂志撰写社论支持“旧金山宣言”,认为影响因子最重要的危害在于有可能妨碍创新,引导科学家过度关注高影响因子论文,追逐所谓“热点”。2017年4月27日,Nature Research正式签署该宣言 。

《莱顿宣言》

2014年在荷兰莱顿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西格斯(Diana Hicks)首次提出“莱顿宣言”。2015年,她与同事在《自然》杂志上发表题为《书目计量学:莱顿研究计量宣言》的文章,提出了合理利用科学评价指标的七条原则,后来扩充为十条原则。在肯定量化评价作用的同时,强调量化评价需要与质化评价有机结合。

“全评价”分析框架

学术“全评价”分析框架,或“全评价”体系/理论(AARES:Academic All-round Evaluation system),是叶继元研究团队于2010年初正式提出的有关学术评价理论探讨的成果。该评价体系认为,一个有组织的学术评价体系至少由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及指标、评价制度六大要素组成,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影响。评价具有三个维度,即形式评价、内容评价、效用评价。大体看来,形式评价对应于文献计量评价,内容评价基于同行专家学者评价,效用评价则依赖于实践和历史评价或检验。通过检验,该评价体系及其有关推论,诸如评价目的制约论、同行专家主导论、评价客体分类论、评价指标关键论、评价方法适度论、评价制度保障论、计量方法与专家方法互补论、三个维度阶梯论等具有较大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03

学术评价的难点、对策与走向


从这两个宣言和“全评价”分析框架来看,当前学术评价的难点主要有:

(1)如何克服过分数量化、形式化的评价;

(2)如何改变论文与期刊“唯影响因子”的评价;

(3)如何选择、监督、评价同行专家的评价;

(4)评价标准及指标如何具体化和可操作;

(5)如何厘清科研管理部门与学术共同体的责任边界。

解决上述难点是一个长期任务,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1)落实治理“四唯”或“五唯”,推广“全评价”分析框架,体现中国话语;(2)建立和共享统一、权威、动态的同行或小同行专家库,需体制内外、管理与学界良性互动产生;(3)评价与研究同等重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学界同行应重视评价参与;(4)建立多元、适度、柔性评价标准及指标;(5)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目前学术评价的改革正在建立和完善中,还需要管理部门与学界共同坚持韧性的努力:(1)加速中国的学术共同体自律、自主建设;(2)学术具有普遍性、公有性等品格,故学术评价应以精神奖励为主,适当物质奖励;(3)利用新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建立和完善各类型评价数据库和公示平台,评价的信息越多,评价的结果就会越准确,同时还可以抑制同行评议的缺陷;(4)根据一定的评价目的,将学科专家精审评价与文献计量学宏观、参考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学术评价是一个世界难题,如同学术研究不可能达到而只能不断接近绝对真理一样,一定时间的学术评价的结果总是相对的。虽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实际上学术评价已有所推进,并呈现出积极的走向:(1)学术评价开始回归同行评价,这种回归并非简单重复,而是高级轮回,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对评价专家固有的缺陷采取措施,逐步克服“人情化”“主观性”的弊端。(2)文献计量学评价对宏观评价仍然具有价值,且能够对专家评价起到参考、核查、补充、验证作用。(3)形式评价仅是底线、有上限,而内容评价、效用评价将越来越多。(4)评价制度和评价文化建设将受到格外的重视。

——摘编自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成立六十周年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学术评价高峰论坛讲话


(编辑:杨英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