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

其他

往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回顾

复印报刊资料系列转载论文数据中,有一部分作者被持续转载且论文质量较高,构成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者群。2017年3月,首次发布了《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6年版)》,获得了较好的反响和诸多学科权威专家的广泛认可。2020年,改进评选规则,首次采用洛特卡定律为每个学科分别制订入选标准,推出了《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9年版)》。2023年,再次改进评选规则,采用作者转载综合指数确定各学科备选作者名录,推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22年版)》,将于2023年4月22日正式发布,关注本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相关资讯。01学科分布学科入选作者数量2016年版2019年版哲学10377理论经济学3035应用经济学40121法学3159政治学7463社会学2735民族学1210马克思主义理论6038教育学4172体育学54中国语言文学4774外国语言文学93新闻传播学912艺术学1832历史学2083地理学56工商管理1251农林经济管理1318公共管理2538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1521总计52588302连续入选共计有231名学者连续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6年版和2019年版,各学科人员(按作者姓氏音序排列)如下(注:作者学科取两次入选学科并集,存在入选多学科的情况):★哲学(57人):安启念、白刚、曹峰、曾繁仁、陈来、陈学明、邓晓芒、丁四新、段忠桥、樊浩、龚群、何怀宏、贺来、黄翔、黄玉顺、江畅、李承贵、李佃来、林进平、刘成纪、刘怀玉、刘森林、刘悦笛、马迎辉、马拥军、倪梁康、任平、沈顺福、陶东风、田海平、汪信砚、汪行福、王南湜、王庆丰、王晓升、王泽应、吴晓明、先刚、向世陵、徐英瑾、许苏民、晏辉、杨春时、杨国荣、仰海峰、姚大志、易小明、张法、张奎良、张庆熊、张汝伦、张文喜、张一兵、赵敦华、赵家祥、赵汀阳、邹诗鹏★理论经济学(18人):巴曙松、蔡昉、方福前、顾海良、贺雪峰、洪银兴、胡鞍钢、贾根良、贾康、金碚、刘守英、刘伟(中国人民大学)、刘志彪、孟捷、武力、张杰、周新城、周业安★应用经济学(25人):巴曙松、蔡昉、高培勇、辜胜阻、洪银兴、胡鞍钢、黄群慧、贾根良、贾康、金碚、李金华、刘伟(中国人民大学)、刘志彪、吕冰洋、吕炜、马海涛、唐鑛、汪旭晖、王国刚、王孝松、魏后凯、吴晓求、杨志勇、张杰、张可云★法学(9人):陈洪兵、陈瑞华、崔建远、高圣平、韩大元、江国华、王利明、张明楷、周叶中★政治学(24人):包心鉴、高奇琦、胡鞍钢、胡键、金灿荣、李斌雄、李景治、李巍、林德山、门洪华、齐鹏飞、齐卫平、任剑涛、吴冠军、吴志成、许耀桐、燕继荣、杨光斌、杨嵘均、杨雪冬、俞良早、虞崇胜、周庆智、周叶中★社会学(16人):陈友华、风笑天、贺雪峰、景天魁、李强、李迎生、刘少杰、陆杰华、陆士桢、王宁(中山大学)、王思斌、魏后凯、谢立中、张车伟、赵旭东、周志强★民族学(1人):金炳镐★马克思主义理论(32人):包心鉴、陈曙光、陈学明、方世南、冯刚、顾海良、顾钰民、韩庆祥、韩喜平、黄蓉生、江畅、李斌雄、刘建军、陆士桢、骆郁廷、齐卫平、任平、佘双好、孙力、汪信砚、王庆丰、王学俭、肖贵清、辛向阳、许耀桐、俞良早、虞崇胜、张奎良、张雷声、赵家祥、周新城、邹诗鹏★教育学(18人):曹永国、褚宏启、冯建军、郭华、贺国庆、靳玉乐、李立国、刘庆昌、龙宝新、马陆亭、肖凤翔、徐国庆、阎光才、杨小微、张应强、赵德成、周洪宇、庄西真★体育学(1人):孙葆丽★中国语言文学(28人):陈平原、陈奇佳、丁国旗、高建平、何怀宏、贺仲明、洪子诚、黄发有、蒋寅、赖大仁、李春青、李建军、李怡、刘跃进、钱志熙、孙少华、孙郁、陶东风、王一川、王元骧、吴晓东、解志熙、姚文放、曾军、张江、赵毅衡、赵勇、朱立元★外国语言文学(3人):郭方云、李建军、陆扬★新闻传播学(1人):童兵★艺术学(9人):陈奇佳、陈旭光、傅谨、贾磊磊、李道新、彭锋、饶曙光、王一川、周宪★历史学(12人):晁福林、陈其泰、戴海斌、郭卫东、欧阳哲生、桑兵、尚小明、孙卫国、万明、武力、张皓、朱英★工商管理(5人):辜胜阻、胡国栋、宋华、唐鑛、汪旭晖★农林经济管理(6人):蔡昉、贺雪峰、刘守英、罗必良、魏后凯、徐勇★公共管理(7人):钱再见、许耀桐、杨嵘均、张康之、张乾友、周庆智、竺乾威★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6人):冯惠玲、柯平、孙建军、王世伟、吴建中、叶继元(编辑:杨英伦,责编:杨英伦)——往期相关——
2023年4月13日
其他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2021年版)拟入选名单公示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依据2018—202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学术刊(详见附件2)的全文转载和评价数据,研制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2021年版)》名单(详见附件1)。拟入选名单包括7张按类型划分的一级机构列表、21张按学科划分的一级机构列表、1张按学科划分的高校所属机构总名录(各学科拟入选机构的并集、未进入各学科拟入选中增补的跨学科机构)和21张按学科划分的高等院校所属机构列表。其中,机构学科分类依据所转载论文的主要学科分布确定。同一机构因不同的划分维度或多学科转载分布,可能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列表中。
其他

“一把剑主义”:一流人才的新标准

刘益东: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一、不立不破:破“五唯”的关键是立新标破“四唯”、破“五唯”已有三年,效果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代表作制度高度依赖同行评议,但同行评议有效运行的条件极为苛刻,它需要学术诚信、创新文化、人才秩序(大材大用、中材中用),而且同行评议本身还存在着主观性、非共识等严重缺陷。二是“四唯”“五唯”的受益者,不少仍然占据学术界、科教界的高位,不乏“中材大用”者,容易发生防御性嫉贤妒能。目前的高校官网介绍、薪酬发放等仍然“唯帽子”。三是“新标”空缺,没有合理可行的新标准,人才“帽子”就无法被替代。同行评议实际上是“带病工作”三百多年的主流评价方法。同行评议始于17世纪,是在科学事业还是爱好者事业的时代形成的评价方法,并不适用于大规模职业化的科学事业,但是因路径依赖一直沿用至今。同行评议的根本缺陷在于对问世不久的创新成果难以及时给出合理评价,对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更是如此,这与科研人员、科研事业需要尽快得到承认和运用相矛盾!加强原始创新,我们需要清楚完成原始创新包括三个环节,做出-发表-获得承认,在获得承认之前,它不是原始创新,只是普通成果,甚至被认为是个“错误“。在缺乏学术诚信、“中材大用“的情况下,同行评议甚至成为压制原始创新的一座大山。这是因为:首先,同行评议存在主观性,非共识,同行相轻,利益纠结;第二,不是伯乐选千里马,而是老千里马选小千里马,可能有利益冲突;第三,普朗克科学定律发挥作用(新的科学理论不是靠说服反对者而获胜,她最后的胜利是由于反对者们终于死去而赞同她的年轻一代成长了起来);第四,学术评价的“闺蜜法则”:你可以做得好,但是不能比我做得好。二、面向用户的开放评价:克服同行评议缺陷的新型评价方法为实现学术评价客观化,我于2004年提出开放评价法,它继承了同行评议的优点、克服其缺陷。开放评价包括规范展示、规范确认、规范推荐。它有五个方面的特点:首先,由评价专家和同行专家及相关专家共同组成评议组;第二,评价专家及相关专家负责规范认定、查新和知识地图前沿定位及多元价值评价,同行专家负责挑颠覆性错误;第三,面向用户,在前两项工作的前提下,用户承认比同行承认更重要,用户不会“同行相轻”,不会嫉贤妒能,用户需要最好的;第四,(网上)规范展示受评成果,用程序化的规范确认代替主观评价,对特征鲜明的突破性成果更加有效;第五,开放评价法实现了评价结果可重复与客观化,即按照开放评价法的规范和流程,不同评议组能得出基本一致的评价结论。关于学术评价,我的策略是“抓大放小”,即用开放评价法甄选出因完成突破性成果的前沿学者作为学术带头人,然后由他/她组织和评价团队成员,因为较少利益冲突,学术带头人凭借眼光和经验可给出比较客观的学术评价。“互联网+代表作”评价法是开放评价法的简明版,它包括四个要点:第一,拔尖人才的代表作是突破性成果(包括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等突破性成果);第二,网上规范展示突破性成果及其突破点四要素:突破什么、怎么突破的(通过提出和解决什么问题实现突破的)、突破的结论、突破所开辟的新领域及其意义;第三,通过查新和同行挑颠覆性错误进行把关确认;第四,用原创概念、原创问题或一句话作为标志点来凸显其突破性成果的核心贡献。三、十年磨一剑:“一把剑主义”科技史和科研特点都表明,越高水平的学者越能用一项标志性代表作反映其水平并作为自己的学术招牌,诺贝尔科学奖、菲尔兹数学奖等权威大奖奖励的都是一项具体的科研成果。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科学院评选,院士候选人至少有一项成果特别突出。拔尖人才、顶尖人才(即一流人才),就是因为有“尖”,“尖”就是突破性成果。原始创新等突破性成果都是长期钻研、锲而不舍、十年磨一剑的结果,特征突出、鲜明,利用“互联网+代表作”评价法评价非常有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强调“十年磨一剑”精神,强调以这种精神在基础研究的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实际上在任何学术研究、科技创新领域要想取得颠覆性创新、原始创新等重大突破成果都需要长期积累、坚持不懈才可能实现。强调标志性成果的重要性由来已久,著名作家丁玲倡导“一本书主义”:意思是一个作家必须写一部立得住、传得下去的书,要有一本足以支撑起自己的书。我提出“一把剑主义”,即:一个学者应该潜心研究,十年磨一剑,做出一项突破性的原创成果,在知识版图上立得住、传得下去,并作为自己的学术招牌。“一把剑主义”包括四个要素:第一,“一把剑”是指突破性成果。科技史和科研特点显示,越高水平的学者越能用一项标志性成果反映其水平,“一把剑”作为学术招牌足以体现学者的水平和地位。第二,“一把剑”有具体内容,可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反映有用的学术信息,便于用户对接,同时接受监督,而人才“帽子”非常笼统,除了是一个头衔之外没有任何有用的信息。第三,“一把剑”是长期钻研的成果,特征突出,有学术界长期反馈和评议。学术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应倡导“针尖”战略,在一个研究场点上做到世界第一,当然越重要的领域,这块金牌的含金量越高。第四,面向用户。用户应该知道一流人才的重要性,知道利用“十年磨一剑”的突破性成果甄选一流人才,做懂行而挑剔的知识用户,珍惜“名剑有主“的机会。“一把剑主义”是破“五唯”的利器,可以实现“剑”到“帽”除,“十年磨一剑”的“一把剑”是人才“帽子“的有效替代品。“互联网+代表作”评价法能够让“一把剑”及时胜出。实际上,在互联网上只要列出四项内容:(1)突破性成果核心贡献及突破点四要素;(2)发表的系列论文论著等;(3)获奖、转载、引用、评论、受邀大会报告和学术演讲等学界反馈;(4)国际同类工作的盘点比较。水平高低一目了然,”一把剑“脱颖而出。四、破“五唯”—立新标—设特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科技发达国家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政策战略、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相关比较等做了大量研究,认识层面的问题已基本解决,目前的难题是如何实践、如何实施。一流人才是原始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定性因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中之重与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一流人才的评价、甄选、培养与发挥作用等问题。一流人才包括成名、半成名和未成名三类,这里所述的一流人才、一流成果均指世界一流。成名的一流人才数量少且国际上竞相争聘,半成名和未成名的一流人才更是新思想的策源地,能否让后两者及时胜出并担任学术带头人,是快速提升我国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能力的关键所在。“五唯”,特别是唯“帽子”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巨大障碍,须尽快“破五唯”“立新标”。“一把剑主义”作为一流人才的新标准,将使大材小用、大材中用的一流人才脱颖而出,将导致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重新洗牌。希望后来居上者应抓住三大机遇,以赢得延揽一流人才的竞争优势:(1)一流人才标准回归正途的机遇。以原创突破论英雄,以“十年磨一剑”论英雄,替代以“顶刊论文数量”论英雄。(2)一流学科标准改革的机遇。目前学科评估标准只反映国内相对水平,不能反映国际相对水平,以是否做出前沿突破来衡量学科的国际相对水平作为新标准势在必行,以做出突破性成果为特征的一流人才,成为一流学科建设的决定性因素。(3)设立基础研究特区的机遇。PI制是基础研究最有效的组织方式,也是最能让学术带头人充分发挥作用的组织方式。设立基础研究特区是加强基础研究的突破口,特区的特殊之处就在于甄选学术带头人是“以突破论英雄”“以十年磨一剑论英雄”;就在于率先采用反映国际相对水平的前沿突破作为一流学科评估的新标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加强,引领人才制度改革、引领学科评估改革。设立如此的基础研究特区,新人新办法,可让一流人才及时胜出并充分发挥作用,尽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刘益东研究员2021年10月31日在“第五届中国学术评价高峰论坛”上的报告摘编。编辑|李晓彤责编|吉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发布论坛暨学术评价与学科发展研讨会(2019•北京)第二轮通知

论坛将邀请中宣部、教育部等中央党政部门领导,国内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党校及行政学院系统负责人,人文社科知名学者以及学术评价研究界和学术期刊出版界的专家学者代表出席会议。
其他

近年来国内外学术评价的难点、对策与走向

学术评价是一个世界难题,对学术评价的反思和展望亦是讨论与研究的热点,下面主要从《旧金山宣言》《莱顿宣言》与“全评价”分析框架的对比谈谈近年来国内外学术评价的难点、对策与走向。
其他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科成果评价发布论坛召开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韩东育、《学术月刊》常务副总编姜佑福、《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张桃洲分别代表上榜科研机构和入选期刊和发言。
其他

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分布规律与特性

2017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发布《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6年版)》,复印报刊资料2013-2015年被转载论文的第一作者共计25917人,根据作者转载数据和同行专家评议的结果,最终遴选出525人作为2016年版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占总转载作者的2.03%。入选作者三年共被转载论文3392篇,占复印报刊资料三年转载总量38663篇的8.77%。基于同行评议的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评选在筛选出人文社会科学优秀作者的同时,揭示并反映了相关学者规律与特性。◆学者研究较为专一525名入选作者中,共有457名作者入选单一学科,占入选作者的87.05%,66名作者入选两个学科名录,占12.57%,有2名作者分别入选三个学科名录。入选多个学科名录的作者,大多涉及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或者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民族学、体育学、新闻传播学、地理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5个学科的入选作者均为单一学科入选者,学者跨学科现象相对较少。▼◆马、哲入选作者占比突出在各学科入选作者当中,由于复印报刊资料的期刊布局以及学科交融性较强,哲学的入选作者数量最多,为103人,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入选作者数量次之,均在60人以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入选作者占被转载作者总量的比例最高,达4.93%,哲学与民族学仅次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均在4%以上;而工商管理入选作者占被转载作者总量的比例最低,低于1%,学科优势明显的作者数量相对较少。各学科入选作者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哲学入选作者的论文转载数量占该学科转载论文总数的比例最高,分别为17.31%和17.03%;政治学与民族学次之,均超过10%;工商管理的入选作者论文占比最低,仅为1.82%。▼◆文化信息传播类作者人均占优各学科入选作者中,新闻传播学的人均转载量最高,为6.22篇;教育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的人均转载量次之,分别为5.85和5.73,接近6篇。新闻传播学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两个学科的入选作者虽然数量不多,但人均转载量较高,体现出这一学科中入选作者的优势比较突出。地理学和体育学的人均转载量最低,仅3篇。▼◆北京作者资源富集北京地区入选作者数量远超其他地区,拥有明显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资源优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富集众多优秀学者;上海、江苏、湖北入选作者数量排在北京之后,其中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贡献较多入选作者;天津、广东、山东、浙江四地入选作者数量亦在10人以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入选作者数量较多,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入选作者数量较少,仅有甘肃和宁夏两地入选1位作者。拥有10人以上入选作者的地区人均转载量均为6篇左右,北京6.7篇稍高于其它地区;入选作者较少的地区由于样本量较小,人均转载量受个人作者能力影响的偶然性较大。▼◆作者性别比例悬殊525位入选作者中男性作者占据92.76%,女性作者共计38人,仅占7.24%。体育学入选作者中,女性作者占比最高,为40%,工商管理学次之;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艺术学与农林经济管理4个学科中未有女性作者入选。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男性学者优势非常明显。▼◆正高职称占绝对优势入选作者中正高级职称的占据大多数,共计有482人,其中教授409人、研究员71人、其他正高职称2人;副高级34人位列第二,副教授27人、副研究员7人;另有中级讲师5人;其他职称共计4人。409名入选教授中,有21名先后于2015年、2016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其中13名入选特聘教授,8名当选青年学者,哲学领域入选作者最多,共计8人。▼◆中年作者为科研主力入选作者总体年龄分布大致呈正态分布,50年代到60年代出生的中年作者是最集中的作者群,老年和青年学者依次减少。分学科入选作者年龄分布规律与总体情况基本相符,入选作者数量低于15人的学科则呈现随机分布态势,如体育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等;大多数学科入选作者集中在50年代,但法学、政治学、教育学、工商管理等学科作者多集中于60年代;政治学入选作者年龄跨度最大,其年龄最大者生于1927年,最小者生于1985年,年龄相差58岁;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的入选作者年龄跨度最小,最年长作者生于1947年,最年轻作者生于1965年,相差18岁。▼
2017年8月24日
其他

第二届中国学术评价高峰论坛(2017•北京)会议预公告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围绕这一使命,2016年12月“首届中国学术评价高峰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专家学者围绕“方法、趋势与突破:互联网时代的学术评价”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研讨。“第二届中国学术评价高峰论坛(2017•北京)”拟定于2017年10月下旬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将以“理念、标准、方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的构建”为主题,汇聚人文社科学术评价专家,研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的内涵、组成、构建策略等论题,引领中国学术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促进学术繁荣发展。本次会议的分论题包括: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的内涵、组成与构建策略学术评价体系与学术生态环境的融合学术评价中学者、期刊、评价机构和科研管理部门的协调与发展“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的学术评价与学科发展云科学时代学术评价技术与方法的新进展欢迎各界学者踊跃报名参加并投稿。会议投稿内容须紧密围绕会议主题和分议题,且不少于5000字。同时,也欢迎各界学者提供与会议内容相关的已发表论文。会务组将组织专家对投稿论文和提交的已发表论文进行评审、筛选,并择优在研讨会上交流。会议期间,会务组统一安排食宿,往返交通、住宿费自理。论文提交及报名截止时间:2017年9月15日(周五)会议第二轮通知:2017年9月底请登录:https://www.sojump.hk/jq/15748614.aspx或扫描下面二维码,提交参会回执,会议论文全文请发送至rendapjzx@163.com。联系人:
2017年8月10日
其他

2016年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发布

3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联合研制的《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6年版)》正式发布了。本文来源
2017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