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茧自缚恐婚恐育后的破茧成蝶

葛磊 春城暖爸
2024-10-08

引子:

妈妈、爸爸、大女、小女正开始吃晚饭。吃了几口的爸爸起身去灶上取最后一个菜。

爸爸:“还有一个菜,是个大菜。”

小女:“什么是大菜?”

爸爸:“大菜就是你们见了会哇地叫出来的菜!”

爸爸取出一盘烤鱼,一边端起来向家人展示,一边问道:“哇!怎么样?“

大女:“真棒!”

小女:“爸爸!我们还没说哇呢,你就先说哇了。”

爸爸:“。。。”

生活中的真实段子,不管笑没笑,我们都得承认,长辈有时会把自己的想法安装在后辈身上。

概述:

婚育龄公民恐婚恐育的根源,不是房价物价,也不是婚育心理成本,更不是疫情防控措施。房价物价、婚育心理成本、疫情防控措施等,仅是刮过恐婚恐育这棵结果之树的几拨阵风。婚育龄公民恐婚恐育的根源,是约1980年到2020年这四十年的独生成长环境。

正文:

请允许先分享“济南发补贴鼓励生育”和“舅舅被外甥催婚”两件时事。

腊月十九,110日,济南市公务人员发布新措施:按照新措施,济南市户籍20231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对其中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及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生育女性,每月加发200元育儿生活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

正月初一,122日,春节假期,某市一位单身舅舅被他的几个外甥催婚。舅舅坐在凳子上,几个外甥围着他拜年,嘴里不停喊着“我要舅妈”。单身舅舅表示: “耳朵都吵烦了”。正月初四,单身舅舅在朋友介绍下去相亲,没相中。

理解以上两件事的关键词:作茧自缚、恐不确定、破茧成蝶。

关键词一:作茧自缚。

1.独生成长环境对公民稳健人格的戕害。

人很难看见自己本性中糟糕的一面。人独自待着的时候,不会因为生气而大喊大叫,因为没有其他人倾听,这让人低估了自己的暴怒潜质。人独自工作的时候,可以废寝忘食,保持专注,因为没有其他人来催促吃饭。这样会让人有一种“掌控着自己生活”的幻觉——如果有其他人试图打断这种状态,人会感觉自己来到了地狱。到了晚上,人都知道互相依偎是多么甜蜜。但人不知道,当人想要逃避亲密关系时,人在伴侣眼中是怎样的冷漠陌生。所以,人独自生活误以为自己得到的特权就是获得幻觉: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好相处的人。但这只是因为人对自己的人格缺乏了解,也就难怪人不知道自己要寻找什么样的伴侣了。

在约1980年到2020年这四十年间,我国公务人员曾一直执行独生子女措施:绝大多数夫妻在该措施的框定下,选择一生只生育一个孩子。独生成长环境对公民稳健人格的戕害表现在,独生成长环境让公民产生“掌控着自己生活”的幻觉:独生子女从小没有姐妹兄弟,独生子女夫妻养育的独生子女从小既没有姐妹兄弟也没有堂表姐妹兄弟。人是环境的产物,独生子女在缺少姐妹兄弟、堂表姐妹兄弟的环境中长大,过程中缺乏了同辈间对竞争、争吵、欺凌、相残、信任、互助、依靠等人生逆境挣扎及社交合作的相处演练,过程中缺乏了叔伯姑舅姨从侧面实施的引导和磨炼,过程中充斥着长辈对独生子女的袒护、夸赞、控制、依赖、施压,这使大多数独生成长的公民很难看见自己本性中糟糕的一面,反而产生了“掌控着自己生活”的幻觉。人都有走捷径不走弯道的趋向,当一位公民产生“掌控着自己生活”的幻觉后,这位公民倾向于选择走“掌控着自己生活”的捷径——单身或只婚不育,不倾向于选择走“不掌控着自己生活”的弯道——婚姻家庭生育。

婚育龄公民恐婚恐育的根源,不是房价物价,也不是婚育心理成本,更不是疫情防控措施。房价物价、婚育心理成本、疫情防控措施等,仅是刮过恐婚恐育这棵结果之树的几拨阵风。婚育龄公民恐婚恐育的根源,是约1980年到2020年这四十年的独生成长环境。

独生成长环境引发婚育龄公民恐婚恐育的原理:从约1980年开始,我国公务人员开始执行独生子女措施,我国公民生育出第一波独生子女。时间推进到2000年,第一波独生子女达到20岁,假定他们开始进入公民谈婚论嫁期。第一波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依然拥有堂表姐妹兄弟,尚未那么严重地产生“掌控着自己生活”的幻觉,但这种幻觉已在发芽膨胀,所以从约2000年开始已经出现婚育龄公民恐婚恐育的现象。时间推进到2020年,假定出生于2000年的“00后独生子女”达到20岁,假定他们开始进入公民谈婚论嫁期,假定他们的父母是1980年出生的第一波独生子女,因而“00后独生子女”绝大多数既没有姐妹兄弟也没有堂表姐妹兄弟,在近乎纯粹的独生成长环境中长大,这导致他们几乎看不见自己本性中糟糕的一面,严重地拥有”掌控着自己生活”的幻觉,倾向于选择走“掌控着自己生活”的捷径——单身或只婚不育,不倾向于选择走“不掌控着自己生活”的弯道——婚姻家庭生育。因此,从“00后独生子女”进入公民谈婚论嫁期的2020年起,开始频繁出现独生子女育龄公民恐婚恐育、转而选择单身或只婚不育的现象。

2. 标准化教育环境对公民稳健人格的戕害。

标准化教育环境的显著特征是:以标准答案框定小公民的思维,漠视小公民对个性发展和心灵滋养的多样化需求。标准化教育环境提供标准化答案,让大多数小公民产生“人生有标准答案”的错觉,这与小公民长大后面对的有无限多种活法的社会人生现实背道而驰。人都有走捷径不走弯道的趋向,当一位公民产生“人生有标准答案”的错觉后,这位公民倾向于选择走抱持标准活法过一辈子的捷径——单身或只婚不育,不倾向于选择融合多种活法过一辈子的弯道——婚姻家庭生育。

3. 非黑即白的价值环境对公民稳健人格的戕害。

非黑即白的价值环境的显著特征是:以对错、是非来评判每一位公民的社会行为,漠视每一位公民人性当中总在面对的情与法、私与公、情感与理智、短期与长期等左右两难的困境。非黑即白的价值环境把公民分类为“污点公民”、“完美公民”两类,迫使大多数小公民产生“人生不能有挫败”的误解,而忽视了现实社会中公民对改错进取的第二次机会的深层需求。人都有走捷径不走弯道的趋向,当一位公民产生“人生不能有挫败”的误解后,这位公民倾向于选择走少挫败的捷径——单身或只婚不育,不倾向于选择常有分歧挫败的弯道——婚姻家庭生育。

关键词二:恐不确定。

基于第一个关键词作茧自缚,于是有了第二个关键词恐不确定。正是因为进入婚育期的部分公民抱持“掌控着自己生活”的幻觉、“人生有标准答案”的错觉、“人生不能有挫败”的误解,所以进入婚育期的部分公民产生了恐婚恐育心理。人都有留在确定区域、逃避不确定区域的趋向。进入婚育期的部分公民既然已经擅长了“掌控着自己生活、有标准活法、少挫败”的确定区域——单身或只婚不育,自然会逃避“合作生活、多种活法、常有分歧挫败”的不确定区域——婚姻家庭生育。

关键词三:破茧成蝶。

理顺了前两个关键词,不难理顺第三个:破茧成蝶。

作茧自缚指蚕从小边吃青叶边吐丝做茧把自己包在茧里的自然现象,人类用这个自然现象比喻人自己给自己造成困境的人类现象。破茧成蝶指蚕在自己做的茧里长大成熟破茧而出变为蛾蝶的自然现象,人类用这个自然现象比喻人自己突破困境求得进取的人类现象。

没有作茧自缚,哪来破茧化蝶?可喜的是,我国公务人员已经开始破茧:停止实行独生子女措施,开始实施鼓励生育措施,比如济南等城市陆续开始实施向婚育夫妻发放生育补贴措施。可喜的是,我国公民已经开始破茧: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父母选择多次生育,越来越多引领未成年子女成长的父母选择个性化引领方式,越来越多末婚成年子女的父母选择理解成年子女的生活方式。可以期待的是,我国公务人员帮助我国公民在改变独生成长环境、标准化教育环境、非黑即白的价值环境方面,仍拥有极大的潜力有待释放。

结论:

我国公务人员应当帮助我国公民改变独生成长环境、标准化教育环境、非黑即白的价值环境,共同坦承作茧自缚的过往,共同面对恐不确定的现在,共同走向破茧化蝶的未来。

-行文结束-

邀您加入《春城暖爸》成长交流社群,为向您发送社群邀请链接,敬请添加葛磊的微信edmondge,也欢迎长按下方名片添加。

深潜阅读:
抓彩礼不抓生产力是在舍本逐末
三门峡枢纽下游淹溺案责任剖析
从平阳刑案看社会不公正的戕害
对三亚溺亡事故三类评判的驳斥
假若林芝郑州隧道遇难者能穿越
郑新大桥多车相撞事故的提问与期待
青年殒命摩托对撞叩问全民良心
对毕节高速多车相撞事故的诘问
从黄山游客低温滞留看涉众管理
乐山载人热气球逃坠事故的警示

半挂车凌晨冲入人群事故的警示

关键词:

结婚 结婚率 离婚 离婚率 生育 生育率 独生 独生子女 一胎 二胎 三胎 四胎 多胎 丁克 不婚 单身 不育 恐婚 恐育 催婚 催育 催生 相亲 彩礼 婚姻 家庭 计划生育 鼓励生育 补贴 生育补贴 疫情 防控 措施 房价 物价 心理 成本 心理成本 生育成本 婚育心理成本 成长环境 独生成长环境 人格 标准化教育 价值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春城暖爸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