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理财委外及其权益配置情况

明明 明晰笔谈 2023-09-06

丨明明FICC研究团队

核心观点

银行理财委外分为通道类委外和主动管理类委外,其中通道类委外多为信托、保险资管、券商资管等,主动管理类委外多为公募基金,目前理财委外现状如何?公募委外中哪类型基金更受理财欢迎?理财的权益投资更偏好哪些资产?银行理财业登记托管中心(下文简称理财登)最新发布的理财行业半年报又有哪些要点值得关注?理财下半年委外将如何发展?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2023年Q2银行理财直接投资占比继续减少,委外规模占比有所上升。广义的理财委外是指将部分或全部的受托资产交付给专业的第三方资管机构进行管理和运作。主要分为主动管理型委外以及通道类委外两大类。截至2023Q2,根据Wind收录的理财产品二季报披露的理财产品重仓资产数据,我们测算理财产品直接投资占比为55.57%,委外投资各类资管产品占比为44.43%,相较2023Q1委外38.09%环比提高6.34pcts,延续了Q1的增长态势。

非标资产配置规模持续走低,公募产品有望继续增配。资管新规生效之后严监管加速叠加房地产景气度大幅下滑,理财市场上优质非标资产供给减少,理财产品被迫减配非标资产。截至2023年6月底,理财产品非标资产配置规模为1.85万亿元,相较2022年底减持近千亿元,配置比例为6.7%,同比下滑了0.44pct,相较2014年20.91%的高位更是大幅压降了14.21pcts。为了弥补投研与主动管理能力的弱势,理财机构加强了主动委外型管理,公募基金配置比例由2022年底的2.7%上升至2023年中的3.2%。

截至2023Q2,银行理财前十大持仓中,公募基金具体投资分类上,中长期纯债基金占比最高,达到30.84%。从投资分类上看,截至2023Q2,理财公募基金投资中,占比最高的是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占比为30.84%,相较2023Q1的28.15%上升2.69%,其次为短期纯债型基金,占比28.18%。从增量变化上来看,短债基金占比季度环比增长了10.96pcts,而一级债基减少最多,季度环比收缩了8.99pcts,显示在赎回潮的影响下,理财把风险管理放在重要位置。

理财直接和委外公募基金进行的权益投资拆解:23Q2银行理财前十大持仓中,理财直接持有的权益资产占比仅为0.15%,与理财半年报公布的3.2%相差甚远,主要原因在于权益资产多通过委外其他资管产品来进行投资。直投的权益资产中股票占比达到了74%。通过委外公募基金进行的权益投资中,食品饮料、医药、电力新能源、电子、有色金属是银行理财配置公募基金持仓集中度排名前五的行业,合计占理财公募基金权益配置的43.79%。从23Q1到23Q2,理财委外公募基金时主要增配交通运输、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电力及公用事业等行业,主要减配电新、非银行金融、电子、医药等行业。大部分银行理财通过公募基金进行增配的板块在2023年上半年均取得正收益,但也存在部分行业的错配现象,我们认为,理财子在公募委外投资上不仅要继续优化选基能力,同时也要跟进自身专业投研团队建设、不断强化对权益市场行情的认知与把握。

理财半年报有哪些要点值得关注?根据理财登8月4日发布的理财半年报,2023年6月末,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5.34万亿元,与我们在《债市聚焦20230714—6月理财规模为何下降超万亿?7月怎么看?》中的数据测算值相吻合;产品结构上,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至95.15%,显示理财风险偏好整体下移;风险收益上,2023年上半年理财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39%,较2022年末环比上升130bps;资产配置上,债券及同业存单占比仅为58.32%,较2021年末的最高点68.40%降低了10.08pcts,但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占比却大幅提高至23.7%,同比增长了9.6pcts,显示理财目前仍受到赎回潮影响,风险防御意识大幅提高。

后续影响及展望:预计下半年理财规模将回升到29万亿,届时将推动公募委外规模持续增长。理财规模有明显的季节性趋势,季末大幅下降、季初大幅回升,我们测算,2014年到2022年7月理财规模平均增幅在1.7万亿元左右,因此我们预测2023年7月理财规模增幅应该在1.5万亿元以上。就下半年来看,此前居民积累的超额储蓄回流消费的规模相对有限,而房地产购买需求也难以放量,对储蓄的分流作用较小,超额储蓄回流至银行理财的概率最大。此前从银行理财回流到表内的存款,约78%以上为活期存款或期限在1年以下的定期存款,回流至理财不存在阻碍。同时伴随下半年理财冲量节奏发力的惯例,其整体规模有望恢复至2022年中29万亿以上的水平,届时理财委外公募的需求也将有所增长,或将推动公募委外规模持续抬升。

风险因素:测算结果由于数据可得性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差距;市场波动超预期,理财赎回潮卷土重来。

正文

银行理财委外分为通道类委外和主动管理类委外,其中通道类委外多为信托、保险资管、券商资管等,主动管理类委外多为公募基金,目前理财委外现状如何?公募委外中哪类型基金更受理财欢迎?理财的权益投资更偏好哪些资产?银行理财业登记托管中心(下文简称理财登)最新发布的理财行业半年报又有哪些要点值得关注?理财下半年委外将如何发展?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银行理财委外的现状

2023年Q2银行理财直接投资占比继续减少,委外规模占比有所上升。

广义的银行理财委外是指将部分或全部的受托资产交付给专业的第三方资管机构进行管理和运作。主要分为主动管理型委外、以及通道类委外两大类。主动管理型委外主要依赖于委外机构的专业能力与资源优势,通过其主动管理能力为理财产品实现增值,委外中主要以基金公司为主要对象。而通道类委外,则是由于理财机构因操作受限、债券账户开户流程繁琐、产品管理分散以及流动性等因素而选择与外部资管机构合作来满足资产配置需求的方式,通过通道类委外,理财机构可以利用第三方机构的资源禀赋,提高理财产品的运作效率。同时可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产品开发、投资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上。然而,理财机构在选择委外方时需要仔细评估其风险控制能力和合规管理能力,以确保理财产品运作的合规性和客户利益的保护。一般而言,信托、保险、券商是主要的通道类委外对象。

截至2023Q2,根据Wind的理财产品二季报中披露的理财产品重仓资产数据,我们测算理财产品直接投资占比为55.57%,委外投资各类资管产品占比为44.43%,相较2023Q1的38.09%环比提高6.34pcts。截至2023Q2,根据理财产品披露的前十大重仓资产数据,我们测算理财产品直接投资占比为55.57%,委外投资各类资管产品占比为44.43%,相较2023Q1委外38.09%环比提高6.34pcts;趋势上看,2022Q4以来委外占比一路攀升,其中公募基金委外占比相对稳定,比例在2%-4%区间内浮动。基于6月末理财25.34万亿元的规模,我们测算目前理财产品配置外部资管产品规模约为11.26万亿元。从机构类型来看,截至2023Q2,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分别占据理财投资资产的2.63%、2.12%、6.25%、15.78%、2.26%。

非标资产配置规模持续走低,公募有望继续增配

根据2023年8月4日理财登披露的理财半年报,截至2023年6底,理财产品非标资产配置规模为1.85万亿元,相较2022年底减持近千亿元,配置比例为6.7%,同比下滑了0.44pct,相较2014年20.91%的高位更是大幅压降了14.21pcts。一方面资管新规生效之后严监管加速,理财通道类的非标资产配置规模大幅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实体融资景气度收缩叠加房地产表现下滑,市场上优质非标资产供给大幅减少,理财产品被迫降低配置非标资产规模。截至2023年6月底,理财通道类非标配置规模仅为1.85万亿元,占比仅为6.7%,同比下滑了0.44pct。随着非标资产的持续压降,理财产品势必需要寻求其他稳定高收益的产品以稳定理财产品收益,公募产品由于其较好的流动性以及稳定的收益率,无疑成为了替代非标资产来增厚收益的不二选择。

为了弥补投研与主动管理能力的弱势,理财机构大概率加强主动委外型管理。理财机构受限于银行系的薪酬体系,缺乏竞争引导机制,市场化程度较低,薪酬激励一般,故而在投研团队以及主动型产品管理上略显劣势。故而为了追求产品的稳定收益,银行主动型委外需求应运而生。考虑到理财公司成立时间有限,早期资源投入不足,人员配置一般,为了保持规模的持续增长,理财可能会继续通过主动管理型委外,来实现投资收益的稳定和优化。

赎回潮加重了理财机构对流动性的偏好,2023年6月底相比2022年底理财增持公募基金规模达到了1000亿元,占比由2.7%大幅提高至3.2%。由于赎回潮负反馈持续,理财机构遭受较大流动性压力,故其对流动性管理更为看重。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赎回潮影响下,负债端持续快速赎回,资产端面临大幅调整压力。这样的市场环境与经历促使理财机构更加看重流动性,配置产品时候会更加偏好于流动性优的品种,2023年6月底相比2022年底理财增持公募基金规模达到了1000亿元,占比由2.7%大幅提高至3.2%。占比较前十大持仓中公募基金占比更高的原因在于,部分公募基金持仓并不在前十大持仓的披露范围中,且通过委外其他资管产品投资的公募基金也不能计算在内。

理财委外公募基金详细拆解

理财委外公募基金结构

截至2023Q2,理财的前十大持仓中,理财投资公募基金规模占前十大持仓总规模的比例为2.63%,环比增长了0.19pct,具体投资分类上,中长期纯债基金占比最高,达到30.84%。截至2023Q2,理财前十大持仓中,理财投资公募基金规模占理财前十大持仓资产总规模的比例为2.63%,环比增长了0.19pct,理财登披露的理财半年报中的公募基金规模占理财投资总规模的占比为3.2%,主要是因为部分公募基金持仓并不在前十大持仓的披露范围中,且通过委外其他资管产品投资的公募基金也不能计算在内。从投资分类上看,截至2023Q2,理财公募基金投资中,占比最高的是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占比为30.84%,相较2023Q1的28.15%上升2.69%,其次为短期纯债型基金,占比28.18%。

从增量变化上来看,二季度,短债基金在整体公募基金中的占比季度环比增长了10.96pcts,而一级债基减少最多,季度环比收缩了8.99pcts,其次为灵活配置和二级债基,分别环比减少了3.03和2.77pcts,显示在赎回潮的影响下,理财把风险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从各类型基金投资的比例来看,短债基金占比季度环比增长了10.96pcts,与理财短期化的趋势相吻合,反映了今年上半年理财市场仍然存在对低风险、短久期资产的偏好;一级债基占整体公募基金的比例减少最多,环比收缩了8.99pcts,其次为灵活配置和二级债基,分别环比减少了3.03和2.77pcts,显示理财对委外公募基金进行的权益投资相对更加谨慎。

理财直接和委外公募基金进行的权益投资拆解

通过拆解理财直接持有的权益投资,23Q2理财前十大持仓中,权益资产占比仅为0.15%,与理财半年报公布的3.2%相差甚远,主要原因在于权益资产多通过委外其他资管产品来进行投资。23Q1理财前十大持仓中,权益资产占比仅为0.18%,权益资产中股票占比77%,股权占比10%,其他占比13%;23Q2权益资产占比降低到0.15%,权益资产中股票占比达到了74%。观察理财直接持有的股票资产行业分布,23Q1通信、有色、非银、食品饮料、医药是集中度排名前五的行业,合计占理财直接持有的权益资产配置的40.45%,此外,有31.99%是股票相关的理财项目。Q2食品饮料、通信、基础化工、机械、电子是集中度排名前五的行业,合计占理财直接持有的权益资产配置的30.08%,从增量来看,基础化工和机械占比分别提高了4.13、4.78pcts,此外,有53.87%是股票相关的理财项目。

为更深入且全面地解构全理财产品的权益持仓变化,我们还对理财委外公募基金进行的权益投资进行了详细的拆解。首先,我们将样本选取范围扩展到全市场的理财产品前十大持仓中的所有类型公募基金,但剔除了其中的纯债型、商品型和部分REITs类基金。其次,在行业分布上我们深度拆解了每一只基金对应的重仓行业的规模变化,以求还原最全面真实的理财权益投资画像。

观察23Q2理财委外公募基金进行的股票投资整体行业持仓,我们可以看到,食品饮料、医药、电力新能源、电子、有色金属是银行理财配置公募基金持仓集中度排名前五的行业,合计占理财公募基金权益配置的43.79%。食品饮料作为盈利稳定的必需消费板块,其稳定的业绩增速天然适配银行理财相对谨慎的风险偏好,近年来成为理财公募基金持仓中集中度最高的板块。医药尽管在权益配置中的占比环比有所下降,但由于行业分散度的提高,目前在全行业中排名上升,位列第二。而电力新能源作为过去数年内从概念预期实现业绩兑现并取得显著涨势的行业,在政策力度的持续发力下也成为理财配置公募基金的重仓板块。电子作为信创板块,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动科创战略和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核心导向下,已成为市场和政策关注度最高的板块之一,理财通过公募基金对电子板块也持续布局,目前持仓集中度排名第四。近期受到刺激政策连续出台和经济景气度好于预期的提振,宏观属性较强的有色金属板块超越非银行金融,成为理财公募基金第五大持仓行业。截至2023Q2,理财配置公募基金持仓中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食品饮料、医药、电力新能源、电子和有色金属,其占比分别为15.74%、7.95%、7.14%、6.81%、6.14%,五大行业合计占到全公募基金权益配置的43.79%,持仓集中度相比Q1更加均衡。

从23Q1到23Q2,理财委外公募基金时主要增配交通运输、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电力及公用事业等行业,主要减配电新、非银行金融、电子、医药等行业。观察理财配置公募基金2023Q2较2023Q1的持仓结构变动和占比,大部分行业配置集中度较低的板块持仓结构变动有限,而重仓的行业则出现明显的配置分化。以交通运输、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电力及公用事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2023Q2已成为市场上预期增长最为明确的主线之一,理财产品对上述行业在原有已然重仓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配。而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板块仍处于高位调整阶段,整体行情表现不佳,因此受到理财产品大幅减持。伴随经济复苏预期逐渐明确,叠加非银行金融板块业绩收益偏低,理财对该类防御性板块的配置意愿也有所回落。截至2023Q2,理财配置公募基金持仓中,交通运输、石油石化、有色金属、电力及公用事业、机械板块持仓占比涨幅排名前五,分别为2.36、2.16、2.04、1.90和1.88pcts;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非银行金融、电子、医药和国防军工板块跌幅排名前五,分别为-5.81、-5.37、-4.23、-3.22和-1.25pcts。

按行业属性进行粗口径分类,2023Q2理财配置公募基金持仓中,与中特估相关度较高的交建能源占比上升最多,科技成长和周期制造占比则下降最多。交建能源包括交通运输、建筑、石油石化等三大板块,受益于中特估行情,较2023Q1上涨6.27pcts。以农林牧渔和食品饮料为主的必需消费具有较强的防御优势,尤其在资本市场大幅波动时相对抗跌,也与理财产品的投资策略较为贴合,理财配置公募基金在2023Q2对其增持1.99%。科技主线包括电子、计算机、通信、传媒四大板块,由于2023Q1相比2022Q4科技主线投资有6.42pcts的高增幅,2023Q2配置集中度出现回落,较2023Q1下降3.93pcts。而周期制造包括国防军工、基础化工、钢铁、汽车、机械、轻工制造等板块,在基本面缓慢修复的格局下,该类板块收益表现相对弱势,理财配置公募基金在2023Q2对其进一步减持3.14%pcts。

大部分银行理财通过公募基金进行增配的板块在2023年上半年均取得正收益,但也存在部分行业的错配现象,理财子在公募委外投资上不仅要继续优化选基能力,同时也要跟进自身专业投研团队建设、不断强化对权益市场行情的认知与把握。结合2023年上半年各板块的实际收益,以石油石化、通信为首,大部分理财子通过公募基金进行增配的板块均取得了较好的收益表现,这一方面与基金投资策略和专业能力相关,但也反映理财子自身对权益赛道和基金筛选的策略体系正不断优化。但同时,我们也观察到银行理财对传媒等板块存在一定错配,确有传媒行业相对冷门已久,供给侧改善主要受到行业政策驱动的原因。这表明理财子对权益领域的投资经验仍有提升空间。展望未来,理财子在公募委外投资上一方面要继续优化选基能力,同时也要跟进自身权益投资团队的专业化建设、不断强化对权益市场行情的认知与把握。

理财半年报要点解读及下半年展望

理财半年报要点解读

根据理财登8月4日发布的理财半年报,2023年6月底理财存续规模为25.34万亿元,与我们在《债市聚焦20230714—6月理财规模为何下降超万亿?7月怎么看?》预测的数据相吻合。今年4月以来,在经济弱复苏预期、资金面持续宽松的背景下,伴随债市全面回暖的同时理财规模触底反弹,但2022年11月中旬开始的赎回潮的残留影响至今仍存,理财市场全面修复仍需时间。2023年6月底,理财市场存量总规模25.34万亿元。从结构上看,公募产品占理财市场总规模的95.03%,与往年同期水平相当;其中理财子公募的比重自2021年后持续上升,目前占市场总规模的77.07%,主要原因是各大银行逐步将直属理财业务转入理财子。

投资性质上,纯固收类产品仍是理财的基本盘,占比高达95.15%,混合类产品规模进一步回落。截至2023年上半年,固定收益类理财存量24.11万亿元,规模环比回落但占比持续上升至95.15%,混合类产品规模占比则由于权益市场上半年年表现不佳跌至4.38%。2022年11月以来,理财市场规模持续萎缩,其原因主要是赎回潮给纯固收类产品造成了长久的负面影响,而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规模相对有限,理财市场受到同期权益市场的大幅波动的风险冲击也相对较小。

产品结构上,虽然赎回潮对理财规模影响显著,但市场净值化转型已基本完成,净值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022年开启了理财净值化进程,2023年上半年虽然净值产品规模有所回落,但数据显示市场净值化转型已基本完成。截至2022年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4.31万亿元,占比达95.94%,较上年年末95.47%实现进一步上涨。

运作模式上,开放式产品仍为主导,封闭式规模占比进一步上升、期限大幅下降,显示理财短期化以应对赎回的风险防御意识仍在加强。截至2023年上半年,理财市场中开放式产品存量20.26万亿元,规模占比79.95%。封闭式产品存量5.08万亿元,规模占比20.05%,环比上升276bps。其中一年以上产品规模占比降低了1.12pcts至71.48%,是20年以来首次降低。期限结构方面,2023年上半年所有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346天,同比减少97天,环比减少152天。显示理财短期化以应对赎回的风险防御意识仍在加强。

风险收益上,2023年上半年理财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39%,收益率触底反弹的同时杠杆率小幅上涨。截至2023年上半年,受4月以来债市走牛影响,理财市场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3.39%,较2022年末中环比上升130bps,同比下降22bps。各大机构为应对赎回被迫抛售大量现券资产,投资资产规模回落伴随负债上升。截至2023年上半年,理财市场杠杆率109.06%,同比上升24bps。

资产配置上,相比2022年底,截至2023年6月底,理财对债券及同业存单的投资比例大幅降低5.38pcts至58.32%,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占比达到了23.7%,同比增长了9.6pcts,配置规模达到了6.56万亿元,显示理财目前仍受到赎回潮影响,风险防御意识大幅提高。2023年6月底,理财配置的利率债、信用债和同业存单占比较2022年底分别降低了0.88、1.8、和2.7pcts,持有规模分别降低了0.35、1.53和1.05万亿元,与现券数据对三者分别增持0.22、0.51和0.38万亿存在较大差别,主要原因在于现券数据并未能够追踪到理财通过各类资管产品委外投资的债券;最为值得关注的是,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占比达到了23.7%,同比增长了9.6pcts,相比2022年底也增长了6.2pcts,配置规模达到了6.56万亿元,显示理财目前仍受到赎回潮影响,风险防御意识大幅提高。

理财下半年展望

从历史数据来看,我们可以发现理财规模有明显的季节性趋势,季末大幅下降、季初大幅回升。我们测算,2014年到2022年7月理财规模平均增幅在1.7万亿元左右,因此我们预测2023年7月理财规模增幅应该在1.5万亿元以上。银行的考核频率多设为季度,因此理财子的母行在季末普遍面临较大的存款考核压力,冲量需求较大,为配合母行,理财产品多将到期日设为每个季度末,兑付后自动转为母行存款,下个季度初再滚动新发大量产品。因此历史上理财规模通常在季末大幅下降、季初大幅回升,且下降幅度普遍较大,而季度上升幅度一般会更大。我们测算,2014年到2022年7月理财规模平均增幅在1.7万亿元左右,因此我们预测2023年7月理财规模增幅应该在1.5万亿元以上。

随着理财收益率的提升、投资者恐慌情绪的修复和存款利率的不断压降,我们认为超额储蓄将逐步会回流至银行理财。2022年居民在海内外风险扩散之下,预防性储蓄需求高增,积累了大量的超额储蓄,其中约有3.7万亿是从银行理财中流出。我们认为2023年超额储蓄回流消费的规模相对有限,而短期内地产购买需求也难以放量,对储蓄的分流作用较小,因此超额储蓄回流至银行理财的概率最大。6月8日,六大行先后更新了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情况,活期、定期存款利率均有所下调,中长期定期存款下调幅度更大。之后,根据中国基金报6月12日报道,包括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纷纷下调了活期、定期存款利率。预计随着理财收益率的提升和存款利率的不断压降,这一过程将不断加速。

2022下半年回流至表内的存款期限大多在1年以内,伴随下半年理财冲量节奏发力,理财市场或将迎来修复,整体规模有望恢复至2022年中29万亿以上的水平,届时将推动公募委外需求扩张,为债基规模带来一定支撑。根据五大行的年报,其2022年底定期存款中,约有78%为活期存款和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定期存款,2023年下半年大量资金将会活化,回流至理财并无阻碍。而理财素来有在下半年冲刺规模的惯例。我们测算,2019年、2020年、2021年下半年理财增长规模占全年增长规模的比例分别为90%、59%和102%,2022年如果不算入赎回潮,截至10月底,第三季度增长规模占前三季度增长规模的比例也达到了94%,因此我们预计理财整体规模在下半年有望恢复至2022年中29万亿以上的水平,届时将推动公募委外需求扩张,为债基规模带来一定支撑。

风险因素

测算结果由于数据可得性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定差距;市场波动超预期,理财赎回潮卷土重来。

重大事件回顾

7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7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强调,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研究,相机出台新的政策举措,更好体现宏观政策的针对性、组合性和协同性。要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加快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要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支柱产业,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竞争力影响力。要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根据不同需求、不同城市等推出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快研究构建房地产业新发展模式。要高度重视做好就业工作,集成优化就业创业政策,大力挖掘就业增长点。(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

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会议要求,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持续改善和稳定市场预期,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着力增强新增长动能。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居民信贷利率稳中有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好“金融16条”,延长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实施期限,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加大对住房租赁、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力度。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继续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指导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8月2日,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布多则公告,明确延续优化多项税收优惠政策。为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延续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政策至2027年12月31日。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对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半征收资源税(不含水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对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5%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政策,延续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资料来源:财政部)

8月3日,央行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央行党委书记潘功胜指出,央行将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强金融、财政、产业等政策协调配合,引导金融资源更多流向民营经济。央行将制定出台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指导性文件,推动商业银行优化内控管理制度。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扩容增量,强化金融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要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民营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8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央行重磅回应降准、降息等问题称,将综合评估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目标是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要科学合理把握利率水平,适时适度做好逆周期调节,防止资金套利和空转。未来还将继续发挥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指导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国家发改委表示,持续谋划研究一批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的储备政策,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分批出台实施。财政部表示,将于近期公布税费优惠政策后续安排,稳定预期、提振信心。国家税务总局要求,持续抓好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确保纳税人缴费人便利快捷享受到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

国内宏观

总量数据

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3%,比上月上升0.3pct,低于临界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5%,比上月下降1.7pcts,高于临界点。7月PMI生产指数环比小幅下降0.1pct至50.2%;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指数分别为48.2%和46.3%,分别较上月上升0.8pct和0.2pct;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51.2%,较上月大幅下降4.5pcts;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5%。

7月PMI数据显示,制造业生产端平稳扩张,内需小幅回暖。其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时隔4个月重回扩张区间,制造业生产用原材料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上升。但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外需仍较弱,需求不足依旧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非制造业景气度延续回落,非制造业PMI降至年内低点。受地产低景气影响,建筑业景气水平持续下滑;服务业修复斜率有所放缓,未来或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

高频数据

房地产市场方面,截至8月4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累计同比下降2.60%,其中一线城市累计同比上升12.94%,二线城市累计同比下降9.71%,三线城市累计同比上升1.93%。上周整体成交面积较前一周下降4.91%,一、二、三线城市周环比分别为-15.13%、-6.25%、14.07%。重点城市方面,北京、上海、深圳商品房成交面积累计同比涨跌幅分别为14.48%、31.77%、-1.90%,周环比涨跌幅分别为-46.98%、-22.08%、-22.73%。2023年8月3日,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郑州市财政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包含了15条政策,“认房不认贷”,解除3年限售等。通知中还鼓励在郑各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

航运指数方面,截至8月4日,BDI指数上涨2.34%,收1136点。CDFI指数上涨3.31%。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周五上涨,周线录得连续第二周上涨,因巴拿马型船需求强劲。

通货膨胀:猪肉、鸡蛋价格上涨,工业品价格大体下行

截至8月4日,农业农村部28种重点监测蔬菜平均批发价较前周下跌1.04%。从主要农产品来看,生意社公布的外三元猪肉价格为16.88元/千克,较前周上涨12.38%;鸡蛋价格为9.77元/千克,较上周上涨7.55%。进入8月,高温多雨天气加大生猪运输难度、同时养殖户惜售挺价心态依旧、加之冷冻肉政策面加持,国内生猪价格继续偏强运行。虽然高温天气也影响产蛋率,但产蛋鸡存栏量持续恢复,鸡蛋供应面逐渐宽松。随着各地旅游餐饮等陆续恢复,南方也逐渐走出梅雨季节,带动市场走量,整体销量有所增加。

截至8月4日,南华工业品指数较前一周下跌0.61%。能源价格方面,WTI原油期货价报收82.82美元/桶,较前周上涨2.78%。钢铁产业链方面,Myspic综合钢价指数为145.08,较前周下跌1.19%。经销商螺纹钢价格为3680元/吨,较前周下跌1.48%,上游澳洲铁矿石价格为871.00元/吨,较前周下跌3.31%。建材价格方面,水泥价格为325.0元/吨,较前周下跌1.81%。上周江浙沪地区螺纹钢价格小幅下调。天气转晴,工地订单大多为零散订单,终端需求低于预期,而下游需求低迷,并压低价格采购,市场价格持续下跌。

债市数据盘点:利率债收益率大体下行

一级市场:本周计划发行7只利率债

上周(7月31日-8月4日)一级市场共发行19只利率债。本周(8月7日-8月11日)计划发行7只利率债,计划发行总额2350亿元。

二级市场:利率债收益率大体下行

利率债收益率大体下行。截至8月4日,国债方面,1年期、3年期、5年期、10年期分别变动-3.71bps、-1.01bps、-0.48bp、0.39bp。国开债方面,1年期、3年期、5年期、10年期分别变动-7.45bps、-2.01bps、-2.53bps、0.64bp。

国际宏观

美国方面

8月1日,美国7月ISM制造业指数今值46.4,预期46.9,前值46(美国供应管理学会)。

8月2日,美国7月28日当周EIA原油库存变动(万桶)今值-1704.9,预期-105,前值-60(美国能源信息署)。美国7月ADP就业人数变动(万人)今值32.4,预期19,前值45.5(美国ADP全国就业报告)。

8月3日,美国7月ISM非制造业指数今值52.7,预期53,前值53.9(美国供应管理学会)。美国6月耐用品订单环比终值今值4.6%,预期4.7%,前值4.7%(美国人口调查局)。

8月4日,美国7月失业率今值3.5%,预期3.6%,前值3.6%(美国劳工统计局)。美国7月非农就业人口变动(万人) 今值18.7,预期20,前值20.9(美国劳工部)。

欧盟方面

7月31日,欧元区7月调和CPI同比初值5.3%,预期5.3%,前值5.5%。欧元区二季度GDP同比初值0.6%,预期0.5%,前值1.1%(欧盟统计局)。

8月1日,欧元区7月制造业PMI终值42.7,预期42.7,前值42.7(IHS Markit)。

8月4日,法国6月工业产出环比今值-0.9%,预期-0.3%,前值1.2(欧盟统计局)。

流动性监测:银行质押利率全面下行、SHIBOR利率全面下行

公开市场操作

上周(7月31日-8月4日),央行进行530亿元逆回购操作,3410亿元逆回购到期,全周实现净回笼2880亿元。下周(8月7日-8月11日)将有53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310亿元、80亿元、90亿元、30亿元、20亿元。

货币市场:银行质押利率全面下行、SHIBOR利率全面下行。截至8月4日,DR001加权平均利率为1.1458%,较上周变动-30.94bps;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为1.6402%,较上周变动-17.5bps;DR014加权平均利率为1.6636%,较上周变动-33.35bps;DR021加权平均利率为1.6502%,较上周变动-39.98bps。

截至8月4日,SHIBOR方面,隔夜、7天、1个月、3个月对比上周分别变动-33.2bps、-18.6bps、-6.2bps、-1.3bps至1.141%、1.64%、2.004%、2.085%。

国际金融市场:美股、欧股全线上涨

美国市场:美股全线上涨 

7月31日-8月4日:本周,美股全线上涨,道指涨0.66%,标普500指数涨1.01%,纳指涨2.02%。

周一,美联储古尔斯比表示,美国6月通胀数据“相当不错”,在政策利率限制性方面必须随机应变;不确定是否应该在9月暂停加息,利率决策没有任何限制或确定的方案。道指涨0.28%报35559.53点,标普500指数涨0.15%报4588.96点,纳指涨0.21%报14346.02点。周二,惠誉将美国的长期评级从“AAA”下调至“AA+”,展望稳定。道指涨0.2%报35630.68点,标普500指数跌0.27%报4576.73点,纳指跌0.43%报14283.91点。周三,道指跌0.98%报35282.52点,标普500指数跌1.38%报4513.39点,纳指跌2.17%报13973.45点。周四,道指跌0.19%报35215.89点,标普500指数跌0.25%报4501.89点,纳指跌0.1%报13959.72点。周五,道指跌0.43%报35065.62点,标普500指数跌0.53%报4478.03点,纳指跌0.36%报13909.24点。

欧洲市场:欧股全线上涨

7月31日-8月4日:本周,欧股全线上涨,德国DAX指数周涨1.81%,法国CAC40指数周涨0.59%,英国富时100指数周涨0.40%。

周一,欧盟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经季节调整后,二季度欧元区GDP同比增长0.6%,欧盟GDP增长0.5%;欧元区GDP环比增长0.3%,欧盟GDP环比零增长。德国DAX指数跌0.14%报16446.83点,法国CAC40指数涨0.29%报7497.78点,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07%报7699.41点。周二,德国DAX指数跌1.26%报16240.4点,法国CAC40指数跌1.22%报7406.08点,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43%报7666.27点。周三,德国DAX指数跌1.36%报16020.02点,法国CAC40指数跌1.26%报7312.84点,英国富时100指数跌1.36%报7561.63点。周四,欧洲央行执委帕内塔表示,将于9月决定是否暂停加息,现在决定9月要采取什么行动还为时过早。德国DAX指数跌0.79%报15893.38点,法国CAC40指数跌0.72%报7260.53点,英国富时100指数跌0.43%报7529.16点。周五,欧洲央行表示,指标中位数和均值表明,潜在通胀很可能在上半年达到顶峰,观察的大多数核心通胀指标显示出放缓迹象。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连恩表示,通胀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大幅下降,欧洲央行将确保通胀在中期回到2%。德国DAX指数涨0.37%至15951.86点,周跌3.14%;法国CAC40指数涨0.75%至7315.07点,周跌2.16%;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47%至7564.37点,周跌1.69%。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3年8月7日发布的《债市聚焦系列20230807——理财委外及其权益配置情况》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披露信息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