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老师:《僧 伽 吒 经》讲解 11(音频加文字版)
文本 : 节选《僧 伽 吒 经》卷第三
音频 : 选自《僧 伽 吒 经》讲解11
元魏 南天竺 优禅尼国王子 月婆首那 译
..................................................................................................
佛心澄明,谓为大定。以澄明故,照一切法界,是曰大智。以照一切法界故,于苦众生生救济心,是为大悲。
- - - 以上出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大定、大智、大悲”的解释。
《僧伽吒经》第三卷。
首先还是感谢一下元魏南天竺优禅尼国的月婆首那王子,感谢他的翻译!
接着上节课的内容: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如来出世?】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 :」这个时候药上菩萨摩诃萨对佛说,「世尊,何因缘故,如来出世?」
是什么因缘使得如来、使得诸佛化现于世间呢?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善男子,为令众生多闻具足,是故如来出现于世。】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 :」佛陀告诉药上菩萨说,「善男子,为令众生多闻具足,是故如来出现于世」。
为了让一切众生「多闻」啊,多听闻正法,具足了解实相,所以如来才化现于世。
也就是说,如来的出现代表什么呢?代表「指向月亮的手指」来了,教给你怎样看月亮啊。
【如来出世,开甘露法。】
如来出现在世间,会开显甘露一样的妙法。
【若如来出世,则知一切法;】
藉着如来的帮助、指引、开示、指导,众生就能够了解一切法、一切实相。
所以,如来化现于世是非常必要的啊。就好像向导一样,带领众生彻知一切实相。
【以方便故,知世间法、出世间法,知世间智、出世间智。】
因为如来怜愍众生的缘故啊,无论是世间法、出世间法,他都了解。也因为他「正遍知」的缘故,具备「萨婆若」(一切智)的缘故啊,所以,世间的智慧、出世间的智慧,都难不倒如来。他是真自在者。
不是说只了解出世间的智慧,不了解世间的智慧。不是这样子。他什么都了解。
{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世尊知何等法?}
药上菩萨对佛说,「世尊,世尊知何等法?」啊,世尊——世界上最尊贵的人,我的师父呀,您了解什么样的法呢?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药上,如来知正法智。}
佛陀告诉药上菩萨说,「药上,如来知正法智」。如来知「正法智」。不是邪法智,是「正法智」。
一切众生因「八正道」而成佛,《涅槃经》中讲了。修「三十七道品」,修「八正道」。「八正道」离不开一个「正」字,「正」,是稳当当地、不偏移地就入了实相,就了解了实相了。这是「正法智」,不是偏邪的智慧。
佛陀说:
【药上,以是智故,总摄一切法。】
就是因为「正法智」的缘故,能「总摄一切法」。
「正法」,遍知一切啊,是彻底打开、彻底圆融无碍的,这是「正法智」。而这个「正法智」是符合中道的,它不是对于二元对立的「相」世界的某种正义的执著。
如来多修禅定,完全化开。它就像「道」一样啊,遍满一切处,遍知一切法,含摄一切法,容纳一切法,可以随意地、善巧方便地利用一切法。
{药上,若众生闻如来出世信法者,此是等一利益。}
佛陀说 : 药上啊,「若众生闻如来出世信法者,此是等一利益」。要是有众生,听说如来出现于世间了,他又相信如来所讲的法,那这样的众生将获得第一利益啊。
这是绝顶智慧了,无上之上啊——上上。
佛陀接下来,又接下来举个例子啊:
{药上,譬如有人出行治生,为得利故,将千人众担负金宝。}
说,药上啊,就好像有一个人外「出行治生,为得利故,将千人众担负金宝」。有个人哪外出,(治生,就是谋生意,维持生计),为了获得更大利益的缘故,他把很多人的钱都集合在一块儿了。「担负众人金宝」啊,把很多人的钱都集合在一起了。
可能就跟父老乡亲说,大家把钱放我这儿吧,我给大家投资去。滚雪球啊,这原始的雪球越大,滚来的雪越多呀,大家把钱放我这儿,我帮大家理理财。
很多人就把金宝放在这个人这儿,这个人集了千人的金宝,担负在自己身上啊,外出去做投资生意。
{彼人父母告其人言:子善谛听!此金宝者,是他人之物。汝好守护,莫使亡失。其人持宝,未经多时自纵放逸,所持金宝悉皆散失。}
那这个人的父母呢就告诉这个人说,孩子呀,你可仔细听好了哈,你身上可集中了这千人的金宝啊,这都是别人的财产,你可好好地守护,千万不要使这些金宝「亡失」,就是不要丢失,不要有损耗啊。
但是这个人呢,手里拿了别人这么多的金宝在身啊,「未经多时」,没经过多长时间,他就开始自我放纵,纵情地享受、逸乐呀,他把他身上集结的别人的金宝啊全都花光了。
所持金宝悉皆丧失,「悉皆散失」,把人家的这些财宝都给花掉了,挥霍一空啊。挥霍了之后呢,这个人害怕了,后悔了,想了人家早晚有一天会来讨要的呀。人家的钱放你这儿,人家早晚回来要的呀。
{是时,彼人忧箭射心,羞愧惭耻,不能归家。}
这个时候一想啊,「忧箭射心,羞愧惭耻,不能归家」。想到别人朝我要钱,我这一分钱拿不出来怎么办呢?忧愁之箭好像射到了自己的心脏一样,非常地羞愧,非常地羞惭,非常地觉得,唉!愧对大家,不敢回家了。
{时彼父母闻已,忧愁悲泣而说此言:我等生此恶子!}
这个时候,这个孩子的父母听说了这件事啊,「忧愁悲泣而说此言」,父母听说这件事也非常地难过,非常地忧愁,甚至都哭了,也说这样地话:说我们这造了什么孽呀,生下这样的恶子啊!
【但有子名,生我家内,财物悉皆散失,令我等贫苦,为他奴仆。】
「但有子名,生我家内,财物悉皆散失」,这证明父母还懂点因果的。
说,这样的孩子,花尽了人家的钱,这个孩子竟然生在我的家中,谁要是听到我们家有这样的孩子,那我们再多的钱也都会散失的,人家会来讨要的,对吧?
有再多的钱也留不住啊,那我们必将很贫苦啊。我们会成为其他人的奴仆、奴隶呀,会成为人家的仆人,给人家打工去还这些债呀。
{绝望而死。子闻父母既丧亡已,亦绝望死。}
然后父母就在绝望中呢就死掉了,在忧愁、绝望、悲伤中死掉了。也是气死的啊。
这个孩子听闻父母已经死掉了,「亦绝望死」。
父母是被自己气死的,那孩子这边有家不敢回,也很绝望,又怕人家来讨要债务啊。孩子又怕又悲伤,他也绝望而死了。
【如是,如是,药上。】
佛陀说,药上啊,就类似这样子啊。
佛陀通晓世间法、出世间法,所以经常很自如地就打比喻、打比方嘛。
【佛说此法,于我法中无净信者,彼无所望。】
说,佛陀在这儿呀一直在讲法,但是有一些众生一直就不相信佛法。信呢,也是夹杂着很多怀疑,就不是净信。一会儿信,一会儿怀疑了,一听别人诽谤又丧失信心了,就是这样动摇的啊。
有很多众生,听闻了佛法也没有清净无染的信心,东摇西晃的,「彼无所望」,这样的人简直是令人看不到什么希望啊。
{临命终时,为忧恼箭射心而死;如彼父母,为彼金宝绝望忧恼。}
临命终的时候,为忧恼箭射心而死;这样的人,他其实说信佛吧,也不是太信。因为不太信,他就没有那种坚定的力量在心中,所以临命终的时候依然被忧愁、苦恼的箭射中自己的心脏一样,就绝望地死掉了。
就好像前面故事里讲的那个父母亲哪,就因为这个金宝、因为钱的缘故,因为自己的孩子欠了人家太多钱,想到后来的恶报,就绝望、忧恼而死。就是这样的。
所以众生,你要是信佛,你就纯净地、纯粹地信,不要再夹杂,一夹杂就有无量的痛苦。本来不信佛的时候烦恼就够多了,信了佛了烦恼也多,为什么?总是受别人影响,就是没有「净信」的缘故啊。
【如是,药上,于我法中无净心者,临命终时,受诸苦痛。先福受尽,后不种善,临死时至,忧恼箭射,堕于地狱、畜生、饿鬼受诸苦痛。】
「如是,药上」,佛陀说,药上啊,「于我法中无净心者,临命终时,受诸苦痛」。既然信了佛法,又没有「净心」,没有纯净无染的信心,所以临命终的时候依然要承受各种各样的苦痛啊。
先期的福报受尽之后呢,可能又造作了种种不善之业。
这个,明明信了佛,知道,哎,我得行善。然后怀疑的时候呢,又开始纵情享乐。吃了一段时间的素呢,感觉,哎呀,肉香啊,算了,不吃了,学佛太累了。又开始吃肉,甚至还杀生。广造重罪,甚至还触犯五逆重罪啊。
这样的众生临死的时候呀,「忧恼箭射」啊,被忧愁、苦恼的箭射中了自己呀。然后命终之后可能呢因为造了恶的缘故,就去了地狱道啊,畜生道啊,饿鬼道啊,「受诸苦痛」。
最让人感觉可惜的是:有一些众生原来是信过佛的,后来呢受了周围人的蛊惑,他呢就被同化了,自己不信佛,到最后还诽谤佛。那肯定就去地狱受苦啦。
【作如是言:谁救济我,令我得离地狱、畜生、饿鬼之苦?】
这样的众生,到最后临命终的时候啊快下恶道了才想起来,哎呀,谁来救救我呀?「SOS」,谁来救救我呀?让我免离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的苦痛啊。那个时候又开始后悔了。
{又如父母告其子言:未来病苦,病有死苦。汝等得解脱时,见行识生,身受苦痛,遍体燋恼。}
又如世间有的父母啊就告诉他的孩子,说,「未来病苦,病有死苦。汝等得解脱时,见行识生」,
有的父母呢就是给自己的孩子普及一些知识,说,孩子呀,人这一辈子活着不容易呀,这一生不知道大病小病的要经受多少病苦,这病苦最大的一个病就是「死之病苦」。这死亡早晚要来的,你要照顾好自己啊。
那你到最后就是死亡的时候,快解脱的时候啊,「见行识生」,如果这个神体将要离体的时候,这个神识就会离体继续牵流变化,不知道去哪儿投胎去了。
快死的时候,——死是一种解脱,这神识可能就换件衣服、换个房子一样,就去别处投生去了。
父母给孩子讲过这个故事,那么这个孩子呢有一次呢不幸就得病了,「身受苦痛,遍体燋恼」。这孩子得了重病啊,身体忍受各种各样的苦痛啊,浑身像火烧燋了一样,很苦恼。
【自观已死,眼不见色,耳不闻声,四支皆痛,必归于死。】
他自己就感觉,哎呀,糟糕,快死掉了!父母给我讲过,人死的时候什么样子,眼睛也看不清东西了,耳朵也听不清声音了,这个四肢百骸非常地痛啊,像要裂开一样,非常痛。我肯定是要死掉了。
【遍体顽痴,犹如木石,无所觉知。】
我感觉我这个身体慢慢地越来越顽痴啊,就是一点知觉都没有,好像木头、石头一样,什么都无法感受了。
他就告诉父母,糟糕,我要死掉了,这个病太重,要死掉了。
{父母语言:莫作是语,令我怖畏!}
父母就对他说,「莫作是语,令我怖畏!」这傻孩子,你怎么说这样的话呢?这病只是一个小病而已,我们会想办法给你治的,不要再说这样不吉利的话让我们害怕了。
【观身无热,亦无余病,惟见死怖。 我当归谁?谁救济我?】
「观身无热,亦无余病,惟见死怖。我当归谁?谁救济我?」这父母一看,这孩子身体好像是暖气开始消失,这个温度一直在下降,体温一直在下降。倒是也没有其它这个病症,只是体温一直在下降。
看着好像孩子确实……「咝——」,身上散发着一种死亡的恐怖味道。
这个孩子也害怕,说,「我当归谁,谁救济我?」我该怎么办呢?我应该皈依谁呢?谁能来救我呢?
【父母若天,谁能救拔?父母议言:祭祀天神,必得安稳。】
「父母若天,谁能救拔?」这父母啊,或者是天神哪,谁能救我呢?
这父母也非常害怕,两个人就商量说,嗯,我们赶快去拜祭天神吧,天神应该能够救护我们的孩子,使他得到安稳的。
{子答父母:当速祭祀,以求安乐。}
这个孩子就对父母说,「当速祭祀以求安乐」。快去快去,快去拜祭天神来救我,让我得到安乐吧。
【速至天祀,问守庙人。时彼父母,到天祀中,烧香求愿。】
「速至天祀,问守庙人」。赶快去拜天神的地方问问守庙人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孩子的父母亲就来到了这个拜祭天神的这个庙里边,烧香啊,求愿哪。
{守庙者言:天神嗔怒!须杀羊、杀人,以用祭祀,汝子可脱。}
有个守庙的人就说,啊,你们拜,你们拜,天神嗔怒了,你们犯了什么事了,让天神生气发火了?你们现在要补偿一下,必须杀个羊再杀个人来祭祀天神,你的孩子就能脱离这个死亡之苦了。
{尔时,父母自思惟言:我等云何?我既贫穷,若天神嗔,我子必死;若天神喜,必得大恩。时速归家,尽卖家财,得羊一口。复语余人:且贷我金,十日相还。}
这个时候父母啊心里就在想,「我等云何,我既贫穷」,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这么穷啊,如果天神真的发怒要降罪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必死啊。我们要讨这个天神的欢喜,我们才能得到天神的大恩,得以宽恕我们的孩子呀。
所以这父母赶快就回到家里了,把家里呀能卖的东西全卖了,能卖的家财全卖了,终于换来了一头羊。
然后就对别人说,「且贷我金,十日相还」。这父母又去筹钱,有了羊了,还得有个人才行啊,所以又对旁边人说,借我们点钱吧,十天内就还你们。四处去借钱。
【若无相还,我身当为君作奴仆。其人得金,诣市买人。】
如果十天之后还不了你们的钱的话,我们就卖身,卖身给你们当奴隶。
就这样,父母终于筹到了钱,筹到钱就来到市场上去买人,——这古印度哈市场上可以买卖人口的——这父母来到这市场上就开始买人。
【所买之人,不知当杀以祭天祀。】
这个被买的人呢,还以为买了做奴隶呢,他不知道即将被杀掉去祭祀天神了哈,他不知道。
{病人父母愚痴无智,竟不至家,直诣天祀,语守庙者:汝速为我设祭天祀。}
这个病人的父母就这样愚痴,没有智慧呀,连家都没有回,直接就跑到这个祭祀天神的地方了。着急救孩子啊,也没有回去看看孩子怎么样了,赶紧就回到祭祀天神的地方,就对这个守庙的人说,赶快赶快,赶快赶快,帮我设一个祭坛来祭祀天神。
{尔时,父母自杀羊、杀人,燃火祭天,然后天下告彼父母:汝等莫怖!我护汝子令得安隐。}
这个时候父母啊带着羊,带着人,把人把羊全都杀了,然后燃起熊熊的火来祭拜天神哪。然后就发现,天神真的显灵了,从天上下来了,就告诉孩子的父母亲说,
「汝等莫怖!我护汝子令得安隐」。不要害怕了,这羊也给我了,人也给我了,行,我现在满足了,你们的孩子得到了我的救护,我赦免了他,孩子啊就此得到安稳了。
我们想一想啊,我们想一想,先跳出剧情想一想:还会被激怒,天神如果还会被激怒,说明什么?嗔心重啊,「我」没有空掉啊。那他值得被供养吗?
「我」都没空,多么自私啊,动不动发火了,然后还让众生广造杀业,杀羊还不行还得杀人。造了杀业,嗜血之后心里才能够得到快乐。这是什么天神哪?我们怀疑简直是鬼呀是不是?有一些鬼道众生是嗜血的、嗜杀的。
{尔时,父母踊跃欢喜,作如是言:天神与我大恩,令我子瘥。}
接下来回到故事中,这个时候,父母一看,天神下来告诉我们说孩子得到安稳了。
「父母踊跃欢喜,作如是言」,父母非常地高兴,说,「天神与我大恩,令我子瘥」。哎呀天神、天神,您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哪,使我们的孩子得以痊愈呀。
【时彼父母欢喜还家,见儿已死。尔时,父母见子死已,生大愁恼,忧箭射心,绝望而死。】
这个时候,这个病者的父母亲就高高兴兴地回到家了,结果回家发现儿子已经死掉了,已经死掉了,都不知道死了多长时间了。这个时候父母看到孩子死了,生起大的愁恼,「忧箭射心,绝望而死」。
看到孩子死了,非常地绝望啊!天神没有救我们哪,我们这杀了一个人,欠了命债,而且还借了人家的钱,还得给人家当奴仆去还债。想一想这些事,「忧箭射心,绝望而死」。
就这样,父母就死了。孩子死了,父母也死了,而且还一个羊、一个人,一个无辜的人也跟着一起都死掉了。
一个大悲剧呀!
{佛告药上:善男子,近恶知识,亦复如是。}
佛陀就告诉药上菩萨说,善男子啊,你看看吧,亲近恶知识啊,就类似这样子。
你要是亲近一个师父啊,说我学佛了,找个师父去依止,结果不幸找到了恶知识,就是这样的结果,可能倾家荡产,甚至还丧了人命,让你广造恶业,到最后去了恶道。而且恶知识向你承诺的一切都没有兑现。
天神说,啊,我满意了,您的孩子得到安稳了。结果孩子并没有救活是不是啊?恶知识承诺你的一般都不会兑现,而且让你广造恶业呀。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如是众生,堕于何处?}
这个时候药上菩萨对佛说:「世尊,如是众生,堕于何处?」那像这样的众生,他会堕落到哪一道去呢?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善男子,莫问是事。}
佛陀告诉药上菩萨说:「善男子,莫问是事」。哎呀,善男子,还是不要问了吧,我也不想说呀。
{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愿佛慈悲,说如是人堕在何处?}
药上菩萨对佛说,世尊,愿佛慈悲,说如是人堕在何处?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善男子,汝今谛听!其人母者,堕于大叫唤地狱之中。其父堕于众合地狱。其子堕于火烧燃地狱。守天庙者,堕于阿鼻大地狱中。}
佛陀告诉药上菩萨说,善男子啊,你仔细听吧,故事里这个人的母亲(就是这个生病的孩子的母亲哪),她堕到大叫唤地狱里去了,这个人的父亲堕到众合地狱里去了,这个孩子堕到火烧燃地狱中去了,那个守天庙的人——支恶招的人——堕到阿鼻大地狱中去了。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彼枉死人,生于何处?}
这个时候药上菩萨摩诃萨就对佛说,那个在集市上被买来以为是去做奴隶,结果被冤枉、被杀死的那个人,死得很冤枉的人,他去了哪里了?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彼枉死人,生于三十三天之上。}
佛陀告诉药上菩萨说,这个很冤枉,死掉的人呢,他生到了忉利天(三十三天)去了。
{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彼枉死人,何因缘故,生于三十三天之上?}
药上菩萨就问佛说,世尊哪,这个被冤枉死掉的人是什么因缘,能够生到这个忉利天去呢?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善男子,汝今谛听!彼人临死时,起一念净心,皈依佛陀。以此善根,当六十劫受于三十三天之乐。}
佛陀告诉药上菩萨说,善男子啊,今天你要仔细听啊,仔细听:这个被冤枉杀死的人,他临死的时候啊生起了一念清净之心皈依佛陀。
他自己其实挺绝望的,本来以为去当奴隶呢,结果被带到了这个祭拜天神的庙里,到最后被杀死。被杀死之前他非常无助,在那一刻呢他心里就想着:我要皈依佛呀。就是因为这个善根啊,以后六十劫他都会生到忉利天(三十三天)享受天人之乐呀。
{八十劫中自识宿命。所生之处离诸忧恼,生生之处离诸忧恼,一切苦灭。}
不仅如此,连着八十劫他还自识宿命啊。他所投生之处都可以离开一切的忧恼,「生生之处离开忧恼,一切苦灭」。慢慢地,能够让一切苦都消失、消灭,就是因为临终最后一念净心皈依于佛的缘故啊。
{药上,近恶知识,不得入于涅槃。}
佛陀接着也讲,药上啊,但是有一些众生亲近了恶知识,这样的众生本来想着,说我要证得解脱,我要找个师父来依止,结果亲近了恶知识了。这样的众生不得入于涅槃。他是不能够入于涅槃的。
所以找师父的时候,师父的这个人品、德行甚至比他的才能还要重要。如果仅仅有才能,没有德行,没有人品,这样的师父很可怕,将带你去哪一道?
这个师父可能才能上有欠缺,但是人品不错,慢慢修,他在提升,你也在提升。所以找师父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啊,人品比才能还要重要,当然,如果找到才德兼备的,那就更好啊。
{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云何众生不能入于涅槃?}
药上菩萨对佛说,「世尊,云何众生不能入于涅槃?」什么样情况下众生不能够入于涅槃,不能够真正解脱呢?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欲求涅槃者,当勤精进。}
佛陀告诉药上菩萨说,「欲求涅槃者,当勤精进」。你要真的想证得涅槃解脱呀,你要一直很用功啊,很精勤、很精进才可以。不要懈怠,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要今天发了个大愿,明天就睡大觉了。不能这样。要勤精进。
所以每天亲近佛陀经典,我们讲,就像照镜子一样,天天照一照跟佛有什么样的差距,这样能够鞭策你前进。
{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精进?}
药上菩萨对佛说,「世尊,云何名精进?」怎么样才算精进呢?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善男子,精进者,名须驴多波帝。逆流之果,名精进处;}
佛陀告诉药上菩萨,「善男子,精进者,名须驴多波帝。逆流之果,名精进处;」精进哪,像初果之人须陀洹,他们逆着业流而上,开始了解脱之道的修行,这样的人就很精进。
{娑吉利陀伽弥果,名精进处;阿那伽弥果,名精进处;阿罗诃果,名精进处;波罗提迦佛陀果,名精进处;缘觉之智,名精进处;菩提萨埵名字,菩提萨埵地果,名精进处。}
那像,娑吉利陀伽弥,「娑吉利陀伽弥果,名精进处」,这个是指的二果斯陀含;接下来,「阿那伽弥」,这是阿那含果,阿那伽弥果——阿那含,三果也是精进的;四果「阿罗诃果」——阿罗汉,也是精进的;然后,「波罗提迦」——辟支佛果,也是精进处;「缘觉之智」也是精进处;「菩提萨埵名字,菩提萨埵地果,名精进处」。
也就是说,所有那些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四果就是阿罗汉果),然后,辟支佛果、缘觉果,还有菩萨们,他们都很精进。你要跟着这些人学,要亲近这些人。
{药上,如是等处,名精进处。}
佛陀说,药上啊,「如是等处,名精进处」。
跟着什么人学,就像什么人。一定要亲近这些在解脱道上精进勇猛的修行者。
{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世尊,云何逆流?云何逆流果?}
药上菩萨又对佛说,「世尊,云何逆流?云何逆流果?」什么叫逆流啊?什么叫逆流果呀?
{佛告药上菩提萨埵:善男子,譬如有人种于树木,彼种树已即日生芽,彼树一日上下各生长一由旬。复有一人亦复种树,不得其所,风动不生,移置异处。}
佛陀告诉药上菩萨说,善男子啊,接下来再讲个故事吧啊:
就好像有一个人呢,种了一棵树,这个树种下去当天就发芽了,然后呢,「一日上下各生长一由旬」,这一天之内呀这个树啊上下各生长一由旬。就是根向土里生长了一由旬,这个树干呢向上在土地上也生长了一由旬。生长的速度啊非常快啊。
那旁边还有一个人也种树,但是「不得其所,风动不生,移置异处」。这个种树,这个旁边这个人种树呢,种进去呀,这个树长得不稳,就倒了,风一吹呢这就刮倒了。这个树没有办法在这个土地上生长,这个人就把这个树啊移到别处去了。
{二人共诤,互相诽谤。}
两个人「共诤,互相诽谤」。这两个人一比较啊,这个种树不得其所的人就生气嘛,一看人家种的树啊当天种下去就发芽了,而且一天之内上下各生长了一由旬,他就有点嫉妒嘛哈。这个种树没有成功人就嫉妒那个人,然后两个人就吵起来了,互相诽谤。
【彼人如是共相诤论,国王闻之,即敕臣言:】
「彼人如是共相诤论」,就争起来、吵起来了。国王听说之后呢就对大臣说:
【某处二人互相诽谤,速往唤来。】
这国王听说了这件事情,说新闻报道,有个地方种树的两个人争吵起来,争吵得蛮激烈。国王就对大臣说,这两个人互相诽谤,怎么回事啊?把他们给我带过来。
{谤臣受敕,遣使往捉。}
这个大臣接受了国王的命令啊,「遣使往捉」,就派自己的手下人哪去把这俩人捉过来。
{时彼使人微服而去,至彼人所,作如是言:王唤汝等。}
去捉人的这个人还微服私访一样,穿着便衣去的。到了这两个争吵的人那儿就说,「王唤汝等」,国王啊让你们过去呢。
{时彼二人惊怖忧愁 :}
这个时候这两个人呢「惊怖忧愁」。哇,国王叫我们去呀,这是什么事儿啊?害怕了。
【王今何故命我二人?】
这什么事啊,国王怎么叫我们去呢?害怕了,好像有一种不详的预感呢。
【是时二人,既至王所,默然而立。】
这两个人就被带到了国王所在的地方,带到了之后呢,非常害怕,低着头沉默着,就站在那儿不敢说话。
【时王问言:汝等何故共相诽谤而起斗诤?】
这个时候国王就问哪,「汝等何故共相诽谤而起斗诤?」,你们两个人什么原因呢互相诤起来了,甚至到最后要打起来了?
{时二人白大王言:听我所说!}
这个时候两个人就对大王说,「听我所说!」
「听我所说」啊,两个人中的一个人,那个种树成功的人就说,国王啊,听我讲啊。
【我借得少许空闲之处,种植树林,即日生芽,及叶华果熟者中半。】
「我借得少许空闲之处,种植树木」, 我呀找了一片空地,这空地什么都没有嘛,我就在这儿种植了树林呢,我种植了树以后当天就发芽、就长叶了。
「华果熟者中半」。花和果呀至少也熟了有一半吧,开花也结果了。这树整个那么大,几乎一半都,都成熟了,花果都成熟了。
【此人种植,不生芽叶及以华果,须臾数移,彼种不生,来见谤毁而起斗诤。】
说,旁边那个人,就跟我一起来这个人,他也去种树,但是他种的树呢没有发芽,也没有长叶,也没有开花,也没有结果,没有成功。
然后呢,短期内呀他就总是移动这个树的地方,觉得可能这片土不适合呀,他再换一片土,换换换,就这样,所以他种树总是不能够生长。看到我种的树这么好,都开花结果了,还结了挺多果子的啊,他就羡慕嫉妒恨哪,就来诽谤我,跟我争吵,甚至想要打我哈。
【大王,如是之事,大王应知我无罪过。】
大王,就是这么一回事,其实挺简单的。大王,你要知道,我就种树嘛,种树当天就成功了。我没有什么罪过呀,是那个人,他要害我呀。
这个故事就先讲到这儿,因为呢后面内容很长,不方便拆分。
下节课的内容更为精彩。
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个第三卷这个开篇啊:
首先,药上菩萨问释迦牟尼佛哈,如来为什么出现在世间啊?
《法华经》里讲,「为了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哈」;为了开示悟入佛之知见。那《僧伽吒经》里也讲,「让众生多闻具足」,就是多多地听经闻法,具足实相的智慧呀。其实是一样的意思啊。 所以如来化现在世间了,广开甘露一样的妙法,而且佛陀不仅仅知道出世间的智慧,也知道世间的智慧。
如果你只知道出世间的智慧,而世间来到世间就有种种的障碍,那证明你根本就没有具备「一切智」,没有成佛而已。可能是个小小的解脱者,但绝对尚未成佛呀。
成佛之后,无量的善巧,想化现什么都行啊;一切智慧都具足,想度一切众生都可以,都自如。
那接下来又讲啊,就是说,佛陀打比方啊,一个人集结了众人的财产在身上,却挥霍浪费,后来还害死了自己的父母亲,自己也绝望而死。这就比喻呀,众啊生信了佛,要有「清净信」。
后面又有比方,就说,众生不要亲近恶知识。恶知识害人害己,有无量罪,亲近恶知识可能就跟着下恶道。
这个最后呢,就是说我们要「亲近善友,亲近善知识」。
这个,佛法思想其实也比较简单,反反复复都在讲类似的内容。如果众生做到了,佛陀也不必再啰嗦了。
这节课还有一个重点,说一个无辜的被从市场上买来的人,被冤枉而杀死,临终的最后一念——「一念净心皈依佛」,就能连着六十劫受三十三天之乐,八十劫自识宿命。
还是在强调「每个念头安住在佛上」的重要性。
所有师兄们啊,在生活中一定要多念佛呀,没事一定要多念佛呀。
无上甚深僧伽吒,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解证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人 类 醍 醐 学 院
醍 醐 内 院
醍醐 2018年 3月3日 5时29分 于 喜马拉雅 — FM
醍 醐 学 院 文 字 组
文案校对工作室 共同整理完成
往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