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只是关心这个世界,同样关心我自己 | 我的表达工作坊

严孜铭 三明治文化中心 2024-02-06


已经是去夏的事情了,但一切仿佛仍在眼前。那是在“我的表达”工作坊期间,和孩子们一起讨论“离别”这样略显悲伤的话题,有位朋友细细道来,与我们分享他的一次离别。他很喜欢家里的阿姨,然而她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辞掉他们家的工作离开,在一个早晨,他一觉醒来就被妈妈告知,阿姨要离开了,而他甚至都没发现阿姨什么时候收拾好了行李,冲到门口时,她已经提着行李准备离开。


“我看着阿姨,她也看着我,我们对视了好一会儿,什么也没有说。”


“后来我冲到阳台上,看着阿姨离开的身影,一直看到她消失不见了。”


我和工作坊的其他朋友还沉浸在他以语言为我们还原的离别场景中,再仔细看他,他已经眼眶红红,抬起两只手擦起眼泪。那是个很活跃的小男孩,总在工作坊上有说不完的故事,此刻却哽咽了,难过得说不出话来。然而此时的沉默与落泪,亦是一种自我表达。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里,往往更鼓励勇敢、坚强,这些固然是好的品质,然而倘若无限度、不分情境地一味强调,最终走向的结果可能是:我们很难接受心灵中略显脆弱的部分。当我们回避现实世界、心灵世界中不可避免的脆弱时,我们并没有变得无坚不摧;相反,我们筑造起一座堡垒,阻隔与世界的密切连接,貌似变得更安全,但也损失了更好地理解世界和现实的机会。


看到眼泪,工作坊中的孩子们没有人觉得这是软弱,大家都静静地,有人陷入了沉思,也许由此想到了自己的离别故事。那样一个温情的场景,我很难忘记。孩子们愿意在工作坊中敞开心扉,讲出这样的故事,甚至流下眼泪,我很感动,同时也很荣幸。在我看来,这意味着某种信任,意味着孩子们相信,在这里你可以袒露内心,可以分享困惑,可以一起讨论一些生活中无解的问题,比如一些无法挽回的心碎事件,比如一些再也无法回来的人。



不只是孩子彼此之间的故事与情感记忆的分享,在“我的表达”工作坊中,导师与孩子们之间并没有清晰界限,我们彼此平等,有时候我在工作坊结束后回家的路上,会突然意识到:当我分享自己的故事时,我并没有自以为是个“大人”,从而用大人的腔调来讲述,相反,当我开始讲述,与我同自己的至交好友讲述故事时的口吻与方式并无差别。当你默认孩子们能够体会故事之间细微的情感流动时,他们会让你知道,他们是如此的细腻与体贴,富有同理心。我常常惊叹于短短几天之内,我们彼此可以建构起这样一个安全、彼此信赖的心灵空间,当我和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友谊故事时,他们会贴心地为我的故事命名,我们愿意聆听彼此。这样的“愿意”与“信任”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教育,也是走向深入写作的关键。



写作,它的核心正是表达。人类在没有文字之前,最早的记录方式是结绳记事,一个节代表一件过往发生的事情——是记录与表达的愿望催生了文字,通过文字,我们使得原本难以传达的意思能够变得更加明朗,让沟通变得更加顺畅。表达也分很多种,有的表达仅限于传达某些指令,比如吃什么,要去哪里;也有的表达更复杂,它承载着人的情感表达需求。当一个人的生活中发生了触动ta的事件,当出现了某一个难忘的时刻,当内心的情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这样的时候,ta会想要表达出来,是这样的需求催生了文学写作。



当我们不回避、不害怕这种表达需求,交付出“信任”,相信自己的笔,相信文字能够承载自己的情感,我们更能够接近于真正的创作,而非仅仅满足于技巧的习得。在三明治文学社的日常工作坊中,我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朋友在初始阶段表现出显然超越同龄人的技巧领悟性,能够很好地调动五感、修辞等各种写作手法,呈现出非常具体、细节丰富的画面,随着阶段提升,ta的写作却陷入了某种“静止”,那些技巧只在静态地描摹人物肖像、风景时生效,却在与情感联结的故事中变得有些苍白,文本变得干巴巴,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或许,在这种时刻,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些技巧,而是敞开与信任。



“我的表达”工作坊不只是“故事会”。通过讨论各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选篇,我们逐渐发现,那些具有普遍性的议题,比如离别、决心、割舍、珍爱的事物——这些相通的情感体验并不因为国别、性别、年龄等其他差异元素而变得无法理解。比如当我们去阅读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在塔利班迫害下不得不离开家园的故事时,尽管“塔利班”是个离大家很遥远的概念,大家却依然能够在文本中体会作者离开家园时内心的悲伤与不情愿,并想起自己相似的体验;比如尽管我们没有像李欧梵那般观看电影《乱世佳人》的经历,却也有过被文艺影视作品元素勾起回忆、产生共鸣的时刻;比如当我们阅读《鼠疫》片段,从加缪的书写中同样能够发现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们自己的生活。



最终我们发现,每个人的故事与情感能够超越自身,一个个联结起来,从他人的故事唤醒自我的情感,得到启发,又从“我的故事”“我的自传”走向充满了他者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变得更加敞开,梳理自身的情感线索,发现成长的印记,从而以写作的方式进行“动态的书写”,把握不可捉摸而神秘的情感世界,而不只是停留在一个画面的描摹,以及一个人物的静态肖像刻画。这些创作技巧能够融入“我的表达”中,为“我”所用。相较于强调坚强,不可暴露脆弱,我认为敞开方才意味着一种真正的勇敢,是一种与世界交换经验的自信心。


当意识到“我”的情感体验能够与他人达成理解与互通时,写作具备了某种意义,而不局限于表达一些指令、行动的简单含义。一个婴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家长们教会他辨认周遭的陌生环境,认识各类事物,学习语言,与人沟通;随着成长,他结识朋友,接触大量外物,有时候会忘记那不可见的心灵世界;但其实,直面内心,放松而坦诚地表达自我,意识到个人情感体验独一无二、不可代替,在此基础上与他者互通,更好地理解世界、理解他人,更好地看待别人的故事,不仅是看待,还可以去思考和解读——这能帮助孩子走向更复杂的创作。


因此,当我们讨论“我的表达”时,不只是在讨论自我,更不是钻牛角尖变得狭隘,相反,我们也是在讨论这个世界。每一个人都是一颗小小星辰,漂浮到半空,彼此吸引,星河灿烂。关心那个有时候被遗忘的自我,尝试去表达,反倒可以看得更远,写得更加深入。




自我书写三部曲


“我”的博物馆

小小的日常物品上,住着大大的回忆,收集它们,放进“我”的博物馆吧。


适合年龄

10岁


工作坊内容

1、选篇涵盖苏童、王安忆等作家的作品。

2、实物观察与现场讨论激发相结合。

3、取材于生活,每次完成一篇关于日常小物的创作,以物写“我”。

4、除篇章习作外,孩子也会运用图鉴、诗歌等形式进行表达。


工作坊亮点

这个关于“我”的工作坊,是写物,也是写人。孩子将在老师的引导下,共读中外知名作家的散文作品,体会从物品出发,写人写事的创作思路,理解小处亦可做文章的道理,继而写下有趣的生活片段和回忆。读写与讨论结合的工作坊,有利于孩子培养观察细节的主动性,寻找富有个性的语言和联想,摆脱描写物品时千篇一律的修辞方式。


工作坊时间

(共2周,10次,20小时)


线上工作坊

7.4-7.15 13:30-15:30(满员)

7.18-7.29 10:00-12:00(满员)

7.18-7.29 13:30-15:30


线下工作坊

8.1-8.12 13:30-15:30


工作坊导师

曦蕊、严孜铭、彭楚焙


“我”的表达


每一个“我”的记忆碎片都重要,值得被书写,被看见。


适合年龄

11-12岁


工作坊内容

1、精选共读篇章,涵盖北岛、林海音、马克·吐温、比尔·布莱森等中外作家。

2、主题探讨孩子最熟悉的人、事、场所,打破套路,向内挖掘,进行有条理、有重点的个人书写。

3、用“我的脑库”“我的惊奇”“只有我知道”等丰富有趣的练习让孩子们从自身出发,记录这个时代的童年。


工作坊亮点

1、在这个以个性表达为核心的工作坊,孩子们将以“自己”为话题,着眼日常生活,在交流分享中发掘自己最独特的一面。

2、在引导下,孩子将共读以“我”为主题的长篇传记和小说选段,尝试从个性、回忆、经历、喜恶等多个层面出发,用文字为自己画一幅“自画像”,打破套路,向内挖掘,进行有条理、有重点的个人书写。


工作坊时间

(共2周,10次,共25小时)


线上工作坊

7.4-7.15 9:30-12:00

7.4-7.15 15:30-18:00

7.18-7.29 16:00-18:30


线下工作坊

8.15-8.26 13:00-15:30


工作坊导师

春春、严孜铭


我的家族史

(点击“我的家族史”查看详细介绍)

重新认识家与家人,解读“我”的归所,追溯“我”的来处。


适合年龄

12-14岁


工作坊内容

1、通过共读萧红、林海音等作家的自传性作品,解析个人史、家族史的写作方法。

2、每次围绕一个主题,打开孩子们的创作思路,将复杂的家族史拆解为循序渐进的章节。

3、创作过程中,实物实地、图文资料与回忆、访谈相结合,练习以不同方式收集写作素材。

4、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缀连多个写作主题,形成完整的家族叙事作品。


工作坊亮点

1、作为“我的表达”工作坊的延伸,家族史工作坊将写作视野聚焦于家庭,借由个人与家庭,窥见历史的变迁,探讨更大的世界和时代议题。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将通过家庭成员的求学、搬家、工作、婚姻等重要事件,勾勒出家族的迁徙与变化;围绕住宅、动物、书信、家人谈话等主题,探索并书写家族今昔生活的苦与乐;寻找个人经历、家族历史与时代变迁的关联,理解社会和历史环境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工作坊时间

(共2周,10次,25小时)


线上工作坊

7.18-7.29 15:30-18:00

8.1-8.12 9:30-12:00


工作坊导师

栗子、曦蕊


导师一览


报名方式


  • 如果您是我们的老会员可咨询自己的阅读导师。

  • 如果您是我们的新朋友,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小中老师咨询。




 三明治文学社夏季工作坊正在招募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不只是关心这个世界,同样关心我自己 | 我的表达工作坊

严孜铭 三明治文化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