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们要为12个少年做“发展规划”
在时下面对青少年的教育产品,最高频的词汇便是“升学规划”。
“升学”可谓是很明确的目标,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路线,都有名校光环可以仰望,有前面的牛娃可以学习。父母们会感觉是一个颇为安全的选择,投入会“有效”。
但是“升学”并不能保证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有用”的人,甚至是性格和情感平衡的人。我们在一纸名校文凭的诱惑下,让渡了多少孩子在青春年华该有的探索、感知、思辨和情感发展。
中国近年来的大学生入学人数,已经超过当年出生人口的50%。大学文凭的急剧贬值,使很多本科生一入学就“卷”考研,考了研又“卷”博士。海外名校的中国学生也越来越多,回到国内就业时,已经很难光凭文凭打动用人单位,在面试时,他们也集体表现出迷茫,或者遵从父母的心愿“卷”向大厂。
教育作为工业化批量生产人才的效应,已经越来越弱了。这种继续“卷”的心态,只是想做非洲草原上,跑得最前面的一只羚羊,但是仍然终日害怕被狮子吃掉。这种不知为何而奔跑,只被恐惧所驱动的人生是悲惨的,我们也不想孩子在未来变成这样。
所以我和团队打造的“少年三明治”项目,第一次提出想为6-9年级的孩子做“发展规划”。这个“发展”,是指全面的发展,特别是让孩子在感知世界、感知趋势、感知自我上,通过实践和接触,建立明确的意识,并形成自主意识,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规划自己的未来道路,投入自己喜欢的事业中。
而这正是当下的学校教育,无论是体制内和海外路线,都极度缺乏的。即使像IB、A-Level这样的体系,也变成了申请海外名校的游戏,孩子们为了完成IB的活动和实践,带来了众多的形式主义。(参考播客:《当一个学校的每个学期都在全球旅行》)
前些天,当我带着团队,拿着“少年三明治”体系和刘擎教授请教时,我问了他一个问题:有什么事情是您觉得给初中的孩子觉得一定要让他们认知的?
刘擎教授说,第一个是感知,第二个是,“什么是真实?”。
他认为,在当下,孩子们的感知其实受到许多限制,对生命的感受力正在下降。不少年轻人手拿好学校的文凭,却像机器一样,或接近于机器。所接受的教育只要求他们得到很多,并没有教导如何享受过程,如何品尝丰盛的成果。我们期待孩子们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不会困在固定的模式内,懂得以婴儿一般的心境看待这个世界,感受变化。我们也要悉心维护和发展那些值得我们追求的,使我们成为更有人性的人的价值。因此,孩子们需要拥有被打开的时刻,唤醒自身对周遭事物的感知,为生命注入活力。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将视线转向生活中具体的人,从感知伙伴、家人做起,理解人的差异与多样性。例如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看待人际交往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尤其当自己的班级和外班发生冲突时,是不是无条件维护班级的利益?进而在真实议题中,思考真实、利益、情感、道德,辨析是否真的有鲜明的“对”与“错”,是否分歧来自于“横看成岭侧成峰”。由此,我们将思考从个人,延伸到家庭、班级,再到社会。这些感受也需要表达的出口。其实叙述的能力,也是思考的能力。个人的感受和表达经由自我的觉知,会慢慢像树一样生长出来。
这和少年三明治想培养孩子的发展方向完全吻合。
少年三明治项目能赋予孩子什么?
它超越学校师资的局限,广泛邀请社会各界领军人物,直接为孩子进行小范围的亲身授业。“授”的是真正在全球化社会各行业流通运用的实践知识之“业”,“传”的是他们自身经历过吸收过教训的成长之“道”,“解”的是急剧变化的全球化社会中,科技新知、历史哲学、社会与人之“惑”。它或许无法成为开启任何一扇门的万能钥匙,但它试图通过与少年们的平等对话,不断创新、完善、扎实其体系,培养更为全面的、独立的人。
2022-2023新一年的少年三明治将于9月17日开始,每周六下午2:00-4:30在三明治文化中心长宁空间举行。
我们将基于对少年们的前期面谈与笔试评估,尊重并体察每一位少年独特的发展需求,提供可供参考的分阶段个人发展项目手册,追踪个人成长。此外,我们将把以下三条主线组建为一个体系,由少年三明治专职团队+外部导师,共同引导孩子们成长。
· 感知世界
在过去的工作坊中,我们邀请到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历史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传播学等多个领域的学者为少年们进行分享。学者们为少年们介绍了所在领域最为核心且关键的研究方法和问题,帮助少年们树立学科的基础性认知。借由不同学科带来的多重视角,少年们把眼光投向真实的世界,了解真实社会的运转模式,学习看待世界、思考世界的方式,开启对于社会更理性的观察。
在秋季开始的全年工作坊,我们将延续这一传统,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抽离出来,继续从热点话题说开去,鼓励孩子们分享观察和见解,在领域专家的引导下,掌握一定自主研究的方法论,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 感知趋势
在复杂而多变的时代背景之下,如何在信息洪流中把握具有真正创新驱动力的前沿发展趋势,进而有感知地探索与规划个人发展方向,成为今天的少年们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在少年三明治,我们希望帮助并陪伴少年们探索这一问题的答案。
我们与多领域业界知名导师联动,通过实地探访,探索人工智能、乡村建设、传统复兴、环保公益、心理咨询等当下热门领域的前沿发展状况,建立知识技能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用实践回应时代变迁提出的新诉求。
· 感知自我
少年三明治汇集了具有好奇心与创作力的少年们。我们期待他们在少年社群中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获得认同感、灵感与协作的力量,学会尊重人类天赋、兴趣和性格的多样性。我们也期待,少年们在创造力得到保护和鼓励的氛围中,有机会洞悉自己的内心世界,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欣赏作为个体的独特性。我们将在此过程中,提供清晰详细的评估与反馈,以此记录少年们的个人成长足迹,发现个人闪光点,协助少年们形成更清晰的自我认知。
· 个人项目设计
少年们将以嘉宾工作坊中的实践与启发为起点,主动将吸收的养分发展成个人新的探索和创见。为此,我们将结合嘉宾导师们的分享,引导少年们认知自我和世界,发掘自身优势,手把手地协助他们完成个性化研究项目,实现感兴趣的领域的一次探索。
秋季学期为个人研究的预备阶段。我们将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激发少年们的合作意识和问题探究兴致。团队中的协作与观点碰撞,将帮助少年们熟悉基本的项目流程,在倾听和辩论中打开思路,更好地开展个人项目。我们将专注个人项目,分模块从0到1协助少年打造个人项目。我们鼓励少年们不拘泥于传统形式,产出形态多样的项目成果,成果也将得到专家与导师的建设性反馈与支持。
· 专业的一对一发展规划
我们将基于孩子平时参与工作坊的表现,以及对孩子的兴趣意向测评,形成发展报告,与家长进行定期的一对一沟通,为孩子的专业兴趣发展提供专属导师支持、适合的学校和专业选择、全球化行业资源对接。
· Bonus
常规读书会:三明治文化中心有丰富的双语图书资源。我们将设立固定的读书会环节,带读领域内经典著作与学科前沿新知,期待少年们在书籍中,发现社会议题与学术碰撞的多种可能,展开属于自己的领域研究想象。
媒体平台发声:三明治拥有综合性的展示与发表平台,包含视频、播客、期刊,甚至是少年们专属的出版物。有创意想法与发声期待的少年,可以在这里积极接触各种优秀的媒体资源,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
项目常设导师
李梓新
三明治创始人。20年经验传媒人,国际报道者和行游者。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本科以及伦敦大学学院国际公共政策硕士。著有《民主是个技术活儿》等书。现专心探索中国少年成长的文化教育。
余蔓青
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硕士,曾为上海国际学校一线工作者。有志于探索适合少年儿童认识自己、理解世界的人文历史公众教育,引导孩子成为历史的观察者、记录者。
孙千雅
清华大学艺术学学士,艺术学理论硕士。论文主要探讨北朝晚期邺城佛教石窟寺院设计思想,发表于日本《仏教芸術》期刊。曾策划儿童艺术治疗工作坊,并有展览策划、艺评撰稿经历。
少年三明治秋季工作坊安排
工作坊时间
2022年9月17日起
每周六下午2:00-4:30
(共14周)
授课地点
三明治文化中心长宁空间
上海市长宁区IM国际T11-2F
适合年龄段
6-9年级孩子
工作坊人数
满员12名
报名方式
如果您对我们的发展规划感兴趣
扫描添加Whale老师咨询
延伸阅读:少年三明治工作坊回顾
在过去一年的少年三明治旅程中,我们让近30场了不起的工作坊发生了(点击下方活动照片了解工作坊细节):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知名学者沈洋通过自己在饭店打工做田野调查的经历,向少年们介绍了社科研究的基本方法。
百姓网创始人,人工智能专家王建硕和孩子们讲述了计算机如何获得智能,识别人脸、语言和数字。
二手循环商店“多抓鱼”创始人猫助为少年们讲解了自己如何开始投身创业,并带领孩子们参观了安福路多抓鱼书店的后台。
曾在世界著名创意设计事务所IDEO工作多年的设计师陈如宁,指导少年们用设计思维开始创作自己的项目。
上海连锁餐饮集团创始人Camden Hauge邀请少年们来到她的Egg餐厅和屋顶农场,展示From Farm to Table的有机餐饮理念。
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建筑师常哲晖带领少年们行走上海新华路街区调研,并吸引了刘擎老师前来观摩少年们的成果。
在上海疫情之中,我们还继续组织了多位嘉宾在线继续和孩子们进行工作坊。
(往左滑动,查看往期工作坊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