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崴脚,怎么就要了命?这个习惯很危险,很多人却天天在做……
某社交平台上有人讲述了这样一个病例:
“同事因为崴脚走不了路,老是静卧,腿上循环不好,形成了一个血栓,血栓脱落下来随着血液到处跑,血栓流到肺里的时候堵住了,人去世了。”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一个普通的崴脚,怎么就要了命?看似不可思议的结果背后,是一个被很多人经常忽视的问题——血栓。
但麻烦的是,血块并不总在需要它的时候形成。
如果有各种疾病导致血管内壁粗糙、血液凝固性增加、血流速度减慢或形成漩涡,就会有预期之外的血块形成,也就是血栓。
当然,血液中其实也有一套抗凝血系统能溶解血栓,让血液恢复通常运行。正常情况下这两套系统其实是能完美合作的,但如果血栓过多、过大,也会有抗凝血系统力所不能及的时候。
大家日常生活中常听说的脑梗、心梗就都是血管被阻塞的后果。但其实不只心和脑,肝、肺、脾、肾、肠道等各种器官和四肢都有可能出现梗死的病情。而阻塞血管的也不总是血栓,空气、羊水、脂肪滴、肿瘤细胞团、细菌或真菌菌团、寄生虫和虫卵、胆固醇结晶乃至偶然进入血液循环的异物,都有可能成为阻塞血管的栓子。
所有的栓塞里,最凶险的是肺栓塞,也就是文章开头截图中的死亡病例。而截图中所说的“腿上循环不好”,“形成一个血栓到处跑”,“流到肺里的时候堵住了”,已经用很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肺栓塞最常见的形成机制。
全身的血液都要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肺血管被栓塞住会直接导致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组织缺血会出现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肺部血管阻力增加也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脏衰竭。很多急性肺栓塞病例会因为来不及及时救治而迅速死亡。
单就纳入统计的肺栓塞死亡案例,美国每年约10万例,欧洲每年约30万例。如果再加上未纳入统计的猝死病例,死亡人数可能还要更多。所以,虽然不算出名,肺栓塞却着实是个可怕的杀手,血栓也是值得认真预防的东西。
很多医院都有专门的血栓风险评估系统,以行为指导、物理干预、药物预防等一系列措施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但对于普通人来说,熟知并运用这么多医学内容并不实际。
从血栓的形成机制上来看,前文所说的血管内壁粗糙、血液凝固性增加、血流速度减慢或形成漩涡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无论有什么风险,都需要满足这三大要素之一。比如文章开头的案例,崴脚(创伤)增加了他血栓的风险,但静卧不动、局部血液流速慢才是血栓形成的关键。
这也是为什么,在医院里,医护人员会不厌其烦地督促术后恢复的病人多下床活动,他们所担心的,就是血栓问题。
所以,虽然无法规避所有血栓风险,但我们日常生活仍然能采取很多措施预防血栓。比如:
1. 健康饮食、合理运动,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护血管和血液的健康。这是看起来最平平无奇但是最有用的办法;
2. 维持合适的体重,避免肥胖;
3. 避免久坐,尽量每坐一小时就起来活动十五分钟左右,长途旅行时也要注意尽量起来走动或者活动腿部肌肉;
4. 手术后或者生病卧床时,遵医嘱认真翻身或下床活动;
5. 正在口服抗凝血药物的人如无医嘱或特殊情况,最好不要擅自停药。
如果你现在正好坐着,想想坐了多久了?是不是该起来动动了?
审核: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普部主任、研究员唐芹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人民网科普视频号,欢迎关注~
大家都在看
大家都在看
▽知名女星上热搜,医生提醒......
▽泡脚是否适合所有人?水温是越高越好吗?真相来了!
▽“微信崩了”,冲上热搜!回应了
来源/人民网科普综合科普中国、新晚报
责编/宋文珍 本期编辑/李慧博
来源/人民网科普综合科普中国、新晚报
责编/宋文珍 本期编辑/李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