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男人「抛妻弃子」,一个姑娘「远渡重洋」的故事
作者:野蔓
配图:《月亮与六便士》
野蔓手记:
今天讲的是两个「抛妻弃子」的男人,一个「远渡重洋」的姑娘,关于「选择」的故事。这是一篇不久前发过的旧文,有读者告诉我,配上文末的FM故事更有味道,于是今天奉上完整版。
不知道你怎么样,我从来都很讨厌双十一。被时间催促着「做选择」是件非常繁琐,甚至令人痛苦的事情。
想想很是伤感,连购物都选择困难的我们,却随时都要陷入人生的重大选择里。而且还不能像删除购物车那样赌气,或者直接付款那样豪爽。
人生是一条坐上了就下不来,四面都是汪洋大海的贼船。我们能做的,就是保证自己别溺水。
欢迎你给你的人生购物车,也加上文章中写到的「后悔药」和「定心丸」,从容不迫,永远富足。
事情就是这么凑巧。
最近在重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就看到一个叫《一本好书》的综艺把这部小说搬上了舞台。这本书的人物原型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大概就在你我现在这样的年纪,高更放弃财务自由,不当财经领域KOL,抛妻弃子,半路出家去画画。
他要寻找理想的伊甸园——现实中的和精神上的。
小时候,我对高更啊梵高啊,这样的艺术家都很崇拜。但是后来我意识到,我崇拜这样的人,只是因为他出现在书本上。如果出现在生活里,如果是我身边的人,我会把他称为「自私」。
人是应该背负一些责任的,不是么?
像我,有一份每天打卡的工作,每月按时还款的房贷。还有一个相濡以沫的老公,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每年一度的出游,就是我们一家最大的浪漫。
如果我老公有一天爆发了艺术之魂,要追寻他的梦想?呵呵,呵呵,呵呵。
我呢,我自己又怎么样?我甚至真的闭上眼睛想象:如果我是高更,在决定放弃当前的生活,做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选择时,我会想些什么……
想了1分钟,我放弃了。
我们都只是普通人,不可能放下世俗的种种,去追求所谓的自由——无论是身体的还是灵魂的。
要什么自由啊!我连在马路上跟陌生人起了冲突,大声争吵的勇气都没有。我连上班时间去楼下买杯咖啡都要顾忌一下老板的眼光。
我这样的人,我,我写这篇文章都战战兢兢地担心你不爱看……我追求什么自由?
李松蔚老师也说:「我很怂,怂有什么不对吗?」
对嘛!我对自己说:你看,高更追求到的所谓自由,说起来也没有什么好处,还挺sui的。整个后半生都被贫穷、疾病、讥讽、孤独困扰。而且,他也不过是那个时代不小心成功的极端个例,就算放到现在,也一定会被大家骂是个渣男或疯子。
做个很怂的普通人,过着安稳的生活,才是最好的。
嗯……大概也许是最好的吧?
◈ ◈ ◈
有时候也未必那么好,曾经有一百个人这么跟我说。
7月底,我参加了一场人生实验室,Momself唯一的心理学线下团体课。(之前我写过一篇掉了3公升眼泪的感受,可以点击阅读。)
在文章里,我提到一句:我好像可以毫不费力就能分辨出哪些是来参加人生实验室的学员。
他们乍一看好像没什么不对,带着礼貌而毫无波澜的微笑。但是每张脸上,又好像都有一丝难以察觉,又非常熟悉的「焦急」。
跟我每天照镜子时,闪过的表情一样。
后来我又作为观察员,听到他们讲述了一些自己的故事。说真的我有点生气。本来我觉得自己生活挺好的,但是被他们一讲,我觉得自己特别糟糕。
好像确实有点糟糕……我像被撕开了面具一样地疼。
他们说:
我的家庭看起来挺幸福的。
但是丈夫出轨了,有私生子,我无法做出决定要不要离婚,甚至不敢说知道了真相;
我有一段长久的稳定的恋情。
但是我陷入了婚外恋,做不出决定告别哪一个,也不知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关系;
我很明白自己所有的优点和缺点。
但就是无法改变,「随便吧」,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皆如此;
我的每一天都毫无波澜。
但是我对未来充满了焦虑,懊恼浪费掉的时间,害怕生活继续这样一成不变下去;
……
每个声音都好像是我在跟自己对话。是埋藏在心底最深处的呐喊、挣扎、不知所措、害怕麻木……
或许也是你,是改变之前的高更。是无数个独立的灵魂,各自在角落里安稳又「不安」地生活着。
◈ ◈ ◈
跟同事聊起《月亮与六便士》的舞台剧,我们都对主角的一句台词印象非常深刻。
那句台词是:
「你真是个蠢货!我身不由己!一个人掉进了水里,不管他游泳游得好不好,他必须挣扎,不然就得淹死!」
这句话,让我回忆起人生实验室里每个人的表情、呼吸、说话的频率,好像就是带着这种快要窒息的感觉,想要拼命抓住点什么。
但是,想要改变,实在是太难了。
有时候是因为代价巨大,我们知道自己难以跨越;有时候是因为预计不到风险和后果,于是我们犹豫退缩了。
但是,又有许多个午夜梦回,忍不住在脑海里设想:如果我变了哪怕一点点,人生会因此更好一些吗?
《月亮与六便士》里饰演另一位主角(作家毛姆)的主演赵立新,是近几年我看到过演技最好的中年男演员。
我觉得,他之所以演出这部剧,一定是因为跟他的人生经历遥相呼应着。
赵立新在中戏时被保送到了莫斯科国立电影学院,接着娶了一位俄罗斯艺术家,生了个可爱的儿子。
如果这时候选择回国当个客座教授,大概现在也能有皇阿玛,冯大腕儿的知名度,眼看功成名就路已经铺在眼前了(当然,后来两位的人设都歪了)。
但是他选择考取瑞典国家剧院。代价当然是要付出的,要学会五国语言,做唯一的一名中国演员,个中艰苦自然不必说。分居两地的过程中,妻子还出轨跟他离婚了。
他想做戏剧研究,如果不做就会「淹死」,为此他付出了代价。
没有「溺水」的赵立新,后来怎么样了呢?
他在瑞典待了十多年之后,依旧回国当了一名中戏的主讲老师,组建了新的家庭,演了18年的配角,偶尔自己创作一两部独白剧。
你大概会说,什么啊!我看了半天等着他逆袭,结果你告诉我他的人生根本没有颠覆?!那付出的代价算什么?有什么意义?
不不不,我却认为这中间有千差万别——他获得了完全不一样的内在系统,整个人都被刷机了。
「那又能怎么样?我是普通人,不想颠覆人生,也做不到改变。」
我们跟文学作品,以及艺术家之间,似乎永远永远地隔着这句话……就像永远隔着电视屏幕在感慨。
我知道,你一定也跟我一样。太害怕改变背后的「未知」,害怕自己会后悔。
如果有个人,专门贩卖「后悔药」和「定心丸」,你会买单吗?我没有在开玩笑。
◈ ◈ ◈
我知道这句介绍李松蔚的描述,特别像江湖术士,对他来说不公平,毕竟是上过奇葩大会的名人(现在更像江湖术士了)。
但是,这确实是我由《月亮与六便士》联想到人生实验室之后,脑海中瞬间迸发的比喻。
换个说法怎么样?
一位北大的心理学博士,做了十多年的家庭咨询师,有一天,他看了太多的人间疾苦,想让更多人的人生多一种选择。于是他组织国内最顶尖的炼丹术士,不不,是心理学家团队,发起了一个心理学线下团体课。
好吧,现在完全说不清了。(想看更专业的介绍,可以点击这里)
总之,在「人生实验室」这个模拟的小型社会中,你可以毫无顾忌地(除了违法),试着用自己期望变成的样子去生存。
我是什么货色?我这样的货色大家都是怎么看待的?我变成另一种货色会怎样?
打个比方:
我觉得自己太软弱,那我就挑衅团体里最强势的人,反正他也不是我的上司/婆婆,不用担心被开除/离婚;
我很自卑,从来都是躲在角落,于是我试着站在大螺旋的正中间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接受到赞赏/质疑,体会内心的压力/成就;
我在别人眼里总是很冷漠,于是我对其中一个人表达关爱,然后发现这并不难/或者很难,或者发现我喜欢上了情感的联结/或者我根本不需要情感这个东西;
我觉得自己这样挺好的,就想验证一下。于是我什么都不做,同样也收到了老师和学员们的反馈……
如果你足够Drama,你甚至可以每节课换一种人格表现自己……
这就是人生实验室,像一场现实人生的彩排。
◈ ◈ ◈
那神奇的小药丸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人生实验室中,极大的概率你会发现「原来我是承受得起那些压力的」。于是你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回到现实中,迈出了一步一步又一步……
也有人发现,试了改变之后很痛苦。但是没关系,你知道了自己极限在哪里,吃下一颗「后悔药」,回到现实用舒服的方式继续生活就可以了,并且它不会产生什么副作用。
当然,还有许多人会发现,「我更确定,想要的就是现在的生活」。这也是一种洞察,不仅可贵还特别幸运,如同口袋里不小心摸到的一粒普通的花生米——平凡但是有滋有味。
一位学员,从人生实验室离开,做出了自己犹豫五年的决定——孤身一人去美国寻找实习工作。这条路有点波折,她几乎完全丧失了信心。好在,在所有学员的鼓励下,她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价值感,但是她最终的选择却还是出乎我们的意料……(她的精彩故事完整版请点击这里)
我相信,高更在一次次作画时,赵立新在一次次塑造戏剧角色时,一定也有了这些洞察,让他们一步一步接着走下去。不同的是,他们的过程是孤独的。
而在人生实验室,有顾问老师和所有学员的帮助。带着洞察再回到现实生活中,所踏出的每一步,似乎更有方向,也更坚定了一些。
你的左手攥着天上的月亮和「后悔药」,右手攥着地上的六便士和「定心丸」。
无论最终选择哪一个,都先给自己一次「实验一下」的机会,别让心中的不安想法,长久地停留在漫长岁月的迷雾里。
实验员皮皮:
11月24日-25日,人生实验室第七期,与自我和解的充盈人生。
这是2018年最后一场标准版课程,也是「自我」主题的最后一期,你会获得一场最颠覆性的成长体验。
2018年是「人生实验室」元年,现已有373位伙伴,全年享受抢先体验价格。从2019年起,「人生实验室」将恢复市场价格。成长不堪重负,或许它才最值得你此刻加入购物车。
报名截止日期:11月14日
2人成团,每人减300;3人成团,每人减600;5人成团,每人减1000元。
欢迎扫码添加实验员微信,了解课程详情,或者,只是聊一聊「自己」。
▼
点「阅读原文」加入「人生实验室」
打开你的自我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