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发布会丨推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庆有哪些举措?

重庆人社 2023-12-29

10月19日

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

“贯彻二十大  建设新重庆”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第三场)

就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

科技创新中心等方面

回答了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邹乐 摄

发布人:


明   炬 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

蒋云芳 市教委副主任

汪立东   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

夏杨松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

刘嘉熠   市国资委副主任





主持人:


张  琼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人民网-重庆发布:请问市国资委在推动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下一步有哪些打算和举措?


刘嘉熠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 摄


刘嘉熠介绍,市国资委积极推动科技创新赋能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程中担当历史使命、贡献国企力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创新型国有企业。实施“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级培育计划,力争用5年时间,从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链主”企业、上市企业中择优遴选培育10家行业技术领先、市场竞争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加速创新资源要素聚集,加快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市属国企与央企、民企、高校院所联合共建技术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和新型研发机构,依托各类创新平台,积极承担或参与国家、重庆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转化一批领跑、并跑的硬核成果。


健全多元化的创新投入机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完善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多元科技投入体系,力争到2025年市属国企研发投入保持12%以上增速,高于全国、全市平均增长水平,推动市属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规模保持在20亿元以上。


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解决产业共性基础问题,产生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推动实现市属国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培育“链主”企业15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30家。


坚持开放合作,建立健全协同创新体系。打造市属国企与高校的创新联合体,采取定向委托、定向择优、“揭榜挂帅”相结合方式,支持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着力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集中优势资源,助推科技人才建设提质增量。实施国企三支队伍建设“百千万”引领工程,建立市属国企“一把手”领衔高层次人才引进和联系服务机制,开展重点国企高层次人才引进倍增行动,力争引育100名创新型企业家、1000名高层次科研技术人才、10000名技能工匠人才。


国际商报:在推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市经济信息委是如何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


汪立东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 摄


汪立东介绍,市经济信息委紧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目标,围绕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①全面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探索“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累计创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8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13家;新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366家,累计3850家


②持续推动企业研发创新体系建设,率先创建了西南地区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培育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0家;新助推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累计48家;新培育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累计1157家。


③持续推进企业创新的示范带动,累计创建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6家、培育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80家;累计创建全国质量标杆企业5家、国家级品牌培育示范企业16家


④推动企业形成研发成果,梳理形成《“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链关键重要技术需求》,引导企业技术攻关;累计培育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27个、首版次软件100个;累计创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等国家级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11家,全国占比达4.5%。


2022年全市规模工业研发投入实现479.3亿元,同比增长12.9%,高于全国平均2.4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研发投入强度1.76%,高于全国平均0.37个百分点,持续位居西部前列;全市有研发机构、有研发活动的规模工业企业占比分别为29.8%、4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规模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25%,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视界网:高校是重庆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助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高校具体有哪些举措?


蒋云芳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 摄


蒋云芳介绍,近年来,市教委坚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通发展,全面推动高校科教融汇、产教融合,逐渐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科技金融+成果转化+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高校成为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科创中心的中坚力量。主要有四方面举措:


加强有组织科研,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整合高校科技创新优势及国内外科技创新力量,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培育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高校形成全新创新格局。着力开展“卡脖子”技术联合攻关,取得了高速重载传动系统与智能装备、沙漠土壤化等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创新动能得到有效提升。


加快高校入驻科学城项目建设,全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重庆高校入驻科学城项目27个,其中重庆大学超瞬态实验装置、西南大学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重庆理工大学中国通用技术集团重庆数控机床研究院等一批引领性、标志性项目在西部(重庆)科学城顺利推进。


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完善创新链条提供内驱动力。联合国资委成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等成果转化机构做好科技成果孵化,通过开展“双百双进”系列活动,把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连接起来,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加大高校人才磁吸效应,聚力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对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需要,一方面充分发挥高校对高端人才的磁吸效应,深入实施“渝跃”行动和新重庆引才计划,向科创中心聚集战略科技人才和领军人才;另一方面完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产业人才,为科创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重庆电视台第1眼新闻:重庆如何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助力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夏杨松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 摄


夏杨松介绍,市人力社保局联动区县和市级部门,全方位、全链条优化人才服务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推动人才服务体系科学化。构建市、区县和用人单位三级服务体系,建立“服务专员+联络员”机制,全市“专员+联络员”队伍已经达到了4490人。将重庆人才服务卡分为A、B两类,分别由市级、区县发放,全市目前已累计发放人才服务卡1.68万张。建立高层次人才个性化服务需求处理机制,市、区县分层分级为持卡人才提供服务。


推动人才服务内容多元化。人才服务部门扩充到22个,服务内容扩展为科技咨询、金融支持、学术交流等69项,今年1—9月,全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人才线上线下服务28.8万人次,人才服务满意度达99.7%


推动人才服务方式数字化。强化数字赋能,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一件事”改革,全力办好人才的高频事项和“关键小事”。搭建掌上、网上、码上、线上和柜上服务网,打造事业和生活服务“热力图”,优化公共和市场化人才服务工作,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加快建设“渝才荟”人才工作数字化平台,推广人才服务码,通过“智慧人社”大数据为256万名人才赋码,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实现“一码在手、服务无忧”


科技日报:下一步,市科技局在聚焦“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有哪些具体举措?


明炬介绍,下一步将根据“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根据“1458”工作体系,在创新平台、创新效能、创新人才和创新生态上下功夫、下力气,力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取得更大进步。


明炬回答记者提问 邹乐 摄


具体将重点从五个体系,加快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


加快建设四大科创高地的创新平台体系。市科技局正围绕“416”科技创新布局,准备打造“4+5+M+N”新的科创平台体系——


“4”就是着力打造金凤、嘉陵江、明月湖、广阳湾四大重庆实验室,打造具有重庆标志性的科创平台核心载体。


“5”就是加快推动高校交叉科技创新和科技研究,通过深化高教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人才引育,重点支持重庆重点高校在建设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推动高校跨学科跨领域多校多学科交叉研究,加快重庆在前沿技术的战略布局和成果转化,为重庆未来产业提供有效支撑。


“M”就是重点打造100个国家级重大平台


“N”就是围绕着16个未来的前沿技术领域,重点打造1000个市级重大平台


加快推进“5+8”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通过实施人工智能、高端器件与芯片、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重点重大科技专项,一体化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产学研高效融通和协同创新,力争重庆的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突破一些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难题,引领支撑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全周期、全链条、市场化的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将积极支持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建设,加快打造一批科技企业高质量孵化载体;启动建设重庆市技术转型研究院、金凤科创园等重要的成果转移转化和大学城创新创业平台,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培育一些高质量的市场主体。


同时,市科技局也将大力培育和引进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的企业,力争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分别突破7000家和5万余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700亿元


加快形成高素质科技人才梯次引育体系。将在引才、育才、用才上下功夫,遴选支持一批杰出人才、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引进一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开展为青年人才和科技人才减负的专项行动,支持优秀的科技人才担当重任,鼓励尽职免责担当作为,完善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机制,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


加快营造协同高效、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体系。推动科技领域“三个一批”重大改革,深化成渝地区协同创新,高水平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加快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服务和带动培育具有重庆特色的创新文化。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查看发布会完整实录





新闻·多一点


2022年12月底,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全面系统地谋划了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的宏伟蓝图。2023年是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开局起步之年。近一年来,重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系统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有形载体、有效抓手,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


为了让社会各界更为详细地了解这方面的情况,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贯彻二十大 建设新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市级部门介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重大举措、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和重要工作机制等有关情况。


第一场(重庆市实施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方案专场):
发布会丨通江达海!西部陆海新通道“朋友圈”越来越大
发布会丨重庆→全国首个“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第二场(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丨33618、数字变革、科技创新……建设制造强市!重庆这样打造→
发布会丨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如何?“满天星”下一步如何发力?







来源:重庆发布

中国劳动保障报头版关注重庆市人社局标准化改革试点工作

@高校毕业生 就在明天!1500余个优质岗位等你来!

208名川渝大厨同台拼“功夫”角逐“厨王”桂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