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玉《唐宋時期職官管理制度研究》出版(附:後記)
作者: 杜文玉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20-11
頁數: 406
定價: 128.00
裝幀: 平裝
ISBN: 9787030663740
內容簡介:
本書在收集和充分掌握相關史料的基礎上,對唐宋時期的官吏選任、考課、監察、審計、勾檢、俸祿、遷轉、回避、任期、致仕、丁憂、休假、贈官、賜諡、敘封、勳、散、爵等方面的制度以及對以法治吏進行了研究。對這些制度之間的淵源情況、基本內涵、發展變化和具體實施情況進行了深入探討,尋求它們之間的內在關係,並通過與其他歷史時期相關制度進行縱向比較,探討其時代特點。此外,本書還對唐宋時期職官管理制度的優缺點進行了分析,得出若干可資借鑒的歷史經驗。
作者簡介:
杜文玉,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唐史學會會長,《唐史論叢》(CSSCI)主編,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為“瞭望智庫”首批入駐專家、文化部中國名山名寺名觀文化研究委員會高級顧問、中國人民大學《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編委會成員、《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隋唐五代史部分主編、西安市人民政府文化顧問。主要從事隋唐五代史、宋史、絲綢之路、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已出版學術專著19部、編著3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220多篇。主持過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重點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陝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重大招標項目、陝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多次獲得過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目 錄
緒論 1
一、學術史的回顧與評介 1
二、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12
三、學術創新與學術意義 15
第一章 選官制度的發展與變化 20
第一節 唐代選官制度的特點 20
一、繁多的入仕途徑 20
二、選官制度的變化 26
三、選官制度的特點 31
第二節 五代十國選官制度的特點 34
一、五代選官制度 35
二、十國選官制度 46
三、選官制度的特點 48
第三節 宋代選官制度的特點 53
一、文官選任制度 53
二、武官選任制度 57
三、選官制度的特點 59
第二章 考課與監察制度 63
第一節 考課制度的發展與演變 63
一、唐代考課制度的基本特點 63
二、五代時期的變化 69
三、兩宋時期的基本特點 75
第二節 監察制度的發展變化 81
一、唐、五代時期的發展變化 82
二、唐、五代時期地方監察機制 88
三、唐代制度的特點與歷史鑒戒 115
四、宋代制度的特點與利弊 126
第三章 審計與勾檢制度 140
第一節 審計制度的變化與特點 140
一、審計機制的健全及其變化 141
二、審計制度的特點及局限性 149
第二節 勾檢制度的普遍推行 154
一、唐代勾檢制的實施狀況 154
二、宋代勾檢制的變化 177
三、唐宋勾檢制的借鑒意義 185
第四章 爵、散、勳與品階制度 188
第一節 制度的淵源與變化 188
一、爵制的發展變化 188
二、散官制度的變化 199
三、勳官制度的變化 208
四、品階之制的變化 211
第二節 在職官制度中的作用與意義 213
一、等級社會的必然產物 213
二、任用賢能與以酬功勞 215
三、受不占員與獎懲有度 217
四、對後世的影響 219
第五章 俸祿制度的發展變化 221
第一節 唐代俸祿制度的特點 221
一、唐代前期俸祿制的基本內容 221
二、唐代後期俸祿制的變化 226
三、唐代俸祿制的特點 231
第二節 五代俸祿制度的變化 233
一、在朝官員的俸祿及其演變 233
二、地方官的俸祿及其變化 238
三、除陌、折估與俸戶 246
四、餘論 249
第三節 兩宋俸祿制度的特點 252
一、文官俸祿制的基本內涵 252
二、武官俸祿制的變化與特點 260
三、養廉錢與宋代俸祿水平的評估 263
第六章 宦官階層管理制度 267
第一節 宦官制度的基本內容 267
一、唐代內侍省與內諸司使 267
二、五代宦官制度的變化 270
三、宋代宦官制度的變化 277
第二節 宦官管理制度的變化 282
一、唐、五代管理制度的特點 282
二、宋代管理制度的特點 298
第七章 其他管理制度 309
第一節 升遷與貶黜 309
一、升遷制度的變化 309
二、貶官制度的變化 314
第二節 回避制度 317
一、科舉與入仕方面 317
二、銓選與任職方面 326
三、避親對移之制 336
四、簡短結語 339
第三節 任期與致仕 341
一、官員任期 341
二、致仕制度 344
第四節 丁憂與休假 348
一、丁憂之制 348
二、休假制度 350
第五節 贈官、賜諡與敘封 351
一、贈官制度 351
二、賜諡與改諡 355
三、敘封之制 357
第八章 吏治與法律 361
第一節 失職行為的處罰 361
一、失職行為的行政處分 361
二、失職行為的刑事處罰 364
第二節 瀆職行為的懲處 367
一、司法瀆職的懲處 367
二、軍事方面瀆職的懲處 371
三、政務管理瀆職的懲處 373
四、其他瀆職行為的懲處 378
第三節 貪汙受賄的懲處 380
一、對貪汙犯罪的懲處 381
二、對行賄受賄的懲處 384
第四節 以法治吏的經驗與特點 387
參考文獻 391
後記 404
後 記
本書系國家社科基金結項成果,2012 年5 月正式立項,2017 年3 月完成項目并提交鑒定,2018 年1 月才拿到結項證書。歷時將近6 年,時間不可謂不長,聊以自慰的是,鑒定等級為優秀,也算對得起這些年的辛勞。
本書仍屬於中國古代制度史方面的著作,就時間斷限而言,包括唐(289年)、五代(53年)、兩宋(319年)三個歷史時期,共計661 年的職官管理制度的發展變化情況,時間跨度是很大的。從內容方面看,包括選官、考課、監察、審計、勾檢、勳散爵、品階、俸祿、回避、任期、致仕、丁憂、休假、贈官、賜諡、敘封、法律與吏治等方面的一整套制度,內容繁雜,變化極多,具有相當的研究難度。以上所列的這些方面,有的學界已有研究,有的沒有研究,然而從職官管理的角度進行研究,則是本書的一種新嘗試,力圖全面系統地反映這數百年來職官管理制度的發展以及演變情況。如果說本書有什麼學術價值的話,就主要指這一方面。本書還有一重價值,就是具有一定的曆史借鑒意義,主要有兩點:一是經驗教訓;二是成功的做法。這兩點都值得總結與借鑒,這也算是本書所具有的現實意義。
由於本書是項目的結項成果,而研究項目都是有完成的時間要求的。前人說十年磨一書,從這一角度看,本書的結稿難免有些倉促,故不足之處肯定是有的,希望能得到學界朋友的批評指正,以便在再版時能夠修訂得更加完善一些。此外,還有一點需要說明,即在研究過程中,按照項目的要求,是要發表前期研究成果的,故其中的部分內容已經以學術論文的形式,在一些期刊上發表過了。
最後,對本書的體例作一些說明,以方便讀者閱讀:一是本書的注釋格式是,凡引用的古籍、論著,均一一注明了出處。二是緒論中所引用的文獻只注頁碼之外的全部信息,即不注頁碼,原因是所引的內容包括了整部書或整篇論文,如僅注部分頁碼,與實情不符,也失去了標注頁碼的實際意義。
杜文玉
2019 年7 月5 日於古都西安
(感謝任曉剛先生提供信息!)
杜文玉、何志龍主編《長安與世界對話:唐都長安1400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出版
劉慶柱、杜文玉主編『絲綢之路中國段文化遺產研究』叢書全十冊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