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坛随笔】李静燕:让传统家访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和作用

潮州教育 2024-07-17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教必先强师,要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为搭建教师交流展示平台,服务教师学习成长,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潮州教育”公众号开设“教坛随笔”“教学札记”2个专栏,陆续刊发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全市教师关于教育教学的优秀文章,其中“教坛随笔”主要刊登教师在教育理念、学习成长、职业感悟等方面的文章,“教学札记”主要刊登关于教育研究、教学设计、教学技能等方面的文章。本栏目每周刊发一期,敬请关注。同时,希望全市广大教职工踊跃投稿,互相比学、互相赶超,围绕当前我市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教育强市工作部署,就教育教学各方面谈思路、想法、举措、建议、体会等等。稿件篇幅请控制在3500字以内,投稿请附联系方式,投稿邮箱:czsjyjbgs@163.com。





让传统家访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和作用



湘桥区兴华学校    李静燕


家访工作,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补充,是密切家校联系、发挥教育合力的重要纽带,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很多家校沟通都被信息化替代,零距离促膝交谈的传统上门家访方式逐渐被忽视。花时间、费体力、过时了,是近些年来大多数教师对传统上门家访的大致印象。近期,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学校要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主导作用,要全面掌握并向家长及时沟通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情绪、学业状况、行为表现和身心发展等情况;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把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职责;要认真落实家访制度,学校领导要带头开展家访,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1次家访,鼓励科任教师有针对性开展家访。

家访,这种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又再一次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被提出来了,又再一次成为班主任工作的硬任务。其实,传统的上门家访,不仅能让学校领导及教师倾听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真实反馈和科学建议, 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到学生在家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同时还增进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取得家长对学校和教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形成更加稳固有效的教育合力。教师与家长面对面的促膝交流所产生的效果,是其他家校联系方式所无法代替的。事实证明,在当下,传统的上家门不但没有过时,而且很有必要。那么如何让传统家访焕发新的活力和作用?近几年来,我校一直坚持落实每学年学生全员普访的家访工作制度,有效地发挥家校间的纽带作用,使家访成为家校共育的有效桥梁以提高学校教书育人的效果。

一、及时家访,为决策制定提供信息源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计划、决策、制度的制订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需要不断地更新调整,以适应当下学校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及家长的需求。都说最真实的声音永远来源于最亲身的体验,家校共育中,亦是如此。家长需要什么,什么才是家长需要的?这是作为学校校长、行政干部都应当时常问答的主题,而家长的发声往往就是学校决策的方向标之一。

2018年的国庆节,我带领着班主任一起来到小霖家里访问,一开始的沟通很顺畅:学校多样化的兴趣课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助力、学校食堂的饭菜可好吃了……但当问及孩子来学校适应得怎么样,孩子却哇哇大哭,爸爸妈妈也忍不住湿了眼眶。原来,小霖的爸爸妈妈是双职工,每天下班尽管紧赶慢赶,还是得6点多才能到学校接孩子。孩子每次饿着肚子和家长回到家,等家长做饭、孩子吃完晚饭,往往八点多才开始写作业、温习功课。家长还要忙碌各种家务、工作上的事务,几乎没时间指导孩子完成作业。所以每天晚上,家里经常上演“鸡飞狗跳”的忙碌场面,搞到最后孩子哭了家长心也累了。此时此刻,我也很快察觉到这里面的问题: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是双职工家庭,那其他的孩子,会不会也存在同样的苦恼?如果多数双职工家庭都会面临接送难的问题,那么,学校又应该如何做出相应的调整来解决家长的需求?

在结束对小霖的家访后,我又带领着班主任到下一家进行访问。这一次,我特别交代班主任要选取家长是双职工的家庭。在后面的几家访问中,我都会问及这样的问题:“放学时你们几点到校接孩子?如果接送中存在家长下班时间受限制等不可避免的因素,你们希望学校能做出什么样的调整?”结束国庆节的家访活动后,我将家访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向学校校长进行汇报。其实校长及其他行政代表带队家访过程中,也都反馈出相同的信息:家长中大部分多是双职工,下班时间大多比较晚,再加上交通压力大,按正常放学时间到校接孩子实在是比较费时费劲。尤其是开放“二胎”之后,不少学生还有弟妹,家长实在难有时间可以指导孩子在家的学习,如果学校开设了课后托管服务,让学生放学后在校参与托管40分钟,由班科任老师指导完成大部分作业,不仅能延缓家长接送的时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校外的作业负担。

为此,2018年11月,我校课后托管正式开办,全校家长一致支持,学生全员参加。2019年,我们基于相同目的,又开始了夜修托管服务,并在该年的秋季开学第一天启动。学校的这些举措,家长们连连叫好:既能在学校完成作业,又不会饿到肚子,还能错开塞车的高峰期,一举多得。就在2020年暑假,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多部门也联合倡导各校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设课后托管服务,解决家长的需求与困难。而我校在这方面的组织已经形成经验,广东省教育厅领导到潮州召开关于落实“双减政策”的调研会上,我校校长作为代表向各专家、全区各学校做经验交流,获得与会领导的一致肯定。

办学几年来,每年的国庆假期,刚好是一年级新生入学一个月,学校校长、全体行政会都按例分别带领一年级的班主任、部分科任老师到一年级学生代表家中进行访问,并就新生入学一个月来的情况做深入交流,积极听取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为学校的一些决策制定提供更多的信息源。这一举措得到了家长们的热烈支持,也为学校了解家长需求、密切家校工作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全员参与,为家校共育提供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都确定了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工作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也进一步要求,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

教育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教育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借助家校共育的力量。然而,家校合作的前提是双方都能够积极地沟通、相互理解,这样才能发挥出合力。否则,家校共育便沦为一场空谈。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只有走进学生家庭,促膝交谈,才能更好地发挥家校共教共育的协同作用。

学校403班的小陈同学,在学习成绩方面一直相对落后,行为习惯也存在较多问题,班主任很是无奈,经常是这边科任老师来投诉小陈同学课堂上的问题、作业的马虎应付,那边同学来报告小陈同学破坏了公物,还与同学发生矛盾……班主任已经到了束手无策的地步,只好将小陈同学带到学校德育处来进行教育。在与小陈同学的交流谈话过程中,我感觉到小陈闪躲的眼神和焦虑不安的躁动,于是便建议班主任联系学校心理老师。经心理老师的咨询交谈,我判断到孩子的生活处境对其在校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于是,我决定走进小陈家中开展访问,这次,除了班主任,我还带上了几位班级科任老师、心理老师。走进小陈家里,眼前的这一幕,我们已经有了50%的答案:由于小陈的妹妹是个难产儿,出现严重智力障碍,这些年,妈妈只能全身心地投入于妹妹的照顾中。作业乱涂乱画是妹妹的杰作,学习用品被破坏也是妹妹所干……妈妈无奈地告诉我们:为了照顾好妹妹,也顾不上小陈的学习、生活起居的照顾,甚至小陈很多行为习惯都受妹妹的影响。此刻,妈妈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我们感受到小陈妈妈的无力感,而小陈静静地在旁边坐着,也不开口,但我看到孩子的眼角晃着泪水……结束小陈的家访后,回到学校,我召集了参加小陈家访的几位老师,商讨出如何帮助小陈的策略:心理疏导、学科辅导、日常鼓励、帮助习惯养成,并坚持反馈小陈的变化情况。一学期过去,我们再次走进小陈家里,原来那位充满无力感的妈妈欣喜地告诉我们小陈的一系列变化和进步。

教育,并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家校共育亦是如此,只有不断发挥家庭、学校的协同教育,带动更多的科任教师走进学生家庭,才能更好地发挥家校共教共育的协同作用。几年来,我校一直坚持校长、行政带头落实家访,亲自带队指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开展家访活动,越来越多的班科任教师也参与到家访工作中,实现了家访工作“双全”开展的好局面,即实现学生“全员普访”和教师“全员参与”。

三、建立机制,让家访成为工作常态

2020年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规定“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而就在不久前,广东省最新修订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中也明确要求:教师职称评审要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增强家校联系,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事实上,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工作制度的落实不仅具有激励的功能,还具有导向功能,同时又是检验工作制度落实情况的有效手段之一。我校在落实家访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充分激发教师开展家访活动的外部动力,并通过正向的引导,将外部动力转化成有效的内驱力,以评促建,以评促导,将评价机制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有效融合,从而进一步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每学期开学初,我会着重就家访工作的开展,组织全体老师、班主任学习学校家访活动工作计划和家访工作评价制度,鼓励以班主任为主体、科任教师积极参与开展家访活动,制定并完善家访工作的考核评比要求及奖励制度。

首先,建立班主任月考核制度,对班主任每月工作进行全面的考核评定,将评定结果与班主任月奖励、工资挂钩。其中就包括班主任家访工作落实情况,占比10%;每学月对班主任开展家访活动的学生数量、家长的反馈、家访的效果等进行综合的评价,评出20%的班主任为A等,给予奖励,60%的班主任为B等,不奖励不扣减,20%的班主任为C等,从班主任月补贴中扣除部分金额,坚持做到有奖有惩,公平公正。在评比过程中,还要注重评比结果的反馈,将评比结果进行分析。学校组织评为A等的班主任进行工作经验分享,树立榜样;对于评为C等的班主任,学校会协助其一起分析原因,改进方法方式,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导。

其次,将家访工作开展情况列入教师期末评优评先考评项目之一。开展家访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多数是班主任,但是开展家访工作难道就只是班主任的事情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教育背景下,班主任与科任教师,肩负的责任是等同的。非班主任的科任教师,学校虽没有做硬性的家访活动规定,但通过恰当的引导、正确的激励、科学的评价,也能使科任教师参加家访工作实现从“难”到“易”,也能将科任教师参与家访活动变“被动”为“主动”,实现教师全员参与家访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完善教师的评优评先制度,优化评比的项目,使评价更为全面,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更好地激发科任教师主动参与家访工作的动力。例如,将科任教师参与家访活动情况计入期末教师评优评先的加分项目,以科任教师参与家访的次数、家长的评价、期末家长调查问卷为参考评价的指标。通过这样的措施,学校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以此来鼓励和鞭策科任老师积极主动参与开展上门家访活动,实现家校共育的双向奔赴。

正是有了学校对家访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开展家访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培训、有检查、有制度、有奖惩,几年来,开展家访活动已成为老师们乐做、勤做、善做的常规活动,上门家访已成为老师们的工作常态。

四、有备而访,让家访更有实效

在组织家访过程中,我们时常会看到班主任在开展家访工作中碰到沟通受阻,家访后又总感觉收效甚微,达不到想要的教育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其实,其中大多数是因为家访前的准备不足,家访的目的不明确,家访必备的素养缺乏所致。家访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极为专业的教育工作,一定要做足准备,切不可“为访而访”。每走进一个学生家庭,就犹如上一节你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新课,家访前的准备工作不仅重要,而且非常必要。那么,教师开展家访工作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

1.备学生。在实施开展家访工作中,学生是沟通的出发点和中心因素,所有的活动、交流的话题、解决的策略,都将围绕着该学生开展。家访前,教师一定要先弄清楚这两大主要问题,做到有的放矢。首先,我为什么要去这个孩子家里进行家访?这个孩子存在的问题或者突出的表现有哪些?包括孩子的人格特点、社会交往、学业表现、学习行为等,我目前掌握了哪些信息?其次,我为什么要去家访?目的是什么?家访后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可以在开展家访前,将有关的问题通过提纲式进行罗列,并理清家访前的这些准备,哪些已经完成,哪些还未解决。这样一来,在家访中教师要陈述的内容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也只有做足这些准备,才能在家访过程中收获“胸有成竹、顺畅沟通”的效果。

2.备家长。家访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与家长的双向信息交换。通过家访,教师不仅要将学生的在校信息传递给家长,还要从家长那里获得关于学生的有效信息。首先,家访前要和家长充分沟通,表明态度,征得同意后,才可以开展家访。其次,从沟通中,了解到家长的沟通方式、家长对此次家访的支持度、家长对家访的期待值、家长亟需解决的问题。备足这些工作,家访过程中才能与家长进行信息的有效交换。

3.备素养。职业素养往往对工作成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开展家访前,除了备学生、备家长,还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教师可以通过教育经验的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在家访前,有针对性地制定所要实施的教育策略和有效的转化方法,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可行的指导意见,拟定家访后续的跟踪计划等。做足这些准备,才能在家访中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家长的支持,这些都是家访前期应该做的工作准备。而这些问题的提前准备,都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挑战,如果这些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那么家访就很难取得实效。

教师在做好这三方面的准备后,可以将问题通过列提纲式,制作成家访记录表,这样在家访时,也便于与家长交流。我校每学年都会提前印制好家访记录本,供班主任们在家访前、家访中、家访后进行记录。每学期贯彻家访工作计划时,我也会着重指导班主任们如何填写家访情况记录表,并且不定时地检查填写情况。这么做一方面能够及时掌握班主任落实家访工作的进度;另一方面,是能够及时对好的做法、好的表现给予肯定,并将其与教师分享,树立榜样,指导经验尚缺的教师。

五、点面结合,让家访服务因材施教

每个班级里,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部分相对特殊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都会受其背后种种环境、生活、家庭、人际等成长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成长道路多了许多曲折,这部分学生往往都是心灵比较脆弱敏感,比一般学生更加渴望被关注,需要加倍的爱。只有深入涉足这部分学生的家庭,我们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其背后的成长历程,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做到因材施教,为做好特殊学生的转化工作指明方向。

这几年来,我校在组织家访工作中,除了要求落实学生全员普访,还注重对特殊学生开展深入的二次、三次甚至多次的家访活动。学校德育处每学期将家访工作列入学期工作计划,并且特别提出对特殊学生的家访计划,由德育处行政带领班级班主任、科任教师、学校心理教师一起上门家访,与家长探讨更适合学生的具体教育教学方式,解除家长的焦虑,形成教育合力。

在家访过程中,许多特殊学生的事例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感触和教育启发,家访后,我们会组织老师们将家访过程中的所感所获以案例形式在班主任培训会上进行分享探讨,形成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一直坚持办学的初衷,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学校、社会的未来,坚决不放弃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走进特殊学生家庭,让我们深知家访工作的重要性,更体会到走进特殊学生家庭的必要性。也许一次特殊学生的家访,带给学生的是成长道路上重要的阳光和雨露,我们也坚持初心,坚持落实家访工作,让每一个孩子都快乐健康地成长。

家访工作虽是工作要求、工作任务,但它更多的是一种途径,一种了解关爱学生的途径,它还是一道纽带,连接家与校的重要纽带。作为德育工作者,带领的是一支综合型的教师队伍,更应该持之以恒带头落实好上门家访工作,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促进教育良性发展,让传统家访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和作用,这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当共同做好的事儿。■









编辑|施骏烁

美编|唐尚清

编审|刘世通





【教坛随笔】陈敏纯:打造班本劳动教育  引领学生健康发展

【教坛随笔】 何楚燕: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坛随笔】庄楚金:2023年深圳市光明区教科院跟岗学习心得

【教坛随笔】林青华:涵养文化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聚焦新课标语境下初中阶段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教坛随笔】陈媚霞:如何培养自信阳光的孩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