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昨宵悲歌:一个现代女侠的甘南游记之拉卜楞寺(一)

2016-07-04 昨宵悲歌 手造家


手造家说

07-04

昨宵悲歌,一个会写武侠小说的奇女子,每次和她聊天都会很惊艳的发现她的种种美好,她如一个现代侠女,又自带一股淡淡的女子柔情。

一个人静静地读她的甘南游记,文字中透露着平静和淡然,跟着她的脚步,发现远方的风景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生活因此而更精彩。

               


1,甘南,我来了!


说去甘肃,很多人第一反应便是敦煌。其实,要把整个甘肃游下来,需要花费一段很长的时间。同黄沙漫漫声名显赫的敦煌相比,我们选择的地点是相对来说还不算太起眼,却是别有一番风格的甘南。

当飞机将要降落兰州时,满眼的黄。一个一个除了黄土再没有添加一丁点绿色植被的土包此起彼伏地鼓在地壳上,顿时让我想起一抔黄土这个词,心猛然猝生一种仓凉之感。

七月的兰州,中午的气温并不比很多南方城市低多少。我们迎着热辣辣的太阳奔向我们的第一站拉卜楞寺。


2,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位于夏河,离兰州约有四五个小时的高速车程。这里的海拔是2900米。一到夏河镇,最先没入眼帘的是色彩斑斓的门面和身上色彩颇重的藏族老阿妈及一些红衣喇嘛(有人说他们就叫和尚,不叫喇嘛)。

我们住的是街上最好的华侨饭店,取了这么个气派的名字的华侨饭店,其实类似于是藏民自己开的私家客栈,可在这里,这已经是最好的住宿了。

所幸,里面设施什么的相对这个地区算非常不错,比较干净整洁,也算对得起这个名字。因拉卜楞寺名声在外,这里已慢慢透出一股商业气息了。

出了房间,拉卜楞寺就在眼前,因我们到达已是傍晚(已是7点半,在夏河算属于傍晚,其实我们浙江的话应该天色已黑)。

拉卜楞寺1709年所建,曾经被毁过,后来又被贡唐仓再次重建。它有世上最长的转经道,转经筒围绕整个寺院一周,共七公里。

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藏学府,不但有时论,喜金刚等等学院,甚至还有藏医学院。

当我们兴致盎然地转了几圈后,有些饿了。便又折回街上找吃的。司机带我们进了一家正对着拉卜楞寺的藏人开的餐厅,坐在玻璃窗前望去,拉卜楞寺多的是藏式寺庙建筑,金瓦红墙之中时而掺杂着汉式寺院风格的黄墙,色彩颇为华丽。

整个建筑气势雄伟,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远眺,白塔,鎏金的塔顶隐隐呈现在眼前。


我因为一心要吃抗高反的食物,所以点了酥油茶和糌粑。喝了口酥油茶,奶味中竟是咸咸的盐味。想起唐时士人们喝茶都是又是甜又是咸的味道,所以也颇有兴致地喝了半杯。

糌粑端上来就已被捏成一粒粒小圆的形状,捏了一颗拿在手里竟很是不错,吃了挺多。

晚餐过后,司机师傅推荐到街上买些酸奶,据说这里的酸奶是非常正宗且天然发酵而成需要自己放很多的白砂糖才能消解酸味。不过,当我尝了一口后,总觉得有一股浓重的腥味。

唉,我们习惯食用太多放有添加剂,防腐剂的食品,反而不断拒绝纯天然的东西。

出了餐厅,又颇为虔诚地一边走一边转动身旁的转经筒。此时,蓝天白云还依然在,转经筒绚丽的色彩,迎风舞动的各色经幡,空气中流动着一股清新而芬芳的气味,虽然我敢断定那芬芳只是我心中滋生出来的而已。

忽然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藏地密码》里的一句话:这里没有滚滚红尘。是啊,此际如此静谧,忽然觉得原本躁动难平的灵魂在这一刻得到了安宁。

在这里,心灵隔绝了一切尘世的烦忧,我们在喧嚣浮世里生长出的执念在这一刻已飘散在了云烟里。我虔诚地转着经筒,不为求来世,只为能涤尽六根所沾染的尘埃。



3,这里远离浮世喧嚣


夏河乃至整个甘肃天黑得晚,天亮得却跟其他地方无异。清晨,我们很早就起床了。沿着转经筒进入了寺庙。因确实太过早了,寺庙里很是空旷。

虽说七月的甘南是旅游旺季,可人流量终非是其他名声在外的旅游胜地可比的。本应是售票的,可我们不经阻拦就进去了。直至后来发现人渐渐多了起来,到处是由喇嘛引领着讲解的人群,这才后知后觉到原来是有门票这回事。

对于藏传佛教,一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诡异感和神秘感。几十年来,我们根深蒂固般地习惯了我们心中的佛陀,汉川佛教的菩萨相对来说要慈眉善目一些。

可藏传佛教里的塑像菩萨的眼睛里总觉得时时透着距离感,所以一旦走进寺庙,心里总会觉得有些发憷。

寺庙里还有那些祈福朝拜的藏族老阿妈的藏袍上到处弥漫着酥油的味道,那种味道越闻越想远离,渐渐觉得难以忍受。

我想,幸好我第一天来到此地就喝了酥油茶了,若此时再让我喝,铁定是断然拒绝的。


4,信仰的力量


也许我们是一代缺乏信仰的人,在这里,你很难想象到信仰的力量竟是这么强大。

有人千里迢迢转山转水转佛塔,只为心中的一个信念虔诚而来。有人一手摇着手中的经轮,一手转着寺庙里的转经筒,口中还喃喃念叨着心里的祈愿。

更有人在某一处铺上毡毯一直不停地朝着心中偶像处朝拜着。还有人围着整座寺庙一步一朝拜,纵然胼手砥足。更有一个白头老妪佝偻着身躯不停转着经筒,用她那最洁净的心灵求护庇佑。

还有人,因路途遥远,一路餐风,一路饮露,困了,就铺个毡毯,宿在青石铺成的转经道上。用最原始的方式,以天为庐,以地为盖……


我不知道他们是在求取什么?为家人?或为自己?为今生?还是为来世?但是那些藏族老阿妈黧黑满是褶皱的面目上闪现着一种永远坚定的目光。

我想,无论藏传佛教或是被儒化了的汉传佛教到底有多少派别,无论他们修的是大乘还是小乘,佛家的根本思想在我心中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直达彼岸的信念。彼岸,才会开出最美最绚的花朵。


所以,无论路途多远,无论前途多艰辛,没有任何东西能抵挡他们的信仰及虔诚。


想拍照,询问她们的意见。因为言语不通,用手指指相机,她们竟能秒懂。我们笑,暗地猜想:兴许这样的要求她们面临过不少了。

拍完,她笑着上前,意思很明晰,那是想要看一下自己入镜的样子。等看过自己方觉满意,不禁露出满意的笑容。


那一刻,我们会觉得:他们就那样跪伏在尘泥黄土里,身姿不时沾染上尘灰,可是谁又能否定他们心灵的纯净?


5,我们共渡彼岸


在贡唐宝塔的顶端,我们小心谨慎围着没有任何什么遮拦的宝塔小心踱步,迎面却碰上几个藏人老阿妈疾步如飞地围着宝塔一圈又一圈行走,并用藏语喃喃祈求着什么。

下了塔楼,再一路经过,却见僧舍大门紧闭。后来才知晓原来甘南一带藏区人民和僧人间流行在农历六月十五前后过香浪节,此时的他们应在草原上过节吧。

僧舍和佛殿不同,佛殿恢弘壮丽,显露在外,墙身多的是绛红色。僧舍则被高大的佛殿隐没在身后,土灰色的矮平房,约莫是两个僧人共用一个院子。里面有万余间僧舍。

回首,晨光微露,经幡仍在迎风摇曳,喇嘛们在做早课,用藏文吟诵着我们听不懂的诵经声。

转经的人已越来越多,原本只是纯粹的行者竟也变得虔诚起来。


-音乐-

多哇·才吉-相伴天涯


-作者|摄影-

作者:昨宵悲歌,以梦为马,仗笔天涯,怀有浓重的武侠情结,自诩为女侠。爱好旅行、烘培、音乐。著有长篇小说《侠·剑·江山》,新浪微博@昨宵悲歌。



手造家往期精彩回顾:

这个白衣天使,独自徒步黔东南的"苗乡侗寨梯田",带来私家的旅行日记

牧白:犹许一生痴绝处,奈何无梦到徽州!

美美:我在丽江的艳遇(附旅游攻略)

在旅行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燕子:梦回儿时外婆家,四明山神奇大岚“丹山赤水”古村落游记,值得收藏

绝景总在崎岖处  |文成百丈漈之行

大美仙居|平子

烟雨朦胧体验达蓬山徐福公园别样之美

流子:荣耀之旅,情迷意大利

官莹:走进遗世而独立的【査zhā济】

从浮梁魅影到瑶里风韵之“天佑御瓷”

从浮梁魅影到瑶里风韵(二)——瑶里、高岭

周牧白:真如禅寺楹联解读

印象石塘——百看不厌的东方巴黎圣母院

在千年鸣鹤古镇,发呆一整天!

秋日寻访千年古村,『手造家』推荐慈溪方家河头村

絮语: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画里......(一)

絮语: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画里......(二)

絮语: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画里......月亮湾、查济古村(归)



... END...


喜欢本篇记得分享转发到朋友圈哦

“手造家"以器物和文字为依归,

或把玩,或矜持。

矜持是一种态度,把玩是一场际遇。

期许一场声势浩大的际遇,

静候一个默然旁观的态度。


手造家的原创专栏

分享您温暖的手造故事

欢迎文青来稿

微信:kevin-hung 微博:@手造家 QQ:34311438


订阅号:手造家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