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同凉还是东升西降?
作者 l 香帅无花 来源 l 香帅的金融江湖(ID:xiangshuai-finance)
分享 l 生涯研习社(ID:xjysyyxs)
2023开年宏观和市场展望”,整体上想讲以下几个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2023 年经济到底会怎么走?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全球同凉”,还有一种说法叫“东升西降”,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情形?
第二个问题,2023年中国的市场政策会出现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会不会有什么机会?
第三个问题,站在 2023 年,我们应该去怎么理解这个时代,做一个更长远一点的决策?所以,开年宏观和市场展望,我觉得是每年都应该做的一件事情。
为什么我会用“多歧路,今安在”这个名字?如果熟悉中国古诗词的人,很快就会知道这是李白《行路难》中的一句诗,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开篇有一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应该是我们现在大部分人的切身感受。
前一阵子到现在,不管是投资,就业,还是理财,还是做任何的事情,大家可能都有一种拔出剑来了,心却很茫然,不知道往哪里走的感觉。本来觉得已经好很多了,但是最近,市场又开始回调,这到底是打满了预期的回调,还是短暂的回调?后面是否还有一个更好的时期?如果是,我们的数据是否表明了经济恢复的强劲?看上去,春节的时候票房很好,人流也很大,但制造业的PMI又只有50.1,刚过荣枯线。
总之最近,你会发现很多矛盾的信息,所以,我用了这个主题:“多歧路,今安在?”。
虽然现在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也感受到了“行路难”“多歧路”,但最后我相信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是:“风”和“浪”在哪里?“风”和“浪”在什么时间节点会出现?以及如何应对,怎样才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01
东升西降,“东”是指中国,包括日韩等地区,“西”一般指欧美地区。
全球同凉又是什么意思呢?一般来说,当我们讨论全球经济的时候,其实就是指全球十大经济体。在十大经济体里,美、中、欧、日这四个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近60%,而剩下的近40%,实际上都是受这些经济体的影响,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大经济体的外溢作用。所以基本上,如果你看好这几个经济体,全球的经济就会好转,如果这几个经济体不行,全球肯定也好不了。
上图所示为2022年全球经济体的增速、通胀和就业情况。通胀和就业,基本上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速情况。如果通胀温和,就业情况较好,差不多是一个经济体最乐观的情况。如果通胀也低,就业也差,即为通缩。如果通胀过快,但是就业也好,其实是经济过热,比如从前年到去年,美国就是这个情况,而中国恰好相反,通胀低,就业也很差,其实是通缩。
图中可以看出,在全球经济体中,欧洲、美国是非常典型的过热的情况,即通胀奇高,是有很大问题的,并不是温和通胀。我一直以来强调过一个点,就是大家对通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中国一般说起通胀,就谈虎色变。但实际的情况是,所有的经济体,尤其在现在这种信用经济体底下,保持一定的温和通胀,其实是对经济有利的,但不是像美国和欧洲现如今的通胀率。
现在美国的通胀率是6.5%,去年的时候,曾经一度到8%、9%。去年欧洲有时候接近10%,这只是个平均数,美国、欧洲人民生活成本,实际上是上涨过快的。昨天晚上,我跟两个生活在伦敦的律师聊天,他们告诉我,不要看通胀率是10%,实际上能源价格涨了三倍,他们住一个小的公寓,现在每个月大概接近1000多镑的电费(合人民币10000多),他们说真很难接受,因为平均薪水三四千镑,家庭收入已经不算很低,但确实有些撑不住。
前一阵子朋友从美国回来,也是这种情况,首先是房贷上去了。英国也是如此,英国现在基础利率都4%以上了,我记得前两年中国基础利率4%以上的时候,英国还不到2%,他们大概是1.2%-1.3%。你可以算算,房贷利率从1.3%涨到4.2% ,每个月的月供要涨多少,基本上生活费用就是翻倍了。
所以,通胀这件事情,它确实对普通老百姓有很大的伤害,有伤害就需要控制,需要采取紧缩的政策。整个2022年,全球经济的一个核心词就是通胀,除了中国1.8%。其实,我们最少要达到2%的通胀水平,才能够挖掘出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2%甚至3%,其实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
02
如果采取紧缩的政策,就类似于资金是水,而政府把水龙头关掉了。
当然,水位会降下去,但紧接着会发生什么呢?很多地方就会出现干旱,这就是指全球会有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大概在2022年底到2023年初,大家开始对全球做一个展望的时候,通胀仍然是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很奇怪,我们现在1.8%的情况下,中国很多人还在担心通胀,感觉他们对通胀的担心甚至比美联储这种目前是6%以上的通胀率还要担心,这也是我反复谈到此问题的原因。
我觉得这是今年市场的变数。由于我们对通胀如此畏惧,在一个明显低于最优通胀率的情况下,因为担心别的国家的通胀会输入到我们国家,只要通胀的数据出现上行的趋势,比如到2.5%到 3%左右,紧缩政策可能就会出台,打乱我们现如今货币宽松的情况下,对经济和市场所做的所有预测。我认为,这是今年金融市场和经济恢复中最不能忽略的一个变量。
这里我直接给一些预测:比如欧美,因为通胀,货币紧缩,经济会下行,伴随就业萎缩。就业萎缩后,加息,资产价格就会走低,包括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就业萎缩,收入缺失,所有家庭的财富萎缩,紧接着就是需求萎缩。
但其实,2022年中国经济也下行了,伴随就业萎缩,资产价格走低。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如果要提振中国的经济,一定要在需求侧下功夫。
我们接下来,看一下通胀今年会是什么情形。原来我们说过,美国的目标通胀率是2%,一般超过2%的通胀率,就会加息。但实际上我觉得他们如今对通胀的容忍度在3%-4%,只要核心CPI到3.5%以下,大概率就不会再采取过度紧缩货币政策了。
美国的货币政策到底会紧还是会松?主要看就业。如果就业数据很好,货币紧缩的步伐会放得更加缓慢。
从10月到12月,美国通胀已经出现了环比下降,尤其是12月份环比下降比较多,从7.1%下降到6.5%。
记得从去年年底的时候,大家都说美国不行了,因为加息会导致经济紧缩。但问题人家的就业特别好,去年12月份美国的新增非农就业人数是26万人,而1月份是51.7万人,创历史新高。美国在紧缩了一年的情况下,就业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迹象。
在2020年的时候,我跟社科院的张斌老师在2021年底的财富报告里专门讲过这个问题,让大家不要太担心美国,美国预计会是一个软着陆的情况,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美国确确实实可能就是软着陆。这句话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西降可能没有像很多人想的会降得那么厉害,也就是说,美国的衰退不会像大家想象的剧烈,更可能是温和衰退。欧洲也不会太难。
03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虽然经济恢复已成定局,不可能比2022年更差,但中国占全球GDP的份额从1992年第一次出现下降,从2021年的18.45%下降到18.02%。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就这么一点小小的变动,实际反映在我们微观个体层面,是很惨痛的,造成的是巨大的经济损失。
当然,2023年经济会恢复是肯定的。但是关于经济恢复的力度、速度以及持续时间上,我们内部有很大分歧。
比如,今天1月份数据出来了,大家都说一片大好,但是这里面可能会有春节的原因,包含了一些非常态、非持续的需求。例如,很多人疫情三年没回家,这次必须回家了,所以旅游数据大增,有部分是非常态的需求。
另外,比如今年春节票房特别好,但大家可能没有注意,票房好其实不是人次增加了,而是票价贵了。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基本上都在百元左右,对比去年大概涨了40%。而今年春节大家去看电影的热情,是否能持续则是个问题。再比如,三亚旅游的数据显示,旅游人次是恢复了,但是人均消费下降了。大家都说,人去了,但是钱包没去。
说白了,1月的数据虽然好,但要考虑这可能是异常期。例如1月份社融数据超预期,服务业PMI也大幅上行,但其实每年的1月份都有一个季节性效应。实际上,制造业的PMI就在荣枯线附近,经济恢复没有想象的那么强。
不过社融数据确实有些超预期。比较乐观的是,平台债和平台融资起来了,证明政府开始发力了。但是比较悲哀的消息是,房贷还没有起来,也就是房地产的需求还没有起来。
房地产的需求没有起来意味着什么吗?对于中国人这种群体,只要真的有信心恢复,肯定想买房,因为想储蓄的话,存在房子里相对比较靠谱。但目前,房贷总额还没有起来。2023年的经济能不能恢复,胜负就在房地产,如果连房地产的需求都没有,房贷总额都起不来,房地产的投资怎么会起来。
所以,2023年我的整体判断特别简单:第一,中国经济将会崎岖复苏;第二,欧美会发生温和的衰退。东升西降,大概率是东微升、西浅降,整体的情况不会太差。
但我特别担心的是,大家一乐观就会乐观过度,这个时候要保持谨慎的乐观。对中国的增长,应该短期乐观,长期谨慎。
短期乐观有多短?
我的判断是,今年整个经济的恢复会呈现出跟北京的季节非常一致的情况。现在还是春寒料峭,慢慢发芽的过程,但应该会迅速入夏。另外,夏天之后会迅速转凉然后入秋、入冬。但是,对今年中国经济要做一个更加准确的判断,要等到3月份两会以后。到时候,我们会对整个中国经济工作的具体方针政策,有更清晰的判断,包括今年的财政赤字,货币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