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徽为什么喜欢换省会?

2017-10-28 猫斯图 地球知识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324-中国安徽


作者:猫斯图

 制图:孙绿 / 编辑:大绿




在中国,很难找到一个省份的省会确定之困难如安徽一般。放在历史上看,能参与安徽省会竞争的城市甚众。安庆、芜湖、蚌埠、当涂、歙县等县市都有过参选的机会,而且安徽省会在历史上也确实几易其手,直到合肥成为最终赢家。


长江一线是安徽省的轴心

安徽主要城市亦沿江分布


尽管近年来合肥的经济和政治实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了增长最迅猛的省会城市之一,但安徽内部仍然有不少质疑的声音,大家似乎都在吐槽被“霸都”支配的恐惧。


安徽省在选择省会的历史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今天的文章带你一探究竟。



 


精神分裂的省政府


安徽设省是比较晚近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上安徽经常和吴地合并管理,直到康熙年间(1667)才从江南省从形式上分离了出来。一旦建省,就需要一个新的省会城市安置省领导班子。从这个时候开始,安徽的省会选择困难症就开始犯了。


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

更是一个相当庞大的范围

包括了长江黄河之间的众多省份

(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清朝的省级大员主要的有四名:巡抚、按察使、布政使、学政。安徽设省之后,前两位的府衙都迁到了当时安徽公认的中心安庆,但布政使司留在江苏省的省府江宁,学政则由江苏省代管。


清代的行省设置就与当代颇为相似了

然而南京和安庆

谁才是真正的“徽京”

(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尽管清代的布政使作用已经比明代减弱很多,但仍然是掌管一方税赋的大员。学政更是掌管教育和科举的重要官员。用现在的话来说,就相当于安徽的省长和政法委书记已经到位,但常务副省长却常驻南京,主管教育和人事的副省长更是江苏副省长兼任。


这其实就已经暴露了安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省份,难以找到合适中心的难题。安庆在名义上是安徽的省府,而且在历史文化和水运经济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安庆其实是

长江中游与长江下游

之间的关键枢纽


但是它在当时的缺陷也很明显:由于太靠西南,对皖北的控制力严重不足。


从安庆到皖北,要坐船到浦口,再转津浦铁路到滁县、蚌埠、宿州等地,有时还要从蚌埠坐船沿淮河到霍邱、阜阳等地,来回非十数日不可,相对成本太高。


假如安庆是安徽省会

如何通向全省各处?


安徽是一个南北差异巨大的省份,指望皖北侉子听大老远过来的皖南蛮子的指挥,总是有点障碍。一直到现在,皖北似乎还是和河南更亲密一些。



将一半的省府班子留在南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安庆交通不便的难题,让皖北和皖南的资金物流输送更流畅一些。但这样的分治不是长久之计,终于到了乾隆年间,清政府开始正式考虑安徽的省府问题。


备选的方案有四个:安庆、当涂、歙县、合肥。


安庆、当涂、歙县、合肥、南京

清代安徽四杰?怎么是五个?


当涂在当时被称为太平府,从雍正年间开始成为了安徽学政的驻地。这里的优势也是水网密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不过这也带来了一个相对的劣势:城市难以在水泽中扩张,容易受到洪涝影响。再加上距离南京过近,容易让安徽政府失去自主性,也影响了当涂的竞争力。


南京的光芒还是很强劲的


歙县是著名的徽州中心,人杰地灵,是一个在文化声望和经济实力上很强势的竞争者。徽商群体在安徽省府选择过程中为歙县着力甚多。但是地处皖南大山深处的歙县交通非常不便,对皖北更是毫无控制力。


歙县以及徽州事实上是

连接安徽、江西、浙江的枢纽

而在安徽省内

位置就显得很偏远了


合肥(庐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仅位置中心,也是安徽最好的农业平原。但是合肥有两个巨大的缺点:无险可守和城市太小。


尤其是平原上的合肥没有军事价值,一旦有叛乱爆发朝廷很难在合肥失陷前驰援,对于安徽这样的中部省份来说可能是致命的缺点。而当时仍然是一个小县城的庐州,也没有承载省府功能的城市规模。



由于其他竞争者问题都不小,安庆这个并非完美的选择才被定为了安徽省府所在地。1760年,三司衙门齐聚安庆,开启了安庆作为省府的历史。


 

各有千秋的觊觎者


很可惜,安庆的省府历史很快又被打断了。天平天国在长江沿线势如破竹的攻势,很快就烧到了安庆,省府被迫迁到了更居中心位置的合肥。但以合肥为基地始终让人提心吊胆,原因正是因为它易攻难守。因此曾国藩一旦攻下安庆,就上表请求把省府仍然迁回安庆。


来势汹汹


事实上

皖中、皖南都曾尽数沦陷


朝廷准奏,但是合肥也不是毫无收获。从合肥走出来的李鸿章和他的淮军,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初露头角,让合肥一时间名声大噪。临时作为省府的历史,也让合肥证明了自己具有足够的竞争实力。这对于后来合肥在和平时期的角色反转非常重要。


安庆之战


合肥老城


太平天国之后直到抗日战争,安庆的法定省府地位都没有发生变化,但实际地位却越来越低。安徽其他城市的突然崛起严重动摇了安庆的老大地位。


率先发难的是芜湖。这座城市1876年成为了通商口岸,也是安徽当时唯一的通商口岸。在传统的水路之外,新的铁路也对芜湖经济帮助颇大。


江南铁路和淮南铁路的先后修建和运营,串联起了长江沿线从镇到汉口、重庆的陆路,途径的芜湖就成为了口岸和腹地的超级转运中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民国时期芜湖就成为了中国外贸额排名前15的城市,经济地位很高。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

把芜湖辟为通商口岸



同时代的安庆,则已经显出疲态,“商业不盛,市面冷落”,完全没有一个省会大哥的样子。因此1929年初开始,安徽国民政府就已经开始筹备迁省会的工作。可惜主持工作的省主席方振武后来得罪蒋介石被解职,搬迁工作也就只能半途而废。



另一个突然崛起的省府竞争者是蚌埠这个铁路城市。


对蚌埠影响最大的近代历史人物当属军阀倪嗣冲,这位安徽督军在任上集中精力发展了蚌埠的铁路交通和军工产业,让蚌埠在省内的位置蹿升很快。


倪嗣冲


对于军阀来说,保障军队的快速集结和机动能力是很重要的,占据蚌埠这样的南北铁路枢纽就能快速响应全国的战事变化。后来他也确实利用穿过蚌埠的铁路北上征讨张勋,树立了声望。


在保留安庆名义省府的情况下,倪嗣冲把大量省府办公机构和人员迁到蚌埠,方便管理。他的这个传统被后来的历届军阀政府所继承,让蚌埠成为军阀内战时期的事实省府。不过蚌埠毕竟历史底蕴太差,没有能够最终取代安庆的合法地位。




合肥一锤定音


取走安庆省府宝座的最后尝试,由潜伏了近300年的合肥发起。契机,则是抗日战争。


抗战全面爆发后,侵华日军沿长江一线迅速推进。和当年的太平天国时代一样,安庆很快失陷。国民安徽省政府只得避其锋芒,迁到了立煌(今金寨)。


当时的安徽省主席李品仙就已经动了此后启用合肥的念头:“合肥历史悠久,人文代兴,贤才辈出,胜利后,我们要将安徽省会迁往合肥。”



由于日寇的肆虐,此前安徽的几座重镇安庆、芜湖、蚌埠都已经破败凋零,经济糜烂。在全省经济整体倒退的情况下,合肥的地理优势反而就凸显出来了。合肥虽然只是一个小城,但城市保留得较为完好,而且平原的交通优势也会让省府的重建工作事半功倍。


由合肥出发,政令辐射全省也比较快捷合理。合肥处于安庆、芜湖、蚌埠三个重镇的中心,与三地距离均为一百多公里,自古就有驿道和水道相通。



1935 年淮南铁路的修建,让合肥的交通更为便利。人们可以直接坐火车到裕溪口,再渡江到芜湖;或直接坐火车到田家庵,再坐淮河轮船到蚌埠,连接了整个安徽的交通线路。


因此1945年8月,安徽省府就迁到了合肥,安庆的省府历史就此终结。这让安庆人民至今都感到不服气,毕竟“安徽”两字的“安”,就是指安庆。可历史的辉煌并不能掩盖位置和城市地缘带来的劣势,在交通和工商业越来越重要的近代化历程中,安庆逐渐失势无可避免。


安庆旧照


等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合肥的省会地位被进一步确立。和西安、武汉、成都这样毋庸置疑的历史省会比起来,合肥的省会历史并不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合肥坐拥安徽几何中心的地利已经让人们非常习惯于它的省会身份了。


这座城市无论在经济势力、政治声望、交通便捷性、文化感召力等方面都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在省内的老对手。甚至中部其他的省会也都要对合肥高看一眼。


合肥群像


而安庆、蚌埠、徽州地区这些只有单一竞争优势的城市,则逐渐被甩开了距离,失去了继续竞争安徽省会的资格。


唯一还能和合肥叫板的,只剩下由于靠近长三角而经济发展迅猛的芜湖。可芜湖虽强,过于偏东南的位置相对薄弱的历史底蕴是它永远的痛。若非特别的契机,芜湖的上位希望非常渺茫。




省会之难选,有时候未必是一件坏事。众多城市都有参选资格,说明这个地区的发展水平比较平均,没有形成巨大的地区落差。


总被其他安徽人吐槽的合肥大“霸都”,可能还是要多让让利,继承这笔历史遗产,带着小弟们协同发展共同致富。



END



扩展阅读



我局更多观察文章,戳下面

国家:美国  |  日本  |  英国  |  法国  |  俄国

省区:河南  |  山西  |  甘肃  |  西藏  |  东北

城市:南京  |  徐州  |  长春  |  大连  |  楼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