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贸易战能保护美国的利益么?

2018-03-10 格格巫 地球知识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453-贸易保护的下场


作者:格格巫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孙绿




近年来,发达国家和跨国既得利益集团屡屡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这些利益集团往往通过反倾销法、惩罚性关税和减少对中贸易配额等手段,来达到本土产业保护的目的。其实不光是对中,美国近日通过的铝钢关税法案甚至激怒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把贸易全球化的进步浪潮又开了一次倒车。


这一事件,引申出经济学界争论已久的话题:国际贸易中,什么行为,才属于贸易保护?政府在什么情况下应当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从经济学的角度认真审视被世界各国政府当作管控利器的贸易保护。





落后国家的自我保护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先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在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占尽优势。


以英国为例,凭借最早开展工业革命的优势,向全球倾销价格低廉的工业化产品(包括成批量向中国倾销的鸦片),严重冲击了世界各地尚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或未开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最终导致了这些地区沦为英国等资本主义帝国的经济甚至政治殖民地。


印度是英帝国最重要的一头奶牛

而英国纺织业的大发展和技术迭代

需要印度纺织业的自杀与破产


19世纪的中国和日本,当时仍然处于小农经济阶段,难以抵挡来自英国贸易的倾销,沦为半殖民地。更有印度,近代几乎丧失所有的独立主权,海关直接由宗主国管理,本土手工业遭到灭绝性打击,由此更是带来了城市化率的倒退。


一台改良后的纺织机的效率,三千倍于清朝纺织业中心江浙地区的熟练工人,生产的织物价廉物美,肯定会冲击进口国市场。欠发达地区如果不设立贸易壁垒(如征收关税,限制产品入境等),本土市场必然受到严重打击。所以大清和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也有一部分反倾销的合理因素。


然而日本最终发展出自己的工业化了


但难道开放国内市场,加入国际贸易一定会有不良后果么?近代的中国和日本,给了我们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


1773年,英王特使马戛尔尼访华,目的是与清朝政府展开开埠通商的谈判。他们把英国最新的科技成果,如蒸汽机、纺织机、卡宾枪、连发手枪和其他众多精密仪器介绍给当局。但当时的清政府把这些视为奇技淫巧,并且断然拒绝开埠通商。


对于习惯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自给自足的中国来说,机械设备和精密仪器超出了统治者对贸易的想象力,他们想不出这些新玩意能派上什么用场。所以鸦片到来之前,没有任何舶来品能够成功打开中国紧闭的市场。


奇技淫巧来了


然而,当美国黑船舰队敲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立刻走上了明治维新的快车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治维新最初的三十年,日本当局采取了近乎零关税的贸易策略,任由商品和资本在日本和世界各地间流动。日本的工业产值从1870年的占全世界总量的0.4%,暴增到1900年的1%。这意味着年平均12%的增速,和现代中国经济增长最凶猛的年代相近。


近代的中国和日本,就是贸易保护的正反面,谁明智谁迟钝一望而知。


1853年美国黑船来袭

不到一百年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



贸易保护的新玩法


同样的问题,如今出现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身上。由于人力成本过高,欧美不少资本家选择将工厂外迁到全球其他地方的新兴市场。那里的国家或地区有充足廉价的劳动力和便宜的地价,造成了老牌强国的资本外流和工人失业。


名副其实的铁锈带


这种产业空心化的实例,便是曾经风光无限的五大湖区工业区。除了匹兹堡及时转型逃生,其他城市基本沦陷为鬼城。为了防止这种状况进一步蔓延,美国历届政府都出台法令保护本土工业,以设置贸易壁垒的方式拒绝外来产品,扶持国内工人。


匹兹堡能从美国的中部塌陷中逃出生天

也是难得了


但这些措施是不是真的起效了呢?


2009年出台的轮胎特保法案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各式轮胎征以重税,出发点是为了保护美国本土轮胎工人的权益。但法案落地之后,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国的轮胎快速进入了市场,美国轮胎工厂仍旧无事可做。


那若是一口气把所有新兴国家的轮胎全部拒之门外又如何呢?经济学家张五常指出,届时轮胎外贸公司一定会趁早囤积巨量进口轮胎,导致本土企业在近几年内都无单可做。所有的本土企业几年里都要靠政府扶持,资本和工人外流依然不可避免。


朝鲜人民也渴望进入美国市场


这就是贸易保护和计划经济最相似的地方——政府取代了市场。而政府调控对市场信息了解的迟缓和较小的容错度注定了贸易一旦有了政府插手就一定会有不利影响。


举例来说,由欧美各国主导的世贸组织(WTO)给世界带来的就不是绝对的商品自由跨境,相反更像是一场由成员国主导的商品配额分配。


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一度利用世贸组织,先后对战后崛起的日本、“亚洲四小龙”和现今的中国进行贸易抵制。仿佛通过不断削减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配额,就能扶持本土制造业的发展。然而这些贸易保护,并没有改变它们经济的不景气,同时还阻碍了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两败俱伤。


其实是畏惧于亚洲的历史性再崛起


例如,近年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看似是推进世界各国贸易全球化,其实则是剑指中国,地理上就形成了对中国的岛链封锁。所谓的贸易全球化,其实是建立排挤某个国家的封闭的贸易平台,割裂全球市场,形成“两球贸易”。


没有中国的TPP



“两球贸易”会有好下场么?


“两球”贸易如果推行开来,其带来的后果,我们可以从历史上出现过的大英帝国特惠制略作推测。


上世纪初,为了和德国和美国两大新兴国家竞争,老牌帝国大英对治下的各殖民地和自治领发布了关税优惠政策,对除了这些地区以外的国家进口原材料征以高关税。


二战前的大英帝国仍相当辽阔


而被英国针对的美国和德国,却反而能够在除了英联邦国家之外的地区采购原材料。再加上德国具有的高强度科研实力和美国广阔国土上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看似被限制的国家反而获得了更广阔的贸易空间。


工业资本家有权利去选择人力成本和地价更低的区位进行生产,无论国界;消费者也随之有权利选择最物美价廉的产品,无论产地。这样的世界听起来天经地义,也正是人权的体现,贸易保护却在历史上不断试图破坏这种美好蓝图。



德国和美国获得的优势不止是低廉的原材料成本,更是一个稳定的经济增长环境。一个有害波动传入英联邦内,会一时激起千层浪;传入四倍于它的全球贸易大系统中,波动产生的影响会被庞大的体量缓冲。帝国特惠制好比是一艘吨位两百的小舟,另一艘“全球化”是吨位上千的远洋巨轮。狂风巨浪来袭,谁主沉浮,一目了然。


果不其然,二战后,特惠制最终造成了英联邦国家脱离国际贸易的竞争与合作。不仅各殖民地纷纷揭竿而起,连英国也退出了世界强国的第一序列。


胜利之后,帝国还剩下多少力量呢


其实追根溯源,贸易保护的思想源头在于人类还没有摆脱农业时代固有的“零和博弈”的思维路径。在农业时代,农地是有限的,农业技术又没有什么进步,一方多获得农产品就意味着另一方会忍饥挨饿。在这个前提下进行自我保护无可厚非。


但工商业贸易中,体系内的所有玩家相互影响,竞争和依存,通过交换一同获得更好的生存资源。在竞争中处于弱势的一方也并不会被永久压制甚至淘汰。


正在崛起道路上的中国,如今成为了世界贸易保护中被排挤的一方,已经是不言自明的事实。相对于战后财大气粗、充满自信推广全球化的美国,今天的美国却成为了全球化怯懦的反对者。


去年年底,美国在中美几乎没有发生什么贸易摩擦的情况下把中国列为经济上的潜在对手,动因也只是对中国崛起在政治上的恐慌,并没有经济上的现实考量。


更广阔的世界在向你招手


但只要生意还在继续做,这种贸易保护和竞争关系也只会停留在口水仗的层面。原因很简单:随着全球贸易的深化,双方对对方市场的渗透和需求非常大。美国农业的第一大买家是中国,中国制造业的第一大买家是美国,实质性的贸易制裁根本不可能落地。


只要执政团队稳定而理智,他们就能意识到单方面的抽离只会引起双方共同的巨大损失。真的抛开中国玩“两球贸易”,没有人能真正得到实惠,甚至会严重损害发起国自己的元气。


其实我也是明白的




看完了经济学给出的解释,当我们再次观察美国这次的铝钢关税法案,就会发现其吊诡之处。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不会不知道贸易战对商业贸易的恶劣影响。但目前民调支持率低迷的特朗普,似乎需要通过践行一些竞选承诺来稳住选民。鉴于当年支持特朗普的大多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底层农民和劳工,这项新政有利于鼓舞他们对总统的持续支持。


劳动人民热爱我


即使如此,特朗普也还是留了个后门: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免征关税,也欢迎各国参加谈判争取免税资格。这场关税危机,显然只是一场政治作秀。


用看似良善的初衷贿赂民意,用国家经济前途换取自己的执政合法性,恶政无过于此。



END



扩展阅读


我局更多观察文章,戳下面

国家:巴西  |  泰国  |  印度  |  日本  |  越南

省区:安徽  |  广西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城市:广州  |  苏州  |  杭州  |  黄石  |  玉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