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为什么要换首府?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655-新疆首府变迁
作者:冷夜寒星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公元前60年,新疆以西域之名纳入了中华之国的版图,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们开始对新疆地区的管理进行了漫长的探索和实践。但对这样一个开阔而陌生的新领土,皇帝其实并没有管理的信心,仅仅是为这里找一座首府就很困难。新疆也因此在历史上拥有过很多首府性城市。
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历史的经验教训直到今天仍然有价值。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大背景下,准确把握处理好各民族关系,掌握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宝地,找准一座好首府,对于今天的中国人仍然非常关键。
弄影马骄难控勒
龟兹韵雅奏钓天
西汉张骞通西域,中原王朝的势力的开始进入新疆,对于当时的汉人来说,新疆无疑是一片神秘的土地。也正是从那时起,新疆复杂的人文地理情况才渐渐被人们所了解,并逐渐进入了中国本土的史籍当中。
首先是新疆的复杂的地形。新疆的基本地形是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的“三山夹二盆”,天山横亘于新疆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为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在当代,我们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哈密、吐鲁番盆地为东疆。
塔里木、准噶尔、吐鲁番
如果再加上伊犁河谷
那就是东南西北疆
天山以北的北疆区域,尽管南北有天山和阿尔泰山环抱,但是阿尔泰山南缘并没有包住整个北疆,它余脉较为低矮,使得历史上蒙古高原的游牧文明可以驰骋而来,从而有了历史上匈奴、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民族掌控西域的历史。
而天山与沙漠戈壁相夹的哈密和吐鲁番盆地使得整个新疆能够通过河西走廊,与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保持密切的联系。
河西走廊-哈密-吐鲁番这条线
至今都是主要的入疆通道
南疆的塔里木盆地,尽管北、西、东分别被高大的天山、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所环抱,但是对已经征服过山地与高原的印度佛教文化、青藏高原的吐蕃军队、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文明和中亚浩罕国侵略者们来说,已不是艰难的阻隔。而在塔里木河流域水量充裕、下游河湖纵横之时,河西走廊更是紧密的与其联系着,谱写过动人的丝路传奇。
当塔里木水系和罗布泊水量充沛之时
南疆才是与内地联系最紧密的
其次,新疆内部的地形分隔和差异,以及外来民族和文明的影响,使得新疆内部的民族分布长期存在着差异。无论是汉、唐、清等大一统王朝管理下的新疆,还是宋、元、明时期地方政权并立的新疆,各民族聚居杂处的情况却从未改变过。
新疆各族历史文化词典.中华书局.1996.
复杂的空间地形和人文分割,使得单个势力完全掌控这片区域绝非易事。能从空间上控扼南、北、东疆,并能兼顾各民族事务的城市,是历代新疆首府的首选。为了找到这样一座城市,历代统治者进行了很多实验,经历了汉唐的龟兹时代、元明清的伊犁时代和近现代的乌鲁木齐时代这三个阶段。
龟兹时代、伊犁时代、乌鲁木齐时代
安西都护胡青骢
声价欻然来向东
两汉政权的西域都护所统辖的西域三十六国主要分布于南疆和东疆,因此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战略位置就显得极为重要,西汉政府将西域都护选择设置在了有着良好屯垦基础,位于轮台地区的乌磊。
除了乌垒统御南疆之外
沟通南北的车师(吐鲁番)也至关重要
车师诸国也在汉与匈奴之间反复易手
东汉初年,汉明帝复置西域都护时,焉耆、龟兹两国反叛。东汉和帝永元三年(91年),班超平定西域,遂为西域都护,西域都护由此迁至龟兹(今新疆)的它乾城。
2017年末新和县玉奇喀特古城
确认是东汉西域都护府它乾城
曹魏和西晋忙于内地征战,鉴于国力有限,都未好好的经营西域。直到隋唐时期,西域才又全面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贞观初年,在平定突厥颉利可汗之乱时,唐朝的势力已进入东疆,并设置了伊州(今新疆哈密)、西州(今新疆吐鲁番)、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经过贞观年间的两次用兵,唐朝军事力量深入到了整个塔里木盆地,并于贞观十四年(640年),西州交河城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此后,唐朝又陆续在龟兹、疏勒、于阗、焉耆等地建立了安西四镇(高宗末年起碎叶一度代替焉耆成为安西四镇之一)。
高宗显庆三年(658年)西域都护府迁至龟兹,此后在唐朝势力退出西域前,唐朝西域的最高军事行政机构都驻在龟兹(龟兹陷落时则又曾短暂迁回西州)。
唐朝也是从东疆据点一步步拿下整个塔里木
但在高宗统治时期,西域天山南北便已出现了不同的民族问题。南疆地区,吐蕃多次侵扰,使得唐朝两度弃置安西四镇。北疆地区西突厥旧部又兴风作浪。为了更好的管理天山南北事务,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在庭州设立北庭都护府,景云二年(711年),又将北庭都护府升为大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要处理的问题太多
一个都护府不够用了
(底图来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纵观整个中古时期,龟兹在大一统王朝治下的新疆则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安史之乱后,吐蕃尽陷唐朝河西、陇右地区,后又于八世纪末侵吞了整个西域。之后直到清朝伊犁将军的设置,在漫长八个世纪中,中原王朝都没能掌控过新疆地区。
吐蕃最强盛状态...
辽朝灭亡后,西迁的耶律大石第一次将吐蕃王朝崩溃后政权并立的新疆地区统一。他建立的西辽政权,则把统治中心放在了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七河地区,即西辽的都城虎思斡耳朵(斡耳朵意为“宫帐”)。
建立了一个地跨新疆与中亚的帝国
七河地区(指流向巴尔喀什湖的七条河流支,它包括巴尔喀什湖以南、中亚河中以东,以伊塞克湖及楚河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大致包含了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江布尔州和吉尔吉斯斯坦以及新疆伊犁一带。而虎思斡耳朵正位于七河地区与中亚的连接点——楚河下游、伊塞克湖西面。这里也曾是唐朝后来安西四镇中碎叶镇(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的旧址。
流向巴尔喀什湖的七条河流中
最重要的是源于中国的伊犁河
然而巴尔喀什湖已经不是中国的了
七河地区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地方行政中心的承载能力大大提高。尽管天山和博罗科努山阻隔着这里通往南北疆的路途,但是丰润的降水,茂盛的植被,所带来的经济实力足以让这里的聚落翻越高山,控扼南北疆。
照耀巴尔喀什湖
蒙元灭西辽后,新疆地区主要为察合台汗国领地,察合台将斡尔朵设在了伊犁河谷阿力麻里境内的忽牙思。14世纪中叶,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延续至明代的东察合台汗国的都城亦力把里即今新疆伊犁。
察合台汗国, 13世纪晚期
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多次对新疆用兵。当时清政府在新疆面临的主要问题来自北疆的蒙古准噶尔部和南疆的回部(维吾尔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聚居地)。1762年,清政府在伊犁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作为当时新疆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统辖天山南北各路驻防城镇及归附清朝的中亚和哈萨克族各部。
以伊犁这个经济强镇控制广阔的新疆地区,是唐以后统治者的选择,也是在生产力不均衡的古代能够做出的为数不多的选择。
位于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惠远乡境内
伊犁将军府正门
绿野青畴界限明
农夫有畔不须争
伊犁的新疆首府时代终结于沙俄的侵略。
伊犁河谷这样天山和博罗科努山相夹的“喇叭口”西开地形,面对沙俄势力可以说是门户洞开。1864年,中俄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西北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湖南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沙俄侵占,使得伊犁直接失去了伊犁河下游七河地区的广大战略缓冲地带。在中国一侧,伊犁已成为边城,难以再做新疆的军政中心。
直接从以巴尔喀什-沙漠为界
退到以新疆西侧山脉为界
在伊犁殒落于喋血的侵略战争之时,在天山北麓已经勃兴的乌鲁木齐,接过了新疆首府这一历史重任。
乌鲁木齐一名,源自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系原准噶尔的游牧草场。早在乾隆年间统一新疆时,清政府便在其军府直管的屯垦区域推行府县制。乌鲁木齐便是清政府在新疆最早推行府县制的地区之一,其建制和管理形同内地府县。
乌鲁木齐水磨沟风景区
屯垦和商业贸易使当地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清军将原旧土城向北扩展,达到周长五里四分。在竣工时,乾隆皇帝取“启迪教化”之意将其命名为“迪化”。此后,又在迪化城西面另筑了新城巩宁城,乌鲁木齐的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并逐渐发展成为天山北路的商业贸易中心。
一直到今天
天山北侧城市越来越多
甚至逐步形成了城市带
纪晓岚在《乌鲁木齐杂诗》中就曾描述过这里“商民流寓往往不归,曰此地红火,土语谓繁华也”,城内“酒楼数处,日日演剧,数钱买座,略似京师”。
就地理位置和民族分布态势来看,乌鲁木齐向南经达坂城、吐鲁番、焉耆,可达南疆广大维吾尔族聚居区;向北可直通准噶尔蒙古;向西沿天上北路可达伊犁、塔城等哈萨克族聚居区。而乌鲁木齐又紧靠吐鲁番、哈密、巴里坤等内地通往新疆的要地。因此清政府在研究新疆建省的省会时,首选了迪化。
同时连接南疆、北疆、东疆
乌鲁木齐舍我其谁
清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正式设置新疆省,以迪化为省会,设巡抚一员,受陕甘总督节制。从此迪化成为新疆的政治中心。
新疆和平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曾颁布关于更改具有歧视少数民族含义的地名的决定,1954年,迪化正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
1949年12月17日,新疆省人民政府
与新疆军区正式成立
今天的乌鲁木齐已经以它迅猛的发展势头跃升于中亚第一大城市竞争行列之中。这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承载的不仅是驱动全疆快速发展的历史重任,更有两千多年来多少文明所渴望的繁荣和辉煌。
END
扩展阅读
我局更多观察文章,戳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