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文科 | 浙大2020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总结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开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布局之年。浙江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心谋划 “十四五”发展规划,开展科研大讨论,一体化推进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开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局面。
任少波书记主持召开“党的创新理论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系列教材工作推进会
2020年也是疫情席卷全球、国际格局深刻调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一年,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浙江大学织牢织密校园疫情防控网,教学科研步履不停,全力加紧科研攻关,众多学者以扎实的研究为基础,研判形势,献智战疫,再次彰显浙大人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在这个注定会被历史铭刻的特殊年份,我们总结了浙大文科本年度发展历程,邀您一同回顾浙大文科这一年的成长。
01
1家国家高端智库
——服务国家战略
3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批准,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正式入选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这是我校智库建设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开启了智库建设历史新阶段。浙江大学进一步创新高端智库体制机制,形成了聚拢一批高端智库建设成员单位和院系分中心、协同北京研究院加强决策对接的“一中心多平台”高端智库建设体系。
02
2大展览
——创新美育路径
6月,“魏风堂堂:云冈石窟的百年记忆和再现”特展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幕。展览回顾并整理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研究和记录云冈石窟的中外学术文献、珍贵历史影像,同时还展出了世界上首个可拆卸的3D打印数字化石窟。
何莲珍副校长陪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观展
12月,“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特展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幕。展览重点展开了唐都长安的城、衣饰、器用、饮食、出行、娱乐等生活画卷,重温了日常里的盛世中国。
03
3个“强基计划”文科专业
——造就时代高才
5月,我校聚焦国家科技攻关关键领域和人才紧缺的人文社科重要领域启动“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历史学、哲学3个文科专业入选。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新闻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7个文科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张涌泉教授团队课题“敦煌残卷缀合总集”
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
此外,在师资引育方面,构筑人才发展平台,释放人才效能,打造人尽其才的一流生态。
经济学院荣获学校第五届引才育才组织突出贡献奖(伯乐奖)
04
4个重大平台
——优化机构布局
9月,成立浙江大学中西书院。书院以“学究东西、思通今古”为院训,致力于汇通学科学术资源,促进学科互通互融,厚植文化氛围,培育博通人才。
12月,成立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中心将立足于数字技术与新闻传播学科交叉,着眼于数字媒介的革命性变化,以数字沟通为问题域,创建具有中国特色浙大特点的新闻传播学科。
12月,成立浙江大学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研究院由浙江大学和诸暨市人民政府共建,将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12月,成立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研究院将营造全方位亚洲研究新体系,设置亚洲研究前沿议题,推出若干原创性、思想性、建设性、独立性的科研成果,努力打造具有浙大特色的亚洲研究重要高地。
05
5个省部级基地/智库
——提升平台能级
3月,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入选国家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
6月,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新增为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此外,浙江大学立法研究院也已按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标准进行高质量建设。
8月,浙江大学中亚与丝路文明研究中心入选第三批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
至此,我校文科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智库总数已近50家,为构筑基础理论研究高地及服务重要决策部署贡献智慧力量。
06
第八届教育部奖获奖数,并列全国第6
——彰显科研实力
我校共有54项成果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数并列全国第六。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14项,普及读物奖1项,青年成果奖8项。
其中,一等奖获奖成果分别是:
《启蒙理性及现代性:马克思的批判性重构》(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同舫)
《希腊哲学史(修订本)》(人文学院陈村富)
《傅雷翻译研究》(外语学院许钧)
《人口迁移影响下的中国农民家庭》(公共管理学院钱文荣)
《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动态监测与政策支撑体系研究》(公共管理学院范柏乃)。
07
7个文科学院乔迁新址
——文科纵横互动
我校人文学院、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经济学院、教育学院、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陆续乔迁文科大楼。文科大楼的启用是改善办学环境、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环节,也将更有利于各文科院系加强互动和合作,从内在发展上形成文科合力。
08
8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优秀
——培育一流成果
截至11月底,我校共有8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结项“优秀”。此外,刚刚获悉,我校“优秀”结项项目再添1个。
09
第9个学科会聚研究计划
——引领文明互鉴
6月,学校正式启动 “亚洲文明学科会聚研究计划”。该计划面向亚洲未来发展重大机遇与挑战,将从文明、文化、文字、文献、文物、文学等六大维度,围绕五个板块探讨亚洲文明的重大理论构建和现实挑战问题,引领构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新亚洲文明观。
此外,依托社会治理研究院和国家制度研究院,同步立项培育“社会治理会聚研究项目”,通过交互探索和融合创新,为“中国之治”发挥智力支持和引领作用。
10
科研大讨论10个专题
——凝聚发展共识
4月,学校开启为期半年的全校科研大讨论。大讨论共设10个专题分别展开,前瞻谋划布局,优化科研评价体系,以大讨论促进大共识,形成了《浙江大学科研大讨论意见共识20条》,提出了“十四五”重大科研攻关任务,制定了《浙江大学“十四五”创新生态建设规划》。
MORE···
文科科研喜讯频传
近年来,学校坚持顶天立地和开源创新,积极营造尊重差异、兼容并包、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学术生态,进一步推动科研高质量发展。
7月,我校首获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立项,实现该项目上零的突破。
9月,我校2项成果入选2019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名单。
10月,我校4个项目获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立项数位居全国第二。
本年度,我校共获立17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含专项和冷门绝学团队项目)。
科教育人协同推进
学校始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持续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探索开环教育模式创新,塑造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和交叉育人特色,持续推进“文科+X”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计划,努力培养具有高尚品格与家国情怀、具备卓越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时代新人。
12月,设立于2013年的浙江大学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顺利完成第六届评选工作,并最终评选出30项获奖成果,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14项。
中华文化创新传承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部分成果已通过“学习强国”平台专栏“每日中华名画”上线,上自先秦、下迄清末共计两千年的丹青华彩通过短视频方式向大众介绍,日点击量已突破180万次。
“浙大东方论坛”增设“文明之光”系列讲座,进一步阐释、传播中华文明,树立文化自信涵盖历史、考古、艺术等多学科主题,邀请的嘉宾含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等。
评价体制不断优化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有关精神,以改革教师科研评价为目标,积极出台系列举措,优化学术生态。
探索实施“基础研究长周期考核计划”。鼓励一线教师自由探索,面向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大理论问题开展潜心研究,葆有长期的学术理想。经推荐,文科院系共有11位教师入选首批长周期考核计划。
开展全校范围首届文科优秀著作奖评选工作,进一步完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推进优秀成果和代表作评价,培育原创性、标志性、引领性创新成果。
中华译学馆·中华翻译研究文库(第二、三辑)
过去一年,浙大文科发展呈现稳步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面向未来,浙大文科将按照“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战略导向,继续自我革新寻突破,在在落实“四个面向”中实现改革、开放、创新的战略迭代,加快构建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浙大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
本篇为 2020 年“浙大文科”微信公众号
第 277 篇推文,
感谢陪伴浙大文科的每一篇及每一天!
凛冬即逝,暖春将至,
万千声音,一种期盼,
愿浙大文科继续陪您共赴来年之约!
内容: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公众号、浙大发布公众号;图片:浙大图库
搜集:沈笑煜、毕圣雪
整理:蒋闰婧
编辑:寿容儿
责编:王雪
— 浙大文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