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内外学者齐商共同富裕,首届“共享与发展·浙大论坛”成功举办

浙大文科 2022-07-15

 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一周年之际,浙江大学于近日举办了首届“共享与发展·浙大论坛”。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共同富裕基础理论、发展路径和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开展深入探讨。校党委书记任少波出席论坛并讲话。副校长何莲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宋晓梧,校文科资深教授、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姚先国分别主持有关活动。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致辞

任少波表示,“共享与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永恒议题,是关系人民利益和民生福祉的时代命题。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准确把握“共享”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高校作为服务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和科学决策的重要力量,要为开展中国特色共同富裕理论和国际前沿问题研究作出积极贡献。他希望首届共享与发展论坛是一次良好开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提供更开阔的思路和更有益的借鉴。

何莲珍副校长主持主旨演讲I

当天的论坛上,与会专家别就共同富裕测度、全球收入分配呈现的新变化、促进共同富裕现实紧迫性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如何通过合理调节过高收入推动共同富裕及如何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哥伦比亚大学资深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资深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教授围绕共同富裕测度展开演讲。斯蒂格利茨教授认为,共同富裕不仅是改善民生福祉的路径,是社会团结的必要条件,也提高社会凝聚力的有力工具。然而,共同富裕有多个维度,并且社会内部对于每个维度的相对重要性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社会中的不同群体可能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构建一个共同富裕指标体系,以关注共同富裕的每一个维度,了解社会中每个群体的情况。最后,共同富裕衡量标准的若个方面,包括收入、发言权、社会保障、医疗、受教育机会,以及环境的而可持续性等。

纽约市立大学斯通社会经济不平等中心资深教授

世界银行研究部前首席经济学家 布兰科·米兰诺维奇

布兰科·米兰诺维奇发表题为《全球收入分配的新变化及其含义》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国内不平等的减少对全球不平等也会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中国欠发达地区和省份经济增长的政策,将是减少中国不平等的第一个重要推动力。通过放宽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的限制,进一步地缩小城乡不平等将是减少中国不平等的第二大推动力。中国的每类社会群体都享有更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第三大推动力。然而,所有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才能看到效果的过程,所以共同富裕政策的关键在于要在更长的时间内执行和持续,直到带来结果。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宋晓梧主持主旨演讲II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 

蔡昉

蔡昉教授指出,促进共同富裕,要充分认识其现实紧迫性。共同富裕是长期的目标和动态推进的过程,既要久久为功也要只争朝夕。面临挑战:中国经济正处于新起点,2021年中国人均GDP已接近2025年目标,即提前跨过中等收入阶段。然而人口拐点不期而至,老龄社会亦早到五年。随着人口峰值和更深度老龄化,供给侧压力加大,潜在增长率下降。同时,人口负增长新挑战在需求侧也突显出来。需求不足会越来越常态化。面对新起点上的新挑战,蔡昉教授认为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加速以改革红利抵消人口红利,争取高方案增长才能实现目标。他提出要留得“青山”与“沃土”,市场主体是“青山”,居民的收入和他们创造的消费就是“沃土”,“青山”要有,“沃土”也需要。这意味着亟待平衡市场主体(供给侧)和家庭(需求侧),稳住后者的收入和消费,为增长复苏打下坚实基础,使共同富裕进程不至停顿。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 许善达

许善达教授围绕民营经济与共同富裕发表主旨演讲。许善达教授在演讲中强调,民营资本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结果之一。民营经济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首先,民营经济可以整合国家限制生产要素,增加社会财富;其次,民营经济在市场竞争中推动技术进步;第三,民营经济以其创新型开拓市场需求;第四,民营经济还是增加就业岗位的主力军。但同时,许善达教授强调,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也遇到了许多阻力。例如,市场环境不够健全导致的低成本竞争,监管不力导致的污染等成本转移,以及部分地方新型政商关系发育不完善等等。基于此,许善达教授认为,对于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可以增进就业、创新的民营企业,应毫不动摇的鼓励和支持;对于发展不充分、不健全的民营经济主体,要主动帮扶、积极引导,促使其更好发挥民营经济的活力。

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首席专家、学术委副主任 

刘亭

刘亭主任的演讲题目为《城市化和共同富裕》。城市化是共同富裕的实现之路。刘亭主任指出,城市化要以人为本、优化结构、破除二元,人、物、制三位一体共同推进。就浙江而言,关键是要推动农业人口市民化,重心在农村户籍人口移后的生产生活问题,主要是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建议浙江省对省内、省外农民采取针对性政策,省内聚焦土地制度改革,省外聚焦“人地钱”挂钩政策,两块改革各自进展、相互融合,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四脚落地、呼之欲出。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 李实

李实教授发表题为《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提低”》的主旨演讲,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提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首先,基于现有的微观数据发现,现阶段的中国仍是一个低收入群体为主体的国家。其次,“提低”是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提低”有助于同时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人群差距,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再次,李实教授提出了“提低”的两种思路。一是,通过加大转移支付不断“提低”;二是,保持适度的转移支付,同时加大对低收入人群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其能力。最后,李实教授强调“提低”需要制度政策上的创新。总的来说包含三个政策着力点: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人力资本投资,给低收入人群创造更多创收机会和条件,瞄准低收入人群中的相对贫困人口加大对其的转移支付力度。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刘培林

主旨演讲环节之后,举行主题为“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和政策体系”的圆桌对话。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培林教授主持本环节。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国家制度研究院研究员金维刚,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张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钱文荣,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继强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国家制度研究院研究员 金维刚

金维刚研究员介绍了从社会保障视角来看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和政策体系。他认为,当前需要聚焦社会保障公平性问题,包括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权利公平、地区公平及服务公平。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有四点任务:首先,要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实现从制度全覆盖到人群全覆盖,同时关注农民工、被征地农民、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低收入群体等重点群体;第二,要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包括养老保障制度统一与医疗保障制度统一;第三,要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医疗保险统筹及其他社会保险统筹;第四,要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 杨伟国

杨伟国教授从中央有关文件部署和其团队的扎实研究出发,认为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把握如下四个“政策基点”。第一,Active——积极的共同富裕,即最基本的特点还是在于生产性的问题。如何提高生产性呢?应聚焦于更多地创造工作机会、促进工作匹配以及提升工作能力三个方面。第二,Innovative——创新的共同富裕,即在分配方面,从按劳分配过渡到按人力资本分配,从按债权分配过渡到按股权分配,以及将个人财产资产化,参与到分配当中。在保障方面,应从薪酬保障到劳动权益保障,构建基于自然人身份和工作收入的新社保体系。第三,Responsible——负责任的共同富裕,即最为基础的是培养自我负责精神。然后是要小心“父爱主义”,但同时关注基本保障,这对于保障人权、恢复生产等十分重要。第四,Sustainable——可持续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初心持续不变;共同富裕要坚持循序渐进,分阶段完成;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共同富裕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 张斌

张斌教授指出,首先,中国作为开放程度很高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收入分配和主要经济体的结构改革是一个具有高度共性的话题。全球化发展中形成的分工格局以及一系列政策的协调和相互影响,使得我们在推进中国的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考虑世界范围内的收入分配和结构改革问题。其次,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步入高收入门槛的阶段,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权衡方面要吸取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教训。谨记中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现实国情如经济社会发展区域不平衡、超大市场规模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人口老龄化以及新技术革命等带来的挑战,采取针对性举措,提炼出符合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共同富裕实现方案。最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收入结构下,除了累进税收制度外,还要关注全口径的财政收入,如国有资产管理和上缴制度、基于所有权的国有资产收益的预算管理等政府收支安排,探索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共同富裕。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 钱文荣

钱文荣教授认为,农村共同富裕应关注小农户的分散性导致产业链运行的复杂化、碎片化和高成本的问题。综合成本难控制、质地质量难保障、增值渠道难实现的三重困境,严重阻碍了小农户增收。小农户群体内、外部合作及其载体的整合能力不足引致产业链重构困境。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构建平台型企业领衔、基层党组织支撑的产业链一体化合作新体系。一方面,创设“产业导向”的乡村外部平台经济力量。另一方面,引入“治理导向”的乡村在地基层组织力量。协同实现高质量的农业产业链新格局。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郭继强

郭继强教授提出,农村是共同富裕工作的重点。基于对浙江省26个加快发展县的实地考察,优化农村的收入水平和农村的就业测度,有利于助推农村共同富裕。首先,在农村收入水平方面,现有的用常住人口统计来衡量农村收入水平的测度方法,存在低估农村促进共同富裕工作成效的问题。例如,到2021年为止,中国2.9亿农民工的收入归类于农村还是城市,对城乡收入差距有较大影响。其次,在农村就业方面,农村就业统计方法仍有待完善。尽管浙江省致力于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制度,但目前的统计口径容易高估就业而低估失业,和共同富裕发展的要求之间存在差距。关键在于,不能将城镇劳动力就业的衡量指标直接地套用到农村。因此,建议农村收入水平和就业的统计方法与时俱进,以更好地推动农村的共同富裕。

此次论坛由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经济学院主办。学校相关部门、院系负责人在紫金港校区主会场参加论坛。

本文来源:"浙大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本文编辑:杨悦

责任编辑:王雪

往期推荐


新书速递 |《中国学术》第43辑

以国际视野开展中国伊斯兰教多语种文献研究——刘迎胜教授访谈录 

浙江大学召开《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专题学习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