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会学研究》2022年度“十大好文章”揭晓!浙大两位教授论文入选

浙大文科 2023-12-16

2月24日,《社会学研究》2022年度“十大好文章”评选结果揭晓。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毛丹教授等撰写的《“饭圈”观察:组织特征与圈内外关系》、赵鼎新教授撰写的《质性社会学研究的差异性发问和发问艺术》入选。

《社会学研究》创刊于1986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一级专业学术期刊,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被誉为“权威期刊”。

该评选活动自2023年1月正式启动,旨在推荐佳作、鼓励创新,提升文章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更好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经过数据指标初评、专家评议、读者投票三个环节的评选,在刊载于《社会学研究》2021年第5期至2022年第4期的60篇论文中,最终评选出具有出色的专业水准、较大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的10篇文章入选。


获奖论文简介


“饭圈”观察:组织特征与圈内外关系


毛    丹   王敬雅   陈佳俊


摘要:“饭圈”有时因组织公益行动而受表扬,但是经常因“不良粉丝文化”严重损害其社会接受度。作者在田野观察中发现,“饭圈”是主要依赖文化纽带、感情规训并且接受商业资本介入的类组织群体,他们能部分理解社会转型给娱乐业提供的结构性开放机会,但是在理解政策约束和按照公序良俗组织圈内关系与协调圈外关系上表现出明显不足。本研究指出,一方面,“饭圈”需要理解政策界限;另一方面,治理政策也需要保持对类组织的对应度。

文章来源:《社会学研究》2021年第6期

作者简介

毛丹,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现任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省共同富裕文化创新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负责人。研究领域包括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农村社会学、社区研究等。

质性社会学研究的差异性发问和发问艺术


赵鼎新


摘要:差异性发问在质性社会学中非常重要,但却很少有学者针对这一发问方法展开过系统讨论。本文总结了优质的差异性发问的六个要素:(1)发问包含的信息量大;(2)对差异性有合适的测量;(3)对导致差异的原因有因果关系假说及替代假说;(4)发问的背后不能有不能成立的隐含假设;(5)发问的答案不能过于明显或发散;(6)研究的案例在经验或理论上具有重要性。本文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了在发问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一些错误,并说明如何让自己的发问满足这些要素。

文章来源:《社会学研究》2021年第5期

作者简介

赵鼎新,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芝加哥大学Max Palevsky 荣休讲席教授,现任浙江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社会学、社会运动、社会变迁、经济发展与民主转型。


来源:“社会学研究杂志”“浙大社会学”微信公众号

图片:“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

编辑:寿容儿

责编:王   雪

往期推荐


文科视野丨王云路:汉字蕴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基因

Nature | 老龄化深刻影响农业未来,浙大学者提出应对建议

一键查收 | 浙大文科近期科研信息汇总[2023.2.21]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