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宣讲•百人访谈 | 潘士远: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浙江如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如何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在“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携手潮新闻,推出《中国式现代化 浙江先行——二十大精神社科专家谈》栏目,“浙大文科”特此转载。本期推出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潘士远教授的《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结合您长期跟踪研究的领域,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令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这是新时代新征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与应有之义,也是新发展阶段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强科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抓手与关键一招。
作为一名深耕创新领域的经济学者,您认为当前我国创新生态建设面临怎样的时代背景?
当前我国开放创新生态建设,主要面临三个层次的新情况。
一是放眼全球。我们要认识到,当今世界科技强国创新生态呈现出创新来源开放化、创新角色模糊化、创新资源集聚化、创新产出价值化、基础创新战略化与创新目标精神化的“六化”特征。
二是溯源理论。我们要认识到,提质优化创新存量、吸引扩大创新增量、包容允许创新减量,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的三大特征。
三是聚焦中国。我们要认识到,对标对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要求,当前我国创新生态建设面临创新资源多而不强、创新协同全而不实、创新服务多而不活、创新氛围热而不容等四大突出问题。我国开放创新生态的全球竞争力建设任重道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恰逢其时。
您认为应该如何准确把握具有全球竞争力开放创新生态的深刻内涵呢?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据此,为准确把握具有全球竞争力开放创新生态的深刻内涵,需坚持系统观念,重点把握以下四大关系。
一是少数和多数的关系,特别是少数创新者和多数模仿者的关系、少数基础研究和多数应用研究的关系。
二是自主和开放的关系,科技自立自强绝不是闭门造车,越是科技自立自强越需要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
三是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坚持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重视政府在构建良好创新生态中的引导作用。
四是激励与鼓励的关系,有保障的物质激励是创新者潜心研究的“定心丸”,精神属性上的一致性则是创新者全情投入的“强心剂”。物质激励与精神鼓励二者互为依托,缺一不可。
为推动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开放创新生态,您认为有哪些具体举措呢?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谈到开放创新生态时,强调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加强国际化科技环境建设”。对此,我认为要系统用力,久久为功,具体有如下六个方面。
一是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要不断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以质量和价值导向的知识产权资助激励政策,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二是以体制机制完善为根本。要立足我国的制度优势,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推动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引领,统筹协同各类创新主体,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三是以增强基础研究为重点。要把原始创新摆在更突出的位置,明确国家是基础研究投入的主体,不断提升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支撑力度。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需要,鼓励开展原创性、基础性、前瞻性探索,拓展认知边界,孕育科学突破。
四是以扩大开放合作为抓手。要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提升科技资源全球配置能力。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互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打造专业化、国际化全球科研合作环境。
五是以产学研一体化为载体。要鼓励打造集信息平台、评估定价、法律咨询、转移转化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中介。鼓励构建政产学研金多方协同的创新孵化共同体。
六是以物质精神并举为保障。要在为创新者提供充实物质保障的同时,注重创新精神与价值的引领。以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核心,培育创新文化、涵养优良学分,建设中国特色创新文化体系。
专家简介
潘士远,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现任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经济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增长理论、创新经济学和中国经济。
来源:“浙江社科”微信公众号
图片:刘 周《杭州初印象》
编辑:寿容儿
责编:王 雪
往期推荐 | |